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会计制度下财务报告理论与实践探讨
2022-11-13姜宏玲国家体育总局青岛航海运动学校
姜宏玲 国家体育总局青岛航海运动学校
前言
政府会计制度自实施以来,一方面对于事业单位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全面提升了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能力以及财务预算管理能力,帮助事业单位建立起新的财务管理体制,对于促进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提高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也进一步促进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体系的构建,对以往的会计核算模式、核算功能与范围进行了改善,最终加强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能力。
一、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对财务报告的影响
会计核算模式以及财务报告编制流程主要为:财务部门会根据当前所进行的经济活动,提前填写出会计凭证以及会计账簿登记,以会计账簿为基准,从而编制出财务报表。从整个流程可以看出,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中的数据信息一般来源于财务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受财务会计核算质量的影响,直接决定了财务报告编制的质量。与以往的制度相比,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拓展了多种不同的内容,包括新的会计确认基础、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实施以及收付现时制度的实施等。除此之外还建立了新的会计核算模式,对于会计核算目标进行了重新规划。因此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政府会计制度的实施必然会对财务报告产生重要影响。
(一)促进财务报告与报表相结合
政府会计制度中的财务报告一般由两个部分所构成,分别为预算会计报表以及财务报表。预算会计报表主要是由预算收入表、预算结余变动表以及财务拨款预算收入支出表所组成,侧面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能力,同时也能够让政府部门进一步加强对事业单位财政预算收支的情况,加强对报表数据来源的及时掌握了解。预算会计报表现如今成为事业单位编报决算报表的基础,其中的数据成为决算报表中主表编制的主要依据,能够及时分化事业单位平常的财务核算工作,进一步简化事业单位的年终决算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财务报表主要由会计报表及其附注所构成,规范了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格式,从而反映出事业单位财政的收益,帮助管理人员加强对单位状况的了解,并提供相应的决策依据。
预算会计报表和财务报表都对单位的收支盈余情况进行了调整,并以会计核算为标准,确认出财务会计收支盈余以及预算会计预算收支结余之间的差异因素。在财务会计的现金流量表中,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的财务状况,对现金流量表自行编制。另外在完成对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后,可以在现金流量表的基础上增加部门决算报表,从而实现事业单位财务报告与报表之间的有效衔接,加强对会计信息的掌握。
(二)实现了会计核算的双重功能
在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下,对于会计要素进行了重新规划,其中设置了财务会计要素(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费用)和预算会计要素(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等。根据同一个经济业务的事项,能够在会计核算系统中实现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的双重记录,从而具备良好的核算功能。同时在财务会计加强了对以上要素的使用,其中的预算会计则特别注重对收入、支出、结余三个要素的应用。在完成对以上要素的应用后,能够将事业单位的日常核算以及年初预算充分结合在一起,利用财务与预算对应的日常核算,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水平和核算水平保持相同的步骤,保持良好的统一,从根本上解决事业单位财务预算结算长期以来存在的问题。
(三)增强财务报告的全面性以及准确性
政府会计制度基本上采用着双基础的确认模式,其中的财务会计则是采用权责发生制,在面对财政性资金时,基本上采用收付实现制。而在财务会计核算的过程中,基本上是参照预算收入以及预算支出两种会计要素来对事业单位收支内容进行核算,以此来增强事业单位收支内容的科学性。财政性以外的资金收支情况基本上是根据权责发生的制度进行构建。如果事业单位固定资产采用与会计核算相同的核算方法,那么需要对事业单位的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进行重新调整。另外为了充分保持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的全面性特点,应重视引入坏账准备、预计负债、待摊费用以及预提费用等权责发生制的要素。通过对以上要素的有效应用,能够真实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资金财产情况以及资金负债情况,使事业单位财务报告所报告的内容更加全面,准确程度得到提高。
(四)完善了对财务报告的编制规定
在政府会计制度的影响下,主要设置了两种不同的体系,分别为财务体系以及预算会计体系,财务会计报表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其中报表的数据来源为财务会计所提供的数据。另外按照具体的编制规定,报表编制需要根据单位管理需求和主管部门的规定组织进行编报,同时按照年终决算和主管部门的规定进行重新调整。
二、政府会计制度下优化财务报告编制的措施途径
(一)做好前期的基础准备工作
在对财务报告进行编制之前,首要步骤就是对政府会计制度进行了解,并对制度的各项内容严格执行。落实好政府会计制度的相关要求,为财务报告的制定提供有效的信息数据,做好相关的基础性工作。在政府会计准则中,对于其中的基本准则进行了详细描述,同时根据政府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科目和报表的相关规定,为政府财务报告的制定打下坚实基础。其次是根据政府会计制定的有关规定,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管理工作重新进行调整,做好资金收入、支出等方面的记录,做好账务核对相关工作,保证账务数据能够符合实际情况,账本与表格之间的数据能够保持同一水平线上。除此之外还要对内部的控制机制进行完善,根据政府会计制度的规定,对事业单位资产负债情况定期进行检查,对其中的往来款项进行全面清理,对于财务挂账等现象及时解决,保证事业单位资金运转能够正常,对未入账的资产负债进行确认入账,对于已经使用的资产按照规定将其转化为规定资产,真正做到账实相符局面,保证财务报告中的信息内容与资产报表数据内容相一致,提供的信息更具有价值性。最后按照会计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对事业单位财务报告数据资料进行妥善处理,利用相关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建立存储系统,将财务报告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归类,妥善处理保管,对一些重要的文件要进行加密处理,防止外部人员的随意观看。
(二)提高对财务数据的分析
对于财务报告编报人员,要时刻秉承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利用多种途径对财务数据进行挖掘,加强对财务数据信息的分析利用。同时按照政府会计制度准则的规定,认真对财务报告的编制工作进行分析,及时预估出潜在的风险,不断反映出财务报告中所体现的新情况以及新的问题。
通常在对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时,大部分情况下利用图表数据等方式,可以直接反映出事业单位的财务资产情况,或者利用收入费用支出表直接反映出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对固定资产、往来款项以及对外投资都做出详细的规定,另外还可以利用财务分析指标对事业单位财务情况展开多方位的分析,利用彼此之间的关系得出相关的财务数据。比如在财务分析指标中:资产负债率=(负债额度÷资产额度)×100%,其中资产负债额度表示事业单位总的负债情况,通过对资产负债率的计算,能够及时保证事业单位履行好自身的职能,使事业单位能够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现金比率=(事业单位现金总量÷流动负债量)×100%,通过对现金比率计算,一方面能够及时反映出事业单位短期债务的偿还能力,促进事业单位的合理发展;另一方面能够防止事业单位现金比率过高,存在资金使用不合理的现象,在完成对现金比率的计算后,及时分析出具体的原因,保证资金的使用效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量÷流动负债数量)×100%,而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数量÷流动负债数量)×100%,对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的计算能够及时反映出事业单位短时间内资产负债的偿还能力,如果比率数值较高的话,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应付款项的处理,使事业单位有更多的能力进行偿还,进一步降低存在的财务风险。预算完成率=年终资产数量÷(年初资金预算数量-年中预算调整数额)×100%,预算完成率基本上能够反映出事业单位预算能力以及具体计划的执行状况,如果预算完成率的数值较低,说明事业单位的资产状况出现问题,应当及时对存在的原因展开调查,继续增强预算编制质量以及预算执行能力。
(三)提升对数据的共享
财务报告工作并不是一项独立的工作,而是需要与其他部门保持好充分的联系,因此在编制财务报告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单位内部之间的沟通,将各种数据信息有效利用起来,将财务报告数据与财务决算报表整合到一起,做好数据衔接工作,使财务数据之间保持良好的一致性。
在政府会计制度中,除了对财务报告有着明确规定外,对决算报告也有着不同的要求,两种报告形式的存在虽然有着较大的差异,但同时又起到了相互补充的作用。财务报告编制工作一般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利用财务部门所提供的会计数据进行编制。在决算报告中,主要是根据预算会计数据进行编制,以收付现实制为编报基础,将编制内容中心着重体现在收入、支出中,关注好事业单位的具体收入情况,按照不同的支出功能进行分类以及对政府收支分类进行填列,要求对事业单位资产填列相对简单一些。最后需要注意决算报表中不能体现往来款项的坏账准备和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作为支出进行处理。
虽然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性,但两者还是存在许多共同之处,通常情况下决算报告形成的时间要早于财务报告形成的时间,将决算报告已经获得的数据利用到财务报告中,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财务报告编制的效率,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工作。在分析事业单位收入情况时,要求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的数据信息尽量保持一致,实现信息数据的共享。而在支出方面决算报告中显示的预算会计支出数额与财务报告中显示的财务会计费用数额保持一致,为信息数据之间的共享提供便利环境。在往来款项方面,决算报告需要在预算支出在相关的信息表中,将资产负债数据显示出来,并要求相关人员对决算分析报告展开合理分析,主要对事业单位的资产负债对比情况、增减绝对值以及增减变动进行分析。而财务报告需要对货币资金明细表、货币资产明细表展开分析,尽量与决算报告中的数据和分析成果保持一致。
(四)做好内部交易事项对账抵消工作
根据政府会计制度相关规定的要求,对财务报告编制工作展开一系列的合并流程,要求各个单位之间所产生的经济业务在经过确认后进行对账抵消。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事业单位财务核算口径以及细致化程度不同,使得部分财务人员的水平受到影响,账务处理工作的效率存在很大差异性,并且受账务处理系统版本不同以及内部交易事项规模的影响,事业单位之间的内部交易对账抵消工作存在困难,阻碍了财务报告工作的实施。为此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
1.对辅助明细科目加强应用
在内部交易事项对账抵消工作中,最关键的步骤就是将交易事项放置在事业单位日常财务工作中,对内部交易事项展开有意义的梳理和汇总。如果财务报告工作时间启动较晚,容易出现时间紧、任务重的现象。如果事业单位业务比较繁忙,也容易对财务核对工作造成影响,容易出现收入费用和往来账款之间的抵消不够准确,最终使财务报告中存在的会计信息失去可靠性。因此为了减少财务报告编制的工作难度,对于内部抵消收入以及往来账款进行规范记录工作,提前设置好科学合理的辅助明细账,方便事业单位在编制财务报告时,能够直接获取内部交易事项的相关数据,减少后期的梳理工作,对工作量进行仔细核对。具体方法内容是对辅助核算的设置,辅助核算一般设置两种级别,第一级别是根据事业单位财务报告的特点,对不同单位进行初级归类。而第二级就是对单位的名称进行登记,在实际公共工作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单位收支情况以及往来业务复杂情况重新设置。
2.加强对财务数据系统的利用
如果对辅助核算没有进行明确的设置,那么除了通过对收入、支出以及往来明细的分析外,还可以通过对财务数据系统的加强应用,对内部信息数据展开分析统计。比如对事业单位收入情况进行统计时,可以从税务局的发票系统得到开票信息。而对往来款项进行统计时,可以从行政事业单位中的票据管理系统对往来票据的开票记录进行统计调查,在获得相关的电子信息数据后,利用电子信息表格中的数据排列功能,对交易中的事业单位按照名称进行排序,或者利用其中的搜索功能直接获取事业单位之间全部的资金往来情况,充分利用以上系统数据不断减少内部交易事项的流程,使财务报告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实施下去。
3.加强对编报系统以及线下方式的应用
该措施方法主要是用来与各个事业单位进行沟通对账,利用所收集的信息数据,及时梳理好收入、支出之间的关系,成为内部交易事项对账抵消的重点与基础,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需要各个单位之间共同推进。如果单位之间所填报的数字不一致,则很难通过系统的检查,使对账抵消工作无法顺利的开展。因此要求报告编制人员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保证录入数据的一致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政府会计制度影响下,财务报告工作的实施能够不断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由此可以看出做好财务报告编制工作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在进行编制的过程中要时刻秉承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加强对各种资源的利用,做好相关的数据共享工作,充分挖掘相关的数据信息,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提升提供强有力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