APP下载

创意产业园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2022-11-13顾斌

建材发展导向 2022年9期
关键词:产业园建筑设计园区

顾斌

(浙江工业大学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00)

创意产业园作为创意产业的孵化器,伴随着创意产业的蓬勃发展而备受追捧,国家产业管理中心、地方城市发展机构、大中型企业等都意欲通过打造创意产业园实现资源引流,集聚创新要素,凝聚创意发展势能,汇聚新兴经济动能,推动创意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在此背景下,创意产业园在建筑设计与结构设计上愈发追求创意性、科技性等元素,将创意渗透到创意产业园建筑设计上,展现现代审美观念,提升创意产业园品质。现代创意产业园建筑设计上应在创意设计的基础上,力求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的有机融合,考虑建筑功能,满足创意工作者身心需求,营造极具体验感与场所感的建筑环境,切实发挥创意产业孵化器功能。

1 文化创意产业园概述

创意产业园是文创产业的产物,是创意产业的孵化器。将相互关联的产业、相互协作的机构聚集于同一空间区域中,构建体系化的文化产业链,完整的产业集群,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载体。市场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文化服务产业、创意服务产业在类型上尤为多元,如,文化产业园、艺术园区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园、数字娱乐示范园、动漫创作产业园等。基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园汇聚起的社会资源,将创意产业园作如下分类。

1.1 旧物介入类

就是将闲置工厂改造设计为产业园,如,上世纪50 年代,纽约SOHO将旧有废弃厂区改造为工作室,对旧有建筑的改造,使改造后的工作室展现出浓郁的艺术氛围,彰显深厚的文化底蕴,且积蕴着历史情景。这种对旧有建筑的改造而形成的创意产业聚集区,不仅没有割裂与城市的文化关联,还保留了旧城的文化形态与历史风貌,承载着城市历史记忆,激活了城市发展新动力。SOHO将旧工业区改造为艺术园区,且集中艺术、居住、商业于一体,有“艺术家的天堂” 之称。我国旧物介入类创意产业园有合柴·1972 文创园、上海八号桥创意产业园,北京798 创意产业园等,这些创意产业园在设计上都是从老工业建筑中抽取创意精髓,进行个性化改造,打造具有创意性的产业园,是设计师将创意灵感与建筑历史的碰撞与融合。

1.2 智力资源类

知识经济时代,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对于智力因素、科技创新等有着极强的依赖性,科研机构、高校等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学术氛围。人才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而现今制约创意产业飞速发展的主因就是缺少足够的创意人才。科研机构、高校作为创意人才的培养基地,对其的设计成为创意产业园设计的主流方向之一。如,广州天河软件园、浙江理工大学创意产业园。

1.3 城市开发类

城市开发过程中需要创意产业的加持,政府对于创意产业发展出台各项扶持政策,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性扶持,由此,在城市发展、政策扶持、产业发展背景下形成全新的创意创业园区,在新地段进行规划设计,完善园区功能形态,打造具有时代感、现代感、高科技性的新建园区。此类园区可以是完全新建园区,也可以是旧工业改造新建园区。如,上海张江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园、北京中关村768 创意园。

1.4 特色文化类

基于特色文化打造创意产业园,讲究以文传承,融合创意活力,展现多元功能,从优秀的传统文化、独特的地域文化、满足创意阶层需求等角度进行设计,保留原貌的同时融入创意性转变,实现历史原貌与现代设计的交融碰撞,减少历史断层,融入时尚元素,为传统与历史注入新鲜活力的同时,打造具有历史文化气息、传统民俗特色、地方美食文化的产业集群载体。如,代表在区域特色文化(如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美食文化等) 基础上形成的产业集群载体,如西溪创意产业园、广东省揭阳玉文化创意产业园、上海田子坊等。

2 创意产业园建筑设计特点

2.1 创意为本

创意产业园是为创意产业的发展而服务的,其本质在于创意,核心在于文化,因此,创意产业园在建筑设计上也应以创意为本,保持创新性,突出创造性思维的运用。如,苏州的创意泵站,在设计上融入壁画元素,对壁画进行创意性再造,将园区主题内容灵动地展现在大众面前,凸显建筑活力。LOFT49 创意产业园建筑设计上则融入涂鸦元素,在历史文化中增添新的艺术语言,实现内外呼应与融合。

2.2 渗透共生

创意产业具有极高的自主知识产权,因而,在创意产业园建筑设上需要融合技术、经济、文化等多重元素,实现创意产业园的高附加值与高渗透性,在设计中渗透现代信息技术的同时,融入历史文化,满足各类创意产业的功能需求,实现创业产业在创意产业园内部的渗透共生,实现与外部任何产业的结合,激发出强大生命力。创意产业园区的多产业与多功能的融合,创意产业联合传统产业,打破传统产业界限,强渗透性使传统与现代有机融合,实现产业结构的有机调整。如,广东TIT创意产业园在设计上划分出多类别功能区,为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渗透提供载体,丰富了园区主题与内容的表达。

2.3 科技加持

创意产业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创意产业园建筑设计需要以科技为依托,如,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科技性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合,为园区中各企业的工作运行提供便利,增强园区的科技感,更好地为创意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

3 创意产业园建筑设计方法

3.1 空间改造

基于拟建建筑产业园功能需求,对旧建筑内部空间进行改造利用或置换,科学的流线规划与空间分离,充分挖掘旧建筑空间价值,提升空间利用率,满足产业园内部企业对空间功能的需求。旧建筑高大空间可改造为展馆、礼堂、剧场等,如,南京1865 创意产业园,改变原有大跨度旧厂房,将其改造为雕塑展览厅和设计公司; 也可以将高大空间进行分割,竖向分割为几层,用于办公、会议空间。例如,江苏南京晨光1865 创意产业园DZ号厂房,将旧建筑空间进行重新划分,增设新的墙体隔断,打造新的单元空间,划分创意工作室空间。

新旧建筑物的交融共生,这种设计主要是对原有建筑布局、形体、承重结构的改造,运用建筑局部微投性质,改造拓展原有的空间形态,旧建筑空地上设计出新建筑,新旧建筑实现和谐相处,保留旧建筑历史文化底蕴的同时,满足创意产业园区规模要求与企业对于功能的需求。

3.2 结构改造

在上述空间改造中往往需要对既有建筑物结构进行改造,如,拆建、扩建、加固等,对原有空间进行合并改造,使改造后的空间层次感更为丰富。如,上海8 号桥,对两个建筑空白建筑进行改造,在其上加设顶棚,构建起密闭空间,打造具有流动性质的建筑空间,将建筑物外部改造为室内景观一部分。对旧建筑的扩建也是建筑设计的重要方式,在扩建结构上,要对空间荷载进行分析,检测原有建筑的承重荷载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确保改造后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3.3 立面改造

历史建筑物都有时代特征与文化特色,民国时期有殖民地区建筑风格; 新中国成立后的则多为工业建筑风格。如,广州红砖生产厂为苏联风格。对于旧建筑的改造,要基于新的功能需求,优化外部空间品质,通常由如下三种改造设计方式: 一是保留原有建筑风貌,而将改造重点放在室内区域。例如,上海红坊国际文化艺术社区,在对旧工业厂房改造设计上,对原有建筑规模进行控制,对旧建筑历史肌理予以尊重,在设计上以保留原有建筑历史风貌为基准,新旧建筑达到更新与共生的效果,对于已拆除的建筑用地将其改造为中心绿地,为产业区内人员的活动扩充场地,同时打造轻松休闲环境。二是新老建筑语言的融合与协调,在设计上侧重于对历史建筑的修缮或加建,在设计中可利用与立面相同或接近的建材进行设计与完善,避免新老建筑语言的冲突。三是突出新旧建筑语言之间的对比与碰撞,创意产业园作为时尚引领地,其建筑是创意人员的创意表达,传统建筑中可能存在无法满足现代化审美需求的元素,对此,就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保留文化底蕴,重塑时代特色,突出建筑单体个性化,彰显整体形态的鲜明性,新旧建筑达到相得益彰效果。

3.4 环境设计

在环境设计上应立足于文化创意园原有的环境特点,进行整体氛围的改造,同时保障创意产业园新功能与景观的契合。对于原址中有的景观资源,如,古树名木等,对其是否应该保留进行调查研究。所以,在产业园景观设计上应基于对建筑历史文化传承的借此狐上,将原有建筑中的烟囱、机械零件等建筑元素与景观设计结合,达到景观重构效果,增强历史厚重感的同时,呈现出艺术美感。在建筑立面设计上,可进行生态绿化设计,如垂直绿化,丰富外立面观赏效果,打造新的空间景观序列,尤其对于损坏较为严重的墙体,基于垂直绿化基于美化,改变原有的冰冷生硬质感,以垂直绿化使建筑呈现出生命活力,展现出季相变化肌理,与旧建筑形成相互辉映的美观效果。创意产业园环境设计上还应注意生态效果,如,在光系统设计上利用生态自然采光,考虑到光源、能耗之间的平衡,确保能耗最小。在绿化设计上,打造地域性场景,选择乡土植物等绿色种植材料,使其与建筑环境、建筑历史有机统一,使新建创意园展现出独特的场所感、层次感、肌理感。

4 创意产业园建筑设计要点

4.1 项目概况

某文化创意产业园基地用地面积约6.67hm,总建筑面积80000 m,属某市重点文化产业园区,汇集文化创意产业、绿色工业游、大众娱乐等多重功能,使该建筑成为城市文明新窗口。

4.2 空间结构设计

本园区在设计上首先应考虑到空间紧凑,尺度小,不适于大范围铺展开现代功能空间。为能契合现代创意产业园的功能需求,同时展现工业历史文脉。本项目在园区空间结构设计上,通过梳理各功能空间,实现新、老建筑的共融,合理设定建筑间距,明确区域位置,使其与广场、道路等元素丰富城市肌理。本项目在总体规划上立足于文创产业的背景,空间组织的主线为不同体量与功能的建筑,建筑功能中融入相应的景观要素。在空间布局上为打造空间层次,建构“一心、一轴、多点” 的布局,其中“一心” 指的是入口处广场景观区,为展现地方与工业特色,利用废弃啤酒罐在入口处制作雕塑,建筑设计形式上主要彰显可识别性与新媒体特性,使整个产业园区具有感染力,营造不同的氛围,打造多元活动交流空间。“一轴” 指的是设计一条贯穿园区的“主轴”,利用此轴将各个建筑串联组团,串联起独立分散的建筑区域,使各区域沟通联系更为紧密,打造一体化建筑格局,人们可沿着主轴线游览体验,在其中寻找工业历史记忆。此外,“多点” 指的是产业园区生态景观节点,其中集聚时间、空间、历史等元素,通过对这些元素的整合将其转化改造为一系列多元化的景观结构,基于这些景观节点承载功能单元。本项目产业园通过对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建构起一张具有“空间张力” 的架构网,从整体上打造适宜文化创意创业发展和功能需求的建筑交流空间。

4.3 功能设计

本项目将园区划分为两大功能片区,即文化主题建筑、滨水商业建筑两大片区。在功能设计上要立足于园区功能,打造与城市文化、功能相互统一化的聚合空间。为满足本文化创意园中不同企业的需求,各大功能区内打造多元化功能空间与活动空间,如,将文创基地与休闲会所、商业主题长廊、啤酒遗址展览、居住区实现融合,塑造具有活力且满足功能需求的产业园。

4.4 道路交通组织设计

本项目在交通组织设计上建构“一环一轴,人车分流” 的交通组织体系。其中,“一轴” 为贯穿园区,基于景观建构起的步行系统; “一环” 指的是场地外的环形车道,围绕场地而建,也是唯一机动车道。在这个环形道路上又延伸出诸多功能性支路,支路分散开来,满足不同功能区的交通组织需求。厂区外围的车行道路,打造出人车分流系统,满足园区内交通需求,且保证园区行人的安全。园区内的道路系统结合建筑流线系统共同形成了网状系统,园区内的交通组织架构更为完善,交通体系更为便捷高效。该交通组织体系的设计,实现了各功能区的串联与组团。在停车场布置上,园区主入口、不同功能区皆设计停车场,为园区内人员的车辆停放提供便利。

4.5 景观设计

本项目在景观设计上遵循绿色生态原则,充分尊重原来厂区的绿色系统及水体系统,保留原有的空间景观形态,基于生态延续原则,通过完善规划设计,对厂区绿化系统进行整合,同时与园区旁边的河道绿化水体相衔接,从整体上提升景观形象。对原有工业建筑物的景观价值进行挖掘与提炼,将其融入现有建筑景观营造中,植入具有时代特色的主题景观,建构点、线、面有机融合的多层次、多功能复合型景观体系,实现产业园景观与城市景观的融合与互动。

4.6 建筑单体设计

本项目由10 栋单体建筑组成,10 个建筑单体共同组成产业园,每一单体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为满足产业园的多元化功能需求,在建筑单体的设计上要立足于不同企业的发展需求,延续旧建筑中的传统建筑风格,结合黑白调的工业建筑风格,在造型上力求简洁明朗,突出园区的整体感,打造室内外相交融的空间体系。建筑体量设计上,利用组团间的围合打造不同形态。建筑外围护设计为窗墙式体系,局部设计上采用玻璃、石材、木材,没有大面积的玻璃幕墙,内部结构为钢梁架结构。零售、餐会议、展览等公共功能区设计于中央花园附近。在某单体建筑一楼设计供办公区人员使用的会议室等设施。多用途建筑外幕墙可设计为金属玻璃幕墙,外幕墙具有景观特色,人们也可通过建筑内部观看中央绿地,夜晚设计丰富的灯光效果。通过上述尺度、颜色、透光度等等细化设计,打造富有变化且有机统一的建筑形态。

5 结语

创意产业园建筑设计应以历史文化为脉、以创意思想为核、以地域文化为基,展现出产业园建筑的创新性、动态性、主题性、文化性等特征,融入现代科技技术,植入新元素,渗入绿色生态景观理念,提升园区空间品质,丰富建筑功能性需求,为创意产业发展提供高品质空间,助力满足创意产业经济的发展。

猜你喜欢

产业园建筑设计园区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
建筑设计的困惑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