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摄影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
2022-11-10崔月曦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共产党员编辑中心中华先锋网
崔月曦 辽宁报刊传媒集团(辽宁日报社)共产党员编辑中心中华先锋网
新闻是人与世界沟通的重要媒介。新闻报道可以使人们迅速又便捷地了解世界各地的大小事情。如果说文字报道为读者提供了想象空间,那么图片报道则让读者一目了然,印象深刻。尤其是在“读图时代”的今天,图文报道显得尤为重要,也普遍更受人们的欢迎。可见,摄影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现主要对摄影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作用进行探讨,旨在对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参考与帮助。
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摄影成为记录时代瞬间和促进社会改革的有力工具,从某种角度来说,摄影也是一门记录的艺术。在新闻传播中,摄影技术通过强大的记录功能与真实性发挥了着重要的作用。当今信息化时代能有效发挥新闻摄影的传播效力,赋予了新闻摄影新的内容和要求,对摄影记者提出了更多的新要求。
新闻摄影的概念
新闻摄影,又称报道摄影。新闻摄影是以摄影技术为操作手段,以图片、文字为传播媒介,对当前或近期正在发生的事件的报道。摄影图片是新闻摄影传播信息的主要手段,主要依靠摄影师抓拍来完成,其根本宗旨是说明事件、传播消息、引发影响等。此外,新闻摄影一般都附有简短的文字说明,用以介绍事件发生的背景和过程等。
《中国新闻实用大辞典》对新闻图片的阐释是:“以图片的直观形象和简要文字说明结合起来报道新闻、传播信息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这个阐释表明,“新闻”与“信息”是图片的“内核”,图片只是承载“新闻”和“信息”的“外壳”。如果图片里没有“新闻含量”,仅剩图片这种“外壳”,那么图片也就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
不同于文字报道,新闻摄影是将新闻元素合成现场摄影纪实,属于视觉新闻,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传递信息。
和一般摄影图片相比,新闻摄影图片包含的内容信息更具体、更强调真实可信,将“真实性”作为第一要素。作为最有说服力的表现手段,新闻摄影在新闻报道中占据了至关重要的地位。
和文字相比,图像更具直观性,打破了文字的局限性,翻越了语言障碍,使人们不用通过阅读、不必过多思考就能最快速地获取信息。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图片实现了拥有跨地域、跨语言的受众群体,使新闻传播效果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与纪实摄影不同,新闻摄影更强调新闻的短暂性、时效性,绝大部分提供的是“新闻快餐”,它既可以是单张作品,也可以成组出现。而纪实摄影往往在创作前经过周密的构思,内容涉猎更广泛,经常以成组、成套系的作品形式呈现,在时效性上没有具体要求,往往时间越久越能体现作品的价值。
早在20世纪50年代电视机普及之后,新闻摄影在报纸版面上的作用与地位逐渐受到重视,人们也开始对新闻摄影学进行研究。如今,新闻摄影已成为新闻的一种重要体裁和报纸版面的有机构成部分。
新闻摄影的价值与作用
新闻摄影的价值,在于它是新闻事实的真实性与新闻形象的纪实性的统一。优秀的新闻摄影作品,能把新闻价值、历史文献价值与形象的审美价值结合为一体。主要表现为传递信息、记录历史、宣传与舆论导向、认知与审美这几个方面。
传递信息
新闻摄影作为一种新闻传播手段,以视觉影像的形式传递新闻信息。摄影记者拍摄的照片实质上是一种能够阐述新闻事实的视觉报告,具备文字无法比拟的视觉优势,这也集中体现出新闻摄影作品的新闻价值。新闻照片浓缩的信息越多,新闻价值就越大。新闻照片由摄影画面和具备新闻要素的文字说明结合而成,对二者的要求应力求一致。比如,要求报道的内容应是真人真事,要求表现这一内容的画面形象也应是真情实景。新闻照片的文字说明和画面形象必须服从新闻的真实原则。新闻照片的画面形象必须是摄影记者在现场观察的基础上,经最有代表性的情节和瞬间的选择、抓拍得来的,而不是什么“艺术创作”的产物。
传递信息是新闻摄影的最主要功能,也是新闻摄影创作的主旨,因其具有强烈的现场感,也从侧面印证了新闻的真实性。例如,2020年初,中国摄影家协会完成的新闻摄影作品《为最美“逆行者”造像》,没有过多的后期“创作”,也没有过度摆拍,都是摄影记者在现场的真实所见所闻,经过专业的拍摄手法生动直观地将现场情况传递给大众,比单纯的文字报道更具说服力与感染力,更能引起读者共鸣。
记录历史
摄影最主要的目的之一就是记录历史,新闻摄影更是如此。摄影师按下快门的一瞬间就将历史“定格”,形成珍贵的历史文献。人类历史上发生的重大新闻、重大突发事件等通过新闻摄影真实地记录下来,直观的表达与强大的视觉冲击力使历史事件更加真实可信,也使人们能了解真实的历史。
2019年,中国美术学院举办了一场大型摄影展览,集中展出600余件反映中国近现代社会方方面面的珍贵作品,其中包括很多处于战争年代的战地影像资料。在摄影家们的手中,摄影不但是记录历史的时间的“琥珀”,还可以成为时间的“种子”,向未来的世代传递我们生命的讯息、存在的消息。
宣传与舆论导向
在信息大爆炸时代,“无图无真相”早已成为流行语,由此也可看出,大众对新闻的要求也在逐渐提高,“有图有真相”才能吸引眼球,获得新闻流量。
新闻摄影具有一定的宣传与舆论引导性,既可以宣传美好的事物,也可以批判揭露社会的丑恶现象。当人们在浏览照片时,很多人会理所当然地觉得“我看到的就是事实”,这说明照片中的信息也在潜意识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甚至引导人们的思考。例如,2016年北京国际摄影周推出系列作品《中国:大国工匠》,记录了很多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摄影记者利用全景、中景、近景,甚至特写镜头记录下每一位“工匠”工作的精彩瞬间,展现“工匠”风采,将“工匠精神”表现得淋漓尽致,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也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认知与审美
摄影本身就是一种巧妙的“光影”技术。在摄影学领域,新闻摄影虽然并没有被要求同艺术摄影般必须达到美的意境,但依然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美。新闻摄影的美在于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不拘一格。新闻摄影作品提供充足信息含量的同时,也能通过适当的技术和手段获得赏心悦目的照片。这既不影响它的新闻传播功能,又能为报纸或者网络等媒介主页面添彩。例如,2022年初,新华网关于北京冬奥会的系列图片报道,用开幕式绚丽的全景照片作为专题页面标题图。从技术角度看,无论画面构图,还是光影的运用,都为观众带来了良好的视觉体验,深受大众喜爱。
摄影记者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发挥作用
新闻摄影这项重要的传播手段,离不开摄影记者的艰辛与功劳。在如今全民摄影时代,要想真正发挥新闻摄影的效力,作为一名专业的摄影记者,今后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那么,如何发挥摄影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作用,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摄影记者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新闻摄影记者的根本要求,也是最基本的职业素养。无论是新闻摄影还是纪实摄影,背后都离不开一个“真”字。尊重事实,实事求是,对事实负责,对观众负责,是摄影记者要遵守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
有些摄影记者可能因为技术不够专业,或者政治敏锐性与政治觉悟不高,拍摄的照片存在明显缺陷,比如刻意的摆拍、夸张的后期处理等。如果媒体发布了弄虚作假的照片,就违背了新闻摄影的初衷,降低了摄影记者在大众眼中的威信力,更违反了职业道德,严重者甚至会造成舆论导向的歪曲,给新闻传播事业与社会稳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摄影记者要同时具备“四力”
中国新闻摄影学会会长蒋齐生先生曾提出:“新闻摄影应当‘五求’,即求新、求真、求活、求情、求意。”这就要求新闻摄影记者必须深入生活,在严格遵守新闻摄影原则的前提下,力求新闻照片的新闻性与艺术性并存,使其既有较强的新闻价值,又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新闻摄影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实现“真、善、美”的统一,要运用艺术手法、把握典型瞬间,让摄影作品具有“说话”的能力,这样才会有较强的思想性和感染力,才会有更加震撼人心的效果。
经典的新闻摄影作品背后一定离不开摄影记者,要想力求新闻报道震撼人心,这就对摄影记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总的来说,摄影记者要同时具备以下“四种能力”——脑力、眼力、笔力、腿力。
1.脑力
首先,摄影记者要保持头脑清醒,要有较高的理论修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摄影记者要时刻认识到,工作不只是按下快门那么简单,要在脑海中认清拍摄的目的,清楚要给受众传递哪些信息、留下哪些思考等。这就要求摄影记者必须具有正确的政治观,拥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事业心,如此拍出的作品才能积极引导受众,传播正能量。
2.眼力
除了思路清晰以外,摄影记者还需具备相当敏锐的“眼力”,要善于捕捉新闻点,寻找新闻敏感。俗话说:“藏在镜头身后的那双眼睛很重要。”在新闻事发现场,不确定因素有很多,摄影记者必须擦亮眼睛,第一时间捕捉新闻亮点,发现与众不同之处,并运用娴熟的专业手法以不同的角度完成拍摄,创作出独特的视觉传达作品。在具体拍摄时,也要注意采取不同的视角,仔细观察被摄对象。如果被摄对象是人物,摄影记者就要时刻留意对方的动作、衣着,甚至是微表情,在表现手法上运用近景、特写等,认真观察,不放过任何细节。
3.笔力
在大众摄影时代,自媒体飞速发展,很多所谓的“媒体人”都能在现场随意抓拍照片再配上简单的文字发布简要资讯。摄影记者要做到精确无误地讲述事实,而不是为了博眼球,提供“快餐式”新闻。在图片报道中,经典的照片往往离不开精彩的文字说明。而对专业的摄影记者而言,能够完整如实地讲述新闻讯息也是一项必备的本领。摄影记者回到编辑部不能直接把作品交给文字编辑去发挥想象,照片里的讯息只有拍摄者最了解,也只有当事人最能表达清楚作品中的内涵。因此,摄像记者还要练好“笔力”,在叙述新闻讯息的时候,准确、恰当地运用文字,用文字衬托画面、表现画面,做到所有的文字都是在传递信息,引人思考,字字珠玑。如果摄影记者能够妙笔生花,不仅能为作品锦上添花,而且也能使自己在同行竞争中脱颖而出。
4.腿力
有了以上三种“能力”外,摄影记者的“腿力”也不能忽视。想干好新闻摄影这一行,必须要勤快。在新闻摄影界有句老话:“好的照片是‘跑’出来的。”这不难理解,摄影记者不光要有一双“好眼睛”,也要具备一双“好腿”。在动态的新闻现场,尤其是跟拍环境,摄影记者必须足够勤快,冲在最前面,抢占绝佳位置,找到“黄金视角”。在静态的新闻现场,比如会议类报道,摄影记者有时候会提前进入场地,熟悉地形,以便找到最佳角度。如果现场遇到突发事件,摄影记者还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不可抱有“先选后拍”的想法,以免错失良机,要根据现场情况随时做出调整,确保拍摄顺利进行。
摄影记者要从单一拍摄者向全媒体记者转型
如今,互联网传播已经进入融媒体时代,集文字、图片、声音等多种形式为一体。传播形态逐渐多样化,与传统单一的图文传播相比,融媒体为观众提供了更丰富的表现手法、更广阔的信息渠道,其优势显而易见。尤其短视频、微视频的出现深受大众欢迎,已经成为新媒体传播的关键力量。
与此同时,网络的发展也在为媒体融合提供有效平台,网络从4G升级至5G,越来越有利于视频输出,这也在悄然影响着大众的阅读习惯。由此可见,单一的静态图片摄影已经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摄影记者多技能全面发展,将是未来一段时期摄影记者面临的重要转型方向。
在采访工作中,全媒体记者需要同时掌握采集文字信息、拍摄图片视频、整理音频等技能,再根据不同的传播媒介整理出图文稿、视频稿,甚至图文视频相结合的融媒体稿件等。例如,在每年的全国两会新闻现场,总能发现“全能型”摄影记者,有的会以直播的形式与网友连线,有的在现场利用即时快剪技术直接出片、抢先发布等。
综上所述,新闻摄影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视觉传达元素,在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谓“一张好图胜过千言万语”,可见摄影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分量。摄影记者不能仅仅满足于用图片陈述事实,更应具有极高的专业素养与独特的观察视角,同时具备能拍、能摄、能跑、能写等多项技能,全面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将新闻报道说得精彩、讲得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