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家口市加快推动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2-11-11梁艳林

公关世界 2022年19期
关键词:冬奥场馆冰雪

文/梁艳林

京张携手举办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取得圆满成功,张家口步入后奥运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为全面落实冬奥遗产可持续发展计划,用好新机遇,放大新优势,充分释放冬奥红利,加快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创新绿色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全产业链打造,大力发展冰雪装备制造业

着眼后奥运经济可持续发展,精心培育冰雪产业新业态、新产品、新模式,推动多业态有机融合、提质增效,打造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

加快高新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宣化冰雪产业园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建设,强化政策支持,提升2个冰雪产业园能级。瞄准国内外高端冰雪装备研发制造,延伸产业链,丰富园区业态,打造集研发设计、生产制造、检验检测、产品推广、信息服务、会议会展、运动体验、研学科普等于一体的国家冰雪装备产业基地,支持传统装备制造向冰雪装备制造转型,引进培育一批补链延链强链项目。

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发展冰雪装备产业的关键之举,特别是引进产业龙头和知名品牌企业,重点研究欧洲阿尔卑斯滑雪大区、广东省等国内外重点区域冰雪个人服饰装备、机械装备、场馆配套设施等装备制造企业,确定招商目标,借助北京冬博会、德国ISPO展会等平台,通过以商招商、委托代理招商、驻点招商等多种方式开展精准对接,加快项目签约落地。支持我市传统企业开发冰雪装备产品,向冰雪装备制造企业转型。

构建以“创意+创新”为核心的冰雪产业双创平台,建立冰雪装备产业创新联盟,促进冰雪产业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工艺改造和产品销售。加快建设冰天雪地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河北省冰雪产业技术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科技园区等创新创业平台,构建“研发—孵化—产业化”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为创业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全创新要素服务。培育冰雪产业创新主体,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支持泽轩冰雪、米锐特气膜、中索国游等优势潜力企业开展冰雪装备研发和产业技术攻关。

二、着眼于全民健身和人才培育,大力普及冰雪运动

以发展全民冰雪体育运动、提高全市人民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持续推进“全民上冰雪”惠民工程,让全市人民共享冬奥遗产、共享冰雪运动。

全力推进室内滑冰馆和群众娱雪场建设,依据各县区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充分利用现有体育用地和城市空置场所,采取政府补贴和购买服务方式,建设一批公共滑冰馆、室外滑冰场、冰球场、仿真冰场、滑雪场、综合性冰雪运动中心。鼓励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冰雪场馆建设运营,实现室内滑冰馆和群众娱雪场全覆盖,确保在校生500人以上的学校、每个公园至少有一个冰雪运动设施。

推动奥运场馆向公众开放,支持有条件的县区建设季节性冰场雪场,广泛开展冰雪“十进”活动,让冰雪运动成为张家口人日常生活方式。持续实施惠民补贴,联动各冰雪运动场馆和赛事活动运营主体,嵌入式为低收入群体发放冰雪惠民补贴券,降低群众参与冰雪运动成本,提升群众参与冰雪运动积极性,带动更多群众走向冰场、走进雪场。

利用国际冰雪公司“中小学课后培训服务平台”,积极开展高山滑雪、室内外滑冰和旱地冰球、陆地冰壶等冰雪运动(替代)项目。鼓励中小学校与冰雪场馆、冰雪俱乐部合作,开展冰雪运动研学实践和冬令营活动。建立完善青少年学生冰雪运动竞赛体系,创办冰雪运动县级联赛、市级联赛。支持市属高等院校建设冰雪相关专业,编写校园冰雪运动教学指南,推动学校冰雪运动体育课程开课率达到100%。办好2022年第五届万名学生冰雪体验活动和第六届学生冰雪运动会,2022—2023年雪季全市中小学生冰雪运动体验30万人次以上。

持续推进“111N”计划,实施冰雪产业人才领跑工程,组建张家口市冰雪人才联盟,加快冰雪产业人才集聚。引进各类学校、培训机构、俱乐部开展冰雪运动,提升100所市级冰雪运动特色学校教学质量和7家冰雪运动综合培训中心运营水平,年均培训冰雪运动竞技人才50人以上、校园辅导员和社会体育指导员500人以上,逐步建立冰雪运动普及人才、冰雪运动竞技人才、冰雪场馆服务型人才、冰雪装备产业人才及赛会志愿者相结合的综合人才培养培训体系。

三、立足冬奥场馆利用,大力发展赛事经济、论坛经济、会展经济、研学经济

把体育赛事、论坛会展作为后冬奥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坚持以赛聚商、以商养馆、以商带产,不断提升冬奥场馆管建水平,开发拓展新功能新业态,促进场馆由体育功能向文化、旅游和休闲娱乐功能拓展延伸,让冬奥遗产变为冬奥资产。

以冬奥村为中心,整合周边云顶滑雪公园、太舞四季文化旅游度假区、崇礼翠云山国际旅游度假区等资源,打造低碳高端旅居社区和高品质旅游度假区。持续完善太子城冰雪小镇建设,谋划建设崇礼品牌大道,重点建设奥体国际文化中心、奥林匹克公园、冬奥博物馆项目,推进富龙二期、万龙三期、太舞雪道三期、银河商业街建设提升项目。推动场馆设施景区化、博物馆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利用,开展奥运“黑科技”、虚拟运动、智能健身等体验,打造沉浸式消费体验场景。

推动市冬奥办由冬奥会筹办向冬奥遗产利用研究组织转变,太子城管委会由建设向服务转型,招聘专业团队,提升专业化水平,统筹组织管理各片区、场馆的科学运营。引导国有企业全面参与冬奥场馆赛后运营,确保奥运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整合崇礼奥运核心赛区冰雪资源,搭建冰雪产业大数据管理平台,加入冰雪积分消费模块,完善张家口滑雪大区一票通滑机制,促进万龙、云顶、富龙、太舞、多乐美地等滑雪场联动发展、提档升级。

充分发挥属地技术官员、裁判员、教练员、赛事组织经验和体育器材服务保障基础,与国家体育总局、中国滑雪协会、省体育局沟通联络,常态化举办国际雪联、国际冬两联盟赛事和世界杯、洲际杯、积分赛等单项赛事,年内启动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2027年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申办工作。推动场馆夏季有效利用,积极承办举办国际雪联跳台滑雪夏季大奖赛、北欧两项夏季大奖赛等赛事,打造国际国内品牌赛事集聚地。

以建设崇礼冰雪丝路带为抓手,办好崇礼论坛,积极承办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发展大会、中蒙俄万里茶道经济走廊峰会、国际冰雪产业博览会等会议会展,推动中华医学、国家能源等领域高峰论坛尽快落地,打造国内国际会议会展新坐标、商务交流新平台。挖掘行业协会、重要企业、高等学府、社会团体等社会资源,承办各类企业年会、商业庆典、文艺演出。充分利用冬奥遗产资源,深挖冬奥文化、冰雪文化,积极培育本土研学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研学经济,将冬奥场馆区打造成全国冬奥文化研学实验基地,把太子城冰雪小镇打造为城市会客厅。

四、放大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冰雪文化旅游

围绕构建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一轴串联、三核引领、六区联动”的空间布局,通过资源整合、文化融合、产业聚合,形成文旅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本。

聚焦冬奥会主题,开发以会徽、吉祥物、雪如意、特色建筑等为设计元素的冬奥文创产品。组织策划冰雪主题晚会、旅游节、冰雪嘉年华、冰雪欢乐周、“冬奥城市过大年”等主题活动,丰富群众冰雪文化活动。多梯度谋划和实施冰雪景区、冰雪度假区、冰雪旅游小镇和温泉养生小镇等冰雪旅游项目,推动沽源库伦淖尔旅游度假区、尚义鸳鸯湖等一批精品项目,实现冰雪旅居、冰雪康养、冰雪工业游等多业态、全产业链发展。培育一批体育文化融合型企业和运营机构,申报国家级、省级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打造京张冰雪体育文化旅游IP品牌,丰富冰雪旅游优质产品供给。

整合冬奥、冰雪、长城、京张高铁、民俗文化等特色资源,构建冰雪运动休闲体验、草原天路自驾避暑、桑洋水路乡村民俗、白河户外休闲运动等5个特色旅游板块,做强奥运冰雪旅、长城古道旅、山水休闲游、红色体验游、考古研学游、民俗古堡游等8大主题精品文化旅游路线,打造“崇礼国际全季运动休闲旅游度假区”国际旅游品牌,构建全域全季旅游发展格局。到2025年,全市接待游客总数达到1亿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250 亿元。

发掘优势冰雪资源,拓展“冰雪+”旅游业态,推动年俗、民俗、文创、演艺、工业等与冰雪旅游产品融合发展。大力实施餐饮住宿业质量提升行动,持续创建国家钻级酒店和绿色饭店,积极引进希尔顿、米其林等国际品牌酒店,推广崇礼菜单,打造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餐饮品牌,打造一批特色休闲街区。以全球视野、国际视角、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引进奥特莱斯、中旅免税等商业综合体,打造中央商务区。打造陆铁空无缝对接的交通网,开通张家口与全国重点城市航线,持续完善国际化水平冰雪旅游“吃住行游购娱”要素体系。

积极推动长城文化、泥河湾文化、三祖文化与冬奥元素有机融合,通过普及冬奥知识、推广冰雪文化、举办赛事活动、开展交流培训、弘扬奥运精神等,着力打造冰雪之城,在全市新建公共设施和建筑中体现冰雪元素。发挥我市与京津地域相连的优势,突出冰雪文化特色,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文化商贸带,搭建国际化冰雪文化品牌交流交易平台,不断提升张家口冰雪文化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猜你喜欢

冬奥场馆冰雪
北京冬奥会场馆:科技“建”证可持续发展
会前视察 支招亚运场馆利用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冬奥进行时
我们的冬奥
喜迎冬奥
冬奥外交促进团结,一起向未来
基于建构主义的中小学生场馆学习活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