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冠疫情常态防控期间口腔急诊病人临床特点分析

2022-11-11张卓然刘金刚刘茵茵董祺瑞刘金凤孙昊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年5期
关键词:常态口腔新冠

张卓然,刘金刚,刘茵茵,董祺瑞,刘金凤,孙昊

(1 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口腔科,山东 青岛 266071; 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2001部队; 3 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康复科; 4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96863部队; 5 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健康管理科; 6 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医训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传染性强,在2019年12月突发后迅速蔓延,致死率高达3.4%[1],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口腔诊疗因为暴露在唾液和血液环境中,诊疗器械高速旋转产生大量水雾及气溶胶,交叉感染风险高[2]。各国疫情爆发且未有效控制期间,世界范围内常规的口腔诊疗均暂停,只保留必要的口腔急诊诊疗且防护工作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加强[3]。口腔急诊病人的临床特点受到外界环境、生活方式、经济条件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4]。新冠疫情使我们的生活方式及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也影响了口腔急诊的疾病种类和临床特点[5-7]。目前,我国新冠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阶段,逐步恢复了口腔诊疗业务,口腔急诊的就诊情况与疫情突发及快速传播阶段相比又出现了新的特点。本研究收集了2019、2020和2021年的部分口腔急诊病人病历,以期了解新冠疫情常态防控期间急诊数量、人员类别、疾病诊断和药物使用的变化,为口腔门诊及口腔诊所有效应对新冠常态化防控阶段疫情或其他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通过医疗管理系统提取2020年5—7月(常态防控初期)和2021年5—7月(常态防控1年)在海军青岛特勤疗养中心口腔门诊就诊的口腔急诊病人数据,分别记为初期观察组(B组)和1年期观察组(C组),同时提取2019年5—7月(新冠疫情前)的口腔急诊病人数据作为对照组(A组)。同一病人就诊1次以上时,每次就诊均按新数据记录。

1.2 研究方法

根据病人病历,获取以下信息:年龄、人员类别、诊断、药物使用情况。根据年龄分为未成年人(≤18岁)、青年人(19~45岁)、中年人(46~65岁)以及老年人(≥66岁)4组,人员类别分为地方人员、部队人员2组。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将口腔急诊疾病分为以下6组:组1为牙髓炎(K04.0)和根尖周炎(K04.4),组2为急性龈炎(K05.0)和急性牙周炎(K05.2),组3为颞下颌关节疾患(K07.6),组4为口腔蜂窝织炎和脓肿(K12.2),组5为牙折断(S02.5),组6为其他疾病(非口腔急诊疾病)[5]。所有数据录入由2名医生共同完成,对于存在争议数据在1名副主任医师主持下3人讨论确定,并随机抽取5%的数据进行复核,确保数据录入准确。

1.3 统计方法

2 结 果

2.1 不同时期口腔急诊人次比较

本次调查共纳入口腔急诊病人945人次,3组间月均口腔急诊人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急诊人次在总就诊人次中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4.399,P<0.01)。两两比较显示,初期观察组口腔急诊人次占比大于对照组和1年期观察组(P<0.01),而1年期观察组和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不同时期口腔就诊病人情况

2.2 不同时期口腔急诊病人基本情况

各组间病人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958,P>0.05),人员类别、药物使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8.433、16.308,P<0.01)。两两比较显示,相较于对照组和1年期观察组,初期观察组部队人员急诊人次明显减少(P<0.01),抗生素或镇痛药使用人次明显增加(P<0.01),而对照组和1年期观察组急诊人次及抗生素或镇痛药使用人次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

2.3 不同时期口腔急诊病人诊断分类比较

各组的诊断分类主要为组1(42.33%)、组2(29.20%)和组4(16.30%),均以疼痛肿胀为主要症状。各组间诊断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845,P<0.01),但相关性较弱(Cramer’sV=0.112,P<0.01)。两两比较显示,初期观察组诊断为组5的疾病更不容易发生(调整后的标准化残差为-3.3,P<0.05)。

人员类别在诊断为组1(χ2=17.325,P<0.01)、组2(χ2=16.701,P<0.01)、组3(χ2=9.067,P<0.01)中差异有显著性,在其余3组中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两两比较显示,初期观察组部队口腔急诊病人诊断为组1、组2人次明显少于对照组和1年期观察组(P<0.01),诊断为组3初期观察组人次明显少于1年期观察组(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3。

表2 不同时期口腔急诊病人基本情况(人次(χ/%))

表3 不同时期口腔急诊病人疾病诊断分类比较(人次(χ/%))

3 讨 论

2020年4月28日武汉在院新冠病人清零,标志着我国完成了抗击新冠疫情艰辛历程的前4个阶段,自4月29日开始第五阶段,境内新冠疫情总体呈散发状态,局部出现散发病例引起的聚集性新冠疫情,新冠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

本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疫情常态防控初期就诊病人数量只有2019年同期的1/3左右,但急诊病人数量却与2019年和2021年同期相似,急诊病人占比13.11%,明显高于平时的5%左右。本文结果与田园等[6]对疫情爆发期间的口腔急诊人次调查结果相似。新冠疫情期间虽然门诊量总体下降约70%,但急诊量变化不明显。因为疫情爆发期间,按照防控要求口腔诊疗仅限于少数医院可以开展[8],在新冠疫情常态防控初期大家还是延续着少去公共场所的惯性[9],但前期积压的口腔急诊就医需求在该阶段开始释放,有研究显示口腔急诊量占到门诊量的50%以上[10]。因此,在呼吸道传播疾病爆发期和有效控制初期,疾病传播防控会带来大量额外工作,使诊疗效率降低,口腔门诊应该将医疗资源重点向急诊方向调配,以应对急诊诊疗需求。

本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疫情前、新冠疫情常态防控1年和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初期口腔急诊病人年龄分布没有明显差异。由于本文资料来源于部队医院,接诊病人大多数为男性,因此本研究没有对病人性别分布进行分析。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初期部队口腔急诊人次明显减少,可能因为部队人员集中,新冠疫情扩散风险高,在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初期对人员外出管控仍保持严格标准[11];部分单位驻地偏远,公共交通不便也限制了官兵就诊,口腔急诊诊疗需求与保障条件之间存在较大矛盾。提示在遇到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时官兵就诊会受到很大限制,部队医疗机构应提前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主动为一线官兵服务;平时也应该做好官兵口腔三级预防工作,降低口腔急诊疾病发病率。

本文结果显示,无论在何时期,口腔急诊疾病诊断分组前3位均为组1、组2和组4,主要包括牙髓炎、根尖周炎、冠周炎、间隙感染、口腔脓肿等疾病,在口腔急诊疾病中占比超过85%;在新冠疫情常态防控初期,诊断为组1、组4中疾病的发生率均有所增加。有研究显示,新冠疫情期间颌面部感染、外伤、牙髓根尖周疾病及牙周疾病发病率较高,而且牙髓根尖周疾病占比增长较大[5-7,10]。口腔门诊和口腔诊所对颌面部创伤的处理能力有限,所以本研究没有收集此类口腔急诊病人资料。本研究结果显示,新冠疫情常态防控初期,牙折断发生明显减少,因其与外伤关系密切,疫情期间人们外出大量减少降低了受伤的风险[11-12];同时诊断为组1、组2、组3疾病的部队人员明显减少,可能原因为:新冠疫情防控初期为降低感染风险,减少人员外出,只有症状十分严重时才会安排就诊;组4疾病以间隙感染和口腔脓肿为主,感染风险高,后果严重,所以人员就诊比例与新冠疫情前比较变化不大;而诊断为组5和组6疾病的部队人员就诊比例平时即较低,因此较新冠疫情前也没有明显变化。

在口腔诊疗过程中需要大量使用高速旋转器械,产生大量水雾和气溶胶,防护压力大,感染风险高。为尽可能避免使用旋转器械,降低感染风险,新冠疫情期间抗生素和镇痛药在口腔急诊诊疗中的使用显著增加[13-14]。本研究结果亦显示,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初期,使用药物的急诊病人比例明显高于新冠疫情前。注意新冠疫情防控的同时也要兼顾用药规范。

综上所述,新冠疫情常态防控初期,口腔急诊病人临床特点出现显著变化,特别是部队人员,但新冠疫情常态防控1年后恢复至新冠疫情爆发前状态。因此,在出现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时,口腔门诊应根据急诊病人临床特点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以满足口腔急诊病人诊疗需求。

猜你喜欢

常态口腔新冠
新冠疫苗怎么打?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珍爱生命,远离“新冠”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