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於人:“科学姥姥”玩转物理
2022-11-10
镜头前,一位姥姥穿一件渔夫马甲,马甲上的插袋、拉锁袋、侧开袋,就像哆啦A梦的神奇口袋,她总能从马甲里掏出各种用的、吃的、玩的,每一件小东西下一秒都有可能成为她用来科普的实验工具。
这位姥姥叫吴於人,退休之前担任同济大学物理学教授、物理演示实验室主任,“我这个人忘性大,拿包容易忘记,就放在身上最方便。在大学教书的时候就开始穿这种马甲了,我刚刚把夏天的换掉,这件是秋冬的,可以保暖。”
当年上“大学物理”这门课时, 吴於人注意到,不少学生对物理有明显的畏难情绪。这些学生或许很擅长做物理题,却并不喜欢物理,更谈不上保持好奇心和探索欲。于是,吴於人有意在实验器材的选择和布置上贴近生活,并和同事们一起建设了物理探索实验室,引导越来越多的学生重拾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007年,上海市青少年科技人才培养基地同济大学物理实践工作站成立,吴於人担任第一任站长。她延续了此前在探索实验室积累的教学风格,开始面向基础教育阶段的孩子们进行“降维”科普。然而工作站的情况不尽如人意,许多家长听闻实验室的学习“跟考试关系不大”,便打了退堂鼓。
不过,这并没有打消吴於人做好科普的信心。晚年投身于短视频创作,便是她坚持物理科普的又一次尝试。
2018年,吴於人和学生关大勇牵头,联合十位教授、博士成立了“不刷题俱乐部”。从名字不难看出,这是一次旨在激发青少年学习兴趣,拒绝重复、机械式训练的尝试。同年4月,俱乐部开始更新抖音账号“不刷题”,探索短视频形式的科普。
账号内容以实践基地的日常科普活动为主,其中,吴於人教授出镜解说的视频总是播放量最高,还接连出了好几个“爆款"。吴於人很快成了“不刷题”账号的常驻女主角,并且有了专门的作品合集——“科学姥姥”。
合集的名字源于晚辈对吴於人的亲切称呼。吴於人从前带的学生,现在很多也有自己的孩子了,孩子们见了她总追着叫姥姥。后来,大家都跟着这么叫,还给她起名叫“科学姥姥”。
如今73岁的她,平均每周要更新三条视频。确定主题、写脚本、选实验……吴於人几乎都是亲力亲为,有时候还需要自制“教具"。一条一分钟左右的视频,有时候仅拍摄就需要花费一两个小时。“只要还有精力,我就会一直做下去。"吴於人对物理科普的熱忱不受年龄局限,“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我觉得自己是吴姥姥进科学大观园,永远对未知的事物保持好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