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道如砥

2022-11-11胡世远

散文诗 2022年13期
关键词:中华儿女泥土

◎胡世远

“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的任务,就是继续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下去!”

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亿万中华儿女同心同德,不负厚望。

“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是掌舵人的誓言。

时刻看管好大国粮仓,“中国粮食,中国饭碗”,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这是总书记的殷切嘱托,这是党和国家心系人民的朴素衷肠。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我们出发,这一场脱贫攻坚战,时刻将高扬的党旗,插在奋战第一线的阵地上。

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创造出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00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这样的壮举,归功于党放眼未来的眼光。

在山水之间,在朝暮之间。

每一个为之奋斗的身影,都是祖国的一部分。从一个春天赶往另一个春天,我们出发,为明天书写热气腾腾的中国篇章。

如长城般巍峨。每一个充满自信的中国人,就是一块砖。一块经过淬炼的砖,一块代表着坚韧不拔的砖。我们出发,我们出发。我们一次次出发。沿着春天的路线,唱响镰刀和铁锤之歌。

每一块砖都是一种精神。在活着。

为长城的长,为城池的固若金汤,以坚守者的名义。

我们一次次出发。

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大国重器。

如黄河般豪放。每一个满怀干劲的中国人,就是一滴水。一滴经过风浪的水,一滴能够滋润万物的水。我们出发,我们出发。我们一次次出发。远望一艘红色航船,还像当年那样,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每一滴水都是一种宏愿。在成长。

为黄河的起伏跌宕,为春天的故事,为阳光坐在麦穗之上。

我们一次次出发。

当集结的号角吹响,我们想到党旗,想到祖国芬芳。

如天空般辽阔。每一个豁达的中国人,就是一片白云。一片纯洁无瑕的云,一片映衬蔚蓝苍穹的云。我们出发,我们出发。我们一次次出发。去看杨家岭,去看宝塔山,去看金色延安的早晨。

每一片云都是一片薪火。在燃烧。为照亮前进的征程,为井冈山上的竹子记录生命,为延河水暖的时辰。

我们一次次出发。

看见十八洞村的变化,看见想象中的北京。

如大地般殷实。每一个务实的中国人,就是一把泥土。一把包容他物的泥土,一把为道路立传的泥土。我们出发,我们出发。我们一次次出发。为重走红军路,为奔赴赶考路,为道路之上,大地繁花。每一把泥土都是鸟巢。在孵育。为可能的种子,为带着希望的脚印,为幸福的鸽子从大地上飞起。

我们一次次出发。

向着太阳和旗帜的方向,托起神圣的使命。每一个安静如长城的早晨。每一个激情如黄河的早晨。每一个自由如天空的早晨。每一个稳重如大地的早晨。我们睁开,属于中国新时代的眼睛。

一百年前,我们出发。从黑暗里行进,在苦难中求索。中国共产党人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救国救民的道路,作为矢志不渝的志向。

这条路,一走就是百年。有苦难,有辉煌,有使命,有担当。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一首耳熟能详的就义诗,震耳欲聋,发人警醒。

忘不了,1920年的春天。在浙江义乌分水塘的柴房,29岁的学者陈望道废寝忘食两个月,第一次完整译出 《共产党宣言》,重印再版达17次之多。

忘不了,望志路106号。13个热血男儿,高举起攥紧的拳头, 《共产党宣言》在胸中燃烧。在共产党人心中,这一条路啊,叫信仰,叫牺牲,叫奉献。

一百年后,我们出发。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共产党人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第二个百年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在新时代的曙光里。

这条路,我们再出发。有当下,有未来,有深谋,有远虑。

我们出发,乘着党的二十大,新时代浩荡东风。在党的旗帜下,14亿中国人心手相连在新的起点上,保持战略定力,锚定战略目标。

我们出发,历史如潮,大道如砥。我们出发,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我们出发,向历史致敬,向走过一个世纪的征程致敬,向更加宏伟的目标致敬。我们出发,14亿中国人一起出发。

让时间见证: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决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让盛世见证:伟大的胜利和荣光,更伟大的胜利和荣光。

“风展红旗如画。”14亿中华儿女找到信念之根,14亿中华儿女迎着朝霞。我们站在 “强国梦”的巨轮上,摊开七月的理想,将无尽的豪情挥洒。

我们出发。14亿中国人汇集在一起,发出同一个声音:一切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猜你喜欢

中华儿女泥土
香港的繁荣昌盛,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加强海内外中华儿女大团结
中华儿女 报效祖国
泥土
中华儿女
让中华儿女共享幸福和荣光
翻开一块泥土
泥土中的功臣
翻看一块泥土
呼吸的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