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风海韵
2022-11-11方世国
◎ 方世国
一
冬天,我们在椰子树下品味阳光和空气,而逃离北方冰雪和都市雾霾的那些人,正千里迢迢地漂洋过海,投奔海南岛的蓝天、白云。而海南岛不仅是阳光的地带,更是树木的故乡,当人们从寒冷中空降到温暖的海岛,一下子不知今夕何夕,椰子树就像一位矜持的江南女子,站在你的面前,诱惑你的感官,让你离去了还仍然怀恋着。
在海南岛,不论是在繁华的市区还是在偏僻的乡村,都有椰子树在风中舞动的身影。在海南众多的景区中,东部的椰林村庄、椰林湾,以及中部的五指山黎寨和南部的椰子岛等,已经成为椰林主题的自然景观。这些椰林都保存着自然的生态,每一棵椰树,都带着原始的粗犷、奔放,向着阳光自由生长。其他绝大部分景区,如椰子大观园、天涯海角、南山寺、呀诺达等,虽然有着人工雕塑的痕迹,但椰子树作为重要的观赏元素,在主题景物的映衬之下,像跳着芭蕾舞的一群妙龄少女,那是一派如诗如梦的景象。
去年,一位“候鸟”朋友让我带他在岛内观光。我说椰子树是一位导游,她可带你去看大海和沙滩,让你看到海上日落的美景。椰子树还可带你去五指山、鹦歌岭,领略黎村苗寨里的风情,幸运时还可看到一群猕猴远远的闯入对面的山林,让你刻下难忘的记忆。
二
现在,海南岛已被很多人认为最适宜人居的地方,然而,多数人只是投奔这里的阳光和空气。也有一些艺术家是直奔海岛风光的,他们把这里的一山一水描摹得色彩鲜艳、韵味饱满,即使是一片椰林或一棵独特的椰树,触碰他们的镜头和画笔,顶多是地理意义上自然风物的姿色之美,而海南岛真正的美和一棵椰树的内涵,在于她们的历史文化和人文底蕴。
居住在海南岛的先民大约是在汉朝或更早的年代,因战乱或生活所逼,从中原一带向南方流亡,最后从闽南地区迁徙到海南岛。也就在这一相同的年代,马来群岛海岸的椰子树上,三两枚椰子熟落,在海潮的作用下漂流向浩瀚的大海,经历过惊涛和骇浪的冲刷,终于在海南岛东部海岸着陆,并且发芽,生根,开花,结果。因为有着一样的卑微身世和坎坷命运,海南岛的先人们对椰子树萌生了怜悯之心,并精心栽培、呵护。因此,人们总是在劳作之余,不管多么疲惫,总要来到我们家的那片椰林,跟每一棵椰树相互抚摸、倾注,每隔一段时间就在椰子树的根部埋下一些粗盐,燃烧一些草料,让椰子树感受到人间的烟火气息。于是,椰子树感染了人性,一辈子都与主人患难与共。
当年日寇的铁蹄蹂躏我中华大地,是琼崖抗日游击队的战士,喝着椰子水、吃着椰子肉,和鬼子血战到底。当战斗到最惨烈的关头,伤亡惨重,药品用尽,椰子水代替葡萄糖注入受伤战士的静脉,维持生命,又继续战斗。为琼崖革命二十三年红旗不倒的历史写下壮美诗篇。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的那场饥荒,不少人因为饥饿而面黄肌瘦、身体浮肿,最后夭折。好在海南岛拥有大量的椰子树,海南人因为有椰子水和椰子肉充饥果腹,又一次度过了一场灾难。听朋友说,比他年长几岁的大哥就是在这个时候出生,那时因他母亲营养不良而身体虚弱,乳房干瘪,致使他大哥无法得到奶水的喂养而患上儿童佝偻病症,时常腹泻、发烧,并发一些症状。幸得一吴姓老中医的一个妙方,把他家后院的几棵椰子树上的椰子水和椰子肉,甚至是椰子花和椰子根,全都派做药用,经过精心的配方和调理,才没有让他大哥撒手人寰。因此,椰子树的恩典,让他们一家子感激不尽。
三
海南岛南部著名的鹿回头景区,山顶公园植物茂盛、椰林婆娑,山下是浩瀚的大海。林毓豪先生的巨型雕像向游人娓娓述说的是,久远时光里一个猎人和一只花鹿儿的爱情故事,而让人想起了中原大地那个逐鹿的沙场。古往今来,一代代疯狂的猎手,为了争夺他们的霸主地位,把一片大好的河山驰骋得尘土飞扬,强弩之下的猎物被驱逐到天涯海角。而海南岛呢,因为有着花鹿儿的温存回头并嫣然一笑,被浪迹天涯的人视为温馨的家园。
曾几何时,海南岛是历代朝廷流放贬臣的蛮荒之地。唐朝的宰相李德裕被贬谪而来,宋朝的宰相李纲、赵鼎也相继被贬谪来了,还有李光、胡铨等诸多贬臣。他们对一座蛮荒海岛充满恐惧而深感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后来,宋朝的苏东坡也被贬谪而来。但是,苏东坡竟然喝着椰子水、吃着椰子肉,一路走进椰林深处。椰子树一样纯朴的海南黎民,也不问先生的跌宕身世而热情迎待,还帮助他在椰林里用椰子叶搭起椰子棚,既能遮风挡雨,又激发诗情画意。苏东坡不但开设学堂,教化黎民,传播中原文化,还时常上山采药为百姓治病。当地的黎民百姓仰慕苏东坡的才华和情怀,时常给他送来糯米酒和猎物,让他感受到椰子树下人间情暖。
宋末元初的黄道婆为了逃离婆家的凌辱,躲进一条小船,竟然被载到海南岛南部的崖州湾,上岸时蓬头垢面,饥肠鹿鹿,是黎族姑娘从椰树上摘下椰子,劈开,递给她。她喝了椰子水,吃了椰子肉,顿时恢复精神和体力。黎族姐妹们不但接纳了她,还让她学黎语,教她纺麻、织桶裙。后来,年过五旬的黄道婆告别了椰树下的黎族姐妹和养育她的这片土地,回到故乡江苏松江乌泥泾,把黎族的纺织技术推广和改革。黄道婆能把温暖带给整个中原,有海南岛黎族姐妹们的一份功劳。
当时的海南岛,仍然孤悬海外,椰子树仍然在远离中原的天空下生长,而当一个孤岛变成人们神往的福祉,我们不得不去思考一座海岛的嬗变过程。我想,海南岛的温存是一棵椰子树的温存,每一个被时光的风云驱逐而来的猎手或布衣平民,不但得到海南人的嫣然一笑,还得到一枚椰子的恩典。生活在这座花鹿儿一样温存柔情的海岛,成就了芸芸众生对大自然的大爱和感恩。
四
海南岛椰子树洁身自爱,总是把结出的果实高高撑起,远离尘世的喧嚣、贪婪、龌龊,并让果实把所经历的岁月沧桑,重重包裹,在时光里酝酿成一泓琼浆,把芬芳奉献人间,从而造就了一种勇于担当的特质,一旦获得生命就疯长成绿色的屏障,为大地抗击雷电,为人类抵抗风暴。海南岛正是在一片椰林中陶冶,被大自然的苍茫时光造化得如此钟灵毓秀。
纵观海南历史。南宋年代“南宗五祖”之列的道教名人白玉蟾,俨然一派宗师。他满腹经纶,诗、书、画名噪一时,是当时从琼州走向中原的一名高深哲人;海南四大才子之一的明代政治家海瑞,一生清正廉洁,明察秋毫,曾冒死为民请命,被世人称为“海青天”;最值得海南人自豪的还有明代的武英殿大学士丘浚,不仅学问渊博,且为官清廉。这位海南才子少年时就敢于指点中原江山,写出“岂是巨灵伸一臂,遥从海外数中原”的诗句。诸等名人壮举,不但足以证明海南岛的地灵人杰,还凸现海南人的血性、正气,和慈悲、怜悯。
这让我想起一个关于椰子树的传说,很久以前,海南岛遇大旱,致使河流干枯,渴死了不少人,是一位叫椰子的姑娘在海神的点拨之下,用身体钻到沙滩深处,把淡水汲到人间,椰子姑娘便化身成椰子树。我猛然抬头,看见南山旅游文化区里108米高的南海观世音菩萨,为了普度芸芸众生,让一枝杨柳把净瓶里的圣水洒向这片曾经干渴荒芜的土地。
海南岛最初以耕海捕鱼为生的先人,正是得到了某种启示,凭借一叶扁舟,将渔网撒向广阔的南海,并在黄岩岛、美济礁、渚碧礁等岛礁,煮落日月星辰和暴风骤雨。二千多年的潜移默化,椰子树顽强伟岸的特质,不但感动了守望南海的渔火,在渔歌长调中走过筚路蓝缕的岁月,还激奋着浪尖上摔打的水手和守卫边疆的战士,内心澎湃的是一个民族的阳刚血气。
五
当一棵树的气质和内涵被赋予某种意义,海南这座生态、美丽、阳光的长寿之岛,椰子树便成为她的重要标志。椰子树成了海南岛形象的代言,精神的象征。居住在这座海岛上的海南人,还把椰风与海韵的背景印在自已的名片上,作为一种身世炫耀他们的自豪和幸福。因此,当初不论是一棵椰子树刻意选择一座海岛,还是一座海岛向一棵椰子树发出盛情的邀请,都是海南人的万幸。没有椰子树的海岛,一定会有某些重大缺憾。
时到今日,海南人已经和椰子树结下了难以割舍的生命之缘。椰子树的风格,是海南人的人生坐标。每一个海南人都被希望长成一棵典雅、高贵的椰子树。我家院里的那几棵椰子树中,其中一棵是我出生时父亲栽下的呢。现在,这棵椰子树和父母亲结婚时种植的那一棵挨得很近,树冠上那些充满生机的绿色叶羽,总是在风中相互抚摸,温馨了我们一家的时光。
我向来对椰子树非常敬畏。椰子树是生活的禅者,一枚椰子修炼出道,需要时间、思考,还需要智慧和意志。当我陷入生活的困惑和路途的迷茫,我就以一颗朝圣者的虔诚之心,景仰一棵椰子树生出的空灵感悟,让浮光里从我身边掠过的红尘、炽烈,在椰风和海韵的化解之下放慢了声色的膨胀,从而让我落满尘埃的内心得到了神性的荡涤,飘忽不安的灵魂得到平静的回归,并以从容、淡定的心态抵达人生的至高境界。
对于我来说,椰子树充满禅性的光芒,是我心中的菩提树,而对于海南人,椰子树是精神灯塔,是海南岛的诗和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