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农牧村小学生 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策略

2022-11-10鲁涛陈玥函

格言·校园版 2022年30期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师

鲁涛 陈玥函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有了兴趣的加持,那么学生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会更高,并且能够把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各种心理活动都充分调动起来,呈现出更活跃的状态,就能够让学生的学变得更有意义。一定程度而言,兴趣是学生展开语文学习的动力和能源,学生具备更浓厚的兴趣才能够在语文学习的道路上投入更多的热情,形成更强劲的内驱力,以更佳的状态、更高昂的情绪积极参与语文学习,这是传统语文课堂中难以达到的效果。所以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强调教师应该积极探索出一条高效的语文教学之路,有效提升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体会到语文学习的快乐。

一、培养农牧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重要性

(一)深化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在教学改革的大趋势大浪潮之下,小学语文也应该积极跟随改革的步伐,迎合改革的浪潮,对语文教学展开全方位、多维度的改革。在这一趋势之下,则着重强调当前语文教师应该着重关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是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教学是双向的活动,既有教师的教也有学生的学。长期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具备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够进一步激活学习自主性,调动学习热情,真正打开思维,探究新的知识,以被动转化为主动,这样的学习状态,才能够为学生减负,才能够让学生切实体会到语文的魅力,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农牧村小学语文教学作为教学改革浪潮中的一朵浪花,当前落实对农牧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引领,与语文教学的改革节奏相契合,与语文教学改革的需求相匹配。

(二)素质教育的需求

在素质教育背景之下,教学的开展着重强调学生应该朝着德智体美劳方向全面发展,促进学习主体素质的全面改善,整体上提升教育水平,优化教育质量。素质教育的核心则是倡导学生生动、活泼、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素质教育最终的落脚点。而要切实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当前最为重要的教学改革任务则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兴趣作为良好的开端,能够提升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参与度,使得语文课堂迸发出别样的生机和魅力,以此优化课堂教学的整体结构,提升教学效率,打开小学语文教学新格局,能够使得当前的教学现状得到优化改善,摆脱教学困境,突破教学瓶颈。

二、培养农牧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存在的问题

(一)语文教学限制学生的个性发挥

目前就农牧村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而言,存在着的重大弊端则在于教师往往照搬照抄教材上的观点,没有进行二次加工,没有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只是机械、单一地传递知识,教师成为了学生和书本之间的传声筒,并没有成为学生学习、感悟、思维过程中的合作者、引导者。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学生难以实现深度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学生的学过于浅显化,欠缺深度的思维过程,缺乏有效的思考感悟,由此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久而久之,学生还容易养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惯性思维,对教师的依赖性过高,而缺乏自主性学习的意识,学生大都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必然会使得整体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也会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丧失。

(二)忽视人文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学环节所体现的人文思想主要指的是课堂教学要解放人,解放人的心灵和才智,这样的话,才能尽情释放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但是针对当前农牧村小学语文教学实情而言,在高考指挥棒下,应试教育的理念仍然影响深远,部分教育工作者片面追求“知”,而忽视了“情”和“义”,所以往往占据大量的时间展开语言文字的练习,而没有引导学生探究文字背后所承载的文化要素、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所蕴藏的文化精神。可见当前农牧村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比较落后,教学重点有失偏颇,教师过分追求精益求精的教学,所形成的教学方法更趋于模式化、标准化,趋于应试训练,把语文课程变成了工具课,功利性、操作性、知识性太强,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渐消磨殆尽,课堂对于学生而言缺乏吸引力,继而就无法实现对学生兴趣的引领,也难以发挥语文这一学科的情感教育、人格教育等多样性的功能。

三、培养农牧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主要途径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创设教学情境

在信息化背景之下,针对于农牧村小学生的语文学习而言,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信息来源等方面,相比于城市学生来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所以当前在教學环节,教师的引导至关重要。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应该吃透、读懂教材,在这一基础之上,可以结合乡土文化,对教材进行二次加工,以此优化教学资源的整合。另外,语文知识本身与生活具有极强的关联,源于生活同时又应用于生活。因此,在教学环节,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农牧村丰富的自然资源,于教学中融入日常生活场景,让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接轨,与现实衔接,学生通过对周边人物、事物、景物的观察、记录,累积大量的生活素材,且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能够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实现深刻的解读、领悟,这无疑是激发农牧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最关键的途径之一。

比如在教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大自然的声音》这一篇文章时,整篇文章结构严谨,文笔清晰,借助拟人、对比等手法,描述了大自然中风、水、动物的声音,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基于此,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为了有效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加强对教材的分析解读,然后可以借助情境创设的方法,激趣引入课堂教学,具体可以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大自然的各种声音,然后让学生认真倾听,并且说一说自己听到了哪些声音。学生在聆听的过程中,进一步感知大自然的声音,激活学生的感官,获得良好的听觉体验。且农牧村学生对大自然的接触更多,所以他们的感知、体验会更加深刻,继而能够形成更浓厚的兴趣去探究、了解大自然的声音。有了兴趣的引领,然后教师则可以引导学生展开自主性、个性化的课文朗读。一边朗读,一边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是围绕着哪句话来写的?并且说一说生活中哪些大自然的声音让你印象最为深刻?基于生活情境的创建,采取自主探究与质疑导学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带着问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生活感悟,展开阅读学习,既能够有效地实现对课文内容的感知和解读,同时又能够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和生活存在着密切关联,引领学生进一步体会作者在字里行间对大自然表达的热爱之情,激活学生对自然的热爱,激活学生探究大自然的兴趣和动力。

(二)丰富教学形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针对农牧村小学生而言,他们的注意力和聚焦点往往会被兴趣所左右,会受到好奇心的驱使,所以对于自己感兴趣的学科会表现出更旺盛的精力,思维也会变得更加活跃,能够使得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基于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对学生兴趣爱好的关注,以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切入课堂,以丰富有趣的教学活动为载体,实现多变课型的转化,做到定中有变,变中有定,让学生觉得语文学习比较新鲜、有趣,有效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觉得语文学习不再单调、枯燥、乏味。

比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编自导自演课本剧。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立足于特定的课文内容,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把课本交给学生去处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基于小组合作探究,结合小组成员的智慧,把课文编排成为课本剧,然后进行角色扮演、角色朗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历经改编、排练、表演,评比等多个环节,切实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能够加深学生对于课本内容的理解、课本情感的解读、课本主旨的把握。同时通过对人物语言、对话、独白的整体解构,通过对人物动作、形态的模仿,学生能够进一步走进角色人物的内心,把握人物特色。这一系列教学活动的开展,能够促使学生始终保持兴致盎然的心境参与学习,能够让学生获益良多。

比如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将相和》这篇文章为例,首先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个性阅读,概括每个故事的小标题,加强故事之间的有机联系,探究故事之间的前因后果,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准备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剧本等,具体可以借助农村的丰富资源,制作头饰、制作服装,还可以去农村的小溪流边捡起一块完整的、好看的石头,充当和氏璧,继而学生通过动作、语言、神态的演绎,情景再现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故事。通过故事演繹,引导学生感悟蕴藏在这三个故事中的“和”文化,自觉接受“和”文化的熏陶和渲染。同时让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所具备的高尚品质,真正意义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在这一系列教学环节,通过开展多元有趣的活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继而将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最终目标落到实处。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育阶段,实现对农牧村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着重强调教师应该意识到培养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具体可以从创造性使用教材,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形式,凸显学生主体地位等方面着手,让兴趣之花绽放在小学语文课堂,让兴趣的种子植根于学生的心田,实质上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

猜你喜欢

小学生语文教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我是小学生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