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BEWeb开发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22-11-10冯少金
冯少金
(广东海洋大学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广东 湛江 524088)
0 引言
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缩写为OBE),即成果导向教育,是一种基于学习成果或者结果为导向的教育理念。该概念最早在1981 年由美国学者斯派蒂(Spady WG.)提出,并在其撰写的《Outcome-Based Education: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一书中给出具体的定义“清晰地聚焦和组织教育系统,使之围绕确保学生获得在未来生活中获得实质性成功的经验”[1]。西澳大利亚教育部门把OBE定义为:“基于实现学生特定学习产出的教育过程。教育结构和课程被视为手段而非目的。如果它们无法为培养学生特定能力做出贡献,它们就要被重建”[2]。该模式提出后,很快得到人们的重视和认可,并成为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所推崇的一种教育模式,被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完全采纳[3]。
OBE 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引起国内各高等院校的广泛关注。张高文等[4]在《基于OBE 理念的人才培养目标评价机制的构建与实施》中介绍了运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在工程专业认证中对培养目标评价机制的构建、培养目标合理性、达成度评价以及培养目标评价持续改进等方面进行了改革;王卫东等[5]在《OBE 理念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毕业要求》中以徐州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例,基于成果导向的理念,提出如何通过教学大纲落实毕业要求;卢玲等[6]在《能力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设计与实践》中以能力为导向,结合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及实践,介绍计算机专业课程评价体系改革的具体方法并说明成效。
这些研究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建设层面对OBE 教育理念、新工科的建设等方面都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然而,从课程建设角度将OBE 教育模式具体应用到实践性强的专业课程中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本文以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课“Web开发技术”为例,提出基于OBE 的立体化课程实践教学改革,将OBE 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贯穿整个教学环节,旨在巩固学生的专业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
1 Web课程教学存在问题
“Web 开发技术”是一门涵盖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的课程,是培养学生分析与设计能力、软件开发能力、综合应用实践能力的重要核心专业课程。然而就目前Web 课程教学情况,已无法满足学科专业建设及社会用人的需求。经调查研究,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⑴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合Web 课程的教学需求。目前很多工科类的课程仍是延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尤其是专业实践应用类课程,即以主讲教师为中心,以课堂讲授为主线。Web 课程的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学课件为蓝本,教师自始至终对专业知识实施“满堂灌”,完全忽略了学生这个学习主体对象的接受及掌握能力。课堂沉闷无趣,老师讲的疲惫乏味,学生听的百无聊赖,最后教学效果还不佳。
⑵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过于依赖于教材。很多课程的教学内容设计都是以选定的教材内容为纲领,按照教材的内容编排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因此课程教学设计完全依赖于教材的选定,教师在课程的教学角色中由主动设计者转变为被动执行者。而学生作为受教育的主体,不管专业基础、接受新技术的能力、知识的适用程度如何,为了获取修读课程的学分,也只能被迫接受。这样的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机械乏味,缺乏针对性,学生收获甚微。
⑶课程的考核评价方式以笔试为主,缺乏科学合理性。根据以往的课程设置,“Web 开发技术”课程的考核方式是采用传统的笔试形式。不管考卷试题覆盖面有多广,考题的难度有多大,卷面的试题考核内容只能简单机械的反映学生对课程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然而,对学生的新技术实际操作、综合运用、研发创新等方面的能力,则无法在考卷中检验。以一纸考卷分数来评价学生对一门专业应用实践课程的掌握情况,显然缺乏科学合理性。
2 Web开发技术课程教学改革
针对以上分析“Web 开发技术”课程存在的不足,结合“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及本专业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在吸取传统教学模式优势的基础上,基于OBE 教学理念,对“Web开发技术”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具体的做法如图1所示。
图1 课程教学实施路线图
2.1 明确课程教学目标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毕业要求的达成是通过课程体系的达成来支撑的,即在课程体系中,每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围绕的毕业要求设置,对毕业要求的指标点达成有确定的贡献。依据本校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通用标准,明确“Web 开发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数学、相关自然科学、系统科学的知识,掌握软件工程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典型方法,具备应用知识、方法和技术的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反向设计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一门课程的核心,课程内容的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该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在OBE 教学理念中,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即整个教学过程中学重于教,输出重于输入。反向设计原则是OBE 实施原则之一,以最终的学习成果为起点,反向进行课程设计,并实施教学活动。从“Web 开发技术”课程教学目标来反推,对当前选课学生的先修课程知识结构、专业知识及应用技能等方面进行学情评估分析。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经过先修课程的学习及专业实践课程的训练,掌握了软件工程的专业基本理论,具备系统项目的开发经验,但学生个体能力水平存在一定的差异。依据评估结果和课程目标,按照课程教学大纲来设计课程教学内容。线下课程具体内容安排详见表1。
2.3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学生个体的专业基础、学习接受能力等方面存在着差异,“车厢”式教学不利于学生个体的成长。个性化教学更符合OBE 的教学理念,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从学情评估结果来看,大部分学生没有网页制作的技术基础,学习能力相当,接受知识进度相对一致。只有小部分学生自学过简单的网页基础,而且接受新技术能力较强,学习进度相对较快。针对以上情况,“Web 开发技术”课程采用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线下教学活动是依据课程教学内容设计,按授课计划表,采用案例式教学和项目驱动方法相结合,课堂上详细讲授技术要点,引导学生参与研究开发活动。
知识拓展是基于OBE 的扩大机会原则,采用弹性学习方式配合学生个性化的需求。考虑到学生个体学习能力差异,以及课程学时的安排,“Web开发技术”课程在学习通上进行同步线上课程学习活动,主要是知识拓展和线上辅导。学生可根据个人的学习进度,自主安排时间完成线上知识内容学习。具体的内容安排详见表1。
表1 课程内容设置表
2.4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目的性、多样性、动态性的评价,侧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课程内容掌握情况的阶段性反馈。终结性评价,是对课程各知识模块的达成情况进行的综合性评价,侧重学生在学习结束后对课程内容综合运用情况的结论性反馈。对于“Web 开发技术”这类专业应用课程,考核形式更适合这两种评价方式的结合,能阶段性的展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成果,便于老师及时掌握当前阶段的线上线下教学情况,能适时针对学情情况调整教学活动,以保障课程整体教学效果。
本课程对学生能力的考核主要围绕知识模块、研究设计和综合创新三条主线设置课程实训项目,构建立体化评价,形成了“全方位、多元化、全过程”的课程考核,如图2所示。
图2 考核设计图
⑴以知识模块为主线,平行式考核。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的设置,本课程主要包含4 大模块的技术内容。为了及时检验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在完成每个知识模块内容学习后,都会安排一个与本模块相关的实训项目。从项目实训的成果了解学生对当前知识模块的掌握及技术应用情况,便于教师及时掌握班级教学情况。
⑵以研究设计为主线,渐进式考核。课程中每个知识模块不是独立的,相互间是密切关联的,每个知识模块都是后续模块的技术基础。因此每个知识模块的考核是在前阶段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添加新知识模块,考核的内容量、难度、技术要求在逐级递增,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前期所学知识,同时也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⑶以综合创新为主线,螺旋式考核。应用类的课程教学目标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并应用技术,更强调学生对复杂软件工程领域问题的分析能力,根据实际问题的分析设计能力,而不是简单的案例模仿。在课程的考核中,参照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法,设置能力检测从学习、模仿、分析、整合及创新五个方面进行。在最后的终结性考核中,不仅考核本课程所有知识模块的应用能力,同时还检验学生线上学习的技术拓展知识的应用能力、对具体项目的创新设计能力及项目开发报告的撰写能力。
3 课程教学改革效果
根据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置,本次的课程改革探索主要在软件工程专业2019级学生中实施,对学生的分析能力、设计能力及创新综合能力进行量化考核,客观的评价了学生的能力,如图3所示。
图3 课程能力考核结果图
从图3 所示结果来看,经过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学生的整体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好的训练,大部分学生掌握了Web 技术的基础理论和运用技巧,能完成对阶段性考核的任务及课程设计任务做合理的分析,综合所学知识进行专业的设计,且结合个人知识拓展能力,融入创意元素,完成作品质量较高。
4 结束语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下,基于OBE 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采用案例式授课方式,过程考核与终结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转变授课方式,根据学生能力基础,合理的编排教学活动,通过知识讲授与项目驱动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能动性、创新性,巩固了学生专业知识基础,也提升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得课程的教学效果有较大的提高。本文进行的教学改革探索效果明显,对应用实践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