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神经内镜和显微镜下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的Meta分析
2022-11-09陈世楷孙伟同邹盈盈
陈世楷,张 昭,张 毅,侯 文,白 磊,孙伟同,邹盈盈
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是高血压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又称为原发性脑出血,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具有发病突然、病情变化快、死亡率高等特点,严重威胁病人的生命健康。出血的占位效应引起继发性脑组织损伤,对符合手术指征的病人,神经外科手术可有效清除颅内血肿,以降低颅内高压,恢复脑组织血流灌注[1-2]。目前临床常用的手术方式以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为主,疗效较好,但存在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等问题。近年来,神经内镜技术不断成熟,其手术视野大、照明条件好,在慢性硬膜下血肿、颅内肿瘤、血管畸形等疾病的治疗中逐渐体现出优势,同时该术式治疗HICH时,医生选择性、病人接受度越来越高[3-5]。已有大量临床研究对经神经内镜手术和显微镜下手术治疗HICH的疗效进行比较,尚缺乏循证医学证据。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对经神经内镜手术和显微镜下手术治疗HICH的临床疗效进行系统评价,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检索与筛选方法 对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2010年1月—2020年10月,中文检索词为“高血压性脑出血”“神经内镜”“显微镜”;英文检索词为“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neuroendoscopy”“microscope”。由2名研究员独立检索,并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筛选结果进行交叉对比,出现分歧时与第3名研究员协商,最终确定纳入文献。
1.2 文献纳入及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研究类型:比较经神经内镜和显微镜下手术治疗HICH临床疗效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或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符合《神经外科学》[6]中的HICH诊断标准;干预措施:观察组采用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显微镜下手术治疗,术后均给予监测生命体征、吸氧、抗感染等基础治疗;结局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颅内感染率、术后肺部感染率、术后再出血率、血肿清除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术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
1.2.2 排除标准 合并其他类型脑出血;合并其他严重基础疾病(如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消化道出血等);干预措施不符合纳入标准或联合其他治疗的文献;无法获取全文、数据缺失或数据明显错误的文献;未提及结局指标的文献;重复发表或数据重复的文献。
1.3 文献质量评价 采用Cochrane协作网RCT偏倚风险评估工具,由2名研究员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并对结果进行交叉对比,出现分歧时与第3名研究员协商。
1.4 数据提取 所有数据均由2名研究员独立提取,提取数据包括纳入文献基本特征(作者姓名、发表年份、样本量)、研究对象一般资料(年龄、出血量)及结局指标。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RevMan 5.4软件对纳入的文献数据进行Meta分析。二分类变量以比值比(odds ratio,OR)和95%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作为效应指标;连续变量以均方差(mean difference,MD)及其95%CI作为效应指标。基于χ2检验评估纳入研究的异质性,若P≥0.1或I2≤5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若P<0.1或I2>50%,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并进一步分析异质性来源。绘制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文献检索流程及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根据检索策略共获得213篇相关文献,其中,中文文献196篇,英文文献17篇;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进行筛选,最终纳入14项研究[7-20],共1 403例HICH病人,其中观察组651例,对照组752例。文献检索流程及结果见图1。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见表1。
图1 文献检索流程及结果
表1 纳入文献的基本特征
2.2 方法学质量评价结果 对最终纳入的14项研究[7-20]进行质量评价,随机方法方面:9篇[7-8,13-16,18-20]文献提到随机,其中3篇[7,15,20]文献未提及具体随机方法,其余5篇[9-12,17]文献根据手术方式分组,故评价为高风险。分配隐藏方面:14篇文献均未提及分配隐藏,故评价为风险不确定。盲法方面:由于外科手术的特殊性,所有研究无法完成双盲,但结局指标的判断与测量不受盲法影响,故评价为低风险。所有研究数据完整,且报道提及所有的结局指标不存在报道偏倚,评价为低风险。所有研究其他风险未知,故评价为不确定。详见图2、图3。
图2 纳入文献偏倚风险汇总图
图3 纳入文献偏倚风险比例图
2.3 Meta分析结果
2.3.1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共6篇文献[10-11,15-17,20]报道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异质性检验结果,P=0.59,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3,95%CI(0.33,0.85),P=0.008]。详见图4。
图4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的森林图
2.3.2 术后颅内感染率 共6篇文献[8,13,15-17,19]报道了术后颅内感染率。异质性检验结果,P=0.98,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颅内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8,95%CI(0.23,0.98),P=0.04]。详见图5。
图5 两组术后颅内感染率比较的森林图
2.3.3 术后肺部感染率 共7篇文献[8,13,15-19]报道了术后肺部感染率。异质性检验结果,P=0.73,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肺部感染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38,95%CI(0.23,0.60),P<0.000 1]。详见图6。
图6 两组术后肺部感染率比较的森林图
2.3.4 术后再出血率 共6篇文献[8,13-16,20]报道了术后再出血率。异质性检验结果,P=0.95,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再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47,95%CI(0.22,0.98),P=0.04]。详见图7。
图7 两组术后再出血率比较的森林图
2.3.5 血肿清除率 共5篇文献[9,11-12,16,20]报道了血肿清除率。异质性检验结果,P=0.25,I2=26%,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血肿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32,95%CI(1.15,3.49),P=0.000 1]。详见图8。
图8 两组血肿清除率比较的森林图
2.3.6 术中出血量 共11篇文献[8-10,13-20]报道了术中出血量。异质性检验结果,P<0.000 01,I2=100%,分析异质性来源可能与术者操作熟练程度、手术时间、病人个体体质差异、血肿部位等因素有关,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227.45,95%CI(-281.37,-173.54),P<0.000 01]。详见图9。
图9 两组术中出血量比较的森林图
2.3.7 手术时间 共12篇文献[8-9,11-20]报道了手术时间。异质性检验结果,P<0.000 01,I2=98%,分析异质性来源可能与术者操作熟练程度、血肿大小、血肿部位等因素有关,采用随机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77.01,95%CI(-96.26,-57.77),P<0.000 01]。详见图10。
图10 两组手术时间比较的森林图
2.3.8 术后GCS评分 共4篇文献[7,11,13,19]报道了术后GCS评分。异质性检验结果,P=0.15,I2=43%,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GC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20,95%CI(0.70,1.69),P<0.000 01]。提示病人术后意识恢复情况好。
2.3.9 术后ADL评分 共2篇文献[7,16]报道了术后ADL评分。异质性检验结果,P=0.74,I2=0%,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D=10.17,95%CI(7.96,12.38),P<0.000 01]。提示病人术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情况好。
2.4 发表偏倚 对纳入文献≥10项的结局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通过绘制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术中出血量散点基本均匀分散在直线两侧,具有一定的对称性,提示发表偏倚较小。手术时间可能存在一定的发表偏倚。详见图11、图12。
图11 术中出血量的漏斗图
图12 手术时间的漏斗图
3 讨 论
HICH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的特点,首次发生脑卒中的病人中11%~15%为HICH,且致死率高达50%,已成为人类严重的健康负担[21]。高血压病人脑内血管壁结构改变,血压急剧升高时,血液向外层管壁溃破处扩散形成血肿,血肿占位效应引起炎症反应、脑水肿、颅内高压等一系列继发损伤,甚至脑疝形成,故早期通过手术清除血肿有利于病人神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22-23]。目前手术方式较多,主要有钻孔血肿引流、开颅血肿清除等。显微镜下开颅血肿清除术是传统的术式,疗效肯定,但存在手术时间长、创伤大、并发症多、出血量大等缺点[24]。随着内镜技术不断成熟及人们微创理念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HICH病人接受并要求经神经内镜手术。经神经内镜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操作步骤简洁、手术时间短、术野清晰,有利于血肿清除和出血处理[25]。
本研究共纳入14项研究进行系统评价,涉及HICH病人1 403例,与显微镜下血肿清除术比较,经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颅内感染、肺部感染、再出血概率均较低(P<0.05)。相关研究表明,较低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降低病人死亡率的重要保障[26]。经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后,HICH血肿清除率更高、术中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术后GCS评分及ADL评分均较高(P<0.05),提示该术式有利于术后病人神经功能恢复,进而改善预后。
本研究存在以下局限性:纳入文献质量不高,部分研究未提及具体的随机序列产生方法,部分研究根据手术方式分组,未说明分配隐藏,导致结果可能存在选择偏倚;由于外科手术的特殊性,研究无法实现随机双盲,导致结果可能存在实施偏倚;术后出血、手术时间2项结局指标合并后异质性较高,影响结果准确性,分析异质性来源可能与术者手术操作熟练程度、病人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等因素有关,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可消除异质性;术后ADL评分仅报道了2项研究,样本量有限,一定程度影响结果可信度。
综上所述,经神经内镜手术治疗HICH较显微镜下手术在减少病人术后并发症、提高血肿清除率、促进神经系统恢复等方面更具优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鉴于研究的局限性,需更多大样本量、多中心、长期的随机双盲方法学、严谨的RCT进一步研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