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抗联精神的基本内涵和新时代意蕴
2022-11-10何伟志
何伟志
东北抗联精神,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气贯长虹的英雄史诗,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革命精神的彪炳彰显,是人类为了正义事业挑战自身极限的传奇典范,是中华民族伟大抗战精神的具体体现,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和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视域下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要在提升对新时代东北抗联精神历史地位、重要意义认识的基础上,正确认识其“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完整科学表述,进一步深化对东北抗联精神基本内涵和当代价值的研究阐释,实现东北抗联精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精神价值追求的有机结合,使之成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
一、正确认识东北抗联精神的基本内涵
面向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14 年抗战的历史背景,缅怀民族先烈浴血奋战的英雄业绩,从更高的层次和更广的视野进一步思考和把握东北抗联精神的基本内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是东北抗联精神的基石和根本,是共产党人的首要政治品质和鲜明本色
对党忠诚,是根植内心、触及灵魂的政治品质与高尚情怀,是写入党章的基本要求,是党的性质宗旨的内在之义。东北抗联将士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忠诚”,用鲜血和生命告诉我们:对党忠诚,就要忠诚于党的初心使命,忠诚于党的理想信仰,忠诚于党的方针政策,忠诚于党的神圣事业,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质和鲜明本色。
东北抗联在党的领导下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所进行的14 年抗战,是中国共产党人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与使命的有力彰显。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东北的锦绣河山沦陷敌手,东北3000 万同胞陷入水深火热的灾难深渊。与坚持不抵抗政策的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截然不同,中国共产党坚守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不惜一切代价抗击日本侵略者。在东北抗联队伍中,共产党员占有很大的比例,有的队伍在人数多时甚至近半数为共产党员。这些用革命理论、科学信仰武装起来的东北抗联将士,成为东北抗联队伍的坚强核心。他们身上所展现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优秀精神品质,正是东北抗联精神的灵魂。九一八事变后不久,东北人民抗日武装的重要创建人罗登贤,就在中共满洲省委高级干部会议上铿锵有力地说:“敌人在哪儿蹂躏我们的同胞,我们共产党人就在哪儿和人民一起抗争”“党内不允许任何人提出离开东北的要求。如果谁提出这样的要求,那就是恐惧动摇分子,谁就不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作为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东北抗联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战,彰显了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这也是它与一切旧军队的根本区别。东北抗联将士正是为了拯救东北人民于水火,才毅然走上了抗日斗争的道路,用决心和斗志体现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是实现共产主义,这是党的伟大精神的灵魂,是党的伟大实践的原动力,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政治标志。东北抗联人数最多时3 万余人,最少时不足千人。在日军连续不断的军事“讨伐”、各种手段的政治诱降、苛刻严密的经济封锁下,东北抗联的旗帜始终不倒,就是因为东北抗联将士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信念。抗日民族英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曾发出这样的誓言:“一个忠贞的共产党员——民族革命的战士,为伟大共产主义理想,为民族解放事业,头颅不惜抛掉,鲜血可以喷洒,而忠贞不贰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最后胜利的信心是坚定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总政治部主任魏拯民在生命垂危之际,还拉着身边同志的手语重心长地说:“不要难过,革命是要付出代价的。我的时间不长了,相信你们会迎来胜利的那一天。”东北抗联将士明知抗日斗争是长期和艰巨的,明知在有生之年可能看不到胜利的曙光,明知自己牺牲后可能默默无名,却仍然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坚信抗日战争一定会取得胜利,用热血和生命践行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誓言。
东北抗联从创建之日起,就坚信党是抗日救国的指路明灯,把“党的绝对领导”看得高于一切,忠诚于党的方针政策,主动寻求和坚决服从党的领导。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斗争中的三大法宝之一,而东北地区是全国最早践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地区。1933年初,中共中央在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一·二六指示信》中,首次提出了在东北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为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开辟了道路,对东北抗日战争产生了无可替代的作用和积极的影响。共产国际七大后,东北各地党组织积极贯彻《给吉东负责同志的秘密信》和《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有关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基本精神,有力地推动了东北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发展,使东北各地的抗日斗争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局面。1936 年初,中共代表团制定了《为建立全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部决议草案》,杨靖宇、王德泰、赵尚志、李延禄、周保中等和汤原游击队、海伦游击队联名发表《东北抗日联军统一军队建制宣言》,宣布:凡中国同胞及一切反日武装军队,不分宗教,不论政治派别,不论任何社会团体或个人,不分性别,不分穷富,只要是抗日救国,我东北抗日联军便与行动一致。根据这个宣言,从1936 年2 月到1937 年10 月,东北各地抗日武装陆续改编成立了东北抗日联军11 个军。东北抗日联军的建立,正是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结果。至此,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获得了极大的发展,游击区域不断扩大,反日救国会等民众组织也有了进一步发展,东北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空前壮大。
在漫长艰苦的战争岁月里,东北抗联将士时刻牢记党交给的任务,以鲜血和生命顽强地抵御日本侵略,捍卫着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尊严,无论条件怎样恶劣、形势怎样险恶,都没有动摇他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的决心。东北抗联将领杨靖宇曾经指出:东北抗联“队伍健强与否,主要靠党的工作如何而决定的。党是生命线,把党的工作列为第一等的工作”“党是革命者的生命、灵魂,是革命成功的保证”。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这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东北抗联队伍才能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看到抗战胜利的曙光,才有坚持抗战的勇气与动力,才能形成誓与山河同在、宁死不做亡国奴的钢铁意志。东北抗联将士用鲜血和生命证明:忠诚于党的事业,发自内心,落于行动,经受考验,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改其心、不移其志、不毁其节。
(二)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是东北抗联精神的核心和基调,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鲜红底色和内在基因
民族大义,是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支持态度,是人们对自己家园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与荣誉感的统一。东北抗联将士在饥寒交迫、孤军奋战、弹尽粮绝的极端环境下不言败、不放弃、不投降,始终将国家的利益、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彰显了保家卫国、忠贞报国、舍身为国的民族大义。
“保家卫国、救亡图存”,是贯穿东北抗联斗争历史的一条主线。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陷,山河破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全国上下掀起了抗日救国的热潮。身处抗日救国最前线的东北人民,保家卫国、救亡图存体现得最鲜明、最直接。驱除日寇、振兴中华,是全体东北抗联将士发自心底的呐喊,是支撑和鼓舞他们在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同敌人血战到底的力量源泉。民族危亡关头,东北抗联高举抗日救国旗帜,带领东北各族人民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国斗争,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为全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立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迟滞了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进程,支援了全国抗战大局,也唤起了亿万军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抗争意识。
空前的民族灾难,唤起了中国人民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无数仁人志士奔赴东北,投身抗日斗争。东北抗日联军的许多指战员,并不是在贫困潦倒中选择参军抗战,而是为了祖国和人民毅然参加东北抗日武装。东北抗联第二路军总指挥周保中毕业于云南陆军讲武堂,在北伐战争中曾在国民革命军任师参谋长;东北抗联第三路军总政委冯仲云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数学教授;巾帼英雄赵一曼毕业于黄埔军校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大学;东北抗联第十一军副军长张甲洲出身地主家庭,曾先后考入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还有许许多多的无名抗联英雄,放弃优渥的生活,在个人得失和家国利益之间,毫不犹豫地选择保卫祖国,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希望的长城。虽然他们曾政治立场不同、经济地位迥异,但在国家危亡之际都选择告别亲人,离开家乡,明知此去无归期,仍义无反顾地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东北抗联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这种舍身为国、自觉担当的爱国主义情怀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是空前的,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彰显了东北抗联将士超乎寻常的历史担当。东北抗联凭借简陋的武器,面对日军的疯狂“讨伐”和“围剿”,同侵略者展开顽强的斗争,始终表现出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东北抗联长期与党中央失去联系,陷入孤军苦斗的境地。此时的斗争,已经不再是一般意义上的战争,而是为驱除侵略者、实现民族解放而进行的信念之战;是尽可能打击敌人、为后来人争取胜利的舍身之战;是不怕牺牲、前仆后继的悲壮之战;也是中国人民永不屈服、绝不低头的尊严之战。在艰苦卓绝的东北战场上,是东北抗联将士勇于担当、不辱使命,浴血奋战于抗战最前线,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抗日史诗,凸显了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升华了为中华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事业英勇斗争的崇高境界。
(三)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是东北抗联精神的底蕴和强音,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精神血脉
英雄气概是为了维护国家和民族尊严而永不屈服的精神品质和高尚追求,宁死不屈、顽强御敌、血战到底,正是英雄气概的集中体现。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东北抗联将士舍命疆场,与武装到牙齿的日本侵略者进行一次又一次惊心动魄的生死较量,以英勇善战、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浴血奋战、顽强苦斗的革命意志,殊死决战、视死如归的英雄壮举,携手作战、团结御侮的博大胸襟,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东北抗战篇章。
东北抗联在敌后沦陷区,面对凶恶残暴的敌人、极端恶劣的环境、难以想象的困难条件,以不屈不挠的钢铁意志,同日伪军进行英勇顽强作战。在政治上,东北抗联注重加强党的领导和思想教育,纯洁内部,以提高在艰苦条件下不屈不挠斗争的能力;在经济上,东北抗联采取在深山密林中建立后方基地以及开办兵工厂、被服厂等措施,用来储备物资和抵御日伪军;在战术上,东北抗联讲求“快”和“奇”,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在艰难处境中仍取得了重大战果。回顾历史,东北抗联在发展的各个阶段始终与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斗争。反日游击队依托根据地,虽弱小却敢于同日伪军作战,取得一个又一个以少胜多、以弱制强的胜利。东北人民革命军联合各反日武装,积极主动打击日伪军,对日伪在东北的统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东北抗日联军各军联合作战,掀起抗日游击战的新高潮,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东北抗联各路军实行远征和转战,坚持抗日游击战争,打破了日伪军重点地区的“大讨伐”。特别是在抗击日本侵略的斗争中,东北抗联指战员开展山地游击战争,并制定了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李兆麟等均总结了一套抗日游击战术,并在实战中得到了充分运用,体现了实事求是、开拓创新、不拘一格、灵活机动的特点,粉碎了日本侵略者以东北为基地“以战养战”的阴谋,有力地打击了日伪殖民统治。七七事变后,东北抗日联军作为东北抗战的中坚力量,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推向了一个新的高潮。
坚定的革命意志,是中华儿女抵御各种艰难险阻的精神武器和根本保证。战争从来都是意志、精神与信念的较量。东北抗日战争,更是一场实力极为悬殊的战争。东北抗联虽然经历了无数困难和挫折,但始终没有被敌人消灭,并取得了重大胜利,靠的就是坚持抗战、顽强苦斗的革命意志。东北抗联斗争的长期性、艰苦性、残酷性,主要体现为:时间最久,坚持了长达14 年抗日游击战争;面对的敌人十分强大,日伪军残酷“讨伐”,手段残忍;自然条件十分恶劣,吃穿住行困难很大;东北抗联孤悬敌后,外无援军,且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达10 年之久,完全是独斗苦战。中共领导人彭真在谈到东北抗联的艰苦斗争时曾说过:“在我们共产党20 多年领导的革命斗争中,有三件最艰苦的事。第一件: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第二件:红军长征后,南方红军的三年游击战争;第三件: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据不完全统计,14 年抗战期间,以东北抗日联军为主的东北抗日武装总共出击20余万次,平均每天达52 次以上。部队因冻、饿、病而死的人数不亚于战斗减员。东北抗联将士不畏艰险,顽强苦斗,用赤子般的忠诚与热情,在最为恶劣的斗争环境中,爬冰卧雪,吃草吞棉,征战不息,以顽强的意志坚持抗战14 年,终于迎来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
在孤悬敌后、武器简陋、给养匮乏的艰难条件下,东北抗联将士与十倍、数十倍于己的敌人苦斗周旋、孤军奋战,牺牲巨大,无数战士献出了宝贵生命,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从1933 年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游击队陆续改编为东北人民革命军开始,到1945年8 月中国抗日战争胜利,东北抗联共牺牲师级以上指挥员100 余人,其中军级干部30 余人。冰雪严寒中以棉絮、枯草为食,战斗到生命最后一刻的杨靖宇,面对敌人严刑拷打和百般诱惑仍严守党的机密的赵尚志,被敌人酷刑逼供数月之久后英勇就义的赵一曼,以及毅然投入乌斯浑河的八位女战士,他们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坚贞不屈、不怕牺牲伟大精神的代表与象征。赵尚志在受伤被俘后怒斥敌人:“抗联是杀不完的。我死不足惜,今将逝去,还有何可问?”赵尚志牺牲后,日寇将其头颅割下拍照,英雄仍怒目圆睁,日寇为之胆寒。即使是在零下四十多摄氏度、北风怒吼、大雪齐腰、冻得断指裂肤、极度饥疲困乏的情况下,深陷敌人层层包围中,周保中仍坚定地向战友们讲清敌我情况与斗争前途,鼓励同志们:“即使在不能避免牺牲的情况下,也要战斗到最后一滴血,决不苟且偷生,玷污伟大革命战士的气节。”东北抗联将士在战场上英勇杀敌,在监狱中坚贞不屈,在刑场上大义凛然,面对敌人的酷刑杀戮,他们坚贞不屈,毫不动摇,血战到底,以大无畏精神创造了千古流芳的英雄壮举。
东北抗战拉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东北抗联的斗争从一开始就不仅具有救亡图存的民族性质,还具有维护人类正义事业的国际意义。东北抗战爆发后,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流亡到东北的大批朝鲜革命者和民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东北抗联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他们加入东北抗联,在中共的领导下与中国军民并肩战斗,共御外辱,结下了生死战斗友谊。同时,东北抗联英勇顽强的战斗,牵制了日本关东军的大批兵力,牵制了日本对苏联发动进攻。1941年后,东北抗联与苏联远东军建立协同作战的关系,始终把对东北地区的敌情侦察当作对日作战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来完成,为苏联红军出兵东北迅速歼灭日本关东军打下了基础。面对共同的敌人,东北抗联贯彻落实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以包容开放的姿态接纳朝鲜、苏联人民的抗日斗争,与他们同仇敌忾、携手作战,不仅对日本法西斯的彻底覆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各国人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正义与进步事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二、东北抗联精神的新时代意蕴
“精神成砥砺,千载此中寻。”以新时代的眼光重新审视东北抗联精神,其作为一种经过特定历史和现实历练的文化形态,依然以其特有的感召、引领、激励和净化作用,启人心智、涤人心泉、催人奋进,具有超越时空的永恒价值,闪耀着历久弥新的新时代光芒。在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绝不应该只是简单的感怀和铭记,更深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不断挖掘和彰显东北抗联精神的新时代意蕴,将不朽的伟大精神财富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新的赶考之路上的前行动力和磅礴力量。
(一)挺起精神脊梁,传承红色基因,在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中筑牢中国共产党人的信仰之基。“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任何精神形态的出现,都有其特定的实践基础和历史条件。红色基因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实践中孕育形成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忠诚于党,是红色基因最核心的特质。对党忠诚,既是政治标准,更是实践标准,它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新时代传承好对党忠诚的红色基因,主要体现在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是共产党人的命脉、灵魂和安身立命之本,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而勇毅前行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东北抗联这个英雄群体孤悬敌后,在战争环境艰苦到了生命极限时仍然能够坚持抗战,源于在中华民族危难之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树立起的远大理想和驱逐日本侵略者、取得民族独立与解放的坚定信念。“人生如屋,信仰是柱,柱折屋塌,柱坚屋固。”东北抗联精神,正是新时代坚定共产党人初心使命一剂最好的“补钙针”。“初心易晓,致远惟艰。”在弘扬和宣传东北抗联精神中进一步坚定信仰、坚定信念、坚定忠诚,补足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筑牢共产党人的信仰之基,有利于挺起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充分展示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问题,练就担当为民“铁肩膀”,自觉接过历史交给我们的“接力棒”,在接续奋斗中续写永不褪色的精彩华章,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二)锻造硬核力量,厚植家国情怀,在赓续东北抗联精神血脉中汇聚实现中国梦的磅礴之力。爱国主义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这种“硬核力量”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质朴而坚定,厚重而隽永。历史告诉我们,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激发了全民族意志,凝聚了全民族力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没有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中华民族就不会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华儿女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和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当时的爱国抗日力量来自不同民族和社会不同阶级、阶层,参加东北抗战的仁人志士其出身、经历各异,但当外敌侵入时他们都怀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爱国主义情怀,毅然决然走上东北抗日战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都蕴含着东北抗联精神的“遗传基因”,贮藏着东北抗联精神的“内核密码”。不管时代怎样变迁,东北抗联精神都不失为一种可贵的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的动力。心中有国家,肩上就会有担当。作为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更需要铭记艰苦的抗战岁月,读懂苦难的光辉历史,彰显勇赴国难的民族大义,以爱国主义的“硬核力量”,报效国家的“硬核本领”,肩负起我们的责任担当,自觉做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践行者,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汇聚起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三)掌握制胜法宝,增强斗争本领,以继承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在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立于不败之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中国革命的进程,就是毛泽东同志讲的“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直至胜利”的伟大斗争进程。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是东北抗联将士坚持苦斗14 年之久,最终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制胜“法宝”,它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绝不屈服于暴力、绝不容忍侵略、绝不向任何霸权势力低头。斗争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显著特征,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品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铸就了中国人民的铮铮骨气,形成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伟大民族品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论述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并反复强调,斗争精神、斗争本领,不是与生俱来的,要经受严格的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才能真正锻造成为烈火真金。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日益临近的今天,继承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学习借鉴东北抗联英勇善战、浴血奋战、殊死决战、携手作战的斗争经验,不断增强斗争本领,讲求斗争方法策略,将斗争精神作为一种品德来传承、作为一种修养来坚持、作为一种生活准则来倡导,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我们就不会为各种风险挑战所吓倒,始终在伟大斗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四)铸牢军魂根基,锤炼过硬作风,在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中打造对党和人民绝对忠诚的威武之师。“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任何一支军队的精神特质,都深深根植于本民族的文化土壤中。历史事实证明,东北抗日联军恪守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党领导的一支英雄部队。在漫长艰苦的战争岁月里,他们以鲜血和生命顽强地抵御侵略,捍卫着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尊严。即使在中共满洲省委撤销、与党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东北抗联也没有脱离党的绝对领导,东北抗联部队千方百计地获取党中央的指示,按照党的政治原则、组织原则、纪律原则管理指挥军队。东北抗联队伍中的广大党员干部,以身先士卒、无私无畏的过硬能力作风和人格魅力稳定了军心、鼓舞了士气,也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强军之魂,是我党我军的命根子。东北抗联精神,正是新时代提升人民军队战斗力、打造世界一流军队的军魂根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弘扬东北抗联精神,继承光荣传统,锤炼过硬的能力作风,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人民军队作为共和国的坚强卫士和世界和平的维护者,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
(五)树立世界眼光,加强国际合作,用东北抗联精神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行之路。东北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旗帜下,中朝苏人民面对共同的敌人日本侵略者,精诚团结,并肩作战,生死相依,抒写了一篇感天动地、气壮山河团结御侮的英雄史诗。东北抗联精神结下的一个重要“果实”,就是树立世界眼光,加强国际合作,促进东方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形成,凝聚各种力量,汇成克敌制胜的伟力,最终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弘扬东北抗联精神,要求我们同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决不允许否认和歪曲侵略历史,决不允许历史悲剧重演。“安危相易,祸福相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面临许多共同威胁和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或独善其身。”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宛如指引航程的灯塔,散发出跨越时空的价值魅力;又如一颗启明星,指明了人类文明前进发展的方向。从东北抗联精神中汲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营养,总结不同时代在复杂斗争环境下的国际合作经验,有利于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化解风险、用好机遇,从国际国内因素的综合作用中掌握发展全局,有效应对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挑战,携手共进,合作共赢,必将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积极有益的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