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海上机动卫勤力量的实践运用初探

2022-11-09陈俊楠严文韬秦超徐文韵张巍梁磊张剑

海军医学杂志 2022年9期
关键词:卫勤海战伤员

陈俊楠,严文韬,秦超,徐文韵,张巍,梁磊,张剑

现代海战伤的伤情伤势复杂、重伤员比例高,50%伤死发生在伤后1 h 内、30%伤死在伤后2~4 h 内、20%伤死在伤后2~4 周内。理想的战伤救治是在10 min 内实施现场急救(白金10 min)、1 h 内实施紧急救治、3 h 内实施外科复苏(黄金1 h)。此外,海战战场空间大、攻防转换快,易在任意点短时间内产生批量伤员,这就导致海战伤员难以及时后送,大多数情况下仅有Ⅰ级(现场急救)、Ⅱ级(早期治疗)卫勤阶梯进行保障[1-5]。因此,降低伤死率几乎全部依靠增强II 级阶梯的紧急救治和损伤控制手术能力。故而海上Ⅱ级救治阶梯必须具备机动而高效的手术救治能力,以满足在广大作战区域内随机瞬间产生批量重伤员的救治需要。

目前,我军海战伤Ⅱ级阶梯救治的难点在于除了大型舰只以外,一般驱护舰艇不具备Ⅱ级卫勤保障力量[6]。因此,针对驱护舰救治力量不足的现状,除了增强舰艇固有卫生队伍和舰载医疗设备建设外,十分需要携带额外医疗装备的机动卫勤力量提供到舰支援,并实施高效的II 级阶梯紧急救治及损伤控制手术,以降低危重伤员伤死率和致残率。

舰艇编队救护所医疗队可发挥快速反应、灵活部署和不依赖舰载医疗人员及设备的独特优势,并凭借其优良的紧急救治和有限外科复苏的专业能力,非常适应不确定性多、战场变化快、局部瞬间产生批量重伤员的现代海战环境。

1 任务简介

装配“远征”外科手术复苏系统(expeditionary resuscitative surgical system(ERSS)的编队救护所医疗队部署于某型远洋救助拖船,在不同舰艇上实施救护所展开训练,模拟伤员收治并测量技战术参数,实施研究饱和救治能力的压力测试,参与合练并组织复盘检讨等。

2 实训结果

2.1 携带ERSS 的精干型舰艇编队救护所医疗队各项技战术参数 依托本次海上实弹打靶联训演练平台,由主刀医生、助手医生、麻醉师、器械护士、巡回护士组成的舰艇编队救护所医疗队,在配备ERSS(其中生命支持系统包含2 台便携野战转运呼吸机,1 台静脉麻醉系统,1 台除颤/监护仪,1 台监护仪)情况下各项技战术指标见表1。

表1 携带ERSS 的精干型舰艇编队救护所医疗队技战术参数和指标

2.2 精干型舰艇编队救护所医疗队的有效救治范围 精干型舰艇编队救护所医疗队可以完成紧急救治和有限外科复苏,其能力可基本覆盖现行战伤救治规则所规定的紧急救治与外科复苏的手术范围(除颅脑手术外)[7-8],并在现有基础上进行创新,如增加血管介入阻流技术,可有效救治以往舰艇医疗条件下难以处置的大出血伤员,如腹腔实质脏器出血、腹股沟区等非肢体部位出血;增加了现场采输血技术,可快速对伤员进行输血复苏。但在无额外装备支持时,不具备核化损伤及生物武器袭击的防护与救治能力。见表2。

表2 携带ERSS 的精干型舰艇编队救护所医疗队的有效救治范围

3 分析与思考

3.1 配备ERSS 的精干型舰艇编队救护所医疗队是遂行“紧急救治+有限外科复苏”海上Ⅱ级救治阶梯使命的新型高效队伍 通过本次实训所得的相关技战术参数及有效救治范围可以看出,该新型海上卫勤保障力量可在接到指令的40 min 内实现快速反应、人装跨舰、装备展开、初步复苏,其有效救治范围可基本覆盖现行战伤救治规则所规定的手术范围,且该系统具备较强的饱和救治能力,以及在无外部供电和药品器械补充条件下有良好的续航性。以此为基础,“编队救护所医疗队”+“远征外科手术复苏系统”即可作为遂行“紧急救治+有限外科复苏”II 级阶梯保障任务的最小机动卫勤单元。在此基础上依据不同实际作战情况进行相应的变式、叠加、融合,即可适应各种规模与特点的海上作战任务的机动卫勤保障需要。总而言之,该新模式凭借其在海上卫勤保障过程中所具备的快速展开的反应性、灵活部署的机动性、缩短救治阶梯间隙的有效性等特点,证实了其在现代海战环境中巨大的应用潜力。

3.2 前沿输血是限制舰艇编队救护所外科复苏能力的关键因素 当在现代海战环境下发生大血管损伤时,若仅凭基础外科补液复苏的方式,则难以为短时大量出血的伤员争取后送及接受紧急救治手术的宝贵时间。且某些前沿外科手术的成功实施亦需输血作为基础和保障。然而,各类血制品的保存需要严格的环境及专门的设备。见表3。

表3 各类血制品保存及使用条件

目前除各类大型舰只外,常规舰艇的医疗条件难以满足血制品保存需要,且在海战环境下亦难以保证其有效使用条件。因此,能否有效解决当下前沿输血中所存在的问题,将成为影响舰艇编队救护所外科复苏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9-10]。对此,解决思路是,以现场采血、输血的方式,补充或替代传统的血制品保存做法,让舰船成为储量丰富、保存方便、可以再生的“移动血库”,从而使舰艇编队救护所的外科复苏能力不再受限于前沿输血困难问题。ERSS 目前可支持即时血型鉴定与现场采输血,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前沿输血复苏。但因硬件设备及人员条件限制(无法携带离心机、水浴锅、显微镜等,不具备配血试剂的保存条件,未专门设置检验科医师或血库技师),尚无法进行交叉配血试验,使得现场采输血技术仍存在安全隐患。未来将致力于解决上述问题,以期攻克海战环境下的前沿输血问题,并大幅提升海上Ⅱ级卫勤救治阶梯的外科复苏能力。

3.3 血管介入血流阻断术靠前应用的优势及可行性 根据数据统计,当前海战伤致死原因中,大动脉损伤出血因素约占31.2%,在其他诸因素中位列第2。随着装备技术的发展及各种高燃高爆高能武器的频繁使用,加之现场输血技术的限制,传统的紧急救治外科手术愈加难以及时和有效地处置其所造成的复杂或深在部位的大动脉损伤出血,常导致伤员发生难以干预的失血性休克甚至死亡[9-10]。故笔者认为,如能在海上卫勤救治阶梯中靠前运用血管介入血流阻断技术,作为传统前沿外科止血手术的补充或替代方式,则可以更快速有效地处置现代海战环境下的出血损伤问题。特别是针对诸如腹盆腔、腹股沟区、腋窝区等外科手术处置难度较大部位的动脉出血,前沿血管介入技术的应用将体现其独特优势[11-12]。

ERSS 创新性地引入血管介入技术,利用所配备的造影剂、介入器械及便携式X 线机,可开展简易的血管介入血流阻断手术。其前沿运用的可行性:(1)外周大动脉入路,操作简便,可由经过训练的外科医师完成操作,无需在人员编组中增配影像介入专科医师;(2)通过血管栓塞、球囊止血的方式有效阻断诸如腹盆腔内、腹股沟区、腋窝区等复杂困难部位的动脉出血,从而达到损伤控制、紧急救治目的,并为伤员安全后送创造有利条件;(3)临时阻断血流,无需达到血管“超选”标准,利用便携式X 线机足以满足出血部位判定、导管走行定位、止血效果评估等操作要求。

猜你喜欢

卫勤海战伤员
伤员转运
——担架介绍及简易担架制作与使用
抽组卫勤力量应对重大疫情的应急培训模式探讨
多种医学影像设备联合应用在突发事件卫勤保障中的应用价值研究
中途岛海战
军事卫勤一体化问题的提出及其意义
这海战没法打了
从我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看联合作战卫勤动员准备
陆军海战第一连
李克强 全力组织抢险救援和救治伤员
蓝色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