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公平与质量奏响时代最强音
2022-11-09曾玺凡
曾玺凡
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近五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株洲市教育系统保持定力、深耕细作、求实求效,全市教育水平得到系统性提升,教育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让人民群众切身感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促公平:让每个孩子都接受教育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
2021 年起,株洲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起始年级全部执行电脑随机编班,严格实行“双随机”原则,即电脑随机编班、教师随机安排,从源头上杜绝实验班、重点班的设置,实现“零择班、零择师”,营造了公平公正的教育生态。
今年,株洲市教育局印发了《株洲市2022 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实施方案》,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属地统一管理,实施多轮多批次报名和录取,原则上不得跨区域招生。
“新实施的招生方案,让‘提前招生、小龄入学、跨区择校这些问题得到了有效拦截。”株洲雅礼实验学校副校长黄淑冬告诉记者,如今分班透明了、流程规范了,老百姓享有的教育资源也更加公平了。
随之而来,株洲也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回应着老百姓的呼唤。
黨的十八大以来,株洲市共投入近100亿元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新建学校44所,重大改扩建55所,新增优质中小学位12.8万余个,率先全省实现了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大班额清零,义务教育公办学位占比达95.84%;新增公办园位5.3 万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2.16%。
同时,随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全面改薄”“株洲市最美村小”评估等行动的持续推进,株洲的农村学校也发生了新的变化:118 个乡村寄宿制学校提质改善,且全市所有农村学校达到“20 条底线”办学标准。
更加公平的教育,还需要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来保障。
2018 年以来,株洲市围绕贯彻落实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意见要求,通过积极招聘、打造骨干、培育优质、激发活力,建设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而全市在教师职称评审、“国培”“省培”计划参训、工资待遇等方面向农村学校和教师倾斜的举措,吸引了大批优秀人才振兴乡村教育,提升了乡村学校的教育水平。
保质量: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迈进
2021 年,株洲市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案例单位,这得益于该市坚持疏堵结合、标本兼治,推出了一系列管用好用的惠民举措。
4 年前,株洲市就将“化解三点半难题”作为民生工程来抓,在全省率先试点校内课后服务,精心设计“1+X”课后服务项目,并实施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制定收费标准,形成了政府引导、部门联动、学校主导、社会参与、家长支持的课后服务工作机制,课后服务实现全覆盖。
值得一提的是,“双减”以来,全市义务教育学科类培训机构的压减率达73.3%,培训机构收费相比之前平均降低40%以上。
2014 年,株洲市被教育部确定为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区,在此契机下,如何建立较为成熟的教育质量综合评价体系,成了该市教育系统着力推进的一件大事。
多年来,株洲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教育教学实际,从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个方面系统构建评价体系,全面推进初中综合素质评价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将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初中毕业和高中招生录取的重要依据,有效地改变了过去以考试为唯一评价方式、成绩为唯一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的做法,有力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株洲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齐长新说。
以保质量为牵引,株洲已基本形成“五育并举”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在这里,学生们可以体验到普惠快乐的学前教育、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特色多元的高中教育,为终身发展奠基。
当然,高质量的教育也少不了体系完备、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
2009 年,株洲职业教育科技园建设启动,十几年来,这座“火车拉来的城市”已发展成拥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28 所、全日制在校学生12 万余人的职教名城。目前,全市的高技能人才总量已达8 万人,累计培育了行业领军人物83 名、国家级劳模5 名、省级劳模27 名;与市内职业院校开展订单培养的企业已达800 家,订单班学生总数达到4 万人,不仅推进了职业院校与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对接,还培养了一大批大国工匠。
“株洲正处于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的关键时期,公平与质量必须并重而行,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向着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迈出坚实步伐,株洲的教育事业道路必将越走越宽阔。”株洲市教育局党委书记、局长吴安浩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