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邵阳花鼓戏传承保护研究

2022-11-13匡泓锦谭亚群

戏剧之家 2022年13期
关键词:花鼓戏邵阳文化遗产

王 浩,匡泓锦,谭亚群

(邵阳学院 湖南 邵阳 422099)

一、邵阳花鼓戏简介: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邵阳花鼓戏曾被称为“花鼓”或“花鼓戏”,兴起于旧时邵阳县境,20 世纪50 年代更名为邵阳花鼓戏,主要流行于现在的邵阳市和邵东、新邵、隆回、洞口、新化等县市。邵阳花鼓戏演出风格诙谐、活泼、明快清丽,具有生活气息浓郁、歌舞性强的特点。2006年邵阳花鼓戏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 年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以及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花鼓戏观众急剧流失,演出成本大幅上升,花鼓戏市场一片萧条,邵阳花鼓戏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如何传承保护邵阳花鼓戏,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提到文化自信,并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邵阳花鼓戏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是宝贵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花鼓老艺人相继退休,行当角色缺失,导致邵阳花鼓戏有些传统剧目已经失传或面临濒临失传的危险。探索文化自信视域下如何对其进行传承保护已迫在眉睫。

(二)研究目的

1.通过对邵阳花鼓戏的研究,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进一步丰富自己的学识。

2.深入研究文化自信视域下的邵阳花鼓戏传承保护途径与方法,呼吁大家关注邵阳花鼓戏,共同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尽绵薄之力。

3.邵阳花鼓戏是我国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选择此课题作为研究对象,有利于给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提供参考价值。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邵阳花鼓戏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邵阳人民独特的有形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语言文化等,堪称“中国戏剧的活化石”。通过研究,可揭示具有邵阳人民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内涵,探秘其较高人类学价值,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实践意义

由于受到现代文明对自身生存的冲击,网络、电视的广泛普及,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远远超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人出现断层现象,邵阳花鼓戏很多老一辈的有名艺术家身体状况不好,不能承担太多的演出任务,而新一代艺术家的成长需要较长一段时间,而在形势并不太好的花鼓戏市场条件下,邵阳花鼓戏走向衰退。通过研究,课题研究组对其进行大量的搜集、整理、记录和保存工作,研究的成果可为相关部门在制定保护邵阳花鼓戏文化的规划中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因此,研究邵阳花鼓戏的传承保护,对于我们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具有弥足珍贵的价值。

二、邵阳花鼓戏衰退的原因

(一)剧目曲调陈旧,缺乏传承与发展的内动力

传统的邵阳花鼓戏有其一整套表演故事的艺术手段,并且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程式,虽颇具古典艺术美,但毕竟是前人审美价值取向的产物,难免显得形式老套、手法陈旧。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外来文化的不断涌入,城市生活的多样化,以及各种新型的娱乐场所的建立,群众观念的不断更新,传统的甚至新创不久的邵阳花鼓戏剧目仍难以满足当下观众的艺术文化追求,这就导致了邵阳花鼓戏一度陷入无人观看的危机。

(二)市场需求减少,缺少传承与发展的大众土壤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酒吧、KTV、歌厅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冲击了邵阳花鼓戏传统单一的演出方式,邵阳花鼓戏观众老龄化严重,观众人群逐步在缩减,市场需求减少,邵阳花鼓戏缺少传承发展的经济基础。

(三)教育目标过于偏狭,缺少传承与发展的后劲

尽管一直把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根本目标,但我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是学而优则仕,艺术不可以作为谋生终身的手段,最多只是生活的调味品而已,这一思想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代又一代的受访者,他们的生活被知识学习所挤占,学校课程多,工作忙,根本没有太多空余时间接触音乐文化活动。在紧张单调的生活学习之余,轻松明快的流行音乐自然而然容易得到他们的青睐,戏曲音乐被冷落一旁。

(四)传播不畅,缺少传承与发展的广泛实践者

近年来,邵阳花鼓戏很多老一辈的有名艺术家身体状况不好,不能承担太多的演出任务,而新一代艺术家的成长需要较长一段时间。本地大部分年轻人对此也不感兴趣,本地群众也不能很好地理解邵阳花鼓戏的真正内涵和历史意义,加之邵阳花鼓戏存在前面分析的三项现状,都导致了邵阳花鼓戏传承与发展面临着青黄不接的局面。

三、新时期邵阳花鼓戏如何传承发展

2010 年以来,以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契机,邵阳地方政府、邵阳花鼓戏传承人以及社会各界为保护、传承邵阳花鼓戏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邵阳花鼓戏仍没有得到有效的传承。

(一)邵阳花鼓戏传承保护的价值和必要性

邵阳花鼓戏是邵阳与外界联系、沟通、交流、展示的一座桥梁,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需要给予专门的传承保护。

1.邵阳花鼓戏蕴含新时代精神的丰富内涵

邵阳花鼓戏的戏曲风格诙谐、活泼、明快清丽,把劳动人民浓郁生活气息、乐观团结的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新中国经济萧条时期,邵阳花鼓戏调动了人民群众的劳动积极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最艰难的日子里,邵阳花鼓戏伴随着人们的生产劳作,支撑了几代人的意志。这种顽强不屈、团结奋斗、踏实勤恳的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团结的内涵高度契合,与现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目标高度吻合,与邵阳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高度一致。

2.邵阳花鼓戏体现传统文化发展的强烈需求

邵阳花鼓戏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历史发展的见证,是宝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资源,是邵阳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劳作中创造的优秀文化遗产。邵阳花鼓戏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是传统文化保护和发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3.对其他种类的湖南花鼓戏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借鉴意义

邵阳花鼓戏、长沙花鼓戏、岳阳花鼓戏、衡州花鼓戏、零陵花鼓戏、常德花鼓戏共同组成湖南花鼓戏六大种类,它们具有大致相同的艺术风格、取材特点、音乐曲调、表演艺术,但他们也和邵阳花鼓戏一样面临生存困难的局面,所以以邵阳花鼓戏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传承保护之路,对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也具有积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二)邵阳花鼓戏传承保护模式

1.传统文化进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文化进课堂教学模式”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堂实践教学的实现课程育人的新模式。邵阳花鼓戏是湖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邵阳人民的智慧结晶,是无数艺术家继往开来、不断创新积累的成果,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扬邵阳花鼓戏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志愿服务团积极开展邵阳花鼓戏进课堂活动,实现了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

2.“互联网+”模式

“互联网+”是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邵阳花鼓戏原始资料保存不完整、传承和发展难度大的现状下,提出的一种集有效传承保护、便捷利用和即时共享于一身的新型传承保护模式。改变传统传承模式,以“互联网+”向外辐射,结合网络及手机终端,以微信公众号为主导,加之抖音APP、邵阳新闻网站等,将数字资源整合服务和互联网教育教学服务有效融合,形成全面系统的立体覆盖网络。借助互联网吸引更多的年轻群体接受、了解、喜爱邵阳花鼓戏,吸引、带动更多的人全身心地投入到邵阳花鼓戏传承与发展工作中。

3.社区传承模式

“社区传承模式”是针对邵阳花鼓戏受众群体走向老龄化这一现象,根植于邵阳市特有的人文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而形成的一种新型模式。这种传承模式具有普遍推广的可行性,一是社区里有大批退休或提前退休的中老年,他们时间充裕,能够挤出大量的时间来传习邵阳花鼓戏;二是社区里有大批爱好戏曲的传承对象,很多是邵阳市的文艺骨干分子,他们具备一定的音乐基础,这为邵阳花鼓戏传承带来了便利;三是社区人员相对集中,便于召集和组织,也能够节约对艺种进行社会化推动的运行成本。这些人一旦成为邵阳花鼓戏的传承主体,他们将会成为自觉向社会扩散艺种的核心力量。

(三)邵阳花鼓戏传承保护的途径与方法

1.开展传承教育,增加受众关注

(1)开设邵阳花鼓戏特色教育课程

邵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所、邵阳市文化馆、邵阳市各教育部门要加强沟通、强化合作,开设邵阳花鼓戏特色教育课程,对高校、中小学音乐教学进行改革,将邵阳花鼓戏的内容纳入音乐课堂。

这一举措首先能有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为学生学习增加更多的新鲜元素,培养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对当地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其次,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实现学生全面成长。再次,能够有效扩大邵阳花鼓戏的认知面,让越来越多的学生认识到邵阳花鼓戏这一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传承意义。

(2)编写有特色的邵阳花鼓戏校本教材

当今书本市场很少有关于邵阳花鼓戏的书本,邵阳花鼓戏属于本土戏曲元素,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需要教育行政部门聘请邵阳花鼓戏艺术家和从事非遗文化教育的教师联合撰写邵阳花鼓戏教材,主要内容为邵阳花鼓戏名剧名段,并结合作品简单介绍邵阳花鼓戏唱腔特点,这样邵阳花鼓戏进入课堂就有“本”可依。

(3)建立邵阳花鼓戏教学传承基地

建议邵阳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在“湘西南音乐研究所”的基础上建立邵阳花鼓戏教学传承基地,在专业特色课程平台中开设“邵阳花鼓戏”相关课程,采取传承人引进来、学生走出去的机制,对这些邵阳花鼓戏进行活态保护。聘请邵阳花鼓戏传承人为高校客座教师,长期为学生和老师展示原汁原味的民间艺术,使大学生充分感受邵阳花鼓戏的艺术魅力、了解邵阳花鼓戏的艺术表演形式,同时派优秀大学生到邵阳花鼓剧团见习、实习,初步掌握邵阳花鼓戏唱腔、表演。为了使邵阳花鼓戏教学传承基地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基地中设立传统教学部、传承保护部、创新发展部、宣传推广部等,鼓励学生创新舞台表演形式、创编具有邵阳花鼓戏风格的戏歌等等,培养在校大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2.丰富文化活动,拓宽传播途径

(1)开展志愿演出活动,传播邵阳花鼓戏

组建志愿服务团,通过开展志愿演出活动,传播邵阳花鼓戏,提高大家对邵阳花鼓戏的认识,呼吁广大市民投入到邵阳花鼓戏的学习和宣传中,营造全民参与、共同自愿的志愿服务社会氛围,持续提升城市文明。

(2)举办邵阳花鼓戏公益讲座,体验“非遗”文化魅力

面向普通市民举办邵阳花鼓戏公益讲座,如在社区举办非遗体验、非遗讲坛、非遗展览等等。

3.融合多元媒介,开辟传播新机

(1)建立校园邵阳花鼓戏展览馆

地方本科院校利用当地地域优势,建立邵阳花鼓戏展览馆,将与邵阳花鼓戏相关的历史发展情况、代表剧目及照片、音像资料、经典服饰、伴奏乐器、书籍等资料进行整理,设立专题展区,培训专门的解说员,加强传统文化教育,丰富校园文化。

(2)“互联网+”让邵阳花鼓戏永流传

第一,广泛推广邵阳花鼓戏微信公众号。以邵阳花鼓戏为主题的微信公众号是线上推广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号上传了邵阳花鼓戏的简单介绍、宣传片、采访邵阳花鼓戏传承人纪实纪录片等等。目前公众号“邵阳花鼓戏的推广与传承”已达到近千人,用户通过微信扫二维码或者关注公众号即可打开应用,就能方便快捷地了解到关于邵阳花鼓戏的更多内容。

第二,“非遗”抖音让邵阳花鼓戏重返年轻人视野。本研究组申请了名为“邵阳花鼓戏”的抖音号,立足邵阳花鼓戏文化,打造邵阳花鼓戏特色教育品牌。通过“抖音”平台普及邵阳花鼓戏基本知识,迎合年轻人的口味,拉近与年轻人的距离,而且迎合现今的快餐文化,从而节约了读者阅读的时间,让更多人直观地了解邵阳花鼓戏,喜爱邵阳花鼓戏。

猜你喜欢

花鼓戏邵阳文化遗产
邵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觉化设计与开发
与文化遗产相遇
资兴:花鼓戏进校园
邵阳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作品选登
湖南花鼓戏
浅谈锣鼓在花鼓戏中的作用与发展
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
单圈图的增强型Zagreb指数的下界
邵阳三一工程机械与零部件再制造工程项目开工
《文化遗产》2016总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