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情境认知的冰雪民俗文化功能游戏设计研究

2022-11-11哈尔滨工业大学张宏李镇宇

工业设计 2022年10期
关键词:民俗文化冰雪人文

哈尔滨工业大学 张宏 李镇宇

我国北部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经过漫长历史积淀已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冰雪文化内涵。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冰雪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契机,冰雪产业与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的融合将是冰雪经济发展的新模式,成为区域发展的新动能,参与冰雪事业的各方应携手共进,推动我国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1]。而当前我国本土冰雪文化传播还存在形式单一、内容匮乏、传播能力弱等诸多问题,如何把握北京冬奥会契机,弘扬中国特色冰雪文化是一个重要课题。文章聚焦冰雪民俗文化,运用新媒体,挖掘新形式,打造新内容,为助力冰雪文化产业发展,扩大传播范围,增强影响力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情境认知理论概述

情境认知理论(Situated Cognition)最初被认为是一种教学方法,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入生动形象的场景来引起学生的积极态度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发展[2]。情境认知理论纠正了教育领域的刺激反应和符号学说的失误,长期以来被广泛应用于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实际上,情境认知理论并非单纯的教学手段或建议,而是有关知识本质的一种理论,它研究人类知识如何在活动的过程中发展。情境认知理论认为知与行是交互的,知识是情境化的,通过活动不断向前发展。

在设计学领域,谭浩将情境定义为:“人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进行某种活动的相关因素和信息的总和”[3]。游戏领域中虽然很少提及情境一词,但游戏本身蕴含了强烈的情境概念。《游戏改变世界》指出所有的游戏都有四个决定性特征:目标、规则、反馈系统和自愿参与[4]。玩家主动进入游戏场景接受规则约束,不断感知环境、接受反馈从而提升自我,最终完成游戏目标这一过程就是典型的情境认知过程。良好的游戏情境创设往往能使玩家产生心流体验,产生更强的代入感和沉浸感,在引导的同时鼓励玩家主动探索与思考,帮助玩家更深刻地体会游戏所传达的内涵。

2 冰雪文化传播与功能游戏

冰雪文化是指在冰雪自然环境中从事日常生活的人们,以冰雪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所采取或所创造的具有冰雪符号的生活方式。我国拥有深厚的冰雪文化历史底蕴,经证实,中国新疆阿勒泰地区是人类滑雪活动的起源地,北方世居民族满族的冰雪文化核心内容则兼具冰雪娱乐和运动,清代一年一度的“冰嬉之典”就涉及各类冰上特色竞技项目[5]。除此之外,在少数民族聚集的北方地区,我国还拥有丰富的民族性冰雪饮食、建筑、民俗等特色文化。冰雪文化作为中国地域文化的代表之一,是新时代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的优秀素材源泉,特别是在北京冬奥会的效应下,探索冰雪文化传播对增强中国软实力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一批优秀的文化功能游戏进入公众视野,如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榫接卯和》、古诗词学习《画境长恨歌》等,为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思路。随着社会对游戏认可度的提高,游戏的功能已经从单纯的休闲娱乐逐渐向承载社会责任和主流文化的方向演变,功能游戏也逐渐成为推动游戏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6]。功能游戏以解决现实社会和行业问题为主要目的,具有跨界性、多元性和场景化三大特征,它不仅拥有传统电子游戏的娱乐性,而且更加关注游戏的功用价值。具有正向社会价值导向的功能游戏,能够以新的表现形式与叙事手段为文化注入活力,并展现出新时代传统文化的多元价值。

以冰雪环境为基础的冰雪文化受地理气候条件影响较大,但借助功能游戏的形式,冰雪文化可以打破时空间限制,从视觉、听觉、交互等多角度展现丰富的文化内容,以轻松的形式传递文化知识,让用户全方位感受文化的魅力。而以文化背景作为基石,则加强了游戏的可玩性与文化内涵,让游戏更具趣味性与吸引力,进而激发用户自发传播行为。通过良好的设计,功能游戏有助于建立冰雪文化品牌,为周边衍生、二次创作发挥积极的作用,并产生持续效益。

3 基于情境认知的冰雪民俗文化功能游戏设计策略

3.1 民俗文化内容选取策略

3.1.1 真实性

以传播文化为目的的游戏情境创设,必须基于真实性原则,根植现实文化资源内容,拒绝凭空捏造或扭曲事实,否则将失去情境认知的意义,沦为纯粹的娱乐性产物,甚至为文化的传播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1.2 代表性

代表性从两个维度体现:特殊性与意义性。特殊性是指某种民俗文化是该地区独有的、在其他拥有冰雪资源地区不多或不可见的内容,是基于长时间的历史积淀形成的、显著区别于其他地域并彰显区域特色的专属名片。意义性则是指民俗内容所折射出的当地深层次冰雪文化涵义,包括历史背景、审美观念、象征意义、精神信仰等,具有相当的文化感染力与一定的传播价值。

3.1.3 趣味性

趣味性是游戏的基本属性,失去乐趣因素,游戏便难以在文化和社会层面产生可见的影响[6],新颖的内容、丰富的玩法、特殊的情境体验都能增强游戏的趣味性。在选取冰雪民俗内容时,可侧重当前数字产品中还未能或较少涉及到的部分,增强对玩家的吸引力。在冰雪民俗文化众多分支中,岁时民俗往往具有丰富的特色活动模块,参与人数多、文化氛围强,具有特定情感体验,与游戏趣味性要求契合度高,是值得探索的领域之一。

3.2 游戏视听表现设计策略

3.2.1 自然与人文的结合

冰雪民俗文化是自然环境与人文因素紧密结合的一种特殊地域文化。于冰雪环境中诞生的文化天然包含了大量的自然符号,如具有对称美的雪花晶体、千里冰封的江河之景、宛如仙境的雾凇奇观等,均是显著区别于其他文化的标志性符号。而生长于冰雪环境中的人,通过对冰雪环境的探索和适应,逐步形成了基于冰雪自然环境的生活方式,从而衍生出独特的器物、饮食、技艺等物质文化内容以及艺术审美、风俗活动等精神文化内容,最终形成与冰雪自然符号相辅相成的人文因素符号,因此在冰雪民俗文化功能游戏视听表现设计中,要同时凸显冰雪自然元素与地域人文两方面的要素,针对性地将自然、人文符号进行提炼并转换为适合游戏表现的视听符号。

3.2.2 人文为主自然为辅

冰雪民俗文化虽然兼具自然与人文要素,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最终是由人的实践活动决定的,缺乏人类活动的参与,冰雪只能作为一种特殊的自然现象,而无法展现文化内涵,因此人文内容才是进行文化传播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画面与声音是游戏艺术最基础的呈现方式也是表达设计者意图最重要的通道,直接影响玩家对情境的认知和体验。因此在视觉层,尽量将人文内容置于前景并适当增大画面占比,而将冰雪元素作为细节补充与环境渲染,引导玩家加强对人文内容的感知和理解;听觉层面,可以直接从真实环境中获取自然与人文声音素材,但在进行声音补充创作中,要始终保持与人文风貌一致的情感基调与风格,做到额外声音为加强人文表现所用。

3.3 游戏玩法设计策略

3.3.1 参考真实情境实践

吴小金等[7]在科普类游戏设计中指出,为了更好地实现内容与机制的融合,应当在相应领域的真实情境中寻找适合游戏化且能激发学习兴趣的具体操作实践,并将选取的操作抽象化、简洁化,使其成为游戏中的一种交互操作形式。冰雪民俗实践内容可基本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长期处于冰雪生存环境下逐渐形成的适应性生产生活内容,第二类为出于功用、娱乐、艺术性等目的对冰雪资源的直接利用,前者体现了对自然压力的克服,后者则展现了对自然的主动探索,均是玩法设计可以参考的素材源泉。

3.3.2 适度的挑战性

人在征服具有挑战性任务后能获得更大的满足感,没有挑战性的游戏是缺乏趣味与吸引力的。不同类型的玩法可以用不同的手段来增加挑战性,以介绍冰雪民俗知识为目的的玩法中,可引入自定义、解谜机制,调动玩家的思考,以加深对文化内容的理解和印象;以民俗过程体验为核心的玩法,易采取阶段引导与自主探索相结合的推进方式,避免让玩家机械执行指令;而对于本身具有一定操作要求的实践玩法,则可以在时间、精准度、失误率等指标上做出要求以提升难度。

3.3.3 增加随机性

随机性可以使玩家保持好奇心和探知欲,当玩家不能获得差异体验时,很难促使他们进行二次游戏。在冰雪民俗文化主题中,可以通过文化元素增加、替换、引申、隐喻等方式增加随机性,在关卡初始化、评定判词、彩蛋触发、额外文化信息获取等方面进行变化。

3.4 游戏成就系统搭建策略

3.4.1 知识性与探索性的条目设计

在现代游戏设计中,成就系统是不可缺少的模块,成就记录了玩家的游戏历程与取得的成绩。在文化功能游戏中,成就往往还承载着一定的文化知识传播功能,因此,在进行成就内容设计时,应当从科普冰雪民俗文化知识的角度出发设置成就条目,并根据文化背景规划相关联的完成条件,使玩家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实现知行合一,形成更深刻的印象与理解。

3.4.2 荣誉性的成就奖励内容

奖励是一种常用的激励手段,在游戏中,奖励不限于虚拟物质奖励(装备道具等),关卡解锁、头衔称号、图鉴收集等都属于游戏奖励的范畴。并且,比起物质类的奖励,荣誉类的奖励更有助于巩固内在动机,使玩家保持对游戏的兴趣与积极性。

4 基于情境认知的冰雪民俗文化功能游戏设计实践

4.1 游戏框架搭建

冰雪旅游作为东北地区王牌项目,人们往往只关注到精美的冰雕作品,而对背后的采冰人了解甚少。凛冬时节,采冰人冒着严寒每日采冰近千方并运输到冰雪雕塑园区,延续着传承千年的人工采冰传统。每年“采冰之乡”哈尔滨市松北区都会举行采冰仪式,现已成为当地盛大的民俗节庆活动之一。采冰节不仅包含了大量外显的特色人文物质内容,还涵盖了功用、技术、风俗、信仰等深层次文化内容,不仅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大型趣味民俗活动,更体现着东北人民勤劳智慧、不畏严寒、积极乐观的精神面貌,是极具代表性和深刻内涵的地域性冰雪文化内容。文章以“采冰节”民俗活动为蓝本,设计开发了一款集文化性与娱乐性于一体的功能游戏《凌冰二日》,通过拟真的情境创设还原丰富有趣的民俗活动,为玩家呈现本土特色冰雪文化内容。游戏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凌冰二日》游戏框架

4.2 游戏视听表现设计

游戏整体使用饱和度较低的色系,为游戏画面奠定清新素雅的视觉底蕴,利用冰雪自然景观要素营造浓郁的冰雪环境氛围,并通过对采冰节人文元素的提炼与风格化处理展现淳朴的北方民俗风情,以达到文化、视觉、审美的和谐统一。以游戏载入界面为例,背景包含飘雪与冰面等自然元素,画面前景则为迎风旗与北方少数民族特有的传统房屋“撮罗子”。

游戏中的声音表现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环境音、人声与背景音乐。环境音主要为自然声音,如风雪声、击鼓声、凿冰声等,用以营造真实的情境体验以增加沉浸感;人声主要出现在知识介绍、主线体验中,如冰把头宣读祈福辞、采冰人唱起采冰号子等,是保证情境体验的完整性与传递文化内容必不可少的一环;背景音乐使用箫演奏,空灵悠远的音色与冰雪氛围相得益彰,弥补玩家在非游戏进程中的听觉体验。

4.3 游戏玩法设计

文章对采冰节六个环节的具体活动内容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根据一定的文化背景与传播意图,基于每个环节内的核心物件、情境实践内容进行了对应的玩法设计。迎风旗被拆解为四个部分:造型、底色、图腾、包边,玩家可进行自由搭配,在自定义过程中了解传统色彩、图腾、形制等。震天鼓环节,系统将根据背景音乐的节奏随机生成飞雪,当雪花刚好触碰到鼓面边缘时,玩家通过左右屏幕点触,便能够击碎雪花并发出鼓声,从而营造民俗活动氛围。玩家需要根据对祈福辞内容与含义的理解,拖拽屏幕左右两侧的自然词汇到正确的卷轴空缺位置。出征酒环节最终呈现为区分酒坛与醋坛的益智记忆小玩法。采头冰是采冰人辛勤工作的缩影,也是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各个小节的实践内容被分别映射为点触、长按、拖拽、滑动、擦除等多种操作形式,让玩家在丰富的体验过程中感受古人智慧,学习采冰知识。系鸿运作为活动最后一个环节表达了对参与采冰盛会所有人的美好祝愿,玩家将获得活动特色纪念物“首日冰”。

4.4 游戏成就系统设计

根据对采冰节民俗文化知识的梳理,游戏设计了20个成就条目,获取途径包括主线体验与自由模块探索,达成成就后,玩家可进入成就页面查看成就对应的文化知识介绍。基于冰雪材质的特殊视觉审美体验,游戏采用了AR(Augmented Reality,增强现实,以下简称AR)冰雕藏品这一创意成就奖励。AR技术可以把虚拟的界面和信息融入到真实世界中,让用户在真实世界和数字空间之间自由穿梭[8]。进入AR模式后,玩家便可以在现实环境中欣赏到已经解锁的成就专属冰雕,优化后的Shader(着色器)材质,能够实时透射、折射现实场景光线,增强了沉浸感与表现力。AR技术的运用凸显了冰材质的特殊物理属性,使玩家能够真切享受到冰雕艺术魅力。

5 结语

北京冬奥会结束后,民众对冰雪文化的热情依旧在延续,为把握北京冬奥会的契机、弘扬中国特色冰雪文化,文章以情境认知理论为支撑,提出以文化功能游戏为载体进行文化传播,在情境化的游戏中还原民俗内容,科普冰雪文化知识,并结合AR等新媒体技术设计并开发了一款冰雪民俗文化功能游戏。利用游戏的优点发挥其正向价值,这种寓教于乐的产品形式会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提供新的传播方式。

猜你喜欢

民俗文化冰雪人文
人文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家乡的民俗文化街
建筑立向民俗文化泛谈
人文绍兴
人文社科
两岸民俗文化荟萃福州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