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化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优化策略
2022-11-13浙勤机关后勤和培训服务中心
吴 颖 浙勤机关后勤和培训服务中心
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创新,事业单位加快了改革创新步伐,部分事业单位为提升管理效能,采用企业化管理模式。管理时,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完善内控体系,进行全过程控制与监督。但是受传统管理理念与方法限制,企业化管理模式下的事业单位内控仍有不足之处,要从思想层面深化内控理念、制度层面加强保障建设。同时,从技术层面加强信息化建设,减轻内控负担,让事业单位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适应愈发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
一、企业化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内控控制概述
(一)企业化管理模式下的事业单位
企业化管理模式下的事业单位要不仅要积极履行自身的行政管理职能和公益服务责任,同时要兼顾生产经营活动。一定程度上来看,企业化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的主要收入源自市场,通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提供专业有偿服务来实现创收;此类事业单位会根据业务需要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对各项费用进行列支,并在税法框架下依法纳税,如缴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房产税等。
(二)企业化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1.遵守政策法规,推动事业单位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建设水平逐渐提高,我国愈发重视解决民生问题,放宽事业单位限制、推动事业单位发展,要求提升国有资产利用率。2011年,我国正式制定了内控规范,同时相继出台了《内部控制报告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要求我国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为事业单位决策、发展以及服务,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让管理层掌握实际情况,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行为,保障各项活动有序开展。从而增强事业单位资产的安全性,切实实现事业单位建设目标。
2.防控风险,提高资产利用率
事业单位内控体系具有全面性、综合性,能依据业务活动、工作流程,掌握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并实现信息共享目标,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系。例如,财务部门能利用此体系搜集业务经济活动中产生的各类财务信息,进行全过程监督,从而规范资金使用,控制财务风险,以免产生较大损失。同时,加强内部控制,还能减少事业单位的资产损失,科学整合与分配内部资源,以免产生资产闲置等问题,减少事业单位运行成本。
二、企业化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内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内控环境设置有待优化
一方面,内控意识淡薄。虽然部分单位已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是未能深入了解内控理念,降低了内控工作效果,阻碍内控体系建设。由于相关管理人员缺少危机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未能主动学习内控知识,发生问题时仍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导致内控体系浮于表面,未能实现其价值。另一方面,未形成严谨、稳定的内控环境。企业化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的内控环境包括管控理念、岗权分配、人力资源管理等。部分单位在开展管理工作时不能掌握相关法律法规,降低了风险防控水平。例如,成本控制不到位、资产管理水平低,不能有效利用单位资金与资源,未形成严谨、稳定的内控环境,工作人员的参与性不强。同时,预算控制较为薄弱,存在项目规划与经费预算不符、预算编制与执行水平低等问题,未能真正实现预算价值。
(二)内控监管制度有待完善
立足于发展实际可知,当前,企业化管理模式下的事业单位拥有较为成熟的财务管理理念与模式,但是部分单位未建设完善的内控制度体系,难以进行规范管控、提高运行水平,未能加强事业单位管理保障。虽然制定了财务管理制度,但是制度运行效果不佳,导致会计环节薄弱,组织结构不合理,降低了内控监督水平,不能发挥内控监督制度的作用,经常会出现财务管理权责不明等问题。与此同时,事业单位业务流程不明、各个环节衔接不到位,不能执行业务流程制度,管理内容模糊、执行不当,难以最短时间内辨识业务风险点。
(三)成本核算控制有待健全
企业化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工作时,成本核算控制工作非常重要,既影响着单位运行成本,也影响着单位各项经济业务。2019年,我国正式出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事业单位的财务会计要实施执行权责发生制,虽能提高成本控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规控财务风险。但是此工作落实不到位,首先,财务与审计等部门存在重视社会效益、轻视经济效益等问题,要通过资金应用提高事业单位社会服务水平,在社会效益的导向下,事业单位忽视了成本控制的重要性。其次,事业单位未能形成科学的成本核算与控制观念,企业化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开展各项工作时,始终采用收付实现制。新会计准则下,虽然实行了新会计制度,但是仍忽视成本与利润,不能从根源上提升成本核算与控制水平。最后,执行不到位,企业化管理模式下的事业单位,支出管理不够规范,不能充分发挥资金运营管理的作用,资金支出控制与资产管理仍保留着粗放式管理模式,降低了单位资产利用率。
(四)税务筹划意识有待提升
企业化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不依靠政府财政拨款,主要依靠经营创收,在税务业务方面与企业具有相似性,甚至也是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涉及着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等。若未能做好税收筹划工作,会增加税收风险。第一,事业单位的税收筹划意识薄弱,单位管理者未能意识到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变相阻碍了税收等工作开展。第二,未能落实权责发生制,不能及时归入费用,计税缺乏有效依据,产生了税收风险。第三,未能正确遵循税法等,提高了单位税收成本,导致部分税款项目错误。
(五)往来款项管理有待加强
企业化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所面临的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在实际的管理运行过程中部分单位为最大程度地获取实际经济效益,对于市场的客观形势以及财务风险等因素的关注程度不足,导致往来款项工作出现问题。与此同时,在单位的经济往来中常常会出现临时性结算业务,但大多单位在往来款管理方面存在重视不到位、长期挂账、会计核算不规范和清理不及时等问题。
(六)信息化建设支持力度有待提高
互联网信息时代,大部分事业单位加强信息化建设,选择智能化办公,能简单应用一些数据软件开展各项工作,例如,单位采购与预算审批等。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作质量,为建设内部控制体系奠定坚实基础。想要进一步优化内控体系,应连接各类软件、设备等,高速传递与分享信息数据,能整合全部资源、细化工作程序、规划各部门权限并落实责任。但是各设备、系统与软件间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各自运行、履行职责,联系弱、统一管理难度高,难以实现完整性体系建设目标。
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有效对策
(一)加强内控环境建设
首先,应树立正确的内控意识,主动学习内控理论,并根据单位实际情况进行深入研究,形成专业认识,理解内控内涵,从而加强各部门、工作人员、业务活动与内部控制的联系。依据事业单位内控实际,提出科学有效的建议。要制定内控目标,强化内控意识、岗位意识与责任意识。其次,应加强内控环境建设。第一,要制定内控制度,保证各项内控活动合规开展。根据国家方针政策明确单位内控方向,增强内控制度的全面性、细节性。第二,要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面对账实不符、管理机制建设不到位等问题,要根据固定资产类型进行分类管理,开展电算化管理,能真实反映资产采购、核算、报废等工作。通过资产管理系统掌握实时信息,制定资产目录。还要在管理系统中设定固定资产管理模块,实现财务业务集中化管理,强化资产登记、凭证生成、制作财产汇总表等功能。要求各部门、工作人员积极沟通,提高资产管理水平。同时,还要建立资产管理机制,制定固定资产管理目标,落实责任制度。第三,要加强成本控制,建设内控体系时,要将成本控制放在首位。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应从单位运行实际出发,通过分析市场动态,制定成本控制目标、分析成本控制实际与预期的差异,将其融入到财务管理工作中,能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同时,开展成本控制工作时,要先掌握单位的资产情况、资金流动情况等,然后进行科学评估。
(二)制定完善的内控监管制度
企业化管理模式下的事业单位经营规模逐渐扩大、经济业务增多,既提高了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也产生了各类问题,需要制定完善的内控监督制度,增强单位的风险防控能力。同时,科学、合理的制度也能规避业务风险。立足于企业化管理模式特性,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内外审计融合,落实内控职能,保障财务管理工作有序开展。还要建设相应的考核与评估机制,提高内控制度运行水平。事业单位应掌握经济业务流程,采用多种方法评估单位经济。要制定岗位分离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如,要求采购与验收岗位各自独立,明确岗位权限、工作范围等,不能超越权限管理,工作人员只能对个人岗位负责。要求权责衔接,设置内控监督小组,监控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定期开展清查工作,盘查单位资产、财务活动,保证账实相符。在此过程中,也要不断完善内控制度,让负责人能掌握真实的财务信息数据。
(三)加强成本核算管控
事业开展成本核算工作时,应该遵守《事业单位成本核算基本指引》,按照制度引导。要求财务人员、管理人员学习新制度与新政策,突破传统管理理念限制,将社会与经济效益放到同等地位上,强化成本核算与控制意识。可以参考企业成本核算、控制经验,引入市场机制,提升事业单位成本核算与控制效果,能提高市场竞争力。
(四)统筹规划,加强税收管理
企业化管理模式下的事业单位应该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其中,以税收法规制度为重点,定期、精准缴纳单位税款,统筹规划、规避风险,既能减轻税务负担,也能合法避税,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效益。企业化管理模式下的事业单位应该具备良好的税收筹划理念,提高对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制定管理制度、鼓励各部门积极沟通,能分享税收信息数据等。同时,财税人员也应该掌握相关法律法规、专业知识,关注外部动态,动态完善税收筹划方案。
(五)规范化管理应收款项
立足于企业化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发展实际可知,想要适应竞争,事业单位必须具备良好的资金周转能力,其中,应收账款管理非常重要,影响着单位运行与发展。应收款项主要包括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应付账款、预收账款、其他应收款等。如果放松了应收款项的管理,各项应收款项与日俱增,势必造成大量资金沉淀在应收款项上,使事业单位资金难以运转。所以企业化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应该做好应收账款管理工作,规控单位运行风险。要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完善内控体系,制定赊销规范制度等。同时,也要将工作纳入到绩效考核中,激发员工热情、主动回收账款,能够提高账目核对水平、规控账目。还要定期分析长期拖欠的账款,加强催收,处理坏账。
(六)加强信息化内控建设
想要做好内部控制工作,要以构建内控体系为保障,以制度建设为主要手段。在此过程中,事业单位应坚持实用性原则,根据事业单位现实运行、经济业务情况以及属性等进行针对性建设,制定科学有效的内控制度。要邀请专业学者或权威人士共同制定,参考权威意见,能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制度的不足之处并进行优势优化,加强内控制度的指导、制定防控措施。
企业化管理模式下事业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的过程中,若出现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等问题,会降低内控效率。由此,首先要建立业务信息沟通机制。开展业务活动时,必须保证各项信息传递及时、分享精准,要引进信息技术并熟练操控。要求信息管理部门建设信息沟通机制,深入了解事业单位运行情况、内控工作需求等,科学设定岗位、分配责任,配备充分的专职工作人员。其次,要建设纵横交错的信息交流平台。内部控制工作具有复杂性、整体性,不能将其局限于某一范围内,应该构建纵横交错的信息沟通平台,既能实现上下级沟通,也能实现各部门与工作人员之间的信息沟通。例如,建设财务管理平台,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能财务与业务有效对接,实现一体化管控,以免因沟通不当而产生财务纠纷,降低业务办理水平。最后,要加强信息技术学习。当前,事业单位进行信息化建设时,以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为主。可以通过开展技术座谈会、培训活动等,强化内控人员的技术意识。同时还能让决策人员、管理人员等了解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高效决策与管理,优化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从量的提升转为质的飞跃。
四、结语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管理具有综合性、系统性、复杂性等特征。而随着近些年我国对事业单位的改革,逐步失去其公益性质,准公益事业一般财政收支平衡,半公益事业需要通过创收来维持企业发展。面临着激烈、多变的市场竞争环境,事业单位需要转变管理模式,通过企业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与竞争实力。应以内控为突破点,通过完善内部控制体系适应企业化管理需求,规控发展风险并有序开展各项经济业务,兼顾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