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实践
2022-11-12陈黎艳
陈黎艳
(华中师范大学化学学院,武汉 430079)
0 引 言
实验室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1]。近年来,随着国家在教学、科研综合活动方面的投入不断增加,高校所承担的科学研究项目也越来越多,创新性实验在教学比重中逐步加大[2],尤其是理工类及综合性高校,在实验室内进行教学和科研活动次数愈加频繁,进出实验室人员也随之增多,这使得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开始在全球肆虐[3]。为了降低新冠肺炎在学校内聚集性传播的概率,2020年1月27日教育部要求全国大、中、小学延迟春季开学时间,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高校正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相比于其他专业,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教学与科学研究大多需要动手操作、实时监测,难以在线上开展。因此,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初步控制,防控形势的持续向好,高校学生及科研工作者开始返校返岗,化学实验室内正常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也开始紧张地布置并在2020年9月基本得以恢复。然而近1年来,随着境外输入的新冠病毒不断变异,新冠肺炎在全国多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地反弹,“新冠疫情常态化”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因此,如何在“新冠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保证实验室教学及研究工作顺利开展,成为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4-7]。
1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化学实验室管理现状
1.1 化学实验室人员不固定、流动性大
化学实验室既是集中开展示范性实验教学的场所,也是研究生进行基础科学研究的主要场所[8]。在实验教学开展过程中,为了节省教学及实验资源,通常会出现不同学科分支甚至不同年级的学生同时开展同一实验的情况,教学实验室出现“扎堆”现象明显。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多数实验器材共用,学生在实验中发生身体触碰同一实验器材的概率非常大。而支持学生开展基础科学研究的科研实验室,也因学生科研进展的不同、时间难以统一协调而导致实验室人员流动性大、人员不固定。这些问题给化学实验室安全防护措施的落实带来了困难。
1.2 大型仪器实验室通风条件有限
大型仪器实验室是为基础科学研究提供技术支持的主要场所,用于集中放置精密的大型仪器设备。由于大多数大型仪器运转条件严苛,因此仪器实验室对房间内温、湿度的控制都有较为苛刻的要求[9]。如高分辨质谱仪由于离子源的持续发热要求仪器运转温度控制在18~21℃左右以便于离子源的快速散热;顺磁共振波谱仪在测试过程中为保证谱图的基线相对平稳,要求所处的工作环境不能发生剧烈的气流和温、湿度变化。为确保大型仪器的正常运转,大型仪器实验室的门窗通常呈关闭状态,导致实验室内通风困难,为新冠病毒的滋生和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1.3 缺少新冠病毒防控方面的知识和经验
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多为相关实验室的专业研究人员和专职管理人员[10]。该管理群体的专业集中于实验室的常规维护、仪器设备的保养及维修,实验室安全消防设施的管理及使用,常规专业数据的处理和分析等。对于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特点及防控要点没有经过系统培训和专业训练,新冠病毒传播隐患难以被及时发现。
1.4 化学实验室安全缺乏完善的安全准则
公共实验室从建设至管理和使用涉及本科生、研究生、辅导员、课题组项目负责人、任课教师、实验室专职管理人员等多个层级,这就使得公共实验室的安全管理难以确定一个固定的责任主体并建立完善的实验室安全准则。
2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化学实验室管理措施
2.1 建立完善的风险等级评估制度
化学实验室涉及的面、内容、数量和功能性多样化,因此难以以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进行安全防护[11]。因此,根据化学专业公共实验室的职能,可以将实验室分为基础科研实验室、实验示范教学实验室及大型仪器实验室3类[12]。可根据这3类实验室涉及到的人员流动程度、人员聚集程度及通风条件来划分不同的风险等级(见表1)。
表1 常见化学实验室主要实验内容及风险等级划分
2.2 针对不同的风险等级建立相应的疫情防控措施
主要从个人防护措施及实验室环境消毒两个方面进行疫情防控工作[13-14]。由于化学实验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大多数化学实验室要求进出实验室的人员佩戴普通口罩、穿工作服、佩戴护目镜等。然而,在“新冠疫情常态化”的特殊时期,这些措施是远远不够。可根据实验室所划分的风险等级不同,针对性地进行防控升级(见表2)。
表2 不同风险等级下实验室工作人员防护标准
由于化学实验室功能复杂,所涉及到的实验用品也各式各样。表3根据不同实验物品的职能和暴露程度对化学实验室常见的实验用品进行了归纳。根据这些实验物品所处实验室的风险等级给出了相应的消毒建议。为了防止化学实验室内出现火灾危险,因此对地面及经常放置实验用仪器的实验台、大型仪器等物品尽量使用含氯消毒液进行喷洒消毒。对于风险等级较高的实验室,暴露程度和接触程度都较高的实验物品,采用环氧乙烷消毒液进行消杀。除此之外,对风险等级不同的实验室物品的消毒频次也有不同的要求,风险Ⅰ级实验室每天保证一次消毒,而对风险等级较高的实验室须增加相应的消毒频次(见表3)。
表3 不同风险等级下实验室各区域消毒标准
2.3 建立实验室管理新模式
高校实验室的参与者覆盖包括本科生、研究生、导师、实验室管理员、辅导员及科研助理在内的各种身份的学生及教职工,人员众多且不固定。为保证在新冠疫情期间实验室的安全,应改变传统“实验室管理员一人管理,多人参与”的旧模式,发挥学生和各个岗位教职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参与者即是管理者”的新模式[15-16]。在本科生和研究生中竞选出责任心强的安全负责人零死角、零疏漏的排查在实验室做实验学生的健康状况并督促他们按照防控要求规范安全的开展实验,将所排查出的结果定时上报给负责的导师及辅导员。实验室管理员需与本科生辅导员及研究生导师建立及时的沟通渠道,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查漏补缺,及时排除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隐患。只有建立从学生到导师再到实验室管理人员的完整闭环,才能“寸土不失”的保证实验室安全运转。
3 结 论
虽然,新型冠状病毒的防控形势在持续向好,但随着病毒变异的不断发生及输入型病例的不断增多,新冠疫情的常态化防控已成为必然趋势。高校实验室作为高等院校学生学习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场所,是在“新冠疫情常态化”背景下保证学生校园生活正常开展的主战场。因此,学校和各实验室负责人应根据不同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和主要特点确立不同的防护等级并制定相应防范措施,防患于未然,切断一切新冠病毒可能的传播途径,为高校学生的科研和学习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