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理念下旅游管理模式创新策略探讨
2022-11-11丹增卓拉
文/丹增卓拉
引言
1983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特别顾问谢贝洛斯·拉斯喀瑞首次提出生态旅游(Ecotourism),此后生态旅游的理念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世界各地生态旅游经济也迅速发展。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区包含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而依托当地的绿水青山开发生态旅游产业也成为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的重要选择。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各类自然保护地、林草专类园、国有林场、国有林区等区域共接待游客超20亿人次,同比增长超过11.5%,生态旅游游客量已恢复至2019年游客量的约70%。在生态旅游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有利于旅游的持续运行,也能够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一、政府主导下的生态旅游管理模式
我国生态旅游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也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但不可否认的是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并不成熟,其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基于此,构建“政府主导的旅游管理模式”也成了研究者的共识。
目前,在国家出台的《全国生态旅游发展规划》的指导下,各地区也纷纷针对生态旅游的发展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条例。基于此,各地区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结合当地生态环境本身的特殊性,积极构建“政府主导、分工协作”的管理模式,以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具体来讲,政府主导下的旅游管理模式在构建中应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健全完善环保法规,并严格执法,确保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保护生态环境。目前在生态文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进一步完善、细化生态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同时通过宣传普法,提高了民众对生态保护的重视。当然,生态旅游管理模式的构建与优化,需要政府法律法规的引导,因此,政府应以全民参与的方式广泛征求意见,推动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与执行,激发公民关心生态环境的热情,保证生态旅游产业的规范发展。第二,突出政府领导地位,综合协调各方利益。例如政府应立足新发展阶段观大势、谋长远,践行新发展理念育新机、开新局,通过制定税收、信贷等方面优惠政策,推动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同时加强与旅游企业合作,协调各方利益,尤其要维护社区居民的利益,协调主体,实现共同开发,确保生态旅游的发展惠及各方。第三,加强环保宣传,做好管理示范。政府应发挥自身职能,制定系统性的环境保护宣传和教育体系,以提高公民参与生态保护的意识;此外,还应制定相关措施,鼓励与资助高校和科研机构深入研究各地区的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制定管理措施,优化管理模式,促进生态旅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企业主导下的生态旅游管理模式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主导下的生态旅游管理模式是最常见也最重要的一种模式。在生态旅游发展规划中,政府选择综合实力过硬且具备社会责任感企业参与项目开发,并形成市场化的经营管理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调动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并在短期内获得项目开发的资金;能够完善管理机制,理清管理责任,提高管理效率;能够实现生态环境的保护,推动可持续经营和发展。目前,在企业的参与下各地区积极开发,将当地的生态资源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形成了多种形式的旅游管理模式。
例如某市的开发公司,在政府的支持下,依托当地“一山一江一坝”的独特地貌及周边生态、人文等旅游资源,以“一廊、两心、两翼”布局整体空间,构建全业态生态旅游康养度假体系,通过小粒咖啡、有机果蔬品牌塑造和终端服务,实现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产业的有机结合,以“康养+旅游+度假+运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这一模式将生态旅游资源和康养产业相结合,形成旅游业态丰富、生活机构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先进、文化活动多彩的康养度假区,吸引康养人群前来养生养老、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同时,依托生态环境优势,推动三业态融合运营,创新康养产业发展模式,形成自我造血机制,也为产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保障。
例如黄河口生态旅游区为挖掘当地的生态旅游资源,推动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与当地的体育发展中心签订体育旅游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黄河口体育旅游发展。在企业的运营下,当地成功举办了黄河口自行车赛、黄河口铁人三项赛等赛事活动,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在体育赛事的加持下也获得了更多的关注;同时,河海交汇、野生鸟类、新生湿地等优美的自然风光也提升了生态旅游景区品牌影响力。基于此,在企业的主导下,当地进一步推动生态旅游与体育赛事的融合,继续打造黄河口女子半程马拉松赛、黄河口钓鱼比赛等精品体育旅游赛事,努力提升黄河口体育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形成交流频繁、合作互动的良好局面,也推动生态旅游的创新发展。
再如,还有的地区利用企业的引导推动生态农业旅游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河南某生态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承包当地宿鸭湖的使用权,并利用湖畔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将生态农业与休闲旅游相融合,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将生态环境的优势转化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优势,打造生态旅游新型业态,形成一种集生产、生活、生态为一体的农旅融合新模式。
由此可见,在企业主导下,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呈多元化发展,同时也推动了新业态的形成。所以,各地区在生态旅游发展中应重视企业的价值,利用企业运营推动管理模式的创新,提高旅游产业发展水平。
三、社区主导下的生态旅游管理模式
社区主导下的生态旅游项目,主要是指社区居民参加发展,承担发展计划,承担发展责任,并承担发展成果的一种管理模式。社区主导下的生态旅游管理模式,能够让旅游为社区带来持续的经济利益,增加社区居民收入,改善生活条件;有利于当地生态资源获得外界认可,提升社区居民的成就感和归属感;有利于稳定当地的社会环境,提升社会凝聚力,共同推动生态旅游的持续发展。基于此,相关部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社区主导下的生态旅游管理模式:
第一,建立社区参与的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决策机制。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与规划应该与社区居民建立密切的联系,通过建立科学民主的决策机制,能够引导居民参与其中,体现民主管理的要求。基于此,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生态旅游开发与规划的决策,从多方面引导社区居民的参与,例如参与当地生态旅游发展的方向、目标等战略问题的决策,从整体上决定旅游项目的发展,确保其体现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建立生态旅游发展的合作机制,参与生态旅游中的食、住、行、游、购、娱的发展决策,确保各要素之间相互配合和协调;建立对生态旅游引发问题的协商制度,及时反映生态旅游中存在的问题,给出社区居民的看法和要求,反馈给相关管理部门,以推动生态旅游措施或做法的不断调整和优化。
第二,建立规范的利益分配机制。生态旅游理念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重视旅游项目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个方面的平衡。在社区居民主导下生态旅游管理模式,应平衡各方面效益,完善生态补偿机制,保护生态环境。例如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对社区居民的生产生活会造成一定的影响,相关部门应根据规定对居民作出补偿,对生态环境进行恢复等等。此外,鼓励引导社区居民直接从事生产经营,融入生态旅游产业链条之中,在获取收益的同时参与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三,提高社区居民素质,引导其参与生态旅游的能力。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能够为社区居民提供新的就业机会。基于此,在社区主导的旅游管理模式中,相关部门应重视对社区居民的培养,提升其综合素养,促使其顺利融入生态旅游产业。例如在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生态旅游迅猛发展的背景下,政府和企业应主动与其他地区以及培训承办高校对接,组织农民培训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他们建设生态休闲农业和田园综合体的能力。通过培训和指导,社区居民能够进一步了解生态旅游理念,并提高参与能力,凸显在管理中的主导地位。
结语
总之,在生态旅游理念的指导下,旅游模式也不断创新,为我国各地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参考。当然,目前各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尚不完善,管理模式的建设还有待优化,各地区应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完善生态旅游管理模式,推动社会、经济、生态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