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旅融合视角下沧州市乡村振兴路径与策略研究
——以南皮县为例

2022-11-10赵六珍赵亚男郝瑞林靳瑞峰李维珊

新农民 2022年28期
关键词:农耕旅游者旅游

赵六珍,郝 放,赵亚男,郝瑞林,靳瑞峰,李维珊

(河北水利电力学院,河北 沧州 061001)

2018年国务院印发《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并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村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解决三农问题,实现乡村振兴。在此契机下,围绕“乡村振兴”的研究呈爆发式增长,在中国知网以“乡村振兴”为主题进行搜索,截至2021年文献数量与2017年相比翻了40倍之多,其中乡村旅游方向的研究成为继乡村振兴和乡村振兴战略研究之后的第三大类,但在研究内容分类上主要以乡村旅游发展、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等方向为主,对于农村文化以及农村文化与旅游融合等方面的研究几乎鲜见。而乡村文化是村民文化价值观和生产方式、生活习惯于交往法则的有机统一[1]。党的十九大强调乡村振兴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全面协调、融合发展的过程。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本质要求和提供持续动力的精神支柱[2]。中国农村土地面积占全面总量的94.7%,是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的土壤,但不同地域风土人情差异性明显,如果忽略了这一本质一味追求形式上的新、全、快的发展乡村旅游以及乡村振兴,势必会造成千篇一律对于乡村文明建设带来不利影响,影响乡村振兴的实效发展。

自2014年京杭大运河成功申遗以来,沧州市积极抢抓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机遇,大力构建“运河+文化+旅游”新模式,延伸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链条”,把发展文化旅游产业作为调结构、补短板、优服务、惠民生的重要举措,依托旅发大会推动并签约100多个文旅项目。随着越来越多的文旅项目在沧州区域内的落地实施,如何推动文旅项目高质量发展,为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是当前亟待研究和突破的重大课题。南皮县位于沧州市东南部,运河南畔,自秦朝置县,是今沧州市境内唯一县名从秦朝延续未变的千年古县,同时也是文化名县、人才大县、革命老区县,汇聚悠久光辉的历史和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一个贫困大县,于2017年10月实现脱贫,正处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相衔接的转型发展阶段,因此本项目围绕南皮县如何发展自身文化优势,从文旅融合的视角出发为南皮县实现乡村振兴的路径和策略展开研究,与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发展方向一致,对于南皮县提质升级转型发展来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1 研究概念与研究范围界定

乡村旅游20世纪80年代出现以来,在20世纪90年代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乡村旅游是指以农村社区为活动场所以乡村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林生产经营动、乡村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风俗为吸引物以都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领略农村乡野风光、体验农事生产劳作、了解风土民俗和回归自然为旅游目的的一种方式。进入21世纪,乡村旅游在距离城市100km左右的近郊更是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南皮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沧州市南部,南运河畔,东南与山东省相邻,距沧州35km,是沧州向南的第一门户,在满足城区居民短途旅游需求方面有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南皮县境内有京杭大运河流经,同上游城市青县、沧州相比,运河沿着南皮与泊头交界处蜿蜒而过,远离村庄,使得大片农田资源以及生态环境得以保留,形成沧州市域内为数不多的沿河两岸丰富的生态景观资源,因此十分利于乡村旅游的开发。因此本项目的研究范围以南皮县为依托,以南皮县运河沿线两侧10km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为主结合南皮县第一、二、三产业基础,从中提炼出与乡村旅游相关的要素,从文旅融合的角度为南皮县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展开研究。

2 南皮县乡村振兴现状调研问题分析

南皮县是传统农业大县,也是国家产粮基地县具有悠久的农耕文化;南皮县培育形成了三大工业体系,其中作为支柱产业的五金机电产业与浙江永康齐名,享有“南永康、北南皮”的美誉;同时南皮县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遗产,伴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南皮县成功打造了张之洞文旅小镇,“河北省百强旅游村”等一系列文化旅游小镇,并积极探索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通过多次实地调研走访发现南皮县现阶段乡村振兴工作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图1 南皮县(作者绘制)

图2 大运河南皮段与沿线村庄位

2.1 乡村旅游发展定位不准确

乡村振兴,文化先行。乡村文化的独特氛围以及城乡文化之间的可比性激发了人们的探索欲望从而有利于旅游者做出旅游决策。2004年举办的乡村旅游国际论坛认为中国乡村旅游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族民俗文化为灵魂,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因此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引擎,同时也是树立乡村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南皮县成功脱贫,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地提高,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也与日俱增。这种需求一方面表现在对比自身更智慧、更先进的文明的渴望,另一方面表现在对建立起自身价值认同感的迫切需求,尤其后者才是乡村振兴的本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也是乡村振兴的灵魂。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南皮县在发展过程中并未明确文化价值引领的重要性,主要问题表现在重经济轻文化、重形式轻内涵。将乡村旅游片面地理解为打造一处广场、开辟一座公园、乡村面貌的美化亮化工程等,也有的通过简单复制城市文化符号特征的内容比如统一粉刷墙面、统一样式的篱笆、修剪整齐的绿植等造成城不像城、村不像村。农村失去了其该有的辨识度,一方面直接降低了对乡村旅游者的吸引力,另一方面大量类城市文化符号的引入进一步造成城市文化对农村文化的冲击和破坏,使得农民进一步丧失了对农村文化价值的认同感严重影响了农村精神文明的建设和农民文化自信的树立,拖慢乡村振兴的整体进程。

2.2 乡村旅游服务对象定位不准确

乡村旅游的选择一方面受旅游目的地特征影响,另一方面也与旅游者动机需求十分相关。从旅游目的地的选择来说,城市居民旅游目的地的选择多以观光旅游地和度假旅游地为主[3],因此具有观光和名胜特征的乡村往往成为乡村旅游者的首选。南皮县地处河北腹地,系典型的华北平原,缺少风景名胜,又由于长久以来属于贫困导致基础设施落后因此很难成为这部分城市居民旅游出现的选择地.从乡村旅游者的动机来看,张春花等将中国城市居民乡村旅游动机划分为“游览观光”“康体放松型”“体验学习型”三大类[4],陈鹏等将乡村旅游者的动机归结于“乡土情结和乡村体验”[5]。而调研发现南皮县现有旅游开发项目仍以游览观光为主,内容配合度低,难以形成良好的吸引力。

此外,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城市居民旅游呈现显著的本地化、小半径等特征,城市居民更多的选择接近城市的乡村短途旅行。2022年五一期间城市酒店价格创下5年新低,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城市周边民宿“一房难求”,其中乡村民宿预订量大增,露营产品订单量是去年的5倍。传统旅游业的下滑反映出典型旅游目的地经济过度依赖“旅游者”,较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南皮县作为非典型观光型旅游地在发展旅游经济过程中应将服务对象定位为“旅游者+当地居民”。从乡村旅游者旅游动机来看,乡村旅游动机由主到次可归结为“缓解压力”、“交际”、“求知”和“怀旧”四大类[6]。通过问卷调查结果当地居民使用的动机需求主要包括“休闲娱乐”、“交际”、“求知”等方面。因此在旅游资源配置方面具有一定的重合性。通过打造旅游者和当地居民都能受益的旅游活动,避免过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另外,本地化、小半径的乡村旅游在内容上也与传统远距离旅游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旅游者因为对当地环境比较熟悉,身心较为放松因此更容易选择接近生活化的活动内容比如亲子体验、露营、骑行、团建拓展等活动,因此对旅游项目也应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一定的调整,可采用文化观光型模式、文化体验型模式或文化综合型模式开发乡村文化旅游系列产品。

2.3 旅游要素定位片面、开发形式单一、不成体系

乡村文化的各构成要素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积累和沉淀下来的,在乡村旅游开发中很多要素都可以转化为乡村旅游产品,其中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手工艺文化、家庭文化、艺术文化等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从而构成乡村旅游独具特色的核心吸引物,成为开发重点[1]。通过调研发现南皮县在目前乡村振兴工作中对乡村旅游要素定位较为片面,形式单一,且不成体系。比如为了追求“亮化美化”效果而将墙壁统一粉刷成白色,将村庄标识牌设计成具有典型南方封火山墙特征的墙头或者为了推行光伏技术将屋顶变成其他形式,这些都破坏了北方红砖建筑文化。比如作为南皮县支柱产业的五金机电产业,调研中发现,很多村中都有不少家庭是做五金机电的作坊,可以说五金机电产业为南皮县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但是因为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以及污染等导致地方领导在提到这些产业时也面露难色,可见在对工业产业发展定位以及文化开发方面尚缺乏良好的发展思路,表现出缺乏统一发展定位的局限性。此外,南皮县现有的旅游资源只以两个旅游小镇加若干广场、公园等观光型为主,且呈散点状分布,由于缺乏统一的发展定位未成体系,缺乏将人留住的实质性内容。

3 设计策略

南皮县具有悠久的历史,其深厚的农耕文化、独特的河工文化以及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等是其独一无二的名片,也是世世代代南皮人引以为傲的精神符号和精神家园。结合南皮县特有的农耕文化、河工文化、工业特征、自然资源、历史人文资源等建议南皮县串起文化主线,开发农耕文化体验、文化创意园区、历史民俗博览、休闲生态景观带等四个板块的旅游内容。其中以农耕文化串起的主线为一文化主线,以文化创意园区+休息生态景观带为一带,串起原有的连个文旅小镇以及其他散点历史遗迹,形成一线一带两点的发展格局。

首先,在农耕文化开发方面,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农耕文化体验项目热度陡增,但多以个体商业形式为主,其定位是紧邻乡村的城市“旅游者”而忽略了农村孩子这一群体。实际上农村的孩子虽然身在农村,但由于农民对农耕文化不自信并不鼓励孩子参与劳动因此导致农村孩子身在农村却并不熟悉农业农耕文化。文旅融合下的农耕旅游活动开发可以结合双减政策将农耕活动纳入教育课程体系,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定期开放给特定的小学、高中等城市游学团体以及零散自由行旅游者,这样该项目既能服务旅游者增加旅游收入又能让农村孩子“求知”活动得到满足,树立农耕文化自信,一举两得。比如重庆两江新区童心青禾小学在校园内开展趣味劳动课--捉泥鳅,孩子们到稻田中体验捉泥鳅。具体活动开展可以根据时节、农作物种类特性等安排播种、收割、浇灌、施肥、采摘、收获等多种形式,场地环境可以就地取材,在当地征集愿意参与旅游开发的农户,在其农田中选择合适的面积区域,由乡村旅游管理单位统一指派或在当地农民中或者志愿者团体中征集讲解员,统一管理,从而保证活动开展的质量。同样,对于历史民俗文化遗产等内容,也可以结合双减政策将其组织进学生课外知识课堂内,其结果和农耕体验文化一样,城市旅游者和当地居民都能受益。通过与特定教育机构合作纳入常态化课程体系旅游市场开发相结合的运营模式能够保证农耕文化资源的长效利用率,且不受外部市场的过多干扰,在发展旅游资源的同时能从实质上提升农民的文化自信。

其次,在文艺创意园区方面,结合南皮县的工业、河工、建筑等文化开发旅游项目进行校乡合作。南皮县的河工文化是古人以弯代闸的智慧结晶,南皮运河“十景”是当时繁荣的河运文化的缩影,在中国园林史上素有以诗画配景的传统比如著名的杭州西湖十景等。南皮县的建筑属于典型的北方红砖建筑,众多国内外建筑大师都对红砖建筑青睐有加,位于北京的红砖博物馆每年都迎来大量的人员参观。无论是园林、建筑还是河工,都可以充分利用沧州本地高校资源,开展高校和乡村合作,一方面可以邀请建筑、园林专业的师生到当地开展建筑构造节、建筑设计比赛等活动,优秀作品直接在当地建设作为民宿或者展览装置。对于南皮特有的五金产业,可以和当地高校艺术专业合作开发工业活化博物馆,通过将厂房或者产品设计成独特的艺术作品类似北京798,既能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也能增强当地居民的文化认知需求。建议由乡村旅游规划管理单位统一规划在运河河畔与邻近村庄之间的开放地带,使之与自然风光结合起来,与堤顶路、河道、自然生态环境等融为一体,既便于旅游资源的开发管理也能成为当地居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4 结语

对于南皮县等非典型观光型乡村发展旅游经济应明确文化价值的引领作用,同时将旅游服务对象从片面的服务旅游者转型为服务旅游者+当地居民的模式,通过统筹规划开发使旅游者和当地居民都能受益的服务内容,满足其物质和精神的双向需求,激发乡村活力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农耕旅游者旅游
农耕劳作磨毅力 南泥湾精神记心中
农耕旧事十二韵
喀拉峻风景区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行为研究
旅行社未经旅游者同意安排购物属违约
旅游
老圃作品
拾趣安吉,快乐“农耕”
浅论生态旅游者的分类与识别方法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