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茶饼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2022-11-10杨茸张秀萍

西北园艺·果树 2022年5期
关键词:防效

杨茸 张秀萍

摘要 选用4种药剂处理,进行了茶饼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为茶树病害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20 g/亩和250 g/L嘧菌酯悬浮剂40 g/亩+5%海岛素水剂30 g/亩,对茶饼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在90%以上,高于当地常用药剂甲基硫菌灵,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茶饼病;药剂筛选;防效

陕西勉县南部丘陵浅山区土壤肥沃,富含锌、硒等微量元素,良好的自然生态条件为发展茶叶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茶产业已成为主导产业之一,是茶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是由于地处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气候带,气候湿润,雨量充沛,也利于茶树病虫害的发生,近年来茶饼病、茶芽枯病、茶毛虫等病虫时有发生,特别是茶饼病已造成局部严重为害,据茶农

杨茸,张秀萍,陕西省勉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邮编724200。

收稿日期:2021-12-20介绍,重发地因该病为害夏秋树叶大量掉落,严重影响树势,翌年无好茶,毛尖和炒青产量损失约30%。茶叶属鲜食饮品,对农药使用要求较高,目前对茶饼病防治尚无理想药剂,为此进行了本次防治药剂筛选试验,为今后茶饼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确保茶产业健康持续发展。

1 试验条件

1.1 试验对象、作物和品种 对象:茶饼病;作物:茶树;品种:龙井长叶。

1.2 环境条件 本试验安排在勉县漆树坝镇漂草沟村私人茶树地内,面积0.9畝。土壤类型为砂壤土,有机质含量2.1%,pH值6.5。地块基本情况:该茶园在两面环山的山脚下,四周有树木遮挡,荫蔽,日照少,湿度大,管理较粗放,利于病害发生。2019年8月下旬修剪,10月12-15日亩施茶叶专用肥40 kg。试验地各小区管理水平一致。

2 试验设计

2.1 试验药剂 40%己唑醇悬浮剂,陕西美邦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50 g/L嘧菌酯悬浮剂,英国先正达有限公司生产;5%氨基寡糖素(海岛素)水剂,海南正业中农高科股份有限公司生产;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日产化学株式会社生产;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运城绿康实业有限公司生产。

2.2 药剂用量(表1)

2.3 小区安排 试验共设置5个处理,随机区组设计,重复4次,每个小区面积为25 m2。

2.4 施药方法

1)施药器械。HD-400型16L背负式手动喷雾器,工作压力0.2-0.3 Mpa,喷孔直径1.33 mm。

2)使用方法。手动喷雾器喷施,以药液喷湿全株茎叶欲滴未滴为度。喷药顺序为:每次先喷清水对照,再依次喷4组供试药剂,一组药剂喷施完毕,清洗喷雾器后再喷另一种药剂,亩喷药液量30 kg,喷药操作由一人完成。

3)施药时间和次数。采茶结束后开始施药,5月21日,茶饼病发病初期第1次施药,6月1日第2次施药,6月11日进行第3次施药,共防治3次。试验施药前及试验期间未使用过其他农药。

3 试验调查

3.1 气象资料 施药当日:5月21日晴天,平均气温22.8℃,相对湿度62%,东风二级;6月1日晴天,平均气温23.7℃,相对湿度71%,无风;6月11日阴天,平均气温25.1℃,相对湿度60%,东南风二级。

4月份气温偏高,降水偏多,光照偏少,月平均气温16.7℃,较历年同期均值偏高1.4℃,月总降水量94 mm,偏多39.7mm,日照113.6小时,偏少29.4小时,对茶饼病菌的初侵染极为有利;5月气温偏低、降水偏多、光照偏少,平均气温19.2℃,较历年同期均值偏低1.1℃,月总降水量72mm,偏多6.3 mm,日照145.6小时,偏少12小时,对茶饼病发生较为有利。

3.2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1)调查方法。每小区随机选取新梢的芽下第3叶,调查50~100片叶,记录总叶数及各级病叶数。分级方法:

0级:无病斑;

1级:整张叶片有病斑5个以下;

3级:整张叶片有病斑6~10个;

5级:整张叶片有病斑11~15个;

7级:整张叶片有病斑16~20个;

9级:整张叶片有病斑20个以上。

2)调查时间和次数。5月21日施药前调查病情基数,6月1日、6月11日施药前及6月24日末次施药后13天调查防治效果。

3)药效计算方法。

式中:CK0 ——清水对照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CK1 ——清水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PT0 ——药剂处理区施药前病情指数;

PT1 ——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3.3 对作物的直接影响 供试药剂在试验浓度下对茶树安全,植株生长正常,未产生药害。

3.4 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7月3日,即最后一次第23天,采制茶叶进行农药残留检测,不做产量的测定。

3.5 对其他生物影响

1)对其他病虫害的影响。试验药剂对茶芽枯病有一定防效。

2)对其他非靶标生物的影响。瓢虫、蜻蜒、草蛉和蜘蛛等非靶标生物发生数量少,无明显影响。

4 结果与分析

4.1 分析方法 对第3次药后第13天防效采用邓肯氏新复极差(Duncan)法,用DPS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4.2 试验结果 第3次药后13天平均防效(表2):40%己唑醇悬浮剂10 g/亩77.36%、250 g/L嘧菌酯悬浮剂40 g/亩+5%海岛素水剂30 g/亩92.52%、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20 g/亩94.55%、当地常用药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 g/亩防效仅48.45%。在上述使用剂量下,噻呋酰胺及嘧菌酯+海岛素的防效高于己唑醇和甲基硫菌灵,防效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噻呋酰胺和嘧菌酯+海岛素之间防效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己唑醇的防效高于甲基硫菌灵,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表3)。

4.3 结果分析 试验结果表明:240 g/L噻呋酰胺悬浮剂20 g/亩和250 g/L嘧菌酯悬浮剂40g/亩+5%海岛素水剂30 g/亩,对茶饼病均有很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在90%以上,高于当地常用药剂甲基硫菌灵,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施药时期宜在采茶结束后、茶饼病发病初期开始,进一步施药视病害发展情况及药剂持效期决定,每隔7~15天喷施1次,一般连续2~3次。

注意事项:避免正午高温时段喷药;与不同作用机理的药剂交替使用,延缓抗药性产生;生长过程中视病害情况决定再次施药时间。

猜你喜欢

防效
不同药剂防治水稻稻瘟病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杀菌剂防治长白鸢尾叶斑病试验
鸭脚树星室木虱的防治药剂筛选试验
安溪县马尾松毛虫生活史及无公害防治效果分析
Profiler71.1%WG防治黄瓜霜霉病田间药效试验
不同包衣剂对玉米出苗和病虫害防治效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