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来关于“思无邪”重要解释梳理与浅析

2022-11-10

名家名作 2022年17期
关键词:语词本义诗经

徐 悦

“思无邪”语出自《诗经·鲁颂·駉》,后被孔子用作《诗三百》的总评,《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自此,“思无邪”成为《诗经》乃至诗学的一个重要命题。而历来学界对“思无邪”的解释颇有争议,各家之言百花齐放。本文试从《诗经》和《论语》的源头出发,以《四库全书总目·诗经》为中心、不同注疏版本和出土文献为研究对象,结合各时代的发展背景进行对比分析,探究“思无邪”的重要解释,进而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源头:《诗经·鲁颂·駉》中“思无邪”的本义表达

《鲁颂·駉》位于《鲁颂》第一篇,《毛诗序》认为该诗当为赞颂僖公“《駉》,颂僖公也。僖公能遵伯禽之法……而史克作是颂”。从具体文本来看,全诗的主体显然是马。全诗末尾连用八“思”:

思无疆,思马斯臧。思无期,思马斯才。

思无斁,思马斯作。思无邪,思马斯徂。

通过“思无疆”“思无期”“思无斁”和“思无邪”等描述来吟咏马的雄壮威猛和神态溢于言表。结合《毛诗序》及郑玄笺,通过赞美马来表达对鲁侯的赞美,以此歌颂僖公养马众多,注重国家长远发展的远大格局。理解全诗主旨后再从语词本义探讨“思无邪”的具体解释,这里的关键是“思”和“邪”的释义。文中的八“思”作何用法,说法不一。每章末句的“思”字为句首语气词(简称:语词),历来并无争议。但前一句的“思”字则有两种说法,一说亦语词,一说即思想、思考之思。

全诗三十二句,四章的开头三句都是“駉駉牡马,在坰之野。薄言駉者”,接着各列举四种具体的马,讲马的特点,最后是赞美之词。综合全诗,“思无邪”与前面的“思无疆”“思无期”“思无斁”呈现出一种并列关系。其中的“疆”“期”“斁”和“邪”四字,意思大同小异,都有偏于一端之义,“无疆”“无期”“无斁”和“无邪”都指向表达马的状态俱佳。再看“思”,既然前三者中的“思”为语词,那么“思无邪”中的“思”也当为语词,而“思无邪”就是使马儿沿着大道不偏斜。杨伯峻在《论语释注》中认为,“思”字在《駉》篇本是无义的语首词,是忠实于《诗经》文本的本义表达。然而经学家解读《诗经》过程中,受到以孔子为代表的诗论及时代发展的影响,对“思无邪”的解释多有不同,实际上偏离了《鲁颂·駉》的文本。

二、身份转换:《论语·为政》中的“断章取义”之“思无邪”

“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断章取义”是春秋时期重要的用诗方法,孔子用“思无邪”论《诗》,也属于这一类。因此,孔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这里的“思无邪”之解释相比《駉》中的本义相差甚远。结合前文文本解读,孔子借用“思无邪”并非完全脱离文本,而是基于文本解读的深度延伸。“思无邪,思马斯徂”写马匹一致,孔子以此喻指《诗经》的诗也能不偏离中心轨道,忠实于儒学的中庸思想。

结合史料分析,从《诗经·駉》到孔子评诗,“思无邪”应该实现了华丽转身,一定意义上是发生了身份的转换。在《诗经·駉》中,“思”作为语词,是无实义的虚词。孔子“断章取义”时大可删去“思”,直接说“诗三百无邪”,但孔子用三字并列的形式阐释对诗的评价,即“诗三百,思无邪”,这里可否理解成“诗”对应“思”,“三百”对应“无邪”,如此解释,此处的“思”当作实词,以此来表达孔子对《诗经》的看法。“思”到底指什么呢?“思无邪”又是指什么呢?这是孔圣人遗留下来的千古难题,历朝历代学者一边忙着“注疏立言”,一边忙着辨别真伪。俗话说,真理越“辨”越明,但经书之辨伪,却难以拨云雾见青天。自汉儒以来,学者们各执一词,既有揭示圣道王功者,又有“拿来主义”之“为我所用”者,总之各抒己见,将《駉》与《论语·为政》中的“思无邪”混为一谈,难辨真假。

三、考究流变:辨析汉唐宋乃清儒之“思无邪”重要阐释

《四库全书总目》小序中写道:“《诗》有四家,毛氏独传,唐以前无异论,宋以后则众说争矣。”基本反映了《诗经》的演变过程,同时四库学者将清以前的《诗经》研究汇总为汉学和宋学之争,指出古学者是在不同话语体系下的历史语境表达。而“思无邪”作为评价《诗经》的总结性评语,其阐释的流变也同样反映了这种变化。

汉代《诗经》学是在圣人话语体系下的政治学说。汉儒郑玄笺“思无邪,思马斯徂”句曰:“思遵伯禽之法,专心无复邪意也,牧马使可走行。”认为“思无邪”中的“思”作“思想、思考之思”解释,而唐初经学家孔颖达注疏时也认同郑玄的说法。由此,汉唐经学大家一致认为,《駉》乃“美僖公之颂”的“牧马”之诗,表达执政者“盛德为政”。而“思无邪”,就以“思想纯正”作解。后人多有认同,如邢昺《论语注疏》解曰:“‘思无邪’者,《诗》之为体,论功颂德,止僻防邪,大抵归于正。故此一句可以当之。”杨伯峻《论语译注》译作“《诗经》三百篇,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就是‘思想纯正’”。承袭了以上观点。是以,汉学的《駉》“思无邪”解读蒙上了政教意味的面纱,成为君臣情志的抒发。

宋儒所言经义,大都是将他们自己的学说套在古经上,无论好坏,总之十有七八非古经所本有。宋学释《诗经》体现了儒学话语体系下的君子学说,自我修养之学。关于“思无邪”的解读,“二苏”和朱熹的阐释体现了新的时代美学理念。以程朱为代表的宋儒关注“思无邪”义理的阐发,将《駉》中的“思无邪”与儒家的诚意正心、温柔敦厚、性情之正、中和之美等附加意逐渐融合在了一起。由此,宋代理学家将“思无邪”中的“邪”理解成了“正”或“诚”的意思。而宋明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认为,《三百篇》“不皆出于情性之正”,把孔子“思无邪”理解为“读之者”“思无邪”,强调“思无邪”在于“读诗之人”,把“思无邪”的主语作了置换。此外,朱熹还把《诗经》中的“郑声淫”合理化,认为“好底诗”能“兴发人之善心”,“不好底诗”也能“起人羞恶之心”,达到“思无邪”之目的。“思无邪”不仅对儒家思想有传播作用,对读者自身的心性也有塑造作用。“二苏”对“思无邪”的理解颇有独创性,苏轼的《论语说》和苏辙的《论语拾遗》《诗集传》皆从心性角度出发,融汇了儒释道思想,提出了“无思之思”和“思其无所思”的概念,带上了他们自身的文化符号。汉儒基于《诗经》本身审美意蕴和孔子的美学理念,融合其时代儒释道审美精神,各有侧重,但又互补,不失为将“思无邪”阐释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汉学复兴,清学者对于“思无邪”的解释开始凌驾于历时性注疏文本之上,逐渐回归《诗经》文本。清儒方玉润指出“思无邪”,“此一言也,实作诗者之真枢”。陈奂、郑浩和姚际恒等学者从语言学的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解释,郑浩提出“思无徐”“无邪犹无斁”,实为一种突破前人桎梏的壮举。《四库提要》则兼收汉学、宋学之长,构建了文本诠释的新模式。此等发展说明学者开始跳出历史语境的束缚。

四、回归本义:基于出土文献的开枝散叶

近些年,出土文献的问世又给“思无邪”的阐释带来了许多生机。上海博物馆所藏战国楚竹书《诗论》中的《语丛三》有“思无绐”和“思无邪”,强调“思”出自人的自我诚意,同时“思”还是个人的主动行为。而于省吾先生结合文字学考释法,将“思无邪”的“邪”读作圄,通“圉”。那么“无邪”即“无圉”,犹言无边,无边指牧马之繁多言之。根据《诗论》核心,有学者认为孔子以“思无邪”概言《诗三百》,乃是指三百篇之蕴藏既富且广、无所不包。

还有学者猜测郭店简《语丛三》简48—49是一种祝词的套话,大意为“愿福寿无边,愿福寿无穷,愿福寿无数,愿万事如我意”。结合上文对《鲁颂·駉》“疆”“期”“斁”和“邪”的并列关系,“思无邪”“思无疆”“思无朝”都可理解为意思相近的吉祥语,均表示一种美好的祝愿。更有学者从伦理学的角度探讨“思无邪”的阐释。将“思无邪”与“兴于诗,立于礼,成于礼”相结合,建构出适应个体道德修养同社会治理和发展相结合的伦理思想体系。

至此,基于出土文献研究的关于“思无邪”的阐释呈现一种开枝散叶的状态,大部分阐释逐渐回归《诗经》本义,同时又有从不同视域、不同范畴体系等方面做进一步的阐释。

五、结语

理解和阐释是关于两种不同的视域,理解关于文本本身,而阐释则更多是理解阐释者的当下。伽达默尔认为,任何一个传承物在每一个新的时代都面临新的问题和具有新的意义,因此我们必须重新理解,重新加以解释。同时,理解是具有应用与实践的功能的,“研讨某种流传物的解释者就是试图把这种流传物应用于自身”,而阐释者“为了理解这种东西,他一定不能无视自己和自己所处的具体诠释学境况”。不同时期对同一定义或概念就会因所处的大背景而产生微妙的变化,阐释者会赋予更多复杂的内涵。因此,历来关于“思无邪”的不同阐释也反映了文学的发展其实很难脱离时代的影子,尤其是古代的政教作用如影随形。圣人话语下的汉学政教思想实乃“权威”,宋学能挑战权威,朱子“情诗”的审美表达,“二苏”的从“心”出发,皆为创新与突破之举,后人解读时却要小心辨别真伪。除了对文本本身进行解读外,对不同的阐释者也要做更深入的对比研究,从共时与历时的角度去看待文本的推演,更有助于“拨开云雾见月明”。

文献的考据因为出土文献变得更具流动性,加上学科之间的壁垒逐渐打破,跨学科思维逐渐显现,因现今对“思无邪”的解释变得开枝散叶。我们肯定每一个时代对经书的阐释有其特殊的历史价值,对反映诠释者的时代背景和自身的文化符号有帮助,但我们不能忘记“具体诠释学”境况,避免落入诡辩论的藩篱。

总之,“思无邪”的解释,应该区分《诗经·鲁颂·駉》中的“思无邪”和孔子的“思无邪”是不同的语境表达。前者是赞颂诗,而后者放在《论语》中赋予了新的内涵和意义。孔子的“思无邪”或许本身就包含了多重含义,内容上借喻《诗三百》包罗万象;情感上指向真情的诗性表达;抒情方式上又符合儒家文化的中和之美。因此,孔子将千言万语归结为“诗三百,思无邪”。

猜你喜欢

语词本义诗经
《诗经》中走出的“庄姜”
《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发光的语词(三则)
你是那样美 唐心语词
韩嚼牙
巧用《诗经》解难题
汉字里的大写数字另有意义
“酉”字初探
“自”的本义是鼻子
一首诗开始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