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建筑设计的特点及创新
2022-11-12李龙
李龙
(甘肃澳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甘肃 武威 733000)
随着现代社会发展教育体系变革,学校也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越发重视学校建筑服务功能,根据学校建筑设计特征为建筑提供创新设计指导,进而提高学校建筑创新设计质量,丰富学校建筑教育服务功能。教育现代化发展中,为了促进学校建筑实现现代化,需要加大力度创新设计学校建筑。相对于其他建筑而言,学校建筑需要考虑教师和学生特点,保证建筑安全,满足人文生态等要求,这对于创新设计学校建筑而言十分重要。
1 学校建筑设计特点
1.1 布局灵活性
教育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监督服务功能要求逐渐提高 学校建筑在教学空间上也比较灵活,主要体现在学校各种教学活动在开展过程中,根据需求需要建设相应教学空间。例如,大部分学校为满足计算机教学系设置了微机教室,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时只需要进入微机教室即可接受教学。再比如,学校为满足素质教育开设了舞蹈室、绘画室和书法室等,在开展相应课程教学时,只需要进入专门教师接受学习即可。这些建筑设计都体现了教学空间灵活性特点,对于这种教学需求,在设计建筑时需要根据学校具体教学活动进行针对性设计,保证教学活动得到满足,并提高学校建筑设计质量。此外,教学空间灵活性特点也为各种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奠定了基础,使教学空间能够合理布局,进而推动学校发展。
1.2 功能多样性
学校教育主要特点之一是教育功能,学生在学校既要接受文化课知识,也需要接受文化氛围熏陶,丰富内心世界,这样才能够拓展文化教学价值,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因此,学校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应用文化元素,在公共设施建设中融入人文情怀,为学生提供情感交流场所,强化学校文化氛围,达到陶冶情操作用。
此外,学校还需要利用各种建筑设施体现文化内涵,设计建筑物功能时应用人文理念,强化学校建筑人文信息,在体现学校建筑教育功能基础上发挥育人功能。例如,在学校建筑设计中,可以通过校园建筑雕塑体现文化底蕴,让学生感受校园文化,丰富精神世界,实现全面发展。同时,学生大部分时间待在学校中,十分熟悉学校环境,这就需要学校建筑设计时尽可能让学校充满生活气息,满足学生需求,尤其是寄宿制学校和大学校园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好学生心理诉求,让学生能够在学校感受归属感。
例如,石家庄留村改造学校建设项目设计时,建筑外口入口包括了实验楼行政楼和综合楼,彼此由连廊连接而成,构成半圆广场。东侧教学楼排列整齐,由连廊连结构成巨大建筑体,学生和教师可以自行穿梭。建筑内部形成了多个空间,适度混合空间将校园建筑有趣性性和活力充分发挥出来,增强学生趣味性。建筑内部分区明确,彼此互不干扰,其中综合楼承担了兴趣拓展功能,内部采用半挑空空间为学生提供观察与展示舞台,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而图书馆则对着学校大门设计上采用两层层高设计,恢宏大气,中轴对称具有严谨性。实验楼可以为学生提供科学探索空间,丰富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
1.3 整体人文性
建筑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将学校活动场所人文性凸显出来。一方面需要注意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一些需求,另一方面需要注意学校庭院式设计时要采用半立体开放模式设计,单独连廊或增加走廊宽度,防止交通方向不同人流在行走过程中彼此产生干扰。
1.4 建筑安全性
建筑设计中,安全性是基本要点。学校建筑安全性。一方面指的是来自于建筑结构本身稳定安全性,另一方面指的是学校活动依靠建筑提供的安全保障。因此,学校建筑设计时,设计人员需要了解建筑学原理,并对特定人群和特定活动进行系统分析,开展建筑设计。例如,学校建筑柱体和墙体一般采用圆弧设计,避免过多棱角。再比如,建筑窗体和围栏,需要达到学校建筑安全标准要求。
1.5 设计和谐性
建筑设计中和谐相是建筑领域高级特征,其可以保证建筑外观、色彩和细节相互协调。学校建筑设计不仅需要为学生提供温馨舒适的交易环境,同时也要在色彩和功能上协调搭配,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确保建筑内外环境协调,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生活和学习氛围,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
2 学校建筑设计原则
2.1 遵循地域文脉
学校建筑设计需要深度挖掘地域历史建筑特征,提炼传统民族建筑和现代建筑风格,将近现代建筑风格和传统建筑风格结合起来,形成新时代建筑风格,体现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现代科技和人文精神。
2.2 明确功能分区
学校建筑设计时,需要划分好停车功能,实现人车分流,内外观区别,防止人车交叉。同时分离动静噪声,避免相互影响。
此外,需要合理利用土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确保建筑疏密有致,并尽可能提高土地利用价值。建筑主体结构在形式和选材上都需要符合我国当前建筑技术发展和国际市场使用情况,禁止使用造价成本高且难以实现的技术和材料,严格控制好工程造价,提高项目利用价值。
2.3 实现绿色节能
学校建筑需要根据不同地域自然资源和城市规划情况进行设计,因地制宜利用好当地气候资源,并注重加强绿色工程建筑,推进节能系统建设和清洁能源应用,实现节能减排,采取先进的新型绿色节能技术,降低建筑物能耗。
3 学校建筑设计创新要求
3.1 创新设计理念
通过创新学校建筑设计理念来满足教育现代化发展需求。学校建筑设计时,首先需要了解学校具体情况,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校情况确定设计方案,应用创新理念,科学评估创新理念具体应用情况,进而保证建筑设计合理可行。其次,通过创新设计确保学校建筑空间和结构合理搭配,并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完善建筑教育服务功能。
3.2 创新文化魅力
学校建筑设计既要满足质量和安全要求,还需要体现文化素养。首先,学校建筑设计时需要考虑文化氛围,在造型和色彩搭配上去体现设计感和艺术感。其次,在设计时加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化设计元素以及符号,例如在教学楼上可以添加一些数学符号和古诗文,图书馆可以仿照古代书和学塾等造型。同时学校建筑需要根据其文化属性设计、建设特色化建筑。例如苏州地区建设学校建筑可以充分利用当地园林风格,双语学校就可以建设一些英式建筑。最后,学校建筑设计需要体现包容性文化理念,在保障建筑整体协调的同时可以融入多种文化元素,让学生体会到学校对于各种文化的包容性。
3.3 创新建筑实用
首先,需要考虑学校建筑能否满足日常教学生活等要求,按照功能进行相应设计。例如设计图书馆时,既要保证图书馆具有基本教育功能,还需要图书馆具有历史文化资源和学校传承特征,采用创新方式拓展图书馆功能提高图书馆品味就是强化学校人文气息。实际设计时,在图书馆前可以通过设置雕塑或是墙壁浮雕,或是单独开辟城市空间以此为博物馆等方式创新图书馆建筑。
在设计建筑功能时,要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设计相应空间,例如中小学小体育馆设计时,需要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运动能力设计体育空间,对场地进行合理规划,确保体育运动空间安全有趣,营造良好运动氛围,提高学生运动体验感。运动场馆设计需要保证便捷化,从动静角度将运动区划分为对教学器产生噪声的区域,将其设置在原理教学区的位置。随着建筑技术发展,外墙和门窗最好采用隔声材料,同时科学规划绿化隔离带,以便户外草场噪声不会影响教学活动。动静分区规划需要与城市周边有效衔接,设计时可以将运动场设置在靠近城市道路周边,用来隔离噪声,为教学楼营造安静的环境。运动区和教学区彼此分离又联系,室内运动馆可以直接连接主教学楼,方便运动活动开展。对于课间体育活动,教学楼可以采用拉长流线形式进行设计,将课间换班转变为课间运动,增加课间活动量。
其次,学校建筑设计时,要根据建筑面积和学校地形进行针对性设计,确保建筑教育功能充分发挥。例如,在设计教学楼时,教学楼需要与运动场分隔开,避免运动场影响学生学习,同时需要确定好教学楼楼层,将各教学出口间距测量好。不同教学楼通过走廊连接起来,这种设计既能够保证教学楼流通顺利,也能够及时预防火灾等意外,方便学生逃生,可以减轻教学楼楼提升的压力,有利于做到人车分流。
当前,很多学校设计时并未考虑家长接送临时停车问题,导致校外上下学时段交通拥堵,影响了周边交通。因此,在设计学校建筑时,先要规划好停车场,解决停车问题,家长可将车停在停车场之后步行去学校门口,同时设置灵活的校前广场,采取临时开放制度,设置两道门,上下学时将第一道门关上,第二道门管壁,开放广场方便家长接送学生,日常上学期间将第一道门关上,第二道门开放,以此为学生活动空间。
最后,以往社区学校建筑是一般采用区域分隔方式,将宿舍、学校和食堂分布在不同区域,这种方式不利于学生往来。本人认为,当前学校建筑设施需要做好整体建筑协调布局,注意功能互补,提高学校建筑实用性,优化建筑场地。例如,学校建筑设计可以将宿舍和食堂结合起来,底层为食堂,上层为宿舍,厨房和餐厅位于一层,厨房坐北朝南,餐厅处于正南方,这种方式可以方便学生下楼就餐,既能够节省用餐时间,也能够方便学生回到宿舍,极大便利学生往来。而食堂和宿舍之间互不干扰,用餐和休息时间并不矛盾,是一种功能互补设计体现,宿舍和食堂之间也可以留有一层自习室,方便学生学习。此外,还需要划分专门的人际交往空间,其可以为学生集体活动和沟通交流提供保障,体验集体归属感。学校建筑设计期间,注意扩大交通走廊尺度,建立底层架空空间,并建设户外具有趣味性的台阶,将茶水间、课外读物等功能结合起来营造课件十分钟的专属交往空间,为学生提供短暂放松机会。
3.4 创新建筑环境
学校设计中,需要体验生态绿色理念,其也是建筑设计未来发展趋势。建筑设计的自然设计在于建筑造型色彩与周边环境协调搭配。学校主要用于教书育人,因此在建筑上需要同时具有美感和现实意义,达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建筑遵循自然环境气候条件、考虑环境自然属性设计空间,注重生态、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将其融入到学校设计各个方面。基于生态绿色学原理,建筑规划设计需要遵循绿色设计原则,设计方案的重点在于配置生态绿色要素,处理好建筑和环境关系,改善学校环境。
学校整体规划要注重绿化,要求建筑设计人员可以将建筑工程和绿化生态功能结合起来,建设具有自然意韵的建筑,在尊重在生态理念的基础上结合政府用地规划规避污染因素,为学生营造健康生态的学习环境。例如,学校建筑设计采用绿色植物群落构造活动空间,同时使用不同的建筑物和制备布局营造有趣的建筑空间,让学生学习的时候感受自然美。同时在设计上搭配不同色彩,营造具有情感化的色彩建筑,培养学生的情感多元化和艺术意识。例如,学校科研楼造型为钟楼形,整体色彩采用暗红色劈砖,栏杆和钢架为金属色,转体由其他杂色交相,玻璃为浅绿色,通过虚实对比方法综合应用色彩、符号和线条,丰富了建筑物形象。此外,学校也是城市象征具有公众价值和战略保护性,因此在设计需要在保障特殊要求的基础上协调好周边环境。
环境景观建筑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环境下,以人为本掌握德育教育基本要求,建筑设计也需要为在校师生提供学术交流和共同学习空间,为培养综合型和创业型人才奠定基础。设计学校建筑时,需要将外部公共空间充分整合起来,利用文化广场和休闲步道等基础设施体现空间感,并设置入口景观广场,通过规则布局将出入口轴线凸显出来。而室外建筑底层则采用局部架空结构设计模式,使室外建筑景观实现横向延伸,进而协调建筑内部,学校主体景观建筑采用连廊通道实现立体贯通,既能够提高主体空间利用率,也能够实现遮阳挡雨目的,使学校景观建筑更具有层次感。校园内空间根据性质划分为广场开放、公共交往、半公开半私密、私密庭院等空间,通过空间的多层次形成园内多复合空间结构,提高学生的归属感以及领域感。
3.5 创新学习空间
学校主要功能在于教育,因此在创新学校建筑时,需要将建筑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学校建筑设置教学空间时,可以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行探索学习,通过空间设计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有效利用空间,促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例如,某学校建筑采用红砖学院风格,建筑呈现现代化,布局比较合理,功能划分明确,整个建筑不仅具有文化内涵和时代特色,也能够满足素质教育要求。学校建筑主入口采用中轴线,分为动静两区,东侧生活区,西侧教学区,生活和学习互不干扰,可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该学校建筑模式体现了校园综合体特征,可以解决学校功能布局多和土地资源紧张这一矛盾,提高土地整体利用效果。同时,中枢枢纽作为学校核心布局,其中体现了先进教育理念,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交流空间,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全面发展,而不同功能的融合也能够为共享公共功能使用奠定基础。校园内部空间多配置了游泳馆、篮球馆、图书馆、食堂等多种功能教室。校园整体规划和建筑造型为学院派风格,入口钟塔、内部拱廊以及红色墙砖具有层次感和人文历史感。
4 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建筑相对于其他类型建筑而言有明显不同,在设计上需要体现教书育人功能,具备人文气息。在创新设计时,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使学校建筑能够营造良好学习环境,满足学生各种功能需求,并在未来发展中推进智能化、个性化以及协同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