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分析

2022-11-12郝凌娜

建材发展导向 2022年19期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

郝凌娜

(太原市政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山西 太原 030000)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需要多种材料,且涉及多个施工环节,工序繁杂,属于高等级道路中的一种。在施工后,具有多种优势,如:不反光、行驶平稳、噪声小、易维修、施工效率高等等。由此,沥青路面被道路工程项目广泛应用。针对此,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若想要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保障路面平稳性,就需要加强质量控制,合理选择施工技术与方法,根据沥青路面的特点,结合项目所在地的施工条件等内容,保障施工设计组织具有良好科学性与合理性,并针对施工阶段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采用恰当的施工技术确保项目整体质量。

1 市政道路中沥青混凝土路面特点及常见质量问题

1.1 路面特点

从我国城市建设发展状况而言,大部分城市在建设道路时,都会因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多种优势而选择此种路面,以期市政道路能够发挥出最大价值,为城市建设贡献出一份坚实力量。此路面在实际施工阶段,所用材料并不复杂,主要为沥青混合料及矿粉,将材料严格按照规定进行配比,采用恰当施工技术摊铺在路面即可,能够很大程度上保障路面结构的稳定性。质量合格的沥青混凝土路面不仅具有抗裂缝、抗高温的特点,更是能够抗疲劳,有效延长道路使用寿命,为人们出行提供高安全性能的道路的。由此,近几年我国在建设道路工程时,大都会选择沥青混凝土材料。

1.2 常见质量问题

1.2.1 车辆碾压

在项目施工环节中,受多种因素的影响,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如:车辆碾压,就极易影响工程整体质量。为确保各个施工环节的顺利开展,保障施工质量,就需要应用各种大型机械设备,如若这些大型设备未得到合理使用,那么不仅会影响整体质量,甚至还会影响道路结构的平整性。例如:道路摊铺压实环节当中,需应用辗压机设备,该设备的应用应注意保障设备以合理匀速直线前进,并保障道路路面温度,由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流程操作施工,避免辗压机出现线路或速度问题。同时,施工人员还需注意保障施工路面温度,如若未将温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那么后续应用环节中,路面则很可能出现质量问题。

1.2.2 裂缝

沥青混凝土路面在后续投入使用后,因其路面强度不足,且长时间受车辆荷载作用,就易出现裂缝问题。而对裂缝发生问题进行分析,可知裂缝可根据方向不同分为多种类型,常见大都为纵向、横向、网状裂缝这三种。当路面出现裂缝后,不仅仅会影响道路行驶安全,还会降低道路结构的稳定性。在此种背景下,若遇到多雨天,路面雨水就会随裂缝浸入到道路内部当中,长此以往就会引发道路凹陷,很大程度上威胁着道路行驶安全。由此,为避免道路路面发生裂缝问题,就应加强质量控制,确保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能够严格按照流程标准展开作业,如:合理处理接缝、加强软土地基施工质量等,从而有效确保道路结构稳定性,进而防止裂缝问题的发生。

1.2.3 坑槽麻面

与路面开裂、车辙等病害问题进行对比,坑槽麻面问题对道路破坏程度相对较小,但依然能够影响道路的行驶安全。经过对坑槽麻面问题的实际分析,发现该问题与水有密切关联,该病害问题主要发生在降雨丰富地区,受雨水影响,道路路面就会积压大量水分,受到车辆荷载的冲击影响,水分就会渗入到道路基层结构,动水压力则会很大程度上影响沥青混凝土集料的黏度,使得沥青混凝土结合料处于松散状态,并在受到车辆荷载作用后,出新材料流失状况,最终引发坑槽麻面问题。与此同时,水损害问题若未得到及时解决,也会诱发坑槽麻面问题的发生。

1.2.4 不均匀沉降

若市政道路的地基荷载与道路实际荷载存在较大差异时,道路实际投入使用后,就会极易出现地基结构变化的情况,进而引发路面发生凹陷坍塌情况。

2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2.1 工程概况

本文选择某段市政配套道路工程,主要为改善该区域道路网络结构,带动周边建设,以进一步提高城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促进本城市更加稳定持续的进步与发展。该市政道路项目总长度约为3800m,道路计划为8车道,宽度约为6m,规定车辆行驶速度为70km/h,采用沥青混凝土材料进行铺筑。

2.2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2.2.1 施工准备

1)综合掌握相关规定。实际施工前,相关人员应注意了解合同规定,分析招标文件,并系统分析设计图纸。之后,则由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进行负责,监管施工材料质量与数量,从根本上保障施工质量。与此同时,还应积极了解实际需求与目标,充分保障合同双方的权益。

2)合理配置施工人员。为保障道路质量能够充分满足城市发展需求,就应注意充分保障建设质量,确保建设工期能够在规定范围内。针对此,在实际施工环节当中,就应注意加强各个环节之间的沟通,紧密配合连续作业,尽量避免出现断续施工的情况。在此种情况下,施工人员就需采用倒班制的方法进行作业,对此就需强化人员配置,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基础上尽量提高施工效率。

3)合理设计沥青混凝土配比。通常来讲,任何一个工程项目的开展,都会在施工工地上设置实验室,以合理设计施工原材料的配比。而本文案例项目在设计沥青混凝土配比时,就是在工地实验室操作,并实验室的具体选择皆符合实际应用需求。一般在完成采购原材料工作前,就需要进行实验得出正确的配比,便于能够采购合适的原材料数量,尽量避免出现耽误工期的问题。

4)设置拌和场。为保障工程项目顺利进行,且减少工程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就需要综合考虑拌和场的选址问题,不仅仅需要考虑运输条件,判断场地是否宽阔、运输是否具有较高的经济性,还需要考虑混凝土拌和作业时是否会影响到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且考虑运输车辆进出是否便利等内容。在选址之后,还应注意在拌和场内部放置油料、沥青等易燃的物品。并且在储存这些材料时,应注意遵循相关规定,防止火灾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

5)基层处理。在完成道路基层作业后,就需要在上面进行铺筑作业。由此不难得出,基层作业质量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沥青混凝土面层质量,而基层质量与多种因素都具有关联性,如:基层强度、沉降大小等。针对此,在开展面层施工前,首先就需要清理基层表面,确保其没有杂志与垃圾,且确保平整。

6)安装调试设备。经众多实践发现,拌和混合料的质量与拌和设备具有密切关联。针对此,就需综合考虑正确选择拌和设备,如:综合分析施工工期等内容,在保障施工质量的基础上提高施工效率。与此同时,在道路路面铺筑环节当中,摊铺机设备不可或缺,所以选择该设备时应注意考虑工程量条件,以充分保障施工效率。在实际施工环节当中,应注意保障每一个施工设备都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价值,确保道路工程能够顺利开展。

7)准备材料。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涉及到多种材料,材料质量的高低会直接影响道路路面质量水平,尤其是沥青、石子等原材料,更是能够影响道路的平整度。针对此,就应严格把控施工材料的质量,确保其能够充分满足施工要求,且符合道路承重需求。

2.2.2 合理选择矿料

因矿料选择会对后续路面施工产生关键影响,所以就应提高对矿料选择的重视,尤其是砂石材料质量的检查,分析其规格、含水量等内容是否符合工程规定标准、是否符合道路承重需求。针对此,为了能够有效提高路面质量,可在道路铺筑环节当中选择辉绿岩将其铺在上层结构中,使其充分发挥出耐磨性能,以保障道路行驶安全。同时,与其他材料对比,辉绿岩质地坚硬、且表面粗糙,应用在沥青混凝土材料当中,能够更好的与其产生粘附作用。在实际施工环节当中,为有效降低沥青混凝土粗集料中掺杂杂质机率,应注意重视粗集料二次破碎处理工作,且保障材料保持良好的干燥度,如若条件允许,则可选择反击式破碎机进行作业,以提高材料质量。而在选择混合料的细集料时,可选择机制砂或者天然砂材料,本工程项目在施工环节中,选择了天然砂材料,且其用量在总用料量的20%以内。同时铺设主干道环节当中,石屑用量低于砂料量,充分符合规定标准。

2.2.3 沥青混合料拌制

在实际施工阶段,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路面施工质量,就应提高对沥青混合料班制工作的重视程度。一般而言,大多数工程项目都会选择热拌热铺或者热拌冷铺两种拌制方式。在本文道路案例施工过程中,则选择了热拌热铺的方式。为确保拌制工作的顺利开展,还应在拌和场地内设置拌合站,并设置实验检测室,严格控制混合料的温度,保障其能够始终维持在70℃左右,进而促使施工质量与效率均得到良好提高。

2.2.4 沥青混合料运输

若不注意材料运输环节,那么也可能会影响到路面施工质量。针对此,施工技术人员就需提高对沥青混合料运输的重视,确保运输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够充分符合相关规定,以保障材料运至施工场地能够满足施工标准。在此过程中,首先应结合实际施工情况,合理选择运输车辆的吨位,并运输车内部还应涂抹油层与水混合物,防止车厢内残留材料液体问题,同时还能够有效降低材料粘黏车厢底板的概率。而在装料环节中,应采用一后一中的方式进行移动,以确保沥青混合料不会发生离析状况。

2.2.5 路面铺筑

1)拌和。沥青混凝土拌和环节当中,应注意对温度进行合理控制,并合理调配油石比与材料之间的级配。而在控制石油比环节中,可充分利用电子称量器,确保每一种材料都符合规定标准。针对控制级配环节而言,则可采用两极控制方法,首先注意控制生料仓的出料斗门与皮带转速,在材料混合后,再利用皮带和提升机设备,将材料运送至振动筛内,将材料进行重新筛分。此环节当中,需注意选择振动筛的筛孔能够符合规定标准。因拌和设备属于自动化设备,所以施工环节就可以由操作室发出指令,以便于能够及时调整施工数据,以确保施工准确性。

2)摊铺。在运输材料的车辆到达之前,需要对摊铺机的初始状态进行合理调整,以确保摊铺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实际摊铺作业环节中,应注意摊铺厚度和宽度均符合设计标准,且摊铺机应保持准确的熨平板仰角,且以匀速稳定的速度前行。而在摊铺机运行环节当中,应时刻注意调整该设备的前进方向,需操作人员时刻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以有效避免出现摊铺机脱离方向的情况。与此同时,还应及时清理基层上存在的垃圾与杂物,按照规定线路运送材料,避免发生碰撞摊铺机的情况。

3)碾压。在完成摊铺作业后,应及时开展碾压工作。碾压前,技术人员需对局部条件进行严格检查,判断其是否存在离析状况、道路边缘是否存在不规则现象等,如若存在这些问题,则应及时采取人工修补方式,以确保后续环节能够顺利开展。碾压环节可采用轻型双钢轮压路机设备,保障匀速的前进速度且平稳的起步,稳压一次。通常,工作面长度需控制在50m范围内,且匀速前进,稳压一次后继续复压。复压环节当中,先使用轮胎压路机,后运用钢轮压路机设备。在此过程中,施工技术人员需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严格控制设备前进速度,并且压路机的碾压轮需具有洒水功能,以便于更好控制路面温度与施工质量。

4)接缝处理。一般而言,路面接缝十分容易出现问题。如果没有对接缝处理质量进行良好控制,那么道路在后续投入使用后,很可能就会出现各种病害问题。针对此,在处理施工缝环节当中,就应该注意保障接缝处整洁干净,避免毛勒缝问题的发生。铺筑多层沥青混凝土环节当中,需要注意上下面层应错开接缝,横缝在1m左右,而纵缝则在15m左右。

3 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3.1 施工材料控制

客观而言,施工材料质量的高低,能够很大程度上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所以在强化控制路面施工技术质量时,就应该同时重视严格控制施工材料的质量。从材料性质而言,沥青混凝土具有较强的黏稠性,所以在施工环节中若想要进一步提高施工质量,就应加强对沥青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检验工作,确保其充分符合相关规定标准,如若未达到规定标准,那么则不能够投入到实际施工当中。与此同时,还应重视控制材料的配比,分析其是否符合规定,如若与规定标准存在较大出入,那么就应重新进行配制,直至其符合规定为止。

3.2 前期准备质量控制

1)在道路整体施工环节当中,施工准备工作十分关键,能够对后续施工进程是否顺利开展产生重要影响。针对此,在准备环节当中,建设单位就应该严格审核施工方案,确保其能够充分符合项目实际情况。

2)建设单位审核施工方案之后,就应开展施工技术交底工作,使得每一位施工人员都能够充分了解施工方案详细内容,全面掌握方案当中的相关数据参数,以便于后续施工能够符合流程标准,进而有效提高施工进程。

3)加强施工设备检验,分析其是否能够正常运营。如果在此过程中,发现设备出现问题,那么就应及时采取相应解决措施,有效防止该环节对后续施工产生不利影响。

4)为确保路面施工安全,建设单位在施工前还应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管理制度,并在其中融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以便于更好监督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利于管理层人员能够及时发现问题、阻止问题,促使施工顺利进行。

4 结语

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道路数量日益增多,加强交通管制十分关键。而若想要提高交通行驶安全,还应从根本上提高市政道路施工质量,加强工程各个环节的质量控制,尤其是沥青混凝土路面环节,重视完善优化施工技术,全面分析施工过程中的施工技术质量控制要点,强化监督施工方式。同时,还应注意保障施工图纸合理性,合理选择施工原材料,严格按照流程进行作业施工,以便于提高施工质量水平。并且,还需注意提高施工人员综合素养,促使施工质量控制措施得到严格落实,及时有效解决施工阶段出现的问题,充分保障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最终促使市政道路工程整体质量都得到有效保障。

猜你喜欢

市政道路沥青路面
市政道路维修与养护措施
沥青及沥青混凝土
无障碍设计在市政道路中的应用
第九章 沥青湖
◆ 沥青及沥青混凝土
用艺术修补路面
某市政道路照明设计
跟踪导练(四)2
一款透水路面养护车
BFRP连续配筋复合式路面配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