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路工程的动态过程管理
2022-11-12袁国庆
袁国庆
(中交水利水电建设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000)
城市道路建设工程规模大,施工的时间长、范围广,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对施工质量要求高,步骤繁多,工序复杂,各个环节都可能会出现问题,影响到施工的顺利进行。若仍沿袭传统的静态管理模式,已很难满足施工实际需求,因此,如何才能实现全面、及时、准确的质控数据收集,在其基础上进行项目指导,是道路施工需要解决的问题。道路工程的管理,是城市路桥建设的立足点,需要在规定时间内、现有条件下,达到进度快、费用低、质量高的目标。只有全程化的科学、动态管理,才能实现项目进度、质量、费用上的协调统一,不断提高施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1 道路工程项目动态过程管理概述
对于任何道路工程项目来说,在其质量、进度、成本管理上均存在较为严格的标准,当进入项目实施阶段时,三者之间存在紧密联系,相互依存。三者都是管理目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要实现项目综合目标,必然应在工程管理过程中协调上述三者间关系,这就意味着需要在整个施工过程中实施动态管理,才能保证该目标的实现。在道路工程施工过程中,难免出现各种问题、偏差,需要由专业的管理人员对全过程进行跟踪管理、实时监测,以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对比观测结果和计划值,发现两者间存在的偏差,选择合理的组织、技术、经济措施对其进行纠正。
道路工程动态过程管理主要包括进度、质量、费用三大方面的动态管理。管理人员在项目投入实施后,定期将实际施工和计划制定中的阶段性进度进行对比,检查两者间的吻合度,若发现两者不相符,应对其展开原因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调整,尽可能让施工作业可跟上计划安排中的进度。其次,管理人员需要检查施工中所需要的所有材料、设备等要素,并对其展开有效管控,一旦发现某个方面出现问题,应立即对其进行偏差分析和处理。再者,专业管理人员也应定期对比施工中实际支出的费用和原计划设定的目标值,找出存在偏差的原因,选择合理的方式,尽可能避免偏离原计划的、不必要的费用支出。
2 道路施工质量控制中的问题
我国道路交通的发展,伴随着相关工程的增多。就目前来看,大量的施工项目,过大的施工压力,往往使得施工中很难保障其他方面的问题,如质量问题,豆腐渣工程屡见不鲜,会直接影响到人们的出行安全,带来巨大的负面社会效应。在道路施工质控上,主要分为技术和管理两方面的问题。施工技术上,涉及了技术标准、审核和设计等方面。我国在道路工程项目的技术标准上相对落后,其原因在于实际施工发展过快,而技术标准的制定、修改等往往需要经历较长时间,耗费较多精力,更新往往会落后于实际施工技术的发展。若在实际道路施工中运用新型技术,但却没有相应的技术标准,很可能会导致施工技术缺乏指导,进而大大降低施工质量。在施工设计图的审核上,虽然也包括有设计文件,但并未能形成对这些文件进行审核的系统方法,甚至于部分地方没有审核的资格,也会影响到设计文件的实际审核。不少审核人员自身缺乏足够的专业素养,也会影响到审核的效果。可见,需要提高设计、审核人员的专业素质,以免因缺乏经验、专业理论知识不足而引发施工图和实际施工的矛盾,避免相应的经济损失。
各个单位都会存在一定的监管问题。我国在建筑行业中,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不少建筑企业也很难展开施工质量的监督工作,使得工程质量得不到相关保证。甚至于部分黑心企业一味谋求经济利益,在施工中能省则省,肆意偷工减料,不按施工图纸设计进行,在工艺环节上也达不到标准,若再缺乏相关单位的监督,会引起非常不利的结果,安全事故的发生也会脱离控制。而且,负责监督管理的单位,也可能会存在监管不力的情况,导致施工质量难以保证。
3 道路工程的动态过程管理措施探讨
3.1 道路工程招标和合同的动态管理
在业主、设计方、施工方和监理方签订合同时,应对各个参与方应负的职责进行明确,确保各方在动态过程管理中的积极参与,提高质控效果,主要涉及招标、合同管理,及合同执行几个方面。招标管理中,业主可委托专门的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对工程的预先勘察和设计。但在确定委托单位前,业主方应事先对这类单位的资质、专业能力等进行逐个了解,择优选择,以确保所选单位确实能胜任项目中相应任务。招标完成后,勘察设计单位应和业主方进行重复沟通,了解业主的实际需求,前往实地勘察,结合工程项目的实际地理位置、环境、用途等,拟定大体设计计划并对设计工作进行划分,将其分为不同工作包,确定每个工作包完成后,可开展下一步施工招标。通过这种方式,将整个项目划分为不同工作包,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依次招标施工。和传统管理模式相比,这种动态的管理方式会降低项目变更的几率,避免应项目变更而导致的合同问题。
在合同管理上,由于在道路施工大合同中又包含着不少独立、分解的工作包合同,分别对应不同的施工内容。业主可对其中所涉及的任何一个合同方展开质控和监督,根据施工单位提交的报告来调整、评估、审查、总结相关项目。整个管理过程中,业主还应加强施工成本、质量、工期进度的控制和管理,真正参与到项目中,努力提高全过程的管理质量。合同执行阶段是管理的关键环节,同样也是一个动态过程。目前,随着城市的扩张,道路工程施工任务也变得越来越繁重,需要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加快进度,进一步深化工作包合同内容,不断增加项目管理中所涉工作量。这就需要业主方全程认真监管合同执行状况,一旦发现问题,需及时和施工方交流,施工方也应根据相关要求定期提交进度报告。
3.2 道路工程项目勘察设计动态管理
勘察设计是整个道路工程项目施工的基础。一旦完成工程立项,就需要勘察设计单位及时、积极的投入到项目动态管理中。这方面的动态管理主要包括对现场的勘察、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对整个勘察过程的管理等。勘察设计单位应认识到这项工作的意义,前往实地认真勘察,扩大勘察范围,包括施工现场的周围环境,并提高勘察力度。在开始勘察前,应针对此次勘察项目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让他们都能清楚此次勘察内容、标准等,为勘察工作提供保障。在勘察工作实施过程中,也应做好现场勘察的安全动态管理,以确保该项工作能有序展开。负责设计工作的单位,应以现场勘察结果、相关调查资料为立足点,进行工作包的分解,并对不同工作包展开全面的设计。设计过程中需注意提高设计人员的专业能力,做好不同工作包之间的衔接,根据实践不断优化设计方案,以做好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控制工程成本,充分结合设计和施工建设环节,加强各部门间交流,使相关信息可被畅通无阻的传递。
3.3 道路工程监理咨询动态管理
监理工作主要是对项目的实时监督管理,根据项目的建立、施工来选择相应管理措施。和传统的监理工作不同,动态管理模式中的监理工作所涉及的环节更多,已不仅仅是项目立项本身,还包括各方面的协调、沟通、交底等,贯穿整个施工项目全程。立项过程中,监理方应和设计单位充分沟通,做好项目交底;施工中,应根据各工作包要求来监管施工单位,对其中所涉及的各个施工环节、流程进行严格监管;竣工时,协助业主完成验收管理,共同完善道路工程项目的动态管理的设计、措施制定、体系打造等。运用信息化手段管理施工过程和施工风险,对工程进度、质量、成本做好统筹管理。对于各个参与方做好协调沟通。在整个项目执行期间,监理单位需对工程成本、质量、进度执行监管,协助项目各工作包的预定方案落实和执行,以及执行过程中的监管。因此,道路动态管理对监理单位要求较高,需要确保监理人员有充足的专业能力和素养,具备过硬的组织、协调能力。
道路工程是城市运行的命脉,对其设计和建造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道路设计规范进行。监理单位应在工程的前期准备中,将道路工程横断面类型、红线宽度、地上杆线及地下管线、道路拟定用途及预期承载量、交通量等作为规划重点,做好相关的设计和预算。当工程通过监理交底后,负责监理的单位应明确具体的监理程序和各个施工环节的流程、标准,严格按照规范流程展开工作,确保施工过程中各个环节都能得到良好保障。监理单位还应要求施工单位开始施工前完成对施工方案、进度计划、质量管理和开工申请的报审,确保施工的合理、合法性,最大限度的减少后续施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此外,考虑到道路施工规模大、范围广、周期长等特点,容易受到较多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几率会引发各类问题。监理单位应针对质控点进行确定,对不同类型问题选择最佳的预控措施,尽可能消灭安全隐患。
3.4 道路工程项目的动态过程管理
施工项目的动态过程管理中包括信息化管理、施工进度、质量、成本等方面的动态管理,需要施工企业对各个环节都加以把控,做到各个环节的协调统一,不断优化管理,更好的达到预期目标。
3.4.1 建立信息化体系
道路施工过程中,往往会碰到不少意外情况或者超出预期的问题,需要通过信息化监管体系的建立,来加强对整个施工过程的管理。一般来说,该体系监管的对象多为安全隐患、正在发生或已经出现的问题,以及整个工程的实时施工过程,需要施工单位对上述对象实施监管和跟踪。构建信息化体系时,应针对不同的监管对象建立不同类型的数据库,由施工单位相关管理人员在现场进行调查,完成对技术、建材、地质、自然环境等各项数据的收集,录入系统并建立相应模型,以加强对施工的监管,防止各类安全事故的出现。通过数据库来收集以往曾发生过的事故类型、原因、对策等,可更好的警醒施工人员,防止再次由于人为因素而引发各种事故,也能为已发生的事故提供可参照的处理措施。而通过该体系来处理已发生的事故,可避免因未能及时、妥善处理而导致的事故扩大化;通过该体系,能更合理的评估工程可能存在的风险,制定相应的规避方案。
3.4.2 施工进度的动态过程管理
道路工程实施过程中,进度会受到多方因素的影响,如资金、材料、设备、人员、技术、自然环境等。若要提升整个施工项目的动态管理水平,就需要加强对进度的管理,在做好施工进度预测、决策的同时,编制好滚动式计划,以实现项目合同工期上的目标。这就要求施工管理人员根据施工量、进度目标等,结合现场施工、人员等情况,做好进度的协调和管理,以确保各个施工作业均能有序推进,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让施工作业规范、快速的进行。施工企业应按照现实需求,结合以往共层经验,制定完善的技术管理制度,严格施工作业开展中对制度的落实,保证各项作业均可在规定工期内完成。应充分把好质量关,做好思想教育,让每名一线施工人员都能树立质量安全意识。应将合同目标作为总体目标,将其再细分为各个阶段性目标,让各个阶段施工进度安排得更加严谨和紧凑;根据项目技术规范、预算、所需的资源和进度计划等,对各个施工阶段制定相应的绩效标准。根据施工进度网络计划图组织流水施工和作业,编制月作业计划和施工任务书,进行明确的动态管理。管理部门应将绩效报告、统计文书,和合同、计划、规范等进行对比分析,定期召开质控会议以检测项目执行情况,发现实际执行和预期之间的差异,了解详细的偏差信息。对施工现场情况做好记录,进行检查、分析、调整,为最终的总结提供可靠资料。分析造成偏差的责任及根源,重点防范影响最大的因素;对各种导致偏差的原因展开权重分析,制定纠偏措施,让施工过程能更好的按照原进度计划执行。
3.4.3 项目费用控制的动态过程管理
费用的动态管理是保障整个项目能顺利进行的经济基础,也是企业能否实现预期效益的决定因素。管理部门应把握好成本预测、计划、动态控制、核算和分析等环节,尽可能再原计划的基础上降低实际成本,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应严格按照工程进度计划、材料、设备和人员配置情况,将工程费用控制在合理范围。确定工程甲乙方关系后,按照相关标准全面核算应收账款,以确保工程款可及时支付。编制成本计划,以计划为基准分配各项资金,加强对支出的管理;和承包队伍签订承包合同,制定关于任务安排、物料供应、技术指导、合同完成及质量、进度、安全、成本等方面的制度管理,让承包队伍的工资收入和上述指标相挂钩,以杜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拖延、资源浪费等情况。制定材料、设备采购计划,优化资源配置,确保材料的质量合格,控制采购成本,防止采购中出现成本超支情况。构建完善的成本风险防控鸡只,实现对企业施工成本的有效控制。
3.4.4 项目施工质量的动态过程管理
施工质量一直是道路工程的核心,需要通过动态过程管理来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施工企业和监理部门应按照道路建设要求,由专业人员前往实地调查,分析周边环境,加强各个部门、人员间交流,共同分析施工现场可能存在的质量问题,排查质量安全隐患并及时整改。针对现场存在的不规范施工行为,应由管理人员第一时间收集资料、信息,及时上报质量问题,并对其进行及时处理。构建完善的质量体系和规范的质量检查制度,让各个部门都能遵循该体系和制度开展施工作业。
此外,在道路竣工验收时,还应对比设计要求、施工图纸等,对项目实施情况展开全面检查,根据相应标准评判施工成果,以确保工期、成本、质量等指标均可达预期。
4 结语
总之,动态过程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进行道路工程项目施工时,应根据施工建设要求,从工程的招标与合同管理阶段开始,在勘察设计、监理咨询、施工过程及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展开实时性的管理,建立信息化管理体系,着重把控施工过程中的进度、成本、质量等指标,以提高道路工程的综合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