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设备维修中预防性维修实施探析
2022-11-11冯云洪
冯云洪
[云南省滇南中心医院(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第一人民医院),云南 蒙自 661100]
1 关于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概述
临床医生在日常使用相关的医疗仪器时,由于设备仪器的正常磨损,导致其在使用一段时间后便会产生相应的故障或问题,从而影响其正常运转,若能够对设备予以良好的维护,则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目前诸多医院开始采用预防性维修方式,主要是指在医疗设备未出现故障或已出现的故障但尚未导致设备发生损坏前,对医疗设备予以适当的检查与维修。通过实施系统性的检查与检修,能够对磨损严重的零部件进行及时更换,从而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并且能够有效的避免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突发状况,加强对患者的保护。依据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要求纳入可知,在设备出现故障前便需要安排医院后勤工作人员对设备予以定期维修,并准确记录维修信息,将信息及时反馈给厂商,加强与厂商的交流沟通,全面分析设备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与缺陷,进而能够确保设备获得精准、良好的维修,确保其正常运转使用。
2 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的意义
2.1 使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获得延长
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是指设备在依据设计人员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能够正常运转使用的时间。经观察显示,器械、器具的材质、制造工艺、使用条件、维修保养状况均会对医疗设备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对于医疗设备而言,由于其对疾病的诊疗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因此对医疗设备予以定期预防性维修及控制,可有效的形成相互联系、衔接与协调的管理控制体系,使后勤维修人员的职责得到显著的强化,从而能够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除此之外,由于部分人员缺少对医疗设备的了解,导致其在使用医疗设备的过程中未能够严格按照标准与要求进行操作,从而增加设备出现事故的频率,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此时若能够对设备采取预防性维修措施,并且加强对临床医生的培训,使其明确相应的使用方式,则能够在较大程度上降低甚至避免故障的措施,不仅能够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同时还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
2.2 使医院的运营效能得到提升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许多医院均建立了信息数据库,通过对医疗设备予以定期预防性维修,后勤工作人员能够对设备维修的数据信息予以全面收集,并将其储存在信息数据库中,以便能够依据数据信息决定对设备的维修与更换,从而能够节省采购成本,提升医疗设备在单位时间内的运行成本,使医院获得较高的运营效能。除此之外,预防性维修还可使医院后勤部门的管理工作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通过量化考核、绩效分析,能够有效的降低各方面医疗成本,从而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得到显著的提升。
3 医疗设备维修中预防性维修策略
3.1 完善后勤设备管理工作制度
作为提升工作执行力的基本,制定科学合理的工作制度对于协调人与人之间关系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也能够确保医院后勤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为实现上述目标,可采取如下措施:①后勤管理人员在制定设备管理工作制度时,需要全面有效的掌握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对自身定位进行明确,使各项制度内容符合国家政策;并且还需要严格按照程序进行制定,以便能够提升设备管理工作制度的科学性与合理性。②保证医院设备的安全运行是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工作的主要目的,因此对于技术人员而言,需要严格按照流程进行医疗设备的安装、使用、维护与保养,例如对于供氧中心而言,技术人员需要对压力安全器件的功能予以定期检查,以便能够及时发现潜在隐患与故障,及时进行解决,并且需要配合质检人员共同做好仪器的年检工作。③后勤管理人员需要明确自身的工作职责,对于大型医疗设备保养、信息平台等技术岗位,分别安排不同的工作人员,建立健全后勤设备管理制度,以便能够各部门的工作进行明确分工,以防止工作重叠或无人做的情况,最终能够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的完成。
3.2 建立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
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广泛,若想确保医院后勤工作更好的开展,也需要建立智能化信息平台。通过对当前的实际情况进行观察发现,目前已有部分医院建立了智能化信息平台,例如利用信息平台对医院吊塔、吊桥、中央空调控制系统及数量多而又分布零散的消毒机进行综合控制,不仅在较大程度上使人力成本得到了节约,同时也确保相关工作更加精细化,可采取如下的措施:①在云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医院后勤部可利用该技术建立安全平台,以使工作效率获得提升,由于大型医院拥有较多不同的科室,若单纯依靠人力对医疗设备进行维护,则势必措施诸多不便,且也无法面面俱到;然而在建立智能化信息平台后,则能够对上述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例如对于手术室及ICU净化层流系统、中心供氧系统等区域,技术人员可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对上述区域进行快速巡视,从而能够对设备运行情况进行及时掌握。②建立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还能够更加准确的、在更短时间内对医疗设备维修工作信息数据进行全面收集,以便在设备发生相关故障后,快速及时的通过查阅数据明确故障发生部位,并且通过智能化信息管理平台及时将故障数据传输至云端,利用电脑对医疗设备故障数据予以全面分析,进而维修人员能够准确的排除设备故障,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
3.3 提高医院后勤维修工作人员素质
对于后勤设备管理工作而言,能否有效的合理运用医院资源,对于医院能否获得良好的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纵观实际情况,目前我国关于医院设备管理工作相关方面立法仍然存在欠缺,加之诸多医院内部并未建立完善的相关制度,并且部分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未能够加强业务知识的积累与学习,从而导致自身的专业能力明显较弱,甚至还存在排斥学习新知识,未具有积极的工作态度情况,无法熟练的运用电脑进行相关的工作,并且未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因而当出现问题时无法同其他科室的工作进行有效的沟通解决。除此之外,部分工作人员并未具有较强的团队精神与大局意识,协作精神与服务精神明显较弱。正是由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医院后勤设备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面对上述问题,可采取如下的措施进行解决:①当今社会发展较快,知识的更新速度也较快,若想更佳的利用医疗技术造福人类,则需要建立健全员工培训制度,邀请相关专家定期对工作人员实施相关技术与法律法规的培训,以便能够加强其了解。对于医院的管理人员而言,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监督作用,并对后勤工作人员进行定期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实施相应的奖惩,从而对其他人员形成激励。②不断提升技术人员的综合职业素养,定期对其实施相应的职业素养教育培训,以提升其能力,使其在工作中能够做到恪尽职守、严以律己,从而确保医疗设备信息的准确性。③对于后勤部门工作人员而言,若想在医院顺利开展设备维修与保养工作中使自我价值得到有效的体现,则需要提升自身的沟通能力,从而能够与不同科室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最终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④后勤部门工作人员还需要提升自身的团队意识,在日常的维护工作中与其他人员进行相互协调、配合,形成同一个方向的合力,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还能够提升工作积极性与效率。
3.4 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医疗设备预防维修管理制度
3.4.1 建立健全科室巡回检查制度
为确保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模式能够被顺利实施,则需要建立健全科室巡回检查制度。依据不同的科室规定不同的工作责任,并将设备使用与预防性维修责任具体落实到个人,使医护人员岗位职责得以明确,严格依据规程与要求对设备进行使用。坚持医疗设备预防性维修原则,后勤管理人员需要全面统计所有类型的医疗设备,并将信息纳入至信息管理系统,每月对普通医疗设备进行至少1 次的巡回检查,大型医疗设备每周进行至少1 次巡回检查。对医疗设备的使用环境、供电电源、设备接地等进行明确,监督医护人员是否按照规范使用设备,检查医疗设备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存在异常情况,对检查情况予以详细记录。
3.4.2 建立健全日常操作保养制度
建立健全日常操作保养制度,对新引进的医疗设备进行严格验收。制造厂家工程师需要联合科室人员、后勤管理人员共同制定设备操作规程与维修保养手册,并将全部信息纳入至设备档案。医护人员需要严格依据操作规程对医疗设备进行使用,并确保医疗设备在规定的环境下使用,每次使用完毕后,均需要对设备进行严格的外部清洁与处理。对使用过程中设备存在的异常情况进行准确记录,并及时将信息反馈给技术人员,以便能够及时进行维修,对于无法维修的,需要及时联合厂家实施维修。
3.4.3 建立健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医疗设备档案管理制度,后勤管理部门需要对预防性维修流程进行优化,为所有的设备均建立详细的维修档案,对故障发生时间、设备规格型号、设备编号、维修时间等信息进行准确记录,并且在维修过后需要对故障规律进行总结,以便能够制定出具有针对性与综合性的预防性维修方案。
3.4.4 建立健全人员培训制度
在医院购买新型医疗设备后,需要邀请厂商技术人员对医院后勤部门及临床科室的相关人员进行使用知识培训与维修技术培训,以便能够使其更加有效的掌握医疗设备的性能,例如告知相关人员医疗设备的适宜使用环境、正确的操作规程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等。并且在日常工作中,后勤管理人员也需要不断对医疗设备原理进行深入地了解,从而能够更好的对工作人员进行指导。
3.4.5 建立健全应急保障制度
由于医疗设备对于疾病的诊疗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因此一旦设备发生故障,则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医院业务的正常开展。面对此种情况,后勤管理部门需要具备较高的预见性,并且需要提前制定出相应的故障解决方案。后勤管理部门需要建立医疗设备维修应急保障制度,按照不同设备的使用情况及时更新并调整制度内容,并进行不断的细化。结合医疗设备出现故障的影响程度、诊疗作用大小、应用频次、临床诊疗需要等因素,对于特种医疗设备,需要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急保障制度。例如对于中心供气系统、呼吸机、高压氧舱等急救类医疗设备,后勤管理部门需要对风险进行全面评估,以确保预防维修计划更加细化。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患者生命支持系统与急救设备建立完善的保障预案,尤其是呼吸机,在突发传染性疾病方面能够能够使患者获得及时的吸氧,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3.5 日常预防性维修
医院会使用到较多的医疗设备类型,后勤管理人员需要依据医疗设备的实际应用情况制定预防性维修策略,选取不同的重点部位实施针对性地养护。对于发生故障的医疗设备,维修人员在对实施检修后,还需要对其内、外部实施彻底的除尘,并对机械部位实施润滑,对不同机械相互间隙予以适度的调整与紧固,校准血压计等仪表,对接地保护电阻和绝缘电阻进行测定。在读设备进行日常检查时,技术人员需要严格依据上述要求进行工作,对维修内容与存在的问题进行详细准确的记录。采取预防性的医疗设备维修措施,建立完善的医疗档案,全面记录设备维修信息,并不断总结维修经验。可按照医疗设备软件提示的故障信息,结合实际的故障情况,采取有效的维修措施,以便能够有效的缩短设备停机时间。
3.6 制定长效奖惩制度
医院管理人员需要制定完善的奖励、惩罚制度,若该部门能够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对医疗设备进行使用与预防性维护,未出现过因预防管理不善而导致的重大故障情况,未对于医院效益产生不良影响,则需要对其予以相应的奖励,反之,则需要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若存在严重的问题,则需要责成相应的经济赔偿或辞退,一般能够其他人员形成警示,为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工作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保障。
4 结语
医疗设备对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均具有重要作用,为确保设备的正常使用,降低甚至避免故障的发生,则需要对其予以现代化的科学管理。为有效的实现上述目标,对于后勤部门的工作人员,需要依据实际的设备使用情况,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预防性维修方案,并且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同时还需要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加强对医疗设备的管理,从而能够降低故障的发生率,确保其能够正常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