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

2022-11-12侯青叶朱久娟戚洪彬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22年8期
关键词:督查实验室评估

余 涛, 任 佳, 梁 勇, 侯青叶, 朱久娟, 戚洪彬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a.数理学院;b.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c.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北京 100083)

0 引 言

实验室是高校从事教学与科研活动的重要场所之一,也是创新活动的发源地之一[1]。科研实验室是人才培养、科学创新研究的重要基地,在高校“双一流建设”中承担着重要作用[2-3]。鉴于日益严峻的高校实验室安全形势,2016年起,教育部调整实验室安全管理职能,将原来分离的教学、科研实验室安全调整为统一归口管理,推行全国高校年度检查,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由无序状态逐步规范。2019年,教育部先后印发了多个文件,要求高校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工作,深刻认识抓好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将维护校园安全作为高校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4-5]。2020年以来,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全国教育系统投入了很大的力量进行疫情防控工作,对于实验室的安全工作丝毫未放松,教育部先后出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度高等学校科研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通知》(教发厅函〔2021〕9号)等文件,确保常态化疫情防控中高校科研实验室运行安全,保障广大师生人身安全和校园稳定[6-7]。在新形势下,面对高校科研实验室体量日渐庞大,人员流动逐渐增强,风险隐患日益突出等问题,积极探索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8-11]。针对科研实验室管理现状和难点,探讨构建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为高校“双一流”建设提供坚实的保障。

1 科研实验室管理现状

科研实验室是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之一[12-14]。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科研经费投入的持续增长以及研究生扩招,科研实验室规模逐渐增大,但是有关管理措施却没有跟上,是高校有关管理部门的一块心病。科研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措施缺失普遍存在,这几年高校发生的一些重大安全事故,都和科研实验室有关[15-16]。我校科研实验室已占实验室总数的48%,其危险源占比则高达63%,安全隐患呈现出多样性、阶段性、小群体性和难预测性的变化趋势。

(1)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制度建设滞后。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安全培训与准入、安全检查、安全隐患台账、危险化学品全流程管理、应急预案等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是最顶层的设计,起到指导和制约的作用,但是科研实验室人员普遍对于安全管理有关制度认识不够深入,部分师生安全意识淡薄。

(2)硬件条件保障不够。部分实验室用水、用电、用气安全存在较大隐患。受客观条件制约或主观安全意识不强,实验室用电不规范广泛存在,如大功率设备存在使用接线板现象,易发生安全事故。一些实验室对于用气安全认识不足,气体钢瓶未固定、无防震圈、无安全警示标识、无使用状态卡,无防倾倒装置等。

(3)设备安全经常被忽视。部分实验室机械、高温、高压、高速等设备安全存在隐患。如高温、高压、高速等危险性设备未制定、未张贴详尽的安全操作规程。同时部分设备使用记录本不及时记录;在设备周边醒目位置没有张贴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识、黄色警戒线,没有设置必要的防护措施。

(4)危化品缺乏闭环管理。部分实验室危化品存储、使用、管理安全存在隐患。如过期试剂,无标签试剂在实验室内广泛存在,有些可能是几十年前积存下来的试剂。少数实验室易制毒、易制爆类危险化学品在室内随意摆放。危险化学品的存储不符合规范,使用没有台账记录等。

这对于高校科研实验室的管理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亟待加强健全有关安全管理体系,全过程、全要素、全覆盖式地管理好科研实验室。

2 构建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

2.1 建立科研实验室督查联系制度

科研实验室安全督查联系工作是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督查联系工作对科研实验室进行日常安全巡查、督促指导各实验室对安全隐患进行整改,开展实验室安全宣传和咨询,参与实验室安全考核评价等工作[17-18]。通过摸索和实践,建立了科研实验室督查联系制度,在全校科研实验室进行实践。督查联系工作主要围绕规章制度、实验室环境与管理、各类危险源安全管理、仪器设备安全及安全设施的管理等进行了细致全面检查,对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反馈,并提出整改要求。确保实现“督查科研实验室环保、安全、卫生工作,维护优良的实验环境。”

2.2 科研实验室督查联系制度工作流程设计

科研实验室的督查联系工作建立在学生和教师的安全管理工作基础之上。科研实验室教师(导师)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是督查联系工作的核心力量。督查联系工作小组(实验室技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是这项工作的决策和支撑机构。整个督查联系工作由这4个层级组成,层层递进,有机整合,从而实现全覆盖、全员尽责的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见图1)。①科研实验室必须建立学生日查制度(每天),对照高校实验室检查内容,对实验室内环保、安全和卫生进行有效、健全、长期的日查(自查),形成日查记录表。②科研实验室教师(导师)必须建立安全卫生周查制度(每周),对照高校实验室检查内容,对学生日查结果进行检查,形成周查记录表。同时对实验室的安全隐患,建立隐患台账,做好整改工作。③科研实验室督查联系人必须(每半个月)对照高校实验室检查内容,对所联系实验室日查、周查结果进行检查,形成督查联系工作记录表。④科研实验室督查联系工作小组(每个月末)抽查日查、周查制度落实情况。落实、协调解决科研实验室督查联系人发现的安全问题,负责通知有关责任教师,并检查整改结果。

2.3 科研实验室督查联系制度工作内容

科研实验室安全督查联系工作内容围绕教育部《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自查表(2021版)》开展,其要点为环境(Environment)、安全(Safety)和卫生(Healthy),这与国内外高校推行的EHS管理体系基本一致[1,19-20]。

科研实验室督查联系工作内容(日查、周查、月查)分为3个方面:

(1)环保检查要点。首先做好实验室环保工作,达标标准为符合国家环保要求。实验室按照《GB18597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T 31190实验室废弃化学品收集技术规范》的规定进行实验室危险废物收集,并按要求粘贴填写废物标签,做好记录。实验垃圾按照标识分类,并置于黄色警戒线内,按规定设置危险废物警示标志。危险废物应及时处理,存放时间最长不宜超过30 d。学校安排了环保管家,各实验室提前预约,环保管家每周固定时间上门清理回收。

(2)安全检查要点。做好实验室安全工作,达标条件符合《高等学校实验室安全检查项目表(2021年)》要求。有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和培训记录。出入实验室有登记、日查表有记录。用电用水基础安全、做好个人防护、危险性实验(如高温、高压、高速运转等)时必须有两人在场。化学安全,包括:实验室化学试剂存放、实验操作安全、管控类化学品管理、实验气体管理、化学废弃物处置管理、试剂标签等。特种设备与常规冷热设备,如压力容器、冰箱、烘箱等符合规范要求等。这里面危化品的闭环管理是检查的重点,从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到实验室负责人、实验人员都要求高度重视。

(3)卫生检查要点。做好实验室卫生工作,达标条件为整洁卫生有序。实验室物品摆放有序,卫生状况良好,实验完毕物品归位,无废弃物品、不放无关物品;不在实验室睡觉过夜,不存放和烧煮食物、饮食,不准吸烟、不使用可燃性蚊香。同时有卫生值日制度。

3 开展科研实验室安全隐患风险评估

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上策是“预防为主,排除隐患”[1],古人云:“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在实验室管理中,开展实验室安全隐患风险评估应该放在首位。

3.1 科研实验室安全隐患风险评估方案设计

(1)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开展实验室安全隐患风险评估,旨在预防为主,降低潜在风险,夯实实验室安全基础。每间科研实验室均须根据实际情况,认真评估实验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

(2)安全风险评估的内容。安全风险评估内容分为制度、消防安全、环境安全、水电安全、防盗安全、冰箱安全、机械设备安全、高温高压设备安全、气瓶安全、化学品安全、废弃物安全和辐射安全等12类,实验室安全隐患风险评估等级分为高、中、低、无4档,若存在隐患需要简要描述(见表1)。

表1 实验室安全隐患风险评估表

(3)实验内容的安全风险评估。高校科研实验室的实验内容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实验内容的安全风险评估十分重要。要求实验室负责人必须认真评估所开展实验项目的风险。主要从实验内容、危险或隐患、应急措施等三方面进行分析。要求实验室负责人针对本实验室实验活动的危险或隐患,预先制定有关应急措施(应急预案)。实验室安全隐患风险评估表的周期一般为1年,若实验室实验活动有较大变动,危险或隐患有较大变化,需要及时修改提交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备案。

3.2 科研实验室安全隐患风险评估信息化建设

在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中要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21]。学校已经设计、开发、建立了“一个平台5个模块”的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化系统,融入了实验室安全日常检查、专项巡查、隐患排查以及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预案等内容,实现了实验室安全的全流程、全要素的闭环管理,取得了显著的效果[22]。

科研实验室督查联系制度和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在实验室综合管理信息化平台上进一步落实:①各实验室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要在平台上及时完成实验室安全自查工作,更新危化品台账、隐患风险评估和整改情况,制定应急预案;②学校和院系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可以在平台上实时查看全校的实验室隐患台账、危化品全周期管理台账、风险点分布情况等;③在平台上建立有不同层级的通报措施,科研实验室督查联系制度和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落实不到位的个人或实验室将在学校OA系统中通报,并要求限期整改。

下一步的工作中,将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收集的大量数据,分析、整合有关指标,建立健全学校实验室安全的综合分级分类管理工作,使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走向精细化、高效化道路。

4 结 语

管理好科研实验室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方面要发挥实验室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做好自查自纠和实验室安全隐患风险评估工作;另一方面实验室管理人员要耐心细致,热情而又严谨地做好督查、巡查等工作。建立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后面的工作中,“联系”也是很重要的一环,比如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安全宣传、安全培训、安全讲座等都是联系人可以一对一地来开展工作。2021年迎来了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伟大时刻,同时开启了第二个“100年”的伟大征程,必须做好高校科研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为“两个100年”的伟大目标保驾护航。

猜你喜欢

督查实验室评估
不同评估方法在T2DM心血管病风险评估中的应用
第四代评估理论对我国学科评估的启示
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森林资源督查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明察暗访 国务院大督查直击民生“小”事
狠抓决策督查 推进决策落实
聚焦养老 跟踪督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