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母乳喂养有奥妙
2022-11-10林流民
林流民
母乳喂养是喂养新生儿的基本方式。相关研究显示,母乳当中具有热能、蛋白质以及脂肪等,都是婴儿生产发育比较关键的营养素。新生儿出生之后进行喂养,是每一位母亲的重要责任。本文主要针对新生儿的母乳喂养进行以下相关阐述。
坚持母乳喂养
新生儿出生之后半小时就要着手将其与母亲肌肤进行接触,并帮助婴儿吮吸乳头,因为这阶段婴儿的觅食反射最为强大。第一,母乳属于新生儿营养的支持。对于刚出生的婴儿,最为理想的营养支持就是母乳,因为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所包含的营养物质比例搭配更为科学。母乳当中还含有更为特殊的营养成分,如乳铁蛋白、牛磺酸以及钙元素等,这些物质和实际比例对于婴儿成长发育具有更大助益。另外,母乳接近无菌且卫生,喂养更为方便和经济。所以,母乳是婴儿最好的食物,整体营养价值要比代乳品更高。需提醒,母体存在一些特殊疾病,如携带白血病病原体、艾滋病,或婴儿患有苯丙酮尿症以及半乳糖血症等一些较为特殊的遗传性代谢疾病,不能够给予母乳喂养。第二,母乳主要营养成分有蛋白质、脂肪、糖等。其中,蛋白质属于容易消化的乳清蛋白等;脂肪含有不饱和脂肪酸,且因为母乳中的脂肪球很小,婴儿比较容易吸收;糖的主要成分是乳糖,可促进婴儿对钙、铁、锌等微量元素的吸收,进一步增强婴儿消化道抗感染的能力;牛磺酸在母乳中的含量适宜,可与胆汁酸结合,帮助婴儿消化。第三,母乳和配方奶之间进行对比。等量母乳以及配方奶,二者实际热量以及营养成分之间相差不多,但母乳中的蛋白质、铁要比配方奶更加容易被新生儿吸收。另外,母乳喂养更加便捷和经济,含细菌量比较低,而且可以吸收母体中所带来的免疫抗体。4~14d的婴儿,每间隔3h就要喂一次奶,每次喂奶时间保证在15~20min。喂奶的时间要科学安排,可以布置为6点、9点、12点、15点、18点和21点,以及深夜12点和3点;每次喂奶量控制在70~100mg。具体需要依照婴儿实际情况进行时间和喂养量的调节。
母乳喂养的姿势
母亲可以坐姿为婴儿喂奶,避免乳房搭在婴儿鼻子上而出现窒息,因为婴儿出生3个月之内不能够通过卧位姿势进行哺乳;母乳喂养时,应该连同乳晕也一起塞入婴儿口中。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婴儿并不是通过舌头吮吸,而是使用两颊吸吮,通过上下唇来挤压乳房。刚开始进行母乳喂养时,需要让婴儿吮吸刺激乳房,但超过15min,有可能导致乳房破裂,要进行更换。不管选择哪种喂养姿势,都要确认婴儿腹部对正母亲的腹部。这样做可以有效帮助婴儿正确进行吮吸。母亲不要只简单地用手抱着婴儿,而需要将其放置在自己的大腿上部,这样不至于出现腰酸背痛的现象。在此,介绍两种常见的母乳喂养姿势。
(1)侧抱法。侧向抱着婴儿,母亲要用自己的手腕支撑着婴儿颈部,避免出现扭动而影响吮吸。侧抱可以使得婴儿更好地对着母亲的乳头。
(2)直立抱法。让婴儿坐在母亲的大腿上,使用手来支撑婴儿身体以及颈部。这个姿势比较适合乳头扁平以及短小的母亲。
正确挤奶的方式是使用拇指和其他四个手指夹住乳头下的乳晕部分,并轻轻揉捏,向前挤。使用吸奶器挤奶时,需要注重卫生,即将吸奶器洗净并消毒后,方可吸奶。
白天和夜晚进行母乳喂养的方法
在白天,母亲可以先温水洗净自己的乳头,并且在哺乳乳房的一侧脚下放置小板凳,方便在哺乳时架起腿。将这一侧乳头和乳晕都放置在婴儿口中,要尽量让其嘴唇包裹住乳晕,可有效加强乳汁分泌。等到一側乳汁被吃空后,可通过相同姿势换到另一侧,供婴儿继续食用。婴儿吃饱睡着后,要及时将乳头抽出来,这样做一来可避免出现不卫生事件,二来能避免婴儿出现依恋乳头的习惯。在晚上,母乳喂养姿势通常都是侧身对着婴儿,通过手臂搂着。但是这种哺乳姿势会很累,手臂出现酸麻概率比较大。建议侧身,手臂不搂着婴儿就可实施哺乳;或者让婴儿仰卧,用一侧手臂支撑自己俯身进行哺乳。由于这种喂养姿势会比较累,需要在母亲精神状态俱佳时进行,避免因为困倦而压着婴儿,对婴儿造成伤害。
教婴儿吮吸母乳
在给婴儿第一次吮吸乳头时,就需要让其含吮姿势做到正确,因为第一次就吮吸错误,未来进行纠正会遇到很多困难。开始喂奶的时候,乳头需要触碰到婴儿的嘴唇,待其嘴张开,将乳头尽量深入地放置在婴儿口中,促进婴儿和母亲更近距离的接触。婴儿的嘴唇以及牙龈要包含住母亲的乳头和乳晕,而不要仅仅让其嘴唇含住。假如婴儿吃奶的位置不正确,嘴唇就会暴露在外面。在进行哺乳时,母亲可以看到婴儿下颚在来回移动,还会听到其发出轻微的吞咽声;虽然婴儿的鼻子也会接触到乳房,但能够呼吸到充足空气。如果母亲感受到疼痛,说明哺乳姿势不够正确,需要将乳头移开,再尝试一次。另外,为了有效促进婴儿大脑发育,不仅要保证母乳足量,还要保证质量。母亲应该合理补充营养,促进乳汁营养更为丰富。建议在日常饮食中,适当增加动物肝脏、鱼虾、鸡蛋和牛奶等。
总之,母亲在喂养婴儿时,尽量选择母乳喂养,同时还要关注哺乳姿势,使得母亲和婴儿都能够感到舒适,从而促进婴儿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