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管控途径分析
2022-11-12卢立晗
卢立晗
(中能建国际建设有限公司,北京 100025)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与进步,混凝土施工技术逐渐受到社会各个行业领域的关注,其作为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环节,对整体建筑工程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着非常直接的影响。但是由于混凝土工程具有复杂性以及多样性的特点,所以相关技术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并针对混凝土建筑工程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地解决措施,从而为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提供基础保障,促进我国建筑领域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 混凝土及其建筑工程施工技术
1.1 混凝土
建筑工程混凝土主要就是将砂石、水泥、水等依照适当比例进行搅拌,属于水泥质混合物。相较于其他结构而言,混凝土施工具有很多优势,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混凝土结构的原材料获取难度较小,运输成本较低,制作工艺更加简单;2)混凝土材料具有良好的抗腐蚀性能,应用期间的耐久性强,可有效延长建筑工程全寿命周期;3)混凝土材料不易燃烧且导热性能较差,耐火性良好;4)混凝土结构的可塑性强,可被广泛应用在各类土木工程建筑结构中。
1.2 混凝土建筑施工技术
1.2.1 混凝土配合比技术
建筑工程在施工之前,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实际需求选择不同强度的混凝土配合比,然后再邀请专业试验机构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试验,最后再进行施工。在试验的过程中,如果混凝土砂石含水量过多,混凝土强度也就会下降,进而对后期的建筑工程施工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这样也就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严谨的计算和把控,以此全面控制混凝土的质量,确保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
1.2.2 混凝土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技术是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关键技术,其包括墙体、顶板、楼体等多种不同的混凝土技术,下文对此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第一,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技术。由于基础底板对混凝土结构的厚度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所以施工人员在具体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全方面综合考虑施工所需要注意的问题,如散热等,以此来控制温差并减少混凝土出现裂缝情况。另外,也要结合实际情况控制好水灰配比,从而保证结构受力。
第二,墙体混凝土浇筑技术。混凝土浇筑之前,施工人员需要提前浇筑出与墙体一样的砂浆,并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保证浇筑厚度 (40cm左右)和相邻浇筑层之间的结构散热时间 (2h以内),以此来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
第三,顶板混凝土浇筑技术。施工人员在进行顶板混凝土浇筑的时候,需要确保虚铺厚度大于板厚度,之后利用平板类的振捣器进行连续的垂直振捣;若是结构厚度过大,施工人员也可以使用插入式振捣。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此期间出现泌水的情况,施工人员必须要利用棉纱布将其擦拭掉,最终并将平面抹平,从而保证为了确保混凝土浇筑质量水平,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水平。
1.2.3 混凝土养护技术
混凝土浇筑完成之后,施工人员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养护,以此来满足建筑工程的设计要求。例如,墙板结构。针对墙板浇筑拆模而言,其拆模时间必须控制在混凝土浇筑7d以后进行,拆模以后可以利用麻袋等对其进行包裹,以此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温度,期间需要对其采用洒水方式进行14d以上的养护。又如,顶板。针对顶板混凝土来说,在其凝固后不需要做洒水养护。如果顶板表面出现起皮等现象,施工人员可以在3~4d以后混凝土核心温度下降以后,对其进行14d的洒水养护。
2 混凝土建筑施工管理原则及其需要注意的事项
2.1 混凝土建筑施工管理原则
2.1.1 质量原则
想要确保混凝土建筑施工的质量,就必须严格按照规范标准开展混凝土施工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施工各个环节的规范性和标准性。除此之外,施工单位管理人员也要在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基础上,对施工各个环节加以监督和管理,以此来避免各种问题的出现。
2.1.2 提前原则
现阶段,很多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工作都是在事后进行的,这种施工模式不仅会延长施工时间、耽误施工进度,还会增加返工情况和施工成本支出。因此,施工单位在对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进行质量管控的时候,需要改变过去的施工方式,并遵循提前原则做好预防工,将重点放在事前和事中管理,进而在保证混凝土建筑工程有序施工的同时,保证施工各个环节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从而提高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水平。
2.1.3 核心原则
由于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工序较为繁杂且具体施工复杂,所以这也就会从一定程度上增加施工管理的难度。所以,施工单位想要确保施工各个环节工作的有序进行,就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确定施工重点,然后以此为中心协调好各个施工工序之间的关系,从而在提供施工环质量的同时,提高整体建筑工程的质量。另外,再加上建筑工程施工具有鲜明的特征,施工期间的各种资源都会变为实物交给业主。由于人力资源管理并不在此范围内,但是随着混凝土建筑工程的不断增多以及施工人员施工经验的不断累积,此项工作的价值作用将会得以发挥并提高,对于整体建筑工程质量的保证非常有利。
2.2 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建筑工程土建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期间,要想其作用得到全面性的发挥,则必须贯彻落实具体施工的操作流程,这样便能始终围绕混凝土施工技术有序展开,把控好施工中的每项环节,加强混凝土原材料的控制力度,保证每项原材料在使用以前,其勘察和检测中都符合工程要求,防止在施工中应用到与工程不相匹配的混凝土并对土建工程混凝土施工造成不良的影响。首先,混凝土材料的配置期间,必须选取合理化的原材料,配比材料准备充分以后,再根据搅拌要求展开正确搅拌方式,提高后期混凝土运用的实际效率。其次,在混凝土材料配置结束以后,要保证在运输环节都不会对混凝土质量有丝毫的影响。最后,在混凝土在展开浇筑期间,必须贯彻落实每个环节的流程,控制好混凝土的浇筑质量,并按照混凝土的基本属性做好养护工作,有效规避混凝土出现裂缝的现象,进而确保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作用得到全面性的发挥。
3 影响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质量的因素
3.1 材料因素
建筑材料作为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的物质基础,其材料的好坏对整个混凝土建设工程的质量有着重大的影响。如果建筑材料的质量不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规定的要求,则会导致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在我国目前的建筑行业中,建筑材料不合格的现象十分普遍。据有关调查统计说明,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砖混结构中黏土砖质量存在严重问题,有将近一半数量的黏土砖不达标。所以为了提高混凝土建筑工程整体建设质量,必须要对建筑材料进行严格把关。
3.2 机械设备因素
在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施工过程中,机械设备是不可或缺的建筑工具,也是建筑工程顺利进行的有效前提。现代混凝土建设工程与现代化的大型机械设备密不可分,设备的质量和状态对施工进度和施工质量有着重大影响。同时正确、合理、规范地使用器械设备,并及时定期的维修与养护,是保证器械正常使用的关键。此外,科技的进步也推动了设备的更新,所以为了有效保障施工质量,应尽可能应用较为先进的机械设备,并重视日常的养护与维修工作。
3.3 施工方面因素
在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中,施工方案、施工组织、施工过程和质量控制措施对工程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纰漏都会损害施工质量。但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往往会在施工方法方面存在较多问题。例如,施工过程不能严格按照施工管理理念和规章制度进行,进而导致施工过程不规范,再加上施工过程中对质量控制重视不够等。这不仅耽误了施工进度,延长了施工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使施工质量受到影响。
3.4 人为因素
在施工过程中造成质量问题的人为因素包括:一方面,施工单位的负责人以及相关管理人员缺少对质量控制的重视力度,不能够全面认识质量管控对整项工程建筑的重要性。进而也就出现一些管理制度的缺失和监管不到位的情况;另一方面,施工人员专业技能和水平良莠不齐,这主要是因为施工队伍中大多数都是农民工,缺少专业的施工技能和先进的理念,对于先进设备的操作流程也不能够掌握,无法按照相关设计标准进行标准化施工,进而阻碍了施工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3.5 环境因素
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中影响施工质量的环境因素有很多。比如施工现场地质、水文、气候等一系列自然因素,再加之质量控制、质量保证体系以及社会治安等人文环境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对项目的建设产生较大影响。在气象条件方面,施工现场的温度、湿度、雨雪、大风等天气状况不仅严重影响施工进度,而且对施工质量也有很大危害。由此可见,环境因素具有一定的不可抗力,所以在施工之前一定要做好相关的气象监测,避免在环境恶劣的条件下施工。
4 提高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4.1 严格管控施工原材料
施工材料是建筑工程的根本前提条件,只有品质良好的施工材料才会建设出质量优良的建筑。材料质量在工程建设中起着核心作用。所以要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把控,严格检查施工中所用材料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规范和要求,这一检验工作是工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材料选购方面,一是选择质量好、信誉好的厂家和供应商;二是加强对进场材料的控制和验收,严格控制进场水准和品质;三是严格控制原料来源。并尽量在全国范围内使用这些经过认证的材料和制造商,以防止不合格的产品混入施工场地;四是控制材料的使用和用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此外,还要做好材料测试和设计验证工作,确保测试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并在检测合格的材料中随机进行抽查检验,发现质量问题及时加以处理。在业主自主选用材料的基础上,最大程度上满足所需材料的质量要求和技术标准,并确保水泥、砂、石、水、外加剂等符合技术规范和标准。并坚决禁止劣质材料的使用,尤其是在钢材、水泥等材料多渠道的情况下,每一批进入工地的钢材和水泥都要进行 “双重检查”,未经检验的材料不能用于工程建设。
4.2 健全和完善责任制度
建立健全工程质量管理责任制,各个管理部门之间要进行明确分工,并将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防止发生事故推诿责任的现象出现,也能更好地对住宅工程质量进行有效管理。因此,进入施工现场后,必须按照工程质量目标落实相应的质量管理责任。详细划分相关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能,并签署相关责任书,制定适当的人事工作制度,如会议制度、控制验收制度、人员考核制度等。项目质量管理要实行标准化、流程化,不断健全和完善沟通协调制度,要求各岗位人员定期与相关部门人员进行交流与协作,要在积极讨论中消除和解决质量管理方面的问题。
4.3 工序的质量控制
对于施工生产工序的质量管控,首先要实现有效、快捷、全面的质量管理效果。为了完成这一控制目标,企业必须从整个管理流程中对事前、事中、事后的全过程实施切实有效监督和管理,也就是在整个管理流程中适时采取相应的管理、组织和技术措施等举措。为了降低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产品质量偏差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应以预检为工作的重点。对于难度较大、事由模糊不清的管理问题需要各个部门充分讨论之后形成一致的解决方案,然后再进行处理。所以对于能够掌控的情况应该在日常管理中加强重视,为了推进事前控制工作的有序开展,首先就是要详细了解和掌握施工方案以及相关建设要求,对施工工艺加以全面了解。
4.4 树立牢固的质量管理意识
在建设住宅项目时,要强化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并建设相配套的质量控制体系。通过协调的方法和协作管理动态跟踪项目质量。质量管理是一项多方面的工程,所以施工单位负责人要高度重视原材料以及设备的质量问题,要将质量意识放在首位,把质量和效益一起渗透到工程管理之中,强化对施工人员质量意识的培养维护,努力营造富有公司特点的质量文化,从而更好地形成科学、与时俱进的质量管理制度。只有深刻认识到质量管控的重要性,同时不断健全和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并将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落实到位,才能确保混凝土建筑企业不被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所淘汰。
4.5 抓好施工现场的管理
就施工现场管理而言,施工单位的管理者必须要修炼好内功,这一点对于质量管理尤其重要。所谓“内功”就是要求管理人员在关键部件和关键节点上亲自前往现场勘查与监测,并确认亲身实践的检查是否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合格之后才可以进行下一个环节的施工作业。只有把每一个具体施工环节监管到位,最终才能够控制工程现场的质量。
4.6 制定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
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法,能够为提高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整体建筑质量提供可靠的保障。针对即将施工地区的外部环境,综合分析现场水文地质、自然气候、地形地貌等各种因素,提出了详细合理的施工方案,并发挥工程的引导功能,采取措施确保施工质量。并在拟定施工方案之后,要进行必要的检查和评估,听取各方意见和建议,对不足之处进行优化和纠正。
5 结语
通过上述文章的研究与分析可以得知,加强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管控工作,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建筑工程建设水平,还能够提高混凝土建筑工程施工单位的市场竞争力。但是由于混凝土建筑工程在实际的施工管理过程中所存在的诸多影响因素,都在一定程度上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所以,这就需要施工单位的相关管理人员不断克服困难,健全和完善相关质量管理体系,并不断提高自身管控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提高我国混凝土建筑工程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