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刍议舞蹈中的意境营造
——以舞蹈《月映双杭》为例

2022-11-13

戏剧之家 2022年13期
关键词:编导舞者营造

张 渊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 福州 350108)

意境的由来源远流长,并在我国民族美学范畴中占有重要席位。优美的舞蹈意境能升华作品的主题思想,增强作品的情感表达效果,增加作品的想象空间,体现作品的艺术个性。在福建省第六届大学生艺术节中,由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原创的舞蹈《月映双杭》荣获乙组二等奖。该作品立足于福州本土文化,由编导马俊强、张嵩创作。编导从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上下杭中获取灵感,运用舞蹈艺术的方式,表现月夜之下三通桥畔水月映衬、波光旖旎、树影婆娑的优美景色,营造意境之美,展示福州古桥中的文风流韵、历史面貌与当代审美。笔者有幸参与两位编导此次的编排活动,受益匪浅,由此把自己的心得体会形成文字。

一、意境的由来

意境作为中国古典美学中的重要范畴,凝结了中国人的哲学智慧和艺术经验。它既是诸多艺术表现所极力追求的目标,亦是创作者、欣赏者判断艺术作品的一条重要标准。虽然“意境”这个词由唐代诗人王昌龄在其创作的《诗格》中首次提出,但“意境”作为一个美学范畴,其发轫却可以追溯到遥远的先秦时代。

在《易经·系辞》中就有“立象以尽意”的说法。意思为:借助形象可以表达语言概念中无法准确表达和说清的概念。《庄子·外物篇》对“道”的阐释中,我们也可以依稀看到“意”“象”的影子。《国风·秦风·蒹葭》中,作者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魏晋时期的“玄学”“佛学”更是对意境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唐代,认为文艺作品要达到“实”与“虚”、“情”与“景”的有机结合,达到“象外之象”,才能真正表现宇宙生机和人生真谛之所在。明清时期对意境本质特征的“虚实统一”“情景交融”等诸要素做了进一步的诠释,“意境”作为美学范畴,正式出现在各类文艺作品中。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意境的概念及内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

人们耳熟能详的“高山流水”“庄周梦蝶”“镜花水月”“咏絮才高”等成语故事都是中国历史文化中表现优美意境的历史典故。

二、意境之于舞蹈编创

舞蹈意境的营造方式主要通过舞蹈语汇、背景音乐、画面构图和舞美道具等,暗喻地传递出编导内在思想观念和情感内涵,具有“意会性”的特征。无论是舞者表演的心态意境还是作品呈现的空间意境,无不深刻体现着创作者的人生经验与艺术水平。此外,观者的鉴赏水平和所体悟到的舞蹈意境能否与编导营造的意境产生共鸣也至关重要。因此,编导在创作中需要充分考虑到观者的欣赏水平和接受程度,再结合自身的创作意愿,才能创作出既符合编导情感表现需要又能够被观者理解和接受的舞蹈意境,实现舞蹈作品的双重价值。

舞蹈意境体现着舞蹈作品的精神与魅力,意境营造作为编舞过程中一项重要技法,在实践中被大量运用。作为舞蹈编导,在创作中一方面要不断学习、借鉴相关优秀舞蹈作品;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多元化的创作方法跨域研究,例如从书法、绘画、诗歌等姊妹艺术中吸收养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进一步提升作品的高度与意义。

三、《月映双杭》中的意境营造

(一)构思与立意中的意境营造

编导在创作特定的作品时,要对该作品进行深入的构思和立意,也在此过程中探索着作品的意境营造效果和高度。在《月映双杭》的构思与立意中,编导设立了月落水中、月映通桥、双杭余韵三段意境氛围。

月落水中:随着开场音乐的渐渐响起,缓缓的流水声伴随着一幅优美的画卷缓缓拉开:夜幕降临,四野寂静,一轮清凉皎洁的圆月温柔地洒落在清澈流淌的水面上,宛若镀成银色的轮廓,把人带入到了一个沉静而悠远的意境。

月映通桥:舞者在月夜的意境衬映下,时而显现于舞台之上,时而藏匿于月亮之中。通过望月、弄荷、依窗、嬉戏等情节,以境推情,以情带舞,以舞传情。营造虚实相生的意境美。

双杭余韵:舞者是水、是月亦是从月光里走出来的人物,在空灵的旋律中翩翩起舞。纯净、优雅、温情、浪漫,充盈着诗情画意般的视觉美感,让人无限遐想。

(二)结构与画面中的意境营造

结构与构图是营造意境的重要手法之一,也直接影响着舞者的情感表达;关系到意境效果的呈现;决定着观者的视觉审美欣赏与情感体验状态。

《月映双杭》的影子部分,长达近一分钟的小溪流水声与蝉鸣鸟叫声配上中国汉民族古老的吹奏乐器笙,瞬间把观者引入到了一个空灵而久远的意境。这是一个酝酿气氛的过程,没有过多的动作与繁杂的音乐,在至简中营造意境之美。作品第一部分,舞台中心呈现的是平面低空间的圆形画面,通过舞者更迭有序的起伏,表现月亮衬映在河水中阵阵微风轻拂水面的画面,给人安静祥和的意境之美。作品第二部分,在圆形画面基础上通过高低层次的空间变化及舞者的各种造型塑造人物形象;接着又通过不断变化的调度将望月、弄荷、依窗、嬉戏等情节铺陈开来,推动情节发展,由此营造出一个个美轮美奂的意境氛围,实现视觉美感与情感表达效果的完美融合。作品第三部分,圆形画面表现月光的舞者瞬间变成满天繁星铺满整个舞台,其视觉冲击扑面而来。他们通过整齐划一的主题动作抒发人物内心情感,通过丰富多彩的队形变化表现上下杭“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繁荣景象,把整个舞蹈推向了高潮。作品第四部分,散落舞台的舞者通过错落有序的画面调度,像河水般缓慢流动到了舞台中心形成之前的圆形画面,首尾呼应,呈现出一幅和平、幸福的图景,也寓意着福州侨胞回故乡的幸福团圆,升华了作品的主题思想,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个性。

整个作品的空间构图与画面调度灵活多变,以圆形、斜线为主。舞者在调度中“跑得快、刹得住”,步法轻盈,看似随意的空间布局,饱含着编导对意境之美的理解。

(三)动作与语言中的意境营造

编导在采风过程中发现,行走在上下杭的大街小巷,一边是洋气的砖盖新建筑,一边是古朴的木制老建筑。古色古香的老建筑与洋气十足的新建筑碰撞在一起,带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感,极具艺术特色。基于这种灵感,编导在动作的设计中,把具有符合中华民族审美特征的身韵元素与西方现代舞技术相结合进行个性化创造,并通过拟人化的修辞手法提高舞蹈意境的营造价值。

在主题动作的设计中,把中国古典舞中“圆”的动律与西方现代舞中的地面移动技术相结合,运用拆分、移动、重组等技法对动作进行再创造,并根据舞者的表演情况发展主题动作。借助优美的身材设计个性化的舞蹈动作和舞姿形态,演绎依窗、望月、嬉戏、弄荷等情节桥段,塑造不同场景下的人物形象和心理特征。在舞者怡然自得的表演中营造动中有静、蜻蜓点水的意境之美。

编导运用拟人化的手法表现月光下的流水,赋予“水”生命与情感。通过舞者背身盘腿坐在圆形画面中,运用后背稳而有序的起伏,表现月色溶溶的流水;运用双手手指小而快速的抖动,模拟波光粼粼的水面。流水速度时而缓慢流畅,时而急促快速,流动方向随风变化。编导借水喻人、以物言情,表现福州女子的柔情似水,讴歌福州水城相依的美景,强化了作品的情感表现效果。

(四)音乐与道具中的意境营造

《月映双杭》的音乐选用的是吴彤创作的《远山》,其中的乐器笙,是流行于江南地区汉民族古老的吹奏乐器。笙的音色明亮甜美:高音清脆甜亮、中音柔和丰满、低音浑厚深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作品多处运用音乐来代替肢体语言,产生“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在作品的开头部分,采用较慢的旋律,配合缓缓的流水声,瞬间把人带入到了一幅空旷悠远、祥和安宁的画卷中。在排练过程中,编导没有先教舞蹈动作,而是和舞者一起聆听作品音乐,交代自己的创作想法。在对音乐的理解中,分析音乐的节奏、节拍、韵律、风格等,激发舞者的想象力,让舞者用心灵去感受音乐中优美的意境。待音乐唤起灵感冲动后,从音乐中寻觅动作的根源,编排动作,使动作从音乐中流淌出来。在整个作品中,音乐的起伏好比舞者内心的情绪,舞者身体的流动与音乐的起伏融为一体,相映成趣。

在道具的运用上,轻柔、飘逸的丝网与舞者轻盈柔美的形象融为一体,既表现一轮皎洁的明月映入水中,又在舞者双手微微抖动的配合中表现缓缓的流水。舞者在道具中若隐若现,通过虚实合一的手法,增加了作品的想象空间,产生情景交融的意境氛围和诗情画意的审美效果。编导巧妙地运用丝网道具衬托了作品所处的时空环境,辅助舞者更好地完成表演,也是对内心情感的某种寄托。

(五)舞美与灯光中的意境营造

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其丰富的象征寓意,古往今来它牵系着中华儿女的心灵世界。作为一种艺术符号,月亮的引用在中国文艺创作中具有极高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在《月映双杭》的创作中,编导紧紧抓住“月”这个字,充分运用舞美灯光营造“月夜”的意境氛围。

在舞蹈开篇,一束象征着皎洁明月的白光照射在道具(网布)下。随着音乐渐渐响起,舞者开始运用双手轻微而快速地抖动网布……接着定点白光在音乐的渐强中慢慢地放大光圈,舞者抖动网布的幅度也慢慢增大,这时在白光中增设了银白色的光色,光圈渐渐铺开全场,以此来营造月亮升起的意境氛围。在舞蹈的高潮部分,光速灯的运用极具力量感,仿佛大珠小珠落玉盘,同时,也象征着上下杭“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繁荣景象。尾声配以金黄色的定点光,表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寓意。

在色彩的运用上,编导崇尚至简的美学原则。灯光基调以象征皎洁明月的白色为主,这也与舞者服装、道具的色系一致。整个作品在表演过程中始终力求画面的干净简洁,让舞美和灯光更好地与舞蹈作品融为一体。首先,运用色彩对比的方法,强调主题和不同段落的情绪变化,力求突出。例如,头尾部分用银白色的光,高潮部分运用金色的光。光的强弱设计跟随舞蹈发展的需要,把最亮的(金黄色光)设计运用在作品的高潮部分。其次,运用邻近色的调和方法,突出人物造型,塑造丰富的画面。例如,在作品第二部分,人物光为银白色,背景光为纯白色。最后,在“光区”运用上,编导利用“光区”制造多层次的舞台空间,营造“实境”与“虚境”相结合的意境表达。例如,作品第二部分,在圆形画面基础上,编导通过“光区”的运用塑造人物形象,将望月、弄荷、依窗、嬉戏等场景陈列出来,营造主次分明、场景多变、层次丰富、视觉灵动的舞台时空。作品的高潮部分也是通过“光区”的设计,突出调度、强化舞蹈表现,提高灯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四、结语

“意境”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营造方式与表现手法,意境之于舞蹈编创呈现着情景交融、如诗如画、虚实相生、物我合一的艺术特征,并在创作与表演中具有多功能的艺术价值。《月映双杭》是以福州历史文化街区上下杭为艺术原型创作的舞蹈作品。编导对作品本身的意境营造有着独特而深刻的认识,在编创中编导把动作语言、舞蹈技巧、情节桥段、舞美设计等创作手法巧妙地融入到了整个作品中,在短暂的几分钟内运用多种手段,营造出视觉冲击的意境之美,用艺术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上下杭的理解,营造了一轮皓月高挂于天,夜空下静谧安详,桥上的倒影与水中的月亮交相辉映,让人流连忘返醉不思归的场景;营造了闽商文化中“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意境氛围。该作品外形上表现的是月光、古桥、流水,情景交融、物我合一的艺术观念,实际上编导通过这种“缘物于情”“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来塑造艺术形象,抒发着自己的爱乡爱城之情。横跨三捷河两岸的三通桥,已陪伴双杭的人们走过了无数岁月。当夜色降临,来到这座美丽的上下杭历史文化街区,远眺三通桥的美景,不失为一种惬意的享受。

猜你喜欢

编导舞者营造
舞者
舞者
诚心为“侨” 营造“家”温暖
舞者
2021年山西将完成营造林26.67万公顷(400万亩)
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编导的创新与改进
擅长营造美好的音色 Marantz SA-10 S1/PM-10 S1
论行进旗舞编导与舞蹈编导的区别
美丽舞者再翩跹
营造方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