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认知会影响生态移民的社区满意度吗?
——基于内蒙古12个移民社区的调查
2022-11-10冯敬杰
冯敬杰
(武警工程大学 装备管理与保障学院,西安 710000)
生态移民是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或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目的产生的迁移活动,它涉及生产、生活、市场发展等方面。近年来,随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持续推进,生态移民的规模越来越大,移民群体面临的社区融合、再适应等问题成为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热点。社区满意度作为衡量生态移民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个体的生活质量和主观幸福感。因此,培育和提升生态移民的社区满意度不仅能够促进移民的社区融合与长期稳定发展,又能够为今后移民工作的完善奠定基础。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生态移民的社区满意度?
社区满意度作为人们对居住环境的总体感受和主观评价,其测量方法包括单一指标测量法和多维指标测量法。[1-2]单一指标测量法通常用社区各项环境来测量居民的社区满意度。目前学界流行的是多维指标测量法。Fried 从社区环境、公共资源与服务、交往意愿、管理水平等四个维度来研究社区满意度。[3]单菁菁认为城市居民的社区满意度是一个综合性指标,并将其归纳为 20个不同的因素。张越等运用因子分析法得出经济、环境和社会服务是衡量生态移民满意度的重要指标。[4]赵未坤从社区环境、邻里关系和社区服务等几个方面研究了南京中心城区居民社区满意度,认为居民社区满意度既包括经济属性也包括社会属性。[5]
近年来关于社区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两方面:一方面关注社区的客观条件,如社区建成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社区服务。[5-7]经济因素是影响移民社区满意度的重要因素,[8]移民前后的生活质量水平会显著影响移民的社区满意度。后来,学者们又引入了空间指标,从空间资源的角度进行了研究,任逸指出建筑设计、社区规划、社区活动空间也是影响社区居民满意度的重要因素。[9]另一方面关注移民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资本。社区是以居住关系或地缘关系为纽带形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单从生活质量、居住环境等经济因素来分析移民的社区满意度忽略了移民的社会属性,移民的社会关系对于社区情感的培塑具有重要作用,如社区孵化的社会组织、社会支持、社区交往等。[10-12]
综上所述,已有文献为社区满意度的测量和影响因素研究提供了参考。但现有研究在研究视角和研究范围方面仍存在缺陷:从研究视角来看,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经济学和社会学视角来探讨社区满意度,分析了社区的整体环境、社区交往、社区互动等方面对社区满意度的影响,较少涉及社会心理因素。从研究对象来看,现有文献主要集中于对城市居民社区满意度的研究,对生态移民这一群体的研究还不充分。
有鉴于此,本研究将以内蒙古生态移民为研究对象,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以内蒙古生态移民的社区认知作为桥梁,试图探讨人力资本、社区认知对内蒙古生态移民社区满意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最后,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策略,以期为提升生态移民社区满意度提供一定借鉴。
一、理论基础与假设
(一)人力资本与生态移民社区满意度
人力资本指个体通过教育、迁移、实践经验等方面的投入而获得的知识、经验、技能和健康等。[13]它是存在于人体之中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体力等因素之和。[14]人力资本是影响外来人员社区交往和社区参与的重要因素,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外来人员更容易融合到社区生活中。[15]黄志刚在对陕西南部地区移民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人力资本与移民满意度显著正相关,移民受教育的程度越高,对搬迁地的适应性越强,满意度也越高。[16]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1:人力资本对生态移民的社区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1)。
(二)社区认知与生态移民社区满意度
社区认知是人们理解社区的一种途径,处于同一社区的人们会对他人和周围环境形成一种稳定的认知倾向。[17]对于内蒙古生态移民而言,社区认知是指移民对居住环境和社区人际关系等因素在内的社区整体感知和理解。社区的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都是影响移民社区满意度的重要因素。Fischer认为形成社区的最重要条件是在地域联系基础上所形成的社区心理感知。[18]赵未坤指出社区满意度不仅与社区公共服务、社区基础设施等经济属性密切相关,更离不开社区交往、邻里关系、社区条件感知等的影响。[5]这意味着社区满意度与居民对社区是否满足自身需求的主观评价息息相关,而社区认知作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一种主观感受,更加强调人们的主观能动性,能够激发人们对社区的积极情感与态度。由此,本文提出假设2 :社区认知对生态移民的社区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H2)。
(三)社区认知的调节作用
社区满意度不仅受到物质等经济因素的影响,更受到社会心理因素的制约,情感上的满足、心理上的认同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社区感知和满意度。社区认知理论认为,社区认知是包括意识、想法、推论等在内的心理活动过程,居民对社区的认知程度越高,越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对社区的满意度也越高。[19]人力资本具有创造性,能够提升个体的社区认知能力,[20]社区认知是人们形成社区意识、提升社区满意度的桥梁,居民社区情感和精神的构建能提升居民对社区的心理认同。居民个体社会经济属性通过影响居民的主观感知与评价来影响他们的社区满意度。[21]也就是说,生态移民人力资本在对社区满意度发挥作用时,势必会受到居民社区认知的影响。因此,本文提出假设 3:生态移民的社区认知正向调节着人力资本和社区满意度的作用关系(H3)。
二、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对象为内蒙古鄂尔多斯、巴彦淖尔两个市的生态移民。样本来自两市具有代表性的12个移民村(社区),调查员经过专门培训,调研数据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有效性。通过问卷审查,最终保留了503份问卷,采用EpiData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录入处理。本文主要探究内蒙古生态移民社区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通过删选共得到了389个有效样本。
(二)变量与测量
1.社区满意度
本文的因变量是社区满意度。社区满意度综合反映居民对社区环境、社区服务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主观感受。同时,王佳宁指出征地补偿、移民安置也是衡量移民满意度的重要指标。[22]因此,考虑到生态移民群体的特殊性,指标选取了生活环境、物业管理、教育环境、社区活动、住房情况等五个方面来测量生态移民的社区满意度,其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725,KMO值为0.791,表明内部一致性度较好,样本量比较充分。以李克特5点计分,其中1代表“非常不满意”,5代表“非常满意”。
2.社区认知
社区认知是居民对自己所在社区和社区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认知,属于心理学领域的核心范畴。本文选取区域归属、交际意愿作为社区认知的衡量指标,其中区域归属、交际意愿的题目设置分别为“在现在居住区有没有归属感”“您希望扩大自己的交际圈吗”,选项分为四个等级,分别被赋值“1~4”分,分值越高,个体的倾向程度越高。同时,将社区认知的两个子项目进行加权平均得到社区认知的总指标:
社区认知=(地域归属+交际意愿)/2
3.人力资本
目前学术界衡量人力资本的指标主要有受教育程度、健康状况、培训等。[13,16,23]由于调查对象——内蒙古生态移民从事的工作大多是农牧业,其生产技能基本来自父辈的传承,因此,本文选择受教育程度和身体健康状况作为生态移民的人力资本衡量指标,并且通过加权平均得到人力资本的总指标:
人力资本=(教育程度+健康状况)/2
4.控制变量
个体自身特征不同导致的社会需求差异会作用于个体的社区满意度。本文的控制变量包括年龄、性别、婚姻和收入。其中,性别、婚姻均设置为虚拟变量,分别以女性、不在婚为参照组;以“近三年的年平均收入”作为衡量个体收入水平的指标,并进行对数处理。变量设置具体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的定义、赋值与描述性统计
三、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文运用Stata 1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由于因变量社区满意度是由因子得分构成的分变量,属于连续变量,因此采用OLS回归。为检验前文所提出的假设,探究各变量与生态移民社区满意度之间的关系,避免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采取了逐步回归法。首先逐步将控制变量、自变量人力资本与社区认知子变量放入模型进行回归,探究生态移民社区满意度的影响因素。进而将人力资本、社区认知的总指标以及各子变量的交互项放入模型中,探究社区认知作为调节变量对生态移民社区满意度的作用机制。
(一)相关性分析
表2显示了各主要研究变量相关系数矩阵。数据表明,社区认知与社区满意度显著正相关(r=0.229,p<0.01),表明社区认知水平的提高能够提升生态移民的社区满意度。人力资本与社区满意度显著正相关(r=0.183,p<0.01),表明人力资本的增加能够提升生态移民的社区满意度。人力资本与社区认知显著正相关,(r=0.197,p<0.01),表明人力资本越多,生态移民的社区满意度越高。
表2 主要研究变量的相关性系数矩阵
(二)影响生态移民社区满意度的人力资本与社区认知因素分析
模型的回归结果如表3所示,模型1是控制变量对因变量社区满意度的回归模型;模型2是控制变量、自变量生态移民人力资本子变量对因变量社区满意度的效应模型;模型3是控制变量、自变量生态移民人力资本和社区认知子变量对因变量社区满意度的效应模型。
如表3中模型2所示,人力资本变量对生态移民的社区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生态移民的健康状况越好,其社区满意度越高。同时,社区认知变量对生态移民社区满意度也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见表3中模型3),生态移民的地域归属越强,其社区满意度越高;生态移民的交际意愿越强,社区满意度也越高。
表3 生态移民社区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三)人力资本、社区认知及其他变量对生态移民社区满意度的回归结果分析
回归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其中模型4 是控制变量和自变量人力资本对因变量社区满意度的主效应模型;模型5是控制变量、自变量人力资本和社区认知对因变量社区满意度的主效应模型;模型6是加入交互项后的全效应模型。同时为了避免加入交互项对模型可能带来的多重共现性问题,分别对自变量与调节变量做了中心化处理。[24]
表4 人力资本、社区认知及其他变量对生态移民社区满意度的回归结果
由模型回归结果可知,生态移民的人力资本对社区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1.094,p<0.01;见模型 4),表明人力资本越多,生态移民的社区满意度越高。因此,H1得到验证。模型5显示生态移民的社区认知对社区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β=1.305,p<0.01)。因此,H2得到验证。模型6表明,地域归属对受教育程度与社区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起着正向调节作用(β=0.450,p<0.1);交际意愿对受教育程度与社区满意度之间的关系起着负向的调节作用(β=-0.680,p<0.05);相比较而言,地域归属、交际意愿作为调节变量对健康水平和社区满意度均没有起到调节作用(β=-0.289,p>0.1;β=-0.184,p>0.1)。基于此,H3 部分得到验证。
为了更直观地揭示社区认知对人力资本与生态移民社区满意度之间的调节作用,在图1中画出了地域归属和受教育程度、交际意愿和受教育程度之间的交互作用斜率。如图1(a)所示,地域归属对受教育程度与社区满意度的关系起着正向强化作用。具体而言,对于地域归属感较强的生态移民而言,受教育程度与社区满意度之间表现出更加强烈的正向作用关系。而对于地域归属感较低的生态移民而言,受教育程度与社区满意度之间的正向关系较弱,甚至可能是负向作用关系,即生态移民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其社区满意度有可能反而降低。简而言之,地域归属感越高的生态移民,受教育程度越高越可能具有较高的社区满意度,而地域归属感较低的生态移民,受教育程度高未必具有较高的社区满意度。
图1(b)是交际意愿与受教育程度之间交互项的斜率图,它表示交际意愿对受教育程度和社区满意度的正向作用起到了抑制作用。具体而言,对于交际意愿较高的生态移民,受教育程度与社区满意度之间的正向关系较弱;而对于交际意愿较低的生态移民,受教育程度与社区满意度之间的正向关系很强烈。
图1 交互项的斜率
本文基于对内蒙古 389名生态移民的调查数据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探讨了人力资本、社区认知对内蒙古生态移民社区满意度的影响机制。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的增加能够影响移民的社区满意度,特别是身体健康状况能够提升生态移民的社区满意度。另外,社区认知对社区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移民社区认知水平越高,其社区满意度越高,充分说明社区的地域归属、交际意愿能够提升移民的社区满意度。邻里关系与社区满意度呈显著正相关,[25]社区参与程度越高,居民的社区满意度越高。而交际意愿是影响社区居民参与活动、处理邻里关系的社会心理因素。交际意愿的增强能够提升居民的社区满意度。[26]
社区认知对人力资本与社区满意度之间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地域归属对受教育程度与社区满意度的关系起着正向强化作用;而交际意愿对受教育程度和社区满意度的正向关系起到了抑制作用。
本文得出以下几点提升生态移民社区满意度的建议:第一,加大对生态移民群体的教育投入,特别是基础教育,提升生态移民的基础素质。第二,加强生态移民的精神文化建设,提升移民的社区认知水平。第三,为生态移民提供更好的交往平台,丰富社区活动,增强移民的社区交往意愿,提升生态移民的社区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