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小学大PK

2022-11-10汪永华

家教世界 2022年8期
关键词:幼小心理儿童

文/汪永华

看着孩子即将步入小学,大家在激动的同时一定有着很多的担忧与焦虑。我们需要做哪些准备?怎么给孩子们最适宜的帮助?很多问题萦绕心头,先不要着急,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前,让我们先一起来认识一下幼儿园和小学的差异,知己知彼方能不慌不忙,百战百胜。

幼儿园时期主要是以游戏以游戏的形式促进孩子的能力发展,而小学教育主要是以正规课业和静态知识的学习为主的教育,二者教育方式的不同需要调整儿童身心来适应,而这种调整就是幼小衔接的主要任务,幼小衔接不当会造成孩子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性方面的种种问题。

身体上的不良反应是,孩子会容易疲惫、食欲不振、精神状态差。心理上压力大、自卑、厌学。社会适应性方面表现出孤僻、不敢跟人说话、不爱与同学沟通。家长必须充分了解幼小衔接这种变化,及早伸出温暖有力的手,帮助孩子度过这个转折期。

总的来说,幼儿园和小学的差异主要有以下五点。

学习时间不同

小学教学时间的增加与休息时间的减幅过大。从教学时间上来看,幼儿园大班集体活动的时间,每天2-3 次,每次在20-25 分钟;而小学每天安排6节课,且每节课40 分钟,教学时间净增加2 倍以上。从休息时间上来看,幼儿园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交替进行,而小学课间只有10 分钟休息,儿童室外活动量明显减少。入学后,睡眠时间也受到压缩,小学生中午不再有集体午睡的时间。这些“时间差”的突然出现,自然使年幼的儿童在生理上、心理上都难以承受。

教学内容不同

幼儿园的教学活动是以游戏为主要形式,所学的只是周围生活中简单的知识和技能。而小学有严格的课程标准,教师要按教育教学计划严格实施,教学方法虽然也力求直观性、趣味性,但较少采用游戏等形式。在游戏中,孩子心理活动的无意性和具体形象占较大比重;而进入小学的学习,对心理活动的有意性和抽象概括性要求较高。

人际关系不同

幼儿园的教师是二教一保配备,每时每刻都有一位教师、一位保育员随时解决孩子的困难。而小学是一个班五、六位课任教师,一节课一轮换,没有了保育员,孩子遇到一些生活困难需要自己解决。所以家长们常常担忧一些以前不曾担忧的小事。小学同学之间的交往也明显增多了,除了课内、课外,还在校外、家里互相来往。与小伙伴们交往的时间和频率变多了,相应的摩擦也会增多起来,对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有了一定要求。

社会角色不同

学龄前儿童是贪玩的,是寸步不离地被成人照看的小孩;进入小学后就不同了,他们是集体的正式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和班级的一切纪律,如按时上学,认真完成作业等,学生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为学校和班级争得荣誉,所以一年级小学生看到自己角色的转变又高兴又自豪,家长要十分关注孩子这一心理发展,对“入学”给予高度重视。

学习要求不同

幼儿园时期,家长基本上只要孩子吃好、玩好,长得结实健康就满足了。到了小学,父母常会提出作业要写好、考试要考好等要求,孩子就会觉得:“爸爸妈妈以前很关心我,现在这样要求我,是不是不喜欢我了?”因此,孩子的情绪容易受到影响。另外,幼儿园的孩子每天无作业,无负担。而小学生每天要完成一定数量的作业,不得拖延,孩子也会不适应。

家长应充分认识幼儿园和小学以上几方面的差异,采取积极的态度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帮助孩子实现入学“软着陆”。

【知识链接】为什么孩子幼儿园入学年龄是2~3 岁,小学入学年龄是6~7 岁呢?

根据教育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儿童思维发展阶段理论,孩子从出生到青年初期思维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幼儿与小学生正好处于第二与第三阶段:

第二阶段:前运算思维阶段(2~7 岁)。儿童的各种感觉运动图式开始内化,成为表象或形象图式,儿童的思维开始迅速发展到一个新的、以符号为代表的水平,但尚无系统,且缺乏逻辑。

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12 岁)。儿童发展到这个阶段,出现了具体运算图式,能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但一般还离不开具体事物。

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不仅是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也是帮助孩子过渡到新的思维发展阶段,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猜你喜欢

幼小心理儿童
突破乡镇地区幼小衔接的瓶颈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做好幼小衔接,共促幼儿发展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苦恼的“幼小衔接”
甜蜜欢颜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