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樱儿童文学作品的语言运用探究
2022-11-11林恒
林 恒
一、引言
杨红樱是在读者中极具号召力的儿童文学作家之一,作品数量达九十多部,几乎每部作品都深受家长与孩子的欢迎。王泉根认为:“杨红樱是中国儿童文学创作的杰出代表。坚守‘儿童本位’的写作立场,选择‘儿童视角’的叙事方式,倾注‘儿童情结’的诗性关怀,践行‘儿童话语’的审美追求,向往‘儿童教育’的理想形态,使杨红樱的作品水乳大地般地浸透到孩子们的心田。”
由于接受对象的特殊性,儿童文学语言不可避免地会受到读者阅读水平的制约,符合儿童阅读习惯的语言才有可能被广泛接受。目前学界对杨红樱的研究方向更多是在文学层面以及对“杨红樱现象”的争论,对其作品语言层面的探究较少。本文将选取杨红樱的《淘气包马小跳》系列、《笑猫日记》系列和《那个骑轮箱来的蜜儿》等作为研究语料,通过对作品词汇、句式、辞格的分析,探究杨红樱儿童文学语言的艺术特色。
二、贴合儿童认知水平的词汇运用
如果语言是一座城堡,那么词汇就是其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一部作品中,作者对词汇的选择与运用,直接关系着作品氛围的营造与内涵的传达。而对于儿童文学来说,对语言的第一要求则是简明、准确、富有形象性。杨红樱在作品里使用的词语通常都是简单准确、生动连贯的,使内容通俗易懂;同时,她在文章中使用了很多成语,但并不是简单地堆砌,而是巧妙构思,使得作品的内涵更加丰富。
(一)简单与准确间的真水无香
由于读者年龄和阅读水平的限制,儿童文学的作者尤其需要注意避免使用不常用的单字与晦涩的词汇,否则儿童读者会难以顺畅地阅读。同时,也要注意词汇使用的准确性,才能更好地帮助儿童读懂故事。杨红樱儿童文学作品深受儿童读者喜爱,这与她小说中简单明白、生动准确的用词不无关系。如:
(1)马小跳看见了大黑猫,它趴在树杈上,眼睛死死地盯住一个地方,脸上的表情十分忧伤。……过了一会儿,大黑猫从篮子里跳出来,跳到它刚才趴的树杈上,眼睛又死死盯住它刚才盯住的地方,脸上的表情比刚才还忧伤。
语段(1)中,杨红樱在描述马小跳看见大黑猫做同样动作时,没有更换新词,而是选择使用过的“盯”,让儿童阅读起来更轻松。另一方面,动词通常在句子中承担着传递语义重点的责任。这段话中用一个“趴”字描写了大黑猫在树上的情况,形象描绘出大黑猫毫无活力的情境。“盯”则表达出大黑猫虽身体疲倦但眼神坚定,准确传达出了大黑猫的深情,为后面它和白猫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形容词作为表示性质状态的词,在句子中往往是点睛之笔。杨红樱在作品中同样用了很多具体直观的形容词。如:
(2)一听这话,马小跳才打量起这个男孩子来。他的眼睛又大又圆,两只招风耳朵,脸特别黑,牙齿特别白……
儿童文学中人物形象众多,要让小读者迅速记住不同角色并不容易,所以人物第一次出场的刻画就格外重要。语段(2)是“小非洲”第一次出场,“大”“圆”“招风”“黑”“白”,一系列简单明了的形容词准确地描绘了“小非洲”的外貌,同时用黑、白两个色彩反义词做对比,加深读者对这个人物形象的印象。
此外,杨红樱的作品中常常提到各种动物以及动物与人类的互动,她通常把形容人的短语用在动物身上,比如“嫉妒、无师自通、骄横跋扈、虚伪”等,从而赋予不同动物不同的属性,极具特色,富有童趣。
(二)映衬与反衬中的行云流水
词语的恰当选择只是第一步,只有在句子中通过搭配,充分利用词语间的化学反应,才能给句子注入活力。杨红樱在她的作品中安排了很多巧妙的搭配,使得作品语言更具有可读性。如:
(3)每天早晨,马小跳都会听到一声巨响,那是黑旋风从猪圈里冲出来,撞开圈门的声音。接着,就会听见鹩哥惊慌失措的叫声:“黑旋风出来啦!”
语段(3)中短短几句,作者连用了“巨响”“冲”“撞”“惊慌失措”“叫”五个名词、动词、形容词来描述早晨黑旋风出门的情形。这些词虽然词性不同,但大都含有“[+快][+程度深][+令人吃惊]”中一个或一个以上的语义,把它们连用在一起,更体现出黑旋风动作之迅猛、情形之惊奇,大大强化了表达效果。
除了含有相似语义词语的连用,杨红樱也很善于在文中通过运用词语之间相对或是相反的关系进行两两搭配,形成反差,以强调描写对象的外貌、状态、情感等特征。
(4)马小跳走近了去看那头黑猪,黑猪的肚子很小,眼睛很大。马小跳还发现,在这头猪身上,最与众不同的是它的两只耳朵。别的猪耳朵都是耷拉下来的,可这头猪的耳朵却是竖着的。
语段(4)中,“小”与“大”,“耷拉”与“竖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首先是黑猪自身肚子“小”和眼睛“大”的反义关系对比,暗示了这只黑猪非同寻常。其次是黑猪耳朵“竖着”和其他猪耳朵“耷拉”的对比,更凸显了它的与众不同。同理,语段(2)中提到的“黑白”对比,同样也达到了相似的强调效果。
(三)活用与仿造里的奇思妙想
考虑到儿童读者的年龄特点,虽然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词汇量有限,但是如果在儿童文学中使用的成语比较浅显易懂,则有利于增加儿童的词汇量,提高他们的语言能力。杨红樱在她的作品中就使用了很多成语,她根据儿童读者的欣赏水平,选择了很多理解难度低、不晦涩、不拗口的成语。如:
(5)黑旋风站在滑板上,上坡下坡,左弯右拐,稳如泰山,有一种乘风破浪的气势,这样的滑技,在马小跳认识的人中,还从没有过。
语段(5)中,作者一连串使用了四个四字格式短语来描述黑旋风滑滑板的动态情景,明快的语言节奏使得文字活动起来,读起来也朗朗上口,丰富了儿童的听觉体验,使律动感和音乐美在文字中回荡。
同时,在与动物有关的作品中,杨红樱巧妙地仿造活用了一部分四字格式词语,通过变动原词中的一两个字,营造出一些贴合的语境,变成充满童趣的临时成语。这种词汇变异手段,使她作品中语言的表现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也是杨红樱儿童文学作品语言运用的一大特点。如: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这些作者灵活仿造的临时词语,读者可以借助原本词语的意思轻易理解其语义。它们既满足了语境的需要,也顺应了情节的发展,同时还能增强语言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符合儿童阶段特点的句式安排
杨红樱在作品中避免了非常规语法的运用,语法方面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句子长短整散的安排和句式变化上。大体上看,杨红樱在写作中大多使用简单的短句,必要时配合长句,行文上长短交错使用;句子语气方面,多使用感叹句以及问句,相较于平铺直叙,语气的变化能更好地传情达意,贴合读者的认知水平。
(一)跳动的节奏——句式选择中的音乐美感
杨红樱儿童文学作品通常采用短句,因为短句更适合用于表现人和事中鲜活的一面,更贴近儿童的天性,即“这时儿童的注意、感知、记忆都处于随意阶段,或者刚刚进入高一级的逻辑推理阶段,他们的心理活动方式完全是‘杂乱无章的’,没有一件东西是静止的”。短句的快节奏符合了儿童的这一心理特征。再者,儿童文学中对话量大,用符合日常会话习惯的短句更具真实感。如:
(7)蜜儿点点头:“你怎么不找他们来演呢?”
“他们来演?哈哈哈……”
孟小乔笑得在床上打滚儿。
“不许笑!”蜜儿大喝一声。
工业园区是推动生产要素集聚、促进生产集约发展的重要载体。在产业布局上,通过园区建设等方式培育产业集群,改善产业集群的成长环境,发挥技术创新的溢出效应,形成创新型的产业集群;突出资源利用与生态环境修复对绿色技术的需求,鼓励通过绿色技术创新实现绿色开采、共同开采、循环经济、生态环境修复。按照纵向延伸、关键补链、横向耦合、配套接续、循序推进循环化改造,从空间布局优化、产业结构调整、企业清洁生产、产业链延伸耦合、能源资源高效利用、污染集中治理、基础设施完善和产业技术研发孵化等几个方面,发挥循环经济园区的聚集功能。
孟小乔不知蜜儿为什么生那么大的气,她不敢再笑了。
“孟小乔,当别人瞧不起你的时候,你心里会怎么样?”
孟小乔想起今天欧丽、余洋对她的态度,小声答道:“很伤心。”
“那么你刚才……”
“蜜儿,我错了。”
这段对话大多由短句构成,修饰成分也很少,读起来轻松明快。但杨红樱并没有全部使用平实的陈述句,话轮不断切换过程中有疑问、反问、祈使等语气的起伏变化,为对话增添了许多感情色彩,避免了枯燥乏味。
杨红樱的作品中也会根据需要使用一些长句,多是用于场景、感受的描写。在特定语境下,长句的使用能够使描述细腻准确,增强了语言的细节性和画面感。如:
(8)“仙女湖不过是被绿树环抱的一个精巧的小水塘而已,传说这是天上的仙女下凡到人间来沐浴的地方,……晨雾中的仙女湖,就像蒙着一层神秘的面纱,孟小乔轻轻地朝湖边走去,朦胧中,她隐约看见一个衣裙飘飘的人正从湖面上向她走来。”
语段(8)中使用长句介绍仙女湖的传说,起到了渲染气氛的效果,为蜜儿的背景作了铺垫,也为孟小乔与蜜儿的相遇增添了几分奇幻色彩。
杨红樱在作品中除了少数大段的短句或长句,大部分内容还是配合情节的跌宕起伏而使用长短句交错的手法,使得语言活泼自然,节奏时快时慢,规避单调,展现语言的交错美。
(二)鲜活的起伏——语气改变中的生机盎然
为了引起儿童读者的共鸣,儿童文学的语言要避免由于平铺直叙而产生的单调枯燥之感。在杨红樱的作品里,为了表达人物情感的变化,问句、感叹句和祈使句使用得很多,陈述句也常常在末尾带上感叹语气,所以她的作品语言通常是情绪化、起伏的,甚至是夸张的。
(9)“你离开地球去火星了吗?我有多久没见到你了?一定发生了什么意外事故,让你突然从我的视野里消失了。”菲娜只顾自己说自己的,“噢,笑猫,我不太瞧得起猫,但我十分欣赏你。你的智慧,你的笑容,你独特的魅力,使你成为猫中的佼佼者。我希望你永远做我的朋友。你能答应我吗?”
(10)我拦住虎皮猫:“宝贝儿,外面太冷,你还是在暖房里待着吧!”
“别拦着我!”随着虎皮猫肚子越来越大,她的脾气也越来越大,“我要出去吃东西!”
我还是拦着她:“……”
“我要吃草!”
语段(9)中是高傲的贵宾犬遇到久别的笑猫后一连串的话语,一个话轮中三个问句既表现了菲娜夸张外向的角色性格,又让语言颇具感染力。再看语段(10),祈使语气和感叹语气的混合使用,凸显了虎皮猫怀孕后暴躁不讲理,一改以往的优雅温柔,鲜活的文字使读者脑海中立刻浮现出虎皮猫娇蛮的形象。可见,杨红樱常常在会话中改变语气节奏,夸张地表达人物的感情,以增加语言的戏剧性。
四、贴近儿童阅读心理的辞格使用
如果说词汇像一座楼宇的建筑材料,句式是内部构造,那么辞格就像是房子内部的装饰,能够使普通楼房熠熠生辉。杨红樱在作品中为了拉近与儿童读者的距离,各种修辞格都有所涉及。下面主要分析使用频率最高的反复。
《儿童心理发展概论》表明:“儿童的神经系统容易兴奋,因而就极不安定,以痕迹的形式在脑皮层中形成的神经联系是极端不稳定的,因此被感知的材料在小孩的记忆中不会保持很久,幼童容易铭记材料,也容易遗忘它们,同时在不熟悉的内容中有时会把主要的东西遗忘,而把某些偶然的因素保持下来。”杨红樱为了使读者能够对重要的形象特点引起关注,在作品中多次使用了反复的修辞。
(11)奇了怪了,爷爷奶奶家养的动物,怎么都是奇奇怪怪的?奶奶家的大黄狗奇怪,大黑猫奇怪,加起来就是奇奇怪怪。不过,马小跳觉得最奇怪的,还是奶奶家的那头猪,那头跑得比风还要快的黑猪——黑旋风。
语段(11)中不断使用“奇怪”及奇怪的其他形式来表现这些动物的与众不同。反复手法的使用,强调了这些动物的特点,帮助儿童读者在脑海中建立、加深角色形象。
此外,反复的使用也是为了帮助儿童读者理清事情发展的脉络。法国学者列维·布留尔在《原始思维》中写道:“我们见到了原始民族的语言‘永远是精确地按照事物和行动呈现在眼睛里和耳朵里的那种形式来表现关于它们的观念’,因此,当相同的现象再次出现时,必然促使反复的产生和存在;而儿童文学要适应儿童心理,表现的形象必然是简单的,儿童文学环境也是狭窄的,这就使反复修辞被大量运用。”如:
(12)傅琳琳故作潇洒地干笑两声,孟小乔也跟着干笑两声,接着她们俩像比赛似的,一声接一声干笑起来。
语段(12)中,作者进行动作描写时使用了句子反复,按照事情发生的顺序精确地展现了人物的动作过程,帮助年龄较小的读者理解文章,同时,反复的使用给本来就带有一丝奇幻色彩的情节增添了一些诙谐之感,使画面更加生动形象起来。
五、结语
杨红樱儿童文学作品的成功并非无迹可寻,除了作者对儿童成长阶段特征和内心渴望有着清晰的认知,以及作品本身拥有丰富精彩的故事情节之外,杨红樱对儿童文学语言的把握也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词汇上,杨红樱的用词贴合儿童的理解水平,选词简单,词语搭配合理,活用仿造四字词语,增添趣味。句式上,多用短句,语气交错安排。辞格上,重复、比喻、拟人等手法的使用天真有趣。这些无不彰显了杨红樱幽默风趣、富有孩子味的语言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