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信息化建设研究探讨

2022-11-10张永建蔡书芳曹鹏发

物联网技术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化建设

张永建,蔡书芳,曹鹏发

(1.西安思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2.中共西安市委党校,陕西 西安 710054)

0 引 言

21世纪是科学技术推动下新经济发展的飞跃阶段,在以因特网、互联网为代表的新生产力推动下,社会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传统行业也快速融入到互联网经济时代,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树立了新标准,同时也在改变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随着国家提出传统产业结构变革和经济深化改革以及“互联网+“概念的形成,对传统产业包括高等院校的发展和变革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信息化建设旨在实现高校资源整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管理现代化等,作为教书育人、学术交流探讨、科研创新的一种新的发展目标。在“互联网+”新经济模式和环境下,如何实现高校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互联网+”是一种新概念、新模式,在给高校信息化建设创造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就高校信息化建设依托“互联网+”展开分析和论证,并提出了具体有效的对策。

1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相关理论

社会发展在生产力的高速推动下产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和转型注入了新的动力,即“互联网+”。“互联网+”是一种新概念、新思维和创新模式,打破了传统企业和经济发展的格局,体现了互联网“3A”的特性、技术优先性,通过经济业务体系的重组、商业模式的变革,实现当前经济快速转型和适应当前技术发展的需要。此举旨在发挥互联网带来的影响力和优势,提高传统产业的开放性与生产效率,促使生产力高速发展,为社会提供更多财富。

2012年,易观国际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于扬在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首次提出了“互联网+”的概念,指出互联网是一种新技术,具有其他技术无可比拟的优势,应该在未来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将“互联网+”融入社会不同行业,促进和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

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指出了互联网在21世纪发展的重要性,并在国家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理念,作为21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体现了“互联网+”的优势。

2015年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腾讯公司CEO兼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提出新时代经济发展需要新创新,以“互联网+”为基础,通过现代化信息技术将传统行业紧密结合,构建新时期新时代新的经济体系。

那么“互联网+”到底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传统行业借助互联网平台得以发展。如借助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平台,使传统行业和互联网紧密结合,构建新时期经济发展新格局和新形态。

2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现状

信息化建设是新时代企业和行业转型的关键。高校资源共享、教学科研、科学管理、后勤服务等环节通过创新模式来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作为其发展的技术基础,在校园网建设和信息化应用不断完善的前提下有了逐步的提高和发展,使用校园数字化、智慧化等软件取代了传统的以数据建设为中心的硬件建设,并充分利用以“互联网+”为核心技术的大数据、移动网络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特征的信息化资源。由于每所高校的情况不同,信息化建设需要从实际出发,考虑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投入、人员结构、组织结构、项目类型、规模大小、资源负载量、后期运维等因素,高校在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很大差异。纵观当前高校信息化建设,大多都是在自身情况下,量体设计和打造适合自身实际工作需要、人文环境、战略发展等方面的信息化建设平台。

一般情况下,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管理占主导地位,所以大多数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采取以管理为主导的模式,而这也是规模比较大,实力相对雄厚的高校采取的一种方式。这种模式主要以高校决策层为主体,管理层和执行层为辅助。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会成立信息化建设部门,实现工作统管,完成工作战略部署、统一进行资源调配、协调人员和部门间关系、制定技术标准和规范等,通过管理层完成工作计划、预方案、方案、平台体系等任务,执行层按照具体方案着手进行各环节的实施、运维等,在上下级之间全力配合,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

高校信息化建设除了以管理层为主导,更少不了技术层面的鼎力支持。主要借助高校原有信息化和校园网络管理中心等部门,在原有校园网络的基础上,利用现有专业技术人员构建安全、可靠、稳定并能与原有系统平台进行有效兼容,实现数据交换、资源利用、数据备份、统一认证、业务分管等功能的高校信息化平台建设。

3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更进一步改变了经济发展规律,“互联网+”是从现代化企业发展的理念中转化成功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在近几年发展中通过现实环境验证了所得的结果。并且通过不同行业,不同人员的验证得到了深化。

“互联网+”是众多技术的结合体,是技术创新能力和优越性的体现,在新时代,为经济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是对传统行业的改造和变革,是对社会经济的创新,滋生了众多新的创新型行业。其发展状态比较成熟,并被广泛应用。高校信息化建设对工科院校而言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专业的发展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基础和资源基础。在原有校园信息资源基础上,“互联网+”能够以较小成本高效为实现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优质的解决方案。在国家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理念、新号召下,高校信息化建设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支持,但也会受到相应技术的影响。

“互联网+”是一种创新技术,也是多种技术的综合体,既是资源优化合理配置的体现,同时也是技术间的变革,并在不同行业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演变和深化。作为高校,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已经较好应用了互联网和其带来的众多技术优势(AI、IoT、BD、云计算等),不仅提高了高校的日常管理效率,更为高校发展开辟了新方向。特别在非常时期,“互联网+”的优势更加明显。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面对即将开学,学生无法到校的状况,国家教育部发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号召,在线课堂得到了空前应用,即使在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学生也能够正常学习,而这就是“互联网+”优势的例证。虽然目前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高校信息化建设所需的人力、物力,及高校发展理念、信息化应用程度和其建设规模等都无法与高速发展的“互联网+”匹配,无法满足以用户为中心的“互联网+”应用模式和高校广大师生的实际需求。

4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主导者在于学校,需要从学校自身出发,结合高校目前的发展现状和具体资源配置情况,在“互联网+”新理念的指导下,实现高校信息化框架、结构、设计、开放、运维等环节建设,提升高校资源利用率和工作效率,加强高校数据监管,提高和完善高校信息化建设流程,为高校打造完美信息化建设生态圈。

对新事物的认可。“互联网+”是一种新事物,高校需要实现信息化建设,必须从根本上认可该概念,需要积极接纳和应用“互联网+”。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对高校信息化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计划(规划、目标),这就需要从高校决策层出发,并且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突出其创新优势。结合高校当前的教学、科研等方面存在问题和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急需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并建立完善的制度。改变高校传统的教学、科研等模式,积极利用“互联网+”提供的优质社会资源,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和师生提供优质服务。

完善对数据分析以及应用的能力。高校师生人数较多,信息数据资源庞大,传统管理方式是以部门为单位进行数据管理,信息数据形成了“孤岛”,不能有效利用和整合,浪费了大量的管理资源。高校信息化建设是对资源的整合,不同业务模块之间都能实现资源共享和数据通信,通过构架一个高效、相互通融的立体化平台,实现高校数据资源的充分利用和价值挖掘。数据分析就是为了便于数据的提取和应用,通过高校信息化平台为高校打造的一流的数据共享互动平台。

高校信息化平台建设需要稳定、可靠、安全、先进的系统架构支持。平台需要统一的系统架构、组织结构、开放标准和服务标准,并能够按需实现功能。高校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功能主要在于应用,要求简单易操作,便于不同用户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该平台架构的实现需要多个层次之间相互结合,充分利用高校现有校园网资源、教学管理系统数据、行政管理模块等,并能快速进行链接和访问,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其他业务应用率。结合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平台优势,打造现代、前卫、多功能的智慧校园平台。

超前高效的系统平台建设离不开强大技术团队的支持。高校信息化建设需要组建思想开放、理念超前、技术雄厚、开拓进取、团结上进的人才队伍。强大的团队建设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深入剖析,发挥前沿技术优势,解析“互联网+”发展动态,充分挖掘不同数据价值,解决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杂症”,为实现高校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高校信息化建设离不开资金支持。由于高校信息化具有建设周期长、开放阶段多、人员比较复杂、系统结构庞大、系统业务面广、后期运维成本高、风险比较大等特征,因此在高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强大的资金作为后盾,才能保证平台顺利建设。

5 结 语

“互联网+”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也为高校信息化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如何在高校借助“互联网+”实现高校信息化建设是当前所有高校面临的问题,毕竟每个学校情况不同,因此对“互联网+”的认识和应用途径都不同。“互联网+”的优势已经在日常经济中充分体现,高校应紧抓机遇,实现变革,构建信息化平台,提高高校教学、科研质量和工作效率,充分为学校师生提供资源信息,促进高校事业高速发展。

猜你喜欢

互联网+信息化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信息化是医改的重要支撑
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