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城市“静脉血管”更畅通更健康

2022-11-09佛任宣

人民之声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佛山市提质管网

/ 图 佛任宣

污水管网承载着一个城市各种污水传输处理功能,被誉为城市的“静脉血管”。2019年以来,佛山全市污水管网建设全面提速,每年以超过1 000公里的速度推进。其中,2020年计划新建管网1 000公里,最终完成1 105.3公里;2021年计划新建管网700公里,修复管网300公里,实际新建768公里,修复357公里……这个治水的速度背后,是佛山市人大常委会持续监督污水管网提质增效的一个缩影。

监督:盯紧关键点不放

佛山市人大常委会调研发现,2021年全市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有些污水处理厂的进水浓度长期处于较低水平运行。管网的截污效能未能随着管网里程的增加呈正比例提升趋势,不但影响了治水成效,也影响了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水污染治理千头万绪,但污水管网建设是其中最为关键的节点。常委会抓住污水管网提质增效这个“牛鼻子”,通过监督管网效能,推动提高管网覆盖率、管网管理水平、雨污分流水平和管网质量,推动各级政府把污水治理工作力量汇聚到提高污水收集率上。

紧盯重点江河水系。突出对里水河、北村水系等流域截污工程建设的监督,重点监督截污管网建设和排污口治理,并结合每季度开展的广佛跨界河流污染整治监督,推动已建管网及时通水,发挥截污效能,确保各大水系截污工程落地见效、水质持续改善。

盯紧黑臭水体治理。针对黑臭水体整治存在的治标不治本、重应急设施建设轻截污管网建设、重主涌轻支涌、已验收河涌水质容易反弹等问题,依法督促各级政府加强规划指引,把管网的建设布局更多落在最紧迫需要的区域,提高管网布局的针对性,发挥关键点的截污作用。

盯紧治水关键环节。结合村级工业园改造,推动各级政府在村级工业园改造的过程中,注重把老旧管网改造、管养、维护以及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纳入村级工业园改造范畴,并明确要求在工业园改造过程中,要严格落实《佛山市排水管理条例》规定的雨污分流机制,提高污水收集率。

用实用好监督手段。依法作出《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污水管网提质增效的决议》。决议要求各级政府加快推进“三个一体化”、积极推进雨污分流、创新举措提升污水收集率,多措并举推动污水管网提质增效。决议的出台有效增强了监督力度和监督刚性,有力推动各级政府深入抓好存在问题的整改,对推动佛山市水环境治理起到关键性作用。

治理:遵循“四大原则”

佛山市人大常委会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以贯彻落实省人大常委会有关决定决议为抓手,以督促市政府落实《广东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为切入点,充分发挥“法律巡视”利剑作用,多措并举打好水环境保护监督“组合拳”。

通过借助12345热线查阅年度的环境问题投诉案件、明察暗访、专题询问等方式,强化全市城乡黑臭水体整治工作监督力度,对询问反映问题开展“回头看”,常态化监督广佛跨界河流污染整治,并依法作出《关于污水管网提质增效的决议》,推动各级政府牢固树立管网建设必须以效能为目标的理念。

在2021年的全市污水管网提质增效专题调研中,常委会调研组发现,全市污水管网提质增效尚存在“三个一体化”改革推进不理想、排水设施建设针对性不强、“厂、站、网”联合调度水平不高等多个问题。

佛山市委及时总结治水经验,优化治水策略,创造性提出“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四大治水原则,为佛山治水工作提供了指导。常委会紧贴市委的战略部署,将监督的重点放在推动四大原则落地落实见效上,督促各级政府做到“四个坚持”:坚持“全流域”治理,以流域水系为单元,科学规划、系统推进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水里岸上综合治理,实现由流向治理向流域治理转变。坚持“强统筹”推进,市级统规划、统标准,区级统资金、统建设,镇街管征拆、管保障,企业管施工、管运维,实现由分散治理向一体治理转变。坚持“大兵团”作战,重构治水工作体制,变“九龙治水”为“一龙管水”,实现由零敲碎打向系统推进转变。坚持“分层次”实施,按照源头治理思路,先把支涌、干涌等“毛细血管”治理好,实现由大江大河为主向干涌支涌为主转变。同时,督促加快实施“治水八大行动”,落实“一体化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等6大举措,全面推进污水处理提质增效,开创佛山流域治水新局面。

成效:质量+密度+提速

佛山市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各种监督手段依法持续监督政府全面落实“全流域强统筹大兵团分层次”治水原则,加快补齐城镇污水收集和处理设施短板,努力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

2019年以来,佛山每年以超过1 000公里的速度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其中南海、顺德两个区的建设力度特别大,每年新建管网均超过300公里。据测算,全市城镇污水管平均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其中中心城区平均密度接近10公里/平方公里,总体上处于全省较高水平。

目前,全市4 838个自然村中,已完成4 710个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治理,治理率97.35%。其中,有2 929个村的生活污水接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对未能纳入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纳污范围的村居,因地制宜建成666个合计10.6万吨/日、覆盖865个自然村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

据统计,全市新建污水管网由区排水公司承接建设的公里数占比已由2020年的21%上升到2021年的41%。其中,顺德区人民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通过加大与原投资方谈判力度,于2021年年底与13家BOT污水处理厂签订监管协议,将污水管网建设全部纳入排水公司统筹管理。目前,顺德、高明、三水区的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已基本实现区级统管;南海区也已制订工作计划,对仍未收归排水公司管理的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按照“合同结束即移交排水公司”的原则,分批收回并移交。

针对污水管网收集效能不高的问题,佛山市政府结合下一阶段的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需求,高质量编制全市排水与污水处理规划,按排水分区逐一排查、分析、确定后续污水主干、支次、毛细管网的建设地点和建设长度。优先铺排管网空白区和欠缺片区管网建设项目。新建管网进一步向重点河涌治理倾斜,其中2021年新建的700公里管网中,涉及黑臭水体的约250公里;2022年新建的800公里管网中,涉及重点河涌的约414公里。

2021年佛山市部门污水治理职责优化调整后,市水利局扎实组织管网普查,目前已完成排查管网4 732公里,占管网里程的60.8%。作为治水难点的暗涵也列入排查范围,目前五区均已开展全面排查。

猜你喜欢

佛山市提质管网
医院图书馆参与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合作共建的实践与探讨
佛山市南海外国语学校 李西鹏
数字化赋能农业提质增效
“疫”起携手 共研提质
提质和增量之间的“辩证”
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优化设计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君兰中学
供热一级管网水力计算及分析
为城市提质而歌
市政道路给排水管网设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