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活动的“多形式展”的 习作指导路径

2022-11-10吴玲玲

格言·校园版 2022年30期
关键词:习作交流微信

吴玲玲

作文评改方式的单一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习作兴趣,降低了教学质量。每一次习作,学生也仅仅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长此以往,学生逐渐丧失了习作的兴趣,甚至厌烦、恐惧,更谈不上培养语文素养、提升习作能力。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培养语文素养?杭州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吕映教授在《语文学习活动设计的要义》中提出:“要使用契合儿童认知心理、学习特點的学习工具、学习载体。”“学习载体”是因为这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的基本原理,在语文教学中开展适切儿童身心特点的学习活动无疑是较为合适的选择。此处的“学习工具”“学习载体”是引领学生从被动学到自主学,从消极应付到积极探索的驱动力,是展示自我,成就自我,从而走向乐学善思的桥梁。基于活动的“多形式展”习作展评活动正是引领学生走向成功习作、高质量习作的“桥梁”,它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以展示学生个人作品、小组作品等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舞台,开辟倾吐交流思想的空间,活动中,学生阅读作品,思考、质疑、评价、积累……提升言语鉴赏能力,涵养习作素养,最终让习作功能走出课堂,走出作文本,充分发挥习作的“交际功能”。

一、基于活动的“多形式展”的习作指导优势

写作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综合性实践活动,是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书面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规范和能力的。可见,表达与交流是习作的要义。统编教材按照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自三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下册设计了符合儿童身心、适切儿童生活的习作内容,决定了习作内容的丰富性与趣味性。本文结合统编版教材五年级习作教学,谈谈基于活动的“多形式展”的习作指导优势。

(一)内容的丰富性。从表格中我们看到,16次习作,包括习作单元和综合性学习,每一次习作的内容都各有特色,但又非常符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有回忆性习作,如五下《那一刻,我长大了》,需回忆成长经历,进行详细叙述;有想象类文章,如《神奇的探险之旅》,需要调动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对经历进行描述;也有记实类文章,如《推荐一本书》、写一写读后感……基于教材从多个维度、视觉构成的习作内容,决定了习作展评内容的丰富与多元,充盈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文字是习作展示的主要内容,但同样可以以更加丰富的元素进行展现,如五上《漫画老师》通过写一写,画一画,理性与形象相结合,增强学生视觉和思维的冲击力。

(二)形式的多样性。基于活动的习作展评,将学习成果展示的时间和空间无限伸展,融通课内外,以形式多样的展评形式拓宽学生习作视野。如通过小组展、班级展、校园展、微信群、博客个人展以及对比展评等进行交流互动。

小组展评,是组与组、组与全班、生与老师的交流对话过程。在开放的学习氛围中,展示小组或个人对学习材料的感悟、理解、发现,学会合作共处解决问题。小组展评充盈互动交流、思维碰撞的灵性,让习作教学更富有效性。

微信群展评,是基于网络平台,借助微信群、公众号、朋友圈等功能,进行微展示、微交流、微评价。微信群展让微信最大化为习作教学服务,就相当于作品权威发表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习作的热情。

二、“多形式展”习作指导活动路径

(一)选定展评活动类型

1.依据作后建议选择。从图表中可以看出,每一次习作后的指导意见都各有不同,例如五上《介绍一种事物》与五下《形形色色的人》的作后评价都是基于学生之间互评交流的形式,我们可以采用小组展评、班级展评的方式,在小组内、班级中进行交流评价,提出修改意见。如结合五下“写读后感”我们可以开展班级板报展评,作品在优秀习作展示墙上展览,并结合“锦言妙语”或“我最喜欢的文章”征集表进行评价(如图)。

“写读后感”征集评价表

2.依据习作文体选择。统编版教材习作系统中涉及到不同的文体,如书信、研究报告、作品梗概、缩写故事、读后感等,结合文体特点,可以采用不同的展示类型。如五下《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采用微信群展的方式让读者了解相关调查结果,针对习作本身进行交流、评价,帮助学生提升习作能力。

又如五下《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可以通过微信群展,也可采用校园展评、班级展评,通过举办“猜一猜”、举办“历史最为悠久的好地方”推荐会,看看哪些地方最吸引你,在学生读、猜、思的过程中展示作品,这样的形式学生更加乐于参与其中。

3.依据单元要素选择。五下习作六《神奇的探险之旅》“根据情境编故事,把事情发展变化的过程写具体”,以及五下习作八《漫画的启示》“看漫画,写出自己的想法”,五下习作2《写读后感》,都是基于学生理性思维展开的习作训练,蕴含着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及理念,体现学生思维品质。基于此,我们可以采用博客个人展的形式,利用校园网班级平台或利用公共平台及软件,开辟学生个人博客专栏,快速录入并保存学生的习作。同一年级或其他年级的学生或者同班同学进行浏览,或点赞或评论,也可以利用QQ、微信等社交平台建立班级习作交流圈,即时发布、留言互动,让家长、伙伴积极参与到展评活动中,让每一位学生思维的火花能够“绽放”。

4.依据重难点选择。例如五下习作单元《形形色色的人》,把人物的性格特点写活是重点也是难点,可以就其中描写人物外貌的片段进行小组集中展评:是否凸显了人物外貌特征,条理是否清晰?这一外貌特征是否非写不可?在讨论、交流、评价中,学生发现:人物特征的刻画是有讲究的,不需面面俱到,要抓住性格特征描写。接着再针对事例进行评价:事例是否突出人物品质,描写是否具体……结合习作中的主干片段,给予学生思考、辨析、讨论、交流的空间,指导学生在对比中甄别,在对比中发现。

(二)确立展评活动指导要点

1.形式多元,习为中心。习作展评活动改变了传统作文教学的一般流程,教师以指导学生学习习作,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调动生活经验评鉴伙伴作品,最终达到激发儿童习作兴趣、提升习作能力、培养习作素养的目的。为了使展评更具时效性,在平时的习作训练中,笔者可以围绕写、展、议、评、改、展、评的模式来进行,在展与评,评与改的多元、交替的展评活动中,开拓学生习作视野,提升习作品味。

2.紧扣要素, 有“章”可依。郝德永教授指出:“从形式上看,课程表现为一种知识体系,课程研制的核心内容也就主要表现为一种知识体系,课程研制的核心内容也就主要表现为对知识的选择与组织。”习作课程只有紧扣习作要素,才能找准靶心进行指导展评。统编教材建立了一个相对科学的习作训练序列,写作要素由浅入深,螺旋上升,三年级重在观察与想象,到了四五年级,编排了“记事”“写景”“说明”“写人”习作单元,到了六年级则总结、提炼了有关作文的基本规律与观念,“文章之道,必先立本,本丰而末茂”。“表达真情实感”,这是高于知识和方法层面的理念指导。多形式展应是基于习作单元要素之上,内容可以建构得有序列,有梯度,可以根据单元习作要素分主题进行展现。

3.理性思维,悦纳评价。习作展评是集写、评、思的综合性学习过程,亦是思维碰撞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要创设轻松、开放的展评氛围,指导学生善于对优秀的习作仔细品味、独立思考,作出判断,发表独立见解。如五下《综合性学习》撰写关于汉字的研究报告,我们可以组织学生采用小组合作学习,互相启发和争辩的方式,针对研究结论进行提问,使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都得到训练和提高。

学生之间进行展评,到底效果如何?除了展现修改的文章,对于好的评价语不妨也进行展评,这是学生在习得之后内化的产物,是学生习作、言语思维的最好体现,是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最佳途径路。

基于活动的多形式展,引领儿童在真实的情境中品味习作,让学生与自己的作品或他人的作品在展评中相遇,或辩驳争论;或互相欣赏学习;或自我否定,激励成长;或共商对策,攻克难点……在儿童与作品、儿童与生活、儿童与儿童、作品与作品之间搭建评鉴提升、和谐共融的桥梁,在互助协作的学习方式下必将不断提高写作水平,持续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 该论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十四五”规划课题“儿童哲学理念下“多向度”习作指导策略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批文:C-c/2021/02/199]

猜你喜欢

习作交流微信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微信
微信
微信
习作展示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