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工人的理论
——实践总结形成的理论成果
2022-11-11
2021年,各地关工委在工作实践中,针对关心下一代工作中的一些难点和热点问题进行探索,在实践中形成了一些带有规律性的理论成果。本期我们进行了汇总,刊登的只是部分。
向青少年进行两史教育要做到“心灵沉浸”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关工委从“讲”到“演”融合宣讲,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小故事讲大道理。四川省内江市关工委邀请知名音乐人创作歌曲、制作音乐教材,组织学生学习传唱。延安市关工委充分开展小小讲解员活动,让学生变为讲述者,让两史学习变被动为主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关工委推出“沙海老兵节”“兵地青少年夏令营”等系列红色教育活动,强化青少年“兵”的意识,提升“兵”的能力,彰显“军”的属性。
从“专业”“环境”“角色”三个方面对青少年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浙江省嘉兴市、重庆市万州区、安徽省宿州市三地关工委从工作实际出发,分别从“专业”“环境”“角色”三个方面探索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式方法。“专业”是通过五老的专长、专业来提高教育的针对性;“环境”是通过环境的打造,提升青少年在受教过程中的体验感;“角色”是通过五老的带动,促使中小学生积极参与到宣传教育的队伍中来,从“受教者”变为“教育者”。
调研当前青少年心理特点
河南省关工委和永城市关工委联合对当前青少年身心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从结果来看,当前中小学生思想素质和身心发展总体状况良好,他们有较强的爱国意识和民族认同感,把学习放在重要的位置,追求平等尊重,重诚信讲义气,思想开放,兴趣爱好广泛,心理素质相对较高,亲情观念比较浓厚。但是,也面临学习压力大,随年龄增长家国情怀略显不足,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减弱,家庭教育缺失或不当致使孩子问题突显,追星等问题。为此,他们提出了筑牢家庭教育,强化德智体美劳融合,加强师德师风培养,厚植家国情怀,统筹社会教育资源等对策和建议。
用综合网络服务平台打造网上关工委2.0 版
内蒙古自治区准格尔旗关工委与当地有关部门、群团组织、乡镇街道形成“捆绑联合体”,在线上实现了多部门互联、互用、互动的协作模式。福州市关工委与市教育局、市妇联联合主办了“网络家长学校”,统一发课程。成都市关工委邀请青年志愿者,对社区、街道的五老进行智能手机运用教学,帮助五老更好利用线上平台对青少年进行教育。
“双减”之后,关工委如何做好辅助的实践
“双减”政策提出后,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炉观镇关工委针对学生管教放松、学习质量要求降低等问题,积极参与青少年课外时间的管理;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教育局关工委提出要办好各类家长学校,助力“双减”工作的落实;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关工委牵头,多单位联动,为学校落实“双减”提供场地、设施、特色课程辅导老师,形成“双减”的合力。
解决三道硬核题,强化党建带关建工作
针对新时期关工委如何落实党建带关建的问题,江苏省淮安市关工委在实践中总结出:提高政治站位深化“为什么带”的使命意识,聚焦五项建设硬化“带什么”的目标任务,健全落实机制强化“怎样带”的责任担当三个关键,解决了在工作中遇到的硬核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