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材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与分课时实施
——以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第一单元教学为例

2022-11-09卓立子

中学语文 2022年28期
关键词:孟子整体教材

卓立子

教材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是依据高中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组织单元的编制特征,对单元教学进行的整体统筹设计。分课时实施则是以整体教学设计为基础,利用单元导语、课文及之间的关系和具体的学习任务与提示,对单元课时进行的分配实施。本文以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下)第一单元教学为例,谈谈具体的策略和做法。

一、教材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双线组织单元。所以,教材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要依据单元人文主题组合的多篇文章和学习任务群给出的多样性任务来融合进行。

以教材第一单元为例。

本单元以“中华文明之光”主题组织起“诸子”和“史传”五篇课文可选择出具有相同性质的教学内容:战与非战中的社会形态与人的生存状态。“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可概括出具有相同操作特征的学习行为:在认识中华文明过程中深刻思辨,在思辨中华文明的 过程中不断深化认识。

以相同操作特征的学习行为作用于相同性质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可以这样进行。

赏析理解战与非战中的社会形态与人的生存状态:比较阅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下简称《侍坐》)《齐桓晋文之事》《庖丁解牛》和《烛之武退秦师》《鸿门宴》。

这个整体教学设计,“诸子”教学可认知中华文明非战、追求和平,构建理想社会,追寻理想人生的主旨。“史传”教学可认知古代战乱社会的现实场景和现实人性,这是中华文明的的真实呈现。比较阅读可深度进行“战与非战:理想与现实”“孔孟之仁:区别与联系”“儒道思想:出世和入世”等思辨性学习活动。

二、教材单元教学的分课时实施

教材单元教学的分课时实施是利用单元导语、课文和具体的学习任务与提示,聚合文章的语言材料和学习时间、聚合教与学的方式,分配出的从不同层级去完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任务的学习单位。

依据教材第一单元的单元导语、课文和具体的学习任务与提示,可将分课时分配如下。

课时1:阅读《侍坐》和《齐桓晋文之事》。赏析孔子与弟子的对话过程,理解孔子以生活画面命意的社会理想。鉴赏孟子的语言技巧和对话智慧,理解孟子的政治愿景。理解孔孟思想之间的相同与继承发展,区别相异及各自局限。

课时2:阅读《庖丁解牛》。赏析庖丁解牛过程的描写,理解故事寄寓的为人处世和社会治理之道,讨论庄子思想的意义及影响。联系课时1,辨析儒道思想的“出世和入世”。

课时3:《烛之武退秦师》和《鸿门宴》联读。赏析《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的语言艺术与彰显的智慧和《鸿门宴》中人物言行与事件发展的关系,以及两文的战争描写。理解两文描绘的战乱社会现实,体会战争中的人物形象,思考战乱中的人性。

课时4:联系前3 课时,探讨比较“诸子”的社会理想及展现的人格风采和“史传”战争记录中的时代风云人物及描写的现实人性。

四个分课时以层层递进的关联,组成了上下贯通的系统,指向教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任务的完成。

教材单元教学的分课时实施要充分联结单元导语、课文和具体的学习任务与提示来开展。它是包括该课时学习的任务设计、资源补充、活动开展及评价与反馈等实施要点的完整系统。

以第1 课时《侍坐》和《齐桓晋文之事》的阅读教学实施为例。

学习任务设计:

1.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掌握文中重点的字、词、句。理解孔子及弟子对话的语气、语调、情感。理解孟子与齐宣王对话的方式、技巧和思路。体会两篇文章的人物形象。

2.结合孔子“吾与点也”的内容和孟子“兼爱、推恩、民本”的阐述,探究“沂水春风”昭示的社会理想和孟子的政治愿景。

3.比较两篇文章的人生状态和社会理想,联系现实,写一篇文学短论。

该课时设计的三个学习任务是通过对单元导语、课文和具体的学习任务与提示的学习内容重构而出,它指向教材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中的学习任务。三个学习任务构成了一个由浅入深、从内容赏析到内涵理解,由阅读到写作、读写结合的结构性学习任务系统。

课时学习资源补充。

1.程颐、杨慎、朱熹、王阳明、南怀瑾对《侍坐》的评论。

2.司马迁、朱熹、梁启超对孟子的评论。

3.当代学者对对话理论的阐述。

本课时学习的补充资源一是为理解文章提供了参考、比较性的资料,二是为创设和利用学习情境提供了理论储备。

课时学习活动开展。

课时学习活动开展是课时学习任务的具体执行,它既要描述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行为,还要描述出学习的过程与形态。

1.疏通两文“对话”的文意。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将文中的重点字、词、句加以梳理和积累。初步理解人物对话的语气、语调及表的情和达的意。

如《侍坐》发问者和回答者的“对话”理解。

表1:

再如《齐桓晋文之事》针对齐宣王问策,孟子劝谏中“劝”的理解。

表2:

2.演读两文人物的“对话”。通过分角色演读进一步揣摩对话者的语气、语调、情感。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理解对话者的人物形象。

(1)演读《侍坐》,进一步读出四子及孔子的语气、语调、情感,分析理解四子及孔子的人物形象。

(2)演读《齐桓晋文之事》,进一步读出孟子与齐宣王对话的语气、语调、情感以及对话的智慧,理解齐宣王的内心世界和孟子的人物形象。

3.品评两文人物的“对话”。品评理解孔子社会理想的比喻式命意和孟子具体以王道思想实现的政治愿景。

(1)品评理解“吾与点也”与“春风沂水”描绘的人生境界与社会图景;品评理解孟子的王道思想与以“五亩之宅,……”画面描绘的的政治愿景。

(2)品评理解两文中孔孟的社会理想和实现方式。

表3:

4.对话两文“对话”的话题。思辨孔孟的社会理想和政治愿景,写作文学短论。

课时学习评价与反馈。

课时学习评价与反馈是指对学习活动过程的评价与反馈。学习评价与反馈促使学习活动不断地对学习内容加以具体认定,对学习行为作出调整。它是能够较为清晰地描述学习活动过程和学习实现的结果之间关系的教、学、评一体的评价与反馈。

课时学习评价与反馈表。

表4:

该课时学习评价与反馈表以四个学习活动有效地认定了相关的学习内容,并引起对相关学习内容开展阅读与写作学习活动的过程。学习评价与反馈不断地导引和纠正学习活动过程的方向,激发着针对具体学习内容的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复杂多样的学习行为。

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和分课时实施的总结与反思

1.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和分课时实施的关系

整体教学设计对分课时实施具有制约关系。分课时实施则以学习任务的具体设计和学习活动的开展进行,具体落实整体教学设计的学习任务。分课时实施不仅要考虑各个课时的教学目标,更要考虑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系统中的特定层级和作用。分课时实施的各个课时既在不同维度之间建立了层层递进的关联,又在整体教学设计的观照之下构建上下贯通的系统。

2.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策略与步骤

教材单元的整体教学设计指的是以学习任务群概括出的具有相同操作特征的学习行为,作用于教学内容的整体设计。教学步骤一般有如下三步。

一是对单元文章进行教学内容的选择。可以从文章的主题、表现形式、作品风格等多个角度选择具有相同性质的教学内容。

二是对学习任务群下多样性的学习任务进行学习行为的概括。可以从“认知、理解、运用、分析、综合、评价”等概括出具有相同操作特征的学习行为。

三是找出以学习任务群概括出的具有相同操作特征的学习行为,以作用于单元教学内容。

3.单元教学分课时实施的要点及注意事项

单元教学的分课时实施包括课时学习的任务设计、资源补充、活动开展及评价与反馈等实施要点。

分课时实施要通过对单元导语、课文、具体的学习任务与提示给出的学习内容进行课时性的结构重构(分解、增减、组合、改编)来设计学习任务,要补充一定的教学资源及寻求抓手,创设学生广泛参与和深度进入的学习情境。分课时实施的学习活动和行为要呈现为自主、探究性学习内部的深入与突破。

猜你喜欢

孟子整体教材
教材精读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磨刀不误砍柴工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