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勒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思考

2022-11-11鲁江花

现代农业研究 2022年6期
关键词:阿勒泰地区农业农村

鲁江花

(阿勒泰开放大学 新疆,阿勒泰 836500)

1 阿勒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做法

阿勒泰地区始终坚持“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牵动一产、托举二产”的发展思路,以农业围绕畜牧业发展布局,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为目标,不断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农牧民增收。

1.1 强化组织保障推进乡村振兴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始终坚持“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不动摇,成立以书记、专员任双组长的领导小组,县乡村层层健全领导机构抓落实。坚持高起点谋划部署,编制了《阿勒泰地区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同步启动完成了县市规划编制工作,形成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机制。二是持续优化基层力量。常态化开展“访惠聚”驻村工作,积极发挥593个工作队、3048名驻村干部的主力军作用,选派593名优秀机关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三是健全乡村治理体系。

1.2 项目推动阿勒泰地区“三农”工作迈入新台阶

2020 年,地区乡村振兴战略年度计划投资额达341.05亿元,超前三年投入总和。2019年末,阿勒泰地区主动对接,认真统筹、谋划,以项目为抓手,积极整合中央、自治区专项资金、2019年土地指标跨省域调剂收入安排资金、山水林田湖草项目资金、地县两级财政投入、援疆资金以及地方债券资金等涉农资金,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以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为重点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共梳理乡村振兴项目272个。其中,续建项目81个,新建项目191个。项目的实施将会极大的推动地区“三农”工作迈入新台阶,37 万的农牧民将是最直接的受益者。

1.3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新进展

阿勒泰地区以“稳粮、优经、强草、促畜、兴特色”为思路,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布局,让农产品质量和数量,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实现产地与消费地的无缝对接。一是种植业结构优化。2019 年粮经草比例由上年的23∶44∶33调整为24∶38∶38,饲草作物历史上首次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持平,实现历史性突破。二是畜牧业转型发展实现突破。坚持在农区畜牧业和草原畜牧业、地县乡与农牧民联动“两个双向发力”上下真功夫,助推畜牧业转型发展。三是根据大众消费者的消费变化,着力培育以庭院经济,小浆果、中草药种植,马、驼养殖等特色产业,成为农牧民增收致富新动力。如2019年哈巴河县除种植传统的农作物还与援疆省对接,引进新品种种植玉米、大豆、高粱、芸豆、中草药、油葵、高粱、谷子、糜子、花生、蔬菜等20种作物306个品种。

1.4 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多样化发展

阿勒泰地区以“旅游+”为途径,推动旅游与其他领域的深度融合,发挥旅游带动脱贫增收作用,完成脱贫要靠产业,实现乡村振兴更要靠产业。一是推进农旅融合发展。共发展民宿850 家、9813 张床位,农(牧)家乐1083家,星级农(牧)家乐84家。打造12条自驾旅游精品路线945公里。阿勒泰地区以冬季冰雪风情游活动为载体,强势推进冬季冰雪旅游,实现阿勒泰“一季游”向“四季游”转变。如青河县依托“冰原星空秘域青河”冬季冰雪文化旅游节,开展赛马、叼羊、姑娘追、蒙古族射箭、蒙古族摔跤、原始毛皮滑雪等传统体育活动。二是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农产品加工企业531家(含个体),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自治区龙头企业18家,地区级龙头企业52家。青河县马铃薯产业已形成“坤元太和种薯+种植户种植商品薯+魁仙加工厂加工”的稳定的全产业链模式,共同推动青河县马铃薯产业的繁荣发展,促农增收。

1.5 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注重人才引进

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要创新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一是强化政策支持。落实《阿勒泰地区做好就业创业工作三年规划(2018-2020年)》《阿勒泰地区关于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意见》《阿勒泰地区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造就一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二是推进“能人兴村”回引培养行动。阿勒泰地区通过走访摸底情况,建立转移就业人员基本情况信息库,加强与本村转移就业人员的联络,及时给予党组织的关怀,引导“能人”回乡创业。招录632名高校毕业生实现“1 村1 名大学生”全覆盖。三是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45 期,培训职业农民1200 人,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外出培训12 期72 人。组织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9882 人次,培育和认定农村劳务经纪人589人。

1.6 深入推进文化润疆工程夯实基础

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要深入做好意识形态领域工作,深入开展文化润疆工程”,阿勒泰地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大力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为各族群众开展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保障,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阿勒泰地区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为契机,发挥“新时代宣讲团”和“特色宣讲队”的作用,开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等活动,开展“去极端化”教育,利用乡村大舞台、农牧民夜校、“国旗下的宣讲”等载体,开展基层面对面宣讲活动。用情用心拉近各民族之间的距离,增强各民族之间的互信,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1.7 持续巩固提升,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

一是巩固脱贫稳定性,定期开展“回头看”。对所有农户“两不愁三保障”实现情况逐村逐户逐人逐项进行核查,补齐短板。二是强化对农牧民群众思想帮扶,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引导贫困群众摒弃“等靠要”思想,增强内生动力。定期走访贫困村、贫困户,为他们问诊把脉。三是开展消费扶贫。组织地区各行业部门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中来,为切实解决扶贫农畜产品滞销问题,多渠道促进贫困地区旅游服务消费,最大程度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对贫困群众增收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区不定期开展消费扶贫。

1.8 坚持绿色引领,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一是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全面实施509 个行政村“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95个行政村的示范村建设。整合21 个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投入资金7.18 亿元,有力支撑了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二是全力推进村庄清洁行动。“户清扫、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治理模式基本成型。村容村貌、环境卫生状况较往年有大幅度提升。三是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农村户厕开工20981座,完工16984座,新建旅游厕所32座,续建农村公共厕所152座。落实“三区分离”(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任务。

2 阿勒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存在的问题

2.1 产业振兴转型升级缓慢,一二三产融合度低

阿勒泰地区各县产业化总体呈低层次、粗放型、不稳固的特点,缺大龙头企业,产业链处于上游,初级产品多,深加工少,产业链处于低端,低端产品多,高端产品少,品牌产品少,农牧民增收渠道窄。龙头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信息、人才等制约因素,规模小、技术含量不高,市场开拓能力弱。

2.2 对新产业新业态扶持重视不需要“补位”

新冠疫情催生并推动了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这些都以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支撑,阿勒泰地区缺少这方面的政策支持和项目资金投入。全区在农村电商、冷链物流、旅游民宿等方面发展相对滞后,各部门缺乏联动。

2.3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

阿勒泰地区六县一市有两个国家级贫困县,基础建设资金来源主要靠上级财政拨款。受区域限制,地区大部分村庄分部点多、线长、面广,农村道路、供排水、改厕、村容村貌整治等仍然是农村发展的短板。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进展缓慢,天然气煤气使用量接近零,沼气用户量少。

2.4 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阿勒泰地区近几年来使用地膜量增多,农业污染面不断扩大。同时,畜牧业的集约化养殖和屠宰产生的污染物处理专业化不足,同样导致面源污染问题逐年显现。三区分离、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农村污水处理等工作还处在补课阶段,垃圾收集、中转设施不足,垃圾处理方式简单,只是运至一些远离居民和水体的废沟废坑,覆盖、防渗措施简陋。

2.5 农村人才支撑不足

基层一线尤其是偏远农村人才流失较多,农业农村发展产业普遍缺乏有足够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带头人。实用人才总量不足、文化层次总体偏低、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不能满足乡村振兴需求。农业农村的发展理念还未完全转变到依靠人才科技上来,农业领域高层次专家少,领军人才承载力不足。农业农村工作技术性强、工作量大,现有人力和技术都远远不能满足工作的需要。

3 阿勒泰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论思考

乡村振兴需要各部门形成合力统筹推进,通过“五个振兴”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不断缩小城乡差距,让农业有奔头、农村有看头、农民有赚头。

3.1 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实现有效衔接

阿勒泰地区按照中央、自治区党委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各项决策部署,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扎实推进“七个一批”,在资金支持、政策保障、项目支撑、产业带动、民生改善、精准扶贫、统筹力量、扶智扶志上聚焦发力,全力巩固提升脱贫成果,确保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习总书记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阿勒泰地区要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形成乡村振兴整体合力。对扶贫政策进行梳理,对于既涉及脱贫攻坚又涉及乡村振兴的政策优惠,要尽量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可持续性,着力促进特惠政策向普惠政策的转变。

3.2 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一是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没有产业支撑的乡村,振兴工作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支持和鼓励农民创业就业,增加务工收入,扩大农民就业门路。如农村物流、互联网电商都是非常有潜力的行业。二是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如福海县可以利用特色水产品基地做大“福海冰川龙斑鱼”等品牌,推进水产品深加工产业链品牌化发展,打造福海冷水鱼品牌知名度。三是城市公共服务向乡村延伸,补齐短板,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实现从形式上的普惠向实质上的公平转变,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

3.3 完善乡村治理体系,提升治理效能

乡村振兴,治理有效是基础。要坚持党管农村工作,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两委”班子建设,保证党在农村工作中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保证党的各项乡村发展政策方针举措能有效落实,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要建立健全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和谐有序,更好地引导、带领广大农民群众积极主动投身乡村振兴大业。三是做优乡村文化供给,厚植文明乡风。推进乡村文明创建,培育乡村文化品牌,深度挖掘、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突出农耕、孝善、乡贤文化,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文化惠民等志愿服务活动,丰富群众生活。

3.4 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

习总书记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借助乡村振兴战略中土地制度改革等配套措施,吸引农民工返乡创业、城市创客下乡创业、能人下乡创业,优化农村创新创业环境,进一步凝聚农村人气,为乡村振兴发展汇聚急需的人力资源。要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干部的培养、配备、使用,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树立鲜明的选拔用人导向和正向激励机制,通过源头培养、跟踪培养、针对性培养,提升服务“三农”的本领。结合“访惠聚”驻村工作,发挥好地县两级选派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第一书记作用,“一对一”帮带培养村干部,切实提升基层人才整体水平,汇聚起做好“三农”工作的强大力量。

3.5 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针对农村目前行路难、村容村貌差、基本公共服务落后等问题,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加强基础设施、道路硬化、村容村貌、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村污水垃圾治理等方面的提升改造。习总书记强调,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直接关系农民群众生活品质,要把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不断抓出成效。同时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电气化”阿勒泰建设,实施清洁能源供暖。加强农村污染防治,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落实县市、乡镇农村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建立健全农村环境治理考核办法和责任追究制度。

3.6 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发展催生出了共享农业、体验农业、创意农业、中央厨房、农商直供、个人定制等大量新业态不断涌现,农产品精深加工、体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兴产业快速增长。阿勒泰地区应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工流通企业与电商企业全面对接融合,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发展;建立健全适应农产品电商发展的标准体系,支持农产品电商平台和乡村电商服务站的建设;推动商贸、供销、邮政、电商互联互通,加强从村庄到乡镇的物流体系建设。

3.7 以全域旅游推进乡村振兴

阿勒泰地区旅游资源丰富,有“千里画廊”的美誉,坚持“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牵动一产、托举二产”的发展思路,将全域旅游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发展农村创意旅游,打造生态田园综合体,形成全域布局、多级联动、一体化推进、全要素配套的阿勒泰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发挥各县市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加快发展森林草原旅游、河湖湿地观光、冰雪水上运动、野生动物驯养观赏等产业,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按照各县市区域特色,按照特色农家乐、鱼家乐、牧家乐、林家乐、古村落、民俗村等模式,培育乡村旅游品牌,在不同的季节到不同的县市,体验不同的特色。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阿勒泰地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以更加务实、更为管用、更富实效的举措,不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发展乡村产业,优化产业布局,顺应产业发展规律,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走出一条具有阿勒泰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

猜你喜欢

阿勒泰地区农业农村
国内农业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民俗文化的研究
阿勒泰地区1961-2007年夏季平均最高气温及高温日数变化特征
阿勒泰地区冬季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