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2 年小麦科学防范“倒春寒”技术意见

2022-11-10

农民文摘 2022年4期
关键词:粒数拔节期抗寒性

由于今年主产区小麦苗情偏弱,如果再遭遇“倒春寒”,将增加夺丰收的难度。

(一)提高认识早预防。“倒春寒”是指在天气回暖的过程中,因寒潮侵入,气温骤然大幅降低,对小麦生长造成危害,主要发生在3~4 月份小麦拔节期至孕穗期。小麦拔节后若地表温度降至-2℃以下,易导致主茎及大分蘖冻死,造成穗数不足,一般减产10%~30%,重者达50%以上。孕穗期若地表温度降至0℃以下,会影响小穗小花发育,造成结实粒数减少,整穗不实,形成半截穗。目前,主产区小麦陆续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是决定小麦穗数、奠定穗粒数基础的关键期,要提前做好防控准备。

(二)因苗管理防冻害。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落实好“倒春寒”的预防措施。镇压。对土壤暄松、尚未拔节的麦田进行镇压,弥补土壤缝隙,促进根土密接,防止透风跑墒,也可控制旺长。化控。对尚未拔节、生长过旺的麦田,要在春季镇压的基础上喷施壮丰安、多效唑等化控物质,适当抑制基部节间过度伸长并提高抗寒性和抗倒性。低温来临前,可喷施芸苔素内脂等生长调节物质,提高植株抗寒性。灌水。对土壤缺墒的麦田,降温前提前灌水,改善土壤墒情,调节土壤和近地层小气候,减小地面温度的变幅,缓冲降温影响。

(三)因灾补救减损失。小麦是具有分蘖特性的作物,即使拔节期遭受了低温冻害,分蘖也不会全部冻死,高位蘖芽还可发育成穗,只要及时采取补救措施,仍可获得较高产量。拔节期冻害发生后2~3 天,及时调查幼穗受冻程度,分类施肥补救,争取高位分蘖成穗,小蘖赶大蘖、大蘖多成穗。仅叶片受冻或主茎幼穗冻死率10%以内的麦田,不必施肥。对冻死率10%~30%的麦田,亩施5 公斤左右尿素。对冻死率30%~50%的麦田,亩施7~10 公斤尿素。对冻死率50%以上的麦田,亩施12~15 公斤尿素。孕穗期前后发生冻害的麦田,亩补施3~4 公斤尿素,或用50 公斤水兑尿素750 克或磷酸二氢钾150~200 克,并加入适量生长调节剂混合喷施,利于增加每穗结实粒数、提高粒重。拔节孕穗肥还需正常施用。此外,受冻麦田更易遭受病虫危害,应密切监测病虫发生情况和发生程度,及时防治。

猜你喜欢

粒数拔节期抗寒性
夜间增温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四川水稻分蘖-拔节期低温连阴雨时空特征
西番莲不同种质资源抗寒性测定
环境因素对青藏高原栽培大麦穗粒数空间分布的影响
利用Ln位点进行分子设计提高大豆单荚粒数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麦田欢歌
低温胁迫对不同豇豆品种抗寒性生理特性的影响
涝淹深度和时间影响杂交中稻产量
不同密度下大豆花、荚、粒发展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