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策略探讨
2022-11-13江碧青威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江碧青 威海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引言
事业单位各项经济管理工作的开展与会计基础工作之间的联系紧密。从我国事业单位实际情况分析,会计基础工作内容较多,比如原始凭证的审核、会计凭证的编制与保管、会计岗位设置与人员分配等。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也就是制度化管理、标准化管理。事业单位在进行会计基础规范工作时,应采用合适的方法进行规范化管理,其目的在于有效提高会计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以此促进事业单位良好发展。
一、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概述
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内容主要有获取原始凭证、对记账凭证进行复核、对会计报表进行审核、保管好会计资料、优化设计会计业务流程、优化配置会计岗位等。会计基础工作是促进事业单位各方面水平提高的重要工作,包括对资金使用的优化、单位资金管理水平的提高等。在事业单位中,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提高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关键。事业单位应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开展会计工作,让会计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单位经营管理中深入落实,才能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发展。
二、事业单位会计基础规范工作的重要作用
(一)提高事业单位会计质量
在事业单位经营发展过程中,应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管理,完善单位内部一些薄弱环节。比如,通过对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管理,对会计凭证管理进行规范、完善会计账簿古园林工作、提高单位会计资料整理水平等等,促进事业单位会计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推动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精细化发展。
(二)充分发挥会计管理部门职能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要求事业单位进一步优化与完善会计管理部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管理工作。所以,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可以帮助事业单位明确会计管理机构、会计管理岗位以及不同工作人员的岗位职责,促使单位会计管理工作人员根据自身岗位职责有序开展相关工作,充分发挥会计管理部门职能。
(三)有效监督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
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要求会计部门系统监督管理单位内部财务收支情况、资金管理情况等,因此,规范会计基础工作有助于事业单位相关工作人员对事业单位会计工作情况进行有效监督,确保事业单位开展的各项经济活动符合相关要求。
三、事业单位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一)不够关注会计基础工作
目前,诸多事业单位都已经意识到了会计基础规范工作在事业单位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并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关注度不高。部分领导不够了解会计相关知识,会计基础工作中存在的违规行为不能被及时发现,也很难及时纠正,让一些不法分子钻了“空子”,损失了单位利益。同时,一些事业单位并未大力支持与宣传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部分工作人员并未意识到单位运营过程中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作用,导致单位内部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得不到保证,且传递信息不够及时,甚至会有个别工作人员并不积极配合会计基础规范工作,影响了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
(二)会计核算工作规范性不足
目前,很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工作都存在不够规范这一问题,具体体现在:第一,原始凭证的填制并不规范。比如,一些原始凭证并不符合相关要求,设置欠缺基本要素,不按规定填写摘要、日期等内容;在编制发放劳务费等款项人员名单时,不能通过劳务人员的职务职称、劳务内容等栏目将经济业务的全过程全面记录下来等等。第二,会计记账凭证填写得太过随意。部分单位会计人员并未严格按照要求进行会计记账凭证的审核与填制工作,有着很强的随意性。具体表现在业务内容不能凭借记账凭证摘要部分进行准确体现,附件张数未填写或填写随意,欠缺相关人员的银印鉴等等;第三,登记会计账簿规范性不足。比如,个别单位在会计账簿设置过程中不按照有关规定开展工作,并未全面填写账簿启用表,没有相关工作人员的签字或印鉴盖章,登记账簿、账簿更错等工作规范性不足。
(三)设置的会计基础工作岗位不够合理
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部分事业单位会计不相容岗位并未分离开来,一旦出现问题,将会很难追究责任,且很容易出现相互推诿的情况。部分事业单位的会计相关岗位人员还兼任了其他工作岗位,这就让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大增,且工作难度越来越高,甚至可能让一些不法分子钻了“空子”。与此同时,小部分事业单位对会计人员的要求并不高,导致部分会计人员知识结构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并未全面了解最新的会计业务处理方法与相关法律法规,影响了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发展。
(四)会计基础工作欠缺规范化标准
在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过程中,欠缺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标准影响了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发展进程,单位要想实现长远发展战略目标,就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规范化标准,有效提高单位会计管理水平。规范化标准的欠缺导致事业单位管理工作欠缺实效性,部分事业单位虽然制定了相关规范,但也多流于形式,并未将其价值与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很难实现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除此之外,一些工作人员工作过程中并未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欠缺工作责任意识,也会阻碍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发展。
(五)欠缺相应的监督控制制度
事业单位要想有序开展会计基础规范工作,必须要建立健全监督控制制度。但如今一些事业单位并未构建监督控制体系,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欠缺有效的外部监督,单位收支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由地方审计局负责完成的,并未与专业的会计事务所展开合作审计,部分事业单位与审计局之间存在平行与相互牵制的关系,受此影响,审计不严问题较为突出,加大了审计难度。一些事业单位并未制定完善的内部审计机制,也欠缺专门的内部审计小组,并未定期开展对会计报表与财务数据的审计工作,导致单位监督力度不足,会计信息的准确性得不到保障。事业单位领导人权力较大,一些会计人员虽然针对领导开展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但却并未监督领导的经济活动,存在不能及时发现领导违规行为的问题,导致会计基础工作欠缺准确性,会计数据信息真实性不足。
(六)会计人员操作能力不足
会计人员如果操作能力不足,将会对会计基础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的提升带来阻碍,甚至对事业单位后续发展带来影响。事业单位在人才引进的过程中,往往更加看重应聘人员之前取得的成绩与工作经验,忽视了其学习能力、操作能力等。会计工作除了要处理账务,还需要确保处理流程规范。小部分会计人员欠缺较强的专业能力,他们认为会计基础工作只是简单的账面处理,忽视了一些细节问题,造成单位会计基础工作不够规范,影响了后续其他工作的开展。会计人员应注重会计专业知识的积累,如果学习能力、接受能力不强,将会导致单位实际发展情况受到影响。由此也体现出会计人员如果操作不够专业,将会影响到会计基础工作的规范性。
四、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策略
(一)明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性
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应明确会计基础工作与单位经营发展之间的紧密关系,积极主动地学习与掌握会计方面的知识,及时纠正与调整会计基础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合理制定规范化标准。事业单位还应大力宣传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性,通过有效方式将会计基础工作精神传达给各部门以及相关员工,从思想上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积极配合相关部门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确保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举措在各个部门得到深切落实,确保各项反馈信息数据的准确性、有效性,让会计基础工作开展更加顺利。
(二)规范会计核算与凭证记录
事业单位要想在新时代背景下获得长远可持续发展,就应对会计核算与凭证记录进行规范,这是有序开展会计基础规范工作的重要基础。单位管理人员应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与示范引领作用,对会计处理业务流程进行规范,并带领单位人员严格根据相关要求开展工作,有效规避问题,全面贯彻与落实规范会计处理业务流程,并将其渗透在单位其他经济活动中,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发展。事业单位还应做好各部门人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会计基础规范工作顺利开展。目前的会计凭证填制、账面处理、账簿登记不规范等问题应得到及时解决,按照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办事,确保会计工作效率与质量,促进事业单位稳定发展。
(三)优化配置会计基础工作相关岗位
事业单位应分离不相容的会计岗位,明确各岗位职责,发现问题时可以将责任落实到具体人员身上。事业单位还应尽量避免其他人员兼职负责会计相关岗位这一问题,从根源上解决徇私舞弊现象。事业单位还应注重提升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组织相关工作人员开展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活动,帮助会计人员掌握更为先进的会计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更好地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措施。
(四)积极完善会计基础工作机制
目前,事业单位会计基础规范工作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欠缺规范化标准这一问题十分明显,没有规范化标准会严重影响会计工作水平。对此,事业单位应积极做好会计基础工作机制的制定与完善工作,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会计基础工作制度,还要保证制度内容的可行性,要求单位各级人员严格按照制度内容开展相关工作,将会计基础工作制度的关键性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与此同时,还要及时处理工作制度上的漏洞,确保会计基础规范工作有序进行。
(五)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监督控制工作
事业单位应有效监督管控会计基础工作,做好监督控制体系建设工作,提高单位监督控制水平,为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以及及时性提供重要保障,完善会计基础工作。事业单位可以与会计事务所合作,针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开展定期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其中的问题,甚至是违规违法行为,并警示相关工作人员,让工作人员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规范。事业单位还可以与会计事务所、国家纪检委协作针对事业单位领导的经济责任进行不定期审计,如发现重大经济问题,应采取相关的法律措施,避免基层员工在领导的“淫威”下不按照要求开展相关工作,导致会计信息失真。事业单位还应进一步优化与完善内部审计体系,设置专门的内部审计部门,不定期审计单位财务数据以及个人,做好对会计信息的监控管理工作,确保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发展。
(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
在事业单位经营发展过程中,为了确保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策略得到有效落实,应对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格外重视,提高其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会计人员在培训学习过程中,应具备正确的学习理念,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一些会计人员入职不久,对工作流程的了解不够全面,所以要在日常工作中多听多看,在不断实践中去总结经验教训,发现自身不足,多向他人请教,虚心接受他人建议。还可以利用休息时间进行自主学习,丰富自身会计知识储备,掌握更多会计工作技巧,了解最新会计制度与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会计基础规范工作顺利开展。会计人员应严格按照单位内部的规章制度与规范开展相关工作,并约束自身行为,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具备较好的职业道德观念,杜绝徇私舞弊、借用职务之便牟取私利的行为。针对单位内部举办的各类培训活动,会计人员要积极参与,自觉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更好地开展会计工作,促进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发展。
五、结语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正积极推动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建设。在这个过程中,也发现了诸多问题,包括对会计基础规范工作不够关注、欠缺规范化标准、会计人员专业性不高等等,针对这些问题,事业单位应积极采取有效的规范措施,帮助工作人员意识到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的在事业单位经营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并通过制定合理的规范化标准、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培养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等方式,助力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