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探讨

2022-11-11吴华风

公关世界 2022年19期
关键词:基层政府信息

文/吴华风

自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社会治理”概念后,社会治理尤其是基层社会治理开始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和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因此,基层社会治理建设成为我国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基层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

基层是国家社会治理的基础和根本,加强国家社会治理建设重在夯实基层。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提出“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充分展现了党对社会治理规律的深刻把握与认识。对此,我们要积极配合党一切关于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安排和部署,在基层社会治理过程中坚持党的引领,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不断丰富治理内容和形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努力建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在治理形式上我国经历了由政府主导型社会管理到多元主体社会治理的转变,这其中既有对西方公共治理理论及其实践经验的借鉴,也有与我国实际国情相结合的过程。我国公共治理理论可能是在全球化和市场化发展下多元挑战以及传统单一管理模式出现诸多弊端,无法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物质文化需求和美好生活向往,导致社会矛盾逐渐激化情况下催生出的产物。

二、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治理理念落后

基层社会治理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而产生了新要求。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尚处于起步阶段。一方面,从“管理思想”到“治理理念”的转变不到位,“重经济、轻党建”、“重政府、轻社会的”传统政府管理路径依然存在。基层政府的管理方式和治理手段依然停留在管控层面,基层群众的参与也仅停留在初级和辅助层面。另一方面,原有“管理”政策和模式落实具有惯性,虽然顶层设计上进行了创新和更改,但官僚体制行政模式多层级、低效率的固有弊端,导致政策文件容易在传达过程中因各地重视程度不同而产生差异较大的治理结果。

2.治理体系不完善

新时代社会变化要求重新处理好党、政府、社会组织和个体之间的关系。基层党组织方面,功能涣散,未能真正发挥政治引领和政治核心作用,对组织的号召力和动员力大不如前;基层政府方面,普遍出现职能定位模糊,权责关系不够清晰等突出问题;社会组织方面,缺乏独立性,与政府相比不具备权威性,尤其缺乏为弱势群体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越来越难以有效满足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群众自治方面,居民的自治意识和治理能力有待提高,基层自治建设相对滞后,民众对社会治理参与意愿不强。

3.法治化欠缺

我国基层普遍存在推崇权力至上和特权意识、崇尚等级划分、轻视法治、忽略民意等,这与群体认识理解的偏差、我国长久以来法制历史的惯性意识、传统文化的影响、工具主义的盛行、法治实践的缺位分不开。在基层治理中,公民法治精神或者意识的缺失会直接导致个别人通过极端的途径解决矛盾纠纷,法律维权成为一纸空谈。除此之外,法律法规政策在内容上指代不明,对基层治理的权限和职责范围界定模糊,使得相关职能部门治理过程经常受阻,无法规范、统一的开展工作。同时,在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进程中,立法和执法工作还需加强。

4.信息化不健全

部分乡镇较低的信息化发展水平,导致现阶段基层信息治理存在许多突出问题,如基层政府对信息化治理的认识有限,基层政府对信息平台建设投入资金有限等。此外,平台建设大多由党政办公室人员兼职,缺少专职人员。因为乡镇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限,不仅难以吸引优秀人才而且离职率高,且人才流失较快。同时工作人员普遍专业性较低,严重缺乏信息化人才。

三、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路径

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转变治理理念

首先,摒弃传统的管理思维和模式,树立协同治理理念。转变传统的执政理念,摒弃固有的管理思维,推动整体治理、协同治理,需要在实际工作中时刻秉持以人为本、服务为民的价值观,坚持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解决民生问题、提供更优质服务作为工作的目标。在多元共治的新型社会治理关系中,政府既是治理者同时也是被治理者,政府在主体地位上等同于社会组织和群众。因此要积极鼓励基层政府部门、社会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组织团体和公民个人等多元治理主体,通过多方协作凝成合力。

其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转变绩效考核指标。应将经济绩效指标转变为综合回应民生诉求的指标,将“为民造福”、“解决民生问题”等作为重要政绩,着力推动工作重心向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领域转移。另外,还需要重工作内容轻工作形式,在绩效考核过程中,比起结果更注重工作过程的考量,对踏实为人民做贡献的优秀工作者给予奖励和政策倾斜,以此营造健康积极的工作氛围。

最后,改进基层公务人员的工作方式。通过阅读人民日报、打卡学习强国APP等途径来提高公务人员的思想认识;锻炼和提升公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实地走访和了解民意;为公务人员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落实外出学习、专题培训、轮岗训练等各项保障;提升基层工作人员待遇,让优秀的基层工作者安心扎根。

2.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多元治理格局

首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社会引领作用。强化基层领导干部,尤其是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从思想上让他们把握和认识引领的真实含义;从行为上提升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开展支部规范化建设,同时优化人才队伍以增强领导岗位的吸引力,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落实基层党组织的思想政治领导职责,常规化组织开展有关基层治理的知识教育和技能培训,让基层党组织能深刻了解和精准掌握社会团体和基层群众的切实需求。

其次,彰显政府在基层治理中的责任意识。一要基层政府的治理职能进行重新界定,明晰职能范围和角色。加快推动从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管理职能要以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为目标导向。二要建立政务信息公开、分享平台,实现社会监督和民意采集多种功能。三要破除官本位观念,强化道德意识和服务意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对广大基层工作者,尤其是党员干部的思想熏陶,加大人民公仆、服务群众的思想宣传。四要权力下放给其他主体,整合公共服务资源,提高治理效率。

然后,要发挥基层社会治理中社会协同的功能。健全社会协同联动机制,加大对社会组织的政策扶持力度,不仅要完善年报制度,还要进一步加大信息公开力度,提升社会组织的社会服务和自我治理能力;加强“三社联动”机制,创新社区管理的工作思路,加强基层工作者队伍建设,为基层服务机构提供资金扶持,引导社会组织承担政府购买的服务项目,以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服务需求;大力支持和推动社会组织的有效参与,培育有发展潜力的“草根”社会组织,优化经费来源,提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能力。

最后,要强化群众社会治理的自治意识。一要积极引导公众人格意识转变,帮助公众逐渐适应自己从被管理者到管理者的角色转变,让所有社会成员切实意识到自己在治理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的全过程。同时引导公众关注社会治理问题,通过举办不同形式的讨论会以增强社会意识。二要为社会公众提供能够参与治理的平台与机会。政府可以以制度的形式,清晰界定民众所需履行的责任和义务,创造机会让公众充分参与。三要提高公众参与社会治理能力。通过教育培训、媒体传播等途径加深公众对政策法规的认识和了解,发挥精英示范作用,提供公益或监督岗位。

3.坚持法德治相结合,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首先,强化民众法治理念。加强普法教育,开展一系列常态化法制教育和宣讲活动,定期组织公安民警或退休干部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真实案例,就消防、道路、诈骗、校园欺凌等相关法律活动,强化民众尤其是青少年的法律常识;不断完善法定诉求的表达机制和提升法律服务水平,健全法律援助和司法救济机制;建立健全群众利益协调机制和社会矛盾化解机制,充分利用网上公安、媒体对话、警务公开热线等方式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完善各类案件的协调机制;加强对社会生态环境、人工智能等各领域的深入了解和实地立法调研。

其次,强化德治教化。一要加强社会公德建设,大力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纳入基层党委、党组织的学习计划和宣讲内容中。在各乡镇加快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院所和站点,为弘扬新时代文明提供实地体验平台。定期举办个人表彰活动,引领社会风气转变。二要大力弘扬家庭美德建设,深入开展各项模范家庭评选表彰活动,促进基层社会和谐稳定。三要深入开展个人品德建设,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对见义勇为、遵守规约的行为进行褒奖,同时贬斥失德失范行为,育成社会新风尚。

4.坚持信息网络为手段,促进社会治理信息化

首先,树立开放、多元、平等、共享的全新治理理念。形成大数据思维,强化数据意识,改变过去传统的、经验式、粗放式的管理思维,养成重视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的治理理念;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和数据共享的优势,提升信息治理能力;加强源头治理,提高对风险预警和预防的能力,建立全新风险预测和防控机制,大幅度的降低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效率。

其次,加大信息沟通机制。健全基层信息治理平台,将政府和社会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强化党组织、政府、社会团体和基层群众之间的信息共享;加快信息化法治建设的步伐,在做到政府政务公开,保证信息安全的同时加强对公民个人隐私和信息安全的维护,加大对侵犯他人信息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力度,完善惩处机制。

最后,加强培训和教育。提高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者的收集信息、分析信息、传播信息等能力;提高民众对社会治理信息的敏感度,能够科学辨别信息真伪,及时获取有效信息,加强对信息的处理和反应能力;通过高品质、高效率的信息开放共享平台,搭建政府与基层群众之间良性互动的桥梁,为政府倾听民意、及时了解民生诉求,改善民生提供便利;借助网络舆情的力量,帮助政府更好的改善民生,为民众谋福祉。

猜你喜欢

基层政府信息
基层巡览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订阅信息
走基层
基层治理之路
展会信息
完形填空三则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