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如同收庄稼
2022-11-12厉彦林
□厉彦林
我喜欢读书,曾接受过许多人的教育和劝导。记忆最深刻、最形象的是老母亲那句“读书如同收庄稼”。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读高中时,当时还没分田单干,男女劳力都在生产队里挣工分、分粮食。那个年代家家穷,经常冷锅冷灶。生产队分的口粮,是吃饭生存的唯一希望。
记得那是个深秋的黄昏,我放学后直接背着黄帆布书包跑到生产队的地里去找娘。生产队挨家挨户地分地瓜,社员们正在地头歇脚。我望着那一堆堆地瓜,眼睛一亮,那可是救命的粮食呀!
娘很远就望见了我,我赶忙跑上前,娘用袖口擦擦我额头的汗,笑着问我的学习情况,考试考得咋样?娘说,“我琢磨着,这读书学习怎么和收庄稼是一个理呀”。
“农民的本分是种地,学生是专门读书的。你看,这满地的地瓜,如果不去收,等饿的时候就会抓瞎,没得吃。老师发给同学们的新书,就像分给每人一片庄稼地,长着同样的好庄稼。读得越多,收得就越多,粮囤就越满。天天读书,每天都收一堆庄稼。如果偷懒,就白白糟踏、耽误了满地好庄稼,早晚会挨饿!”
我母亲不识字,但对读书的这种解读,生动形象,我也觉得在理。是呀,父母省吃俭用供应我读书,我如果不好好读,就像面对满地熟透了的好庄稼,不收不割,真对不住含辛茹苦的父母,对不住每周一家人不舍得吃的那捆地瓜干煎饼。
可惜,那时正巧出了“白卷先生”,学习不吃香,学校图书馆本来书就不多,许多书还被查封。考试开卷,还考例题,次次考100分,感觉自己只是望了一眼满地的庄稼,其实没躬腰、没收割,粮食也没入囤。因为错过了最佳学习时光,后来我数次靠自学取得了各种学历。
如今,我们鼓励学生多读书,或夸赞读书多有气质,往往会引用苏东坡“腹有诗书气自华”这句名诗,其实前一句“粗缯大布裹生涯”也挺有意义,是说穷富穿着包括人生失意或窘迫遮不住读书后透出的高雅气质。读书也是拥有财富,会终身受益。读书多了,它会悄悄地改变你的心境,静静地改变你的气质,增加心灵内涵,提升你的人格和境界。
宋代诗人黄庭坚曾经说:“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如果不经常读书,人就如遭遇旱情的庄稼,思想就会打蔫,说的话都会苍白干瘪,气质就会粗俗,就会变得浑浑噩噩,甚至无所事事。
当真正知道读书重要,懂得读书好,但坚持下来,又是何其艰难,必须吃得了苦。当然这个苦不是弯腰弓背的筋骨苦、皮肉苦,而是忍受伤脑筋的苦和寂寞孤独的苦,如果没有钢铁意志和自我管控能力,是挺不下来的。
当真正爱上读书,进入了书的世界,进入了作家创造的境界,眼前和胸中便是千山万水、千军万马、万紫千红,什么疲劳和寂寞都烟消云散。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有人曾夸鲁迅是位天才,鲁迅自己说:“哪里有天才呀?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写作上。”他说:“节省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无缘无故地耗费别人的时间,就和图财害命没有什么两样。”
我们已经跨入信息网络时代,手掌大小的移动硬盘能存储一座图书馆的书,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深刻改变,纸质读物遇冷,电子阅读吃香,这是时代的进步。我喜欢纸质图书的真实感、接触感和特定的尺码、颜色、品相与斤量,阅读纸质书的“手感”、在鼻息间飘散的“书香”、特殊便利的标注和回翻书页时那丝丝缕缕的思绪,无可比拟。品味书香,便是奔赴心灵盛宴;沉醉书的海洋,便拥有独特精彩的世界。
不识字的母亲咬着牙供应我读书,让我敬畏、感恩、铭记于心,时刻若芒刺在背。娘的满头银发、额角滚动的汗珠,那是金光闪闪、世上最美、最鲜活的文字。
“读书如同收庄稼”,让虽是农民出身的我,与书结缘。一生的职业都与文字打交道,依然持续在书本里耕耘、播种、间作、除草和收获……
只要热爱读书,思想之泉不干涸,理性纹络不褪去,良知烟火不泯灭,人生会垫高、厚重,生活会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