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资讯
2022-11-09
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人才培训中心揭牌
9月26日,以“党建引领聚人才 科技赋能创未来”为主题的第三届“智汇·海淀”人才主题周花园路街道活动在北京国资公司所属集智未来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举办。在北京市海淀区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指导下,由花园路街道和集智未来共同打造的集智未来人才会客厅正式成立,有关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社会团体、企业代表以线上线下的形式参会,共同见证首个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的搭建与创举。
人工智能已经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具有很强的“头雁效应”。据集智未来牵头研发的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大脑显示,北京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企业增长快速,催生的产业数字化企业更是百花齐放、高速发展。这对人工智能技术人才的需求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同时显现出的缺口越来越大。集智未来汇聚北京大数据研究院、工信部电子一所、百度、中公教育等多方培训资源,成立北京市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基地人才培训中心。培训内容着眼实战能力提升和岗位胜任力,所有课程均通过百度、工信部考试中心、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等权威机构技术能力的专门认证,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能力需求。
此外,在活动中,集智未来发布的《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十条措施》,从技术能力提升、就业面试辅导、就业服务对接、孵化空间支持、创业辅导服务、公司注册支持、金融对接服务、科技条件支持、知识产权服务、场景对接服务十个方面,把支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措施落实落细。
中关村密云园新增2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近日,北京市经信局网站公布“2022年度北京市第四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中关村密云园27家企业榜上有名。
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是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的战略性举措。近年来,密云区经信局、中关村密云园管委会充分发挥职能和引导作用,积极推荐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中小企业参加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评选,一批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相继入选。
北京北铃专用汽车有限公司主要以研发生产医疗救护领域特种车为主,其中医疗救护车在北京市场占有率达90%以上。目前,产品已涵盖救护车洗消中心、医疗废物消毒车、两癌筛查医疗车、采血医疗车等,远销俄罗斯、朝鲜、日本、巴基斯坦、津巴布韦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公司先后获得发明专利1项、新型实用技术专利28项、软件著作权11项,实现科技成果转化40余项。
北京汉典制药有限公司秉承名医古籍《脾胃论》《伤寒杂病论》中经典名方,应用现代先进生产工艺,研发生产“补中益气颗粒”“参苓白术颗粒”“小柴胡颗粒”等中成药品。同时,遵循中医药理论,结合中医临床疗效,运用现代科学的研究手段开展中药和复方药理作用研究,自主研发了国家重大创新药“紫叶丹胶囊”等多种药品。其中“保尔根痛平颗粒”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公司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34项,国家新型实用技术专利2项。
北京博恩特药业有限公司、北京恒久实验设备有限公司等25家企业也同时入选2022年度北京市第四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
国家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创新试点落户中关村石景山园
9月22日上午,北京(中关村)审查员实践基地(东土科技)实践点揭牌暨启动会在东土科技公司成功举办。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中心、中关村石景山园管委会、北京市专利代理师协会等单位相关负责同志参加此次活动。
会上,与会人员一同参观了企业展厅,重点了解企业在工业互联网、智慧交通等创新技术成果。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中心、中关村石景山园管委会、东土科技公司等单位共同为东土科技审查员实践点揭牌。座谈交流环节,东土科技公司详细介绍了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体系及工作开展情况。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电学部、中关村知识产权促进中心分别介绍了实践基地相关需求,目标及中关村知识产权服务情况;北京市专利代理师协会介绍了协会职能及专利代理服务情况。各方围绕企业在创新发展中技术研发成果保护、知识产权战略布局等方面的成果及难点进行交流。
北京(中关村)审查员实践基地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创新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加大政企合作力度,实现双方共赢具有深远的意义。今年,共13家中关村企业挂牌审查员实践点。东土科技实践点启动揭牌,来自国家专利局电学部的审查员组团入驻企业,开展为期两天的实践交流,对帮助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能力全面提升及促进企业核心竞争力形成具有重要意义,也将有效推动国家知识产权局审查资源与中关村石景山园企业专利战略工作全方位对接,构建园区知识产权创新体系。下一步,中关村石景山园将聚焦虚拟现实、工业互联网等新兴产业领域,继续推动知识产权创新体系构建,深挖高价值专利,助力园区创新发展。
新材料可延长航天装备服役期
俄罗斯南乌拉尔国立大学和中国、波兰同行们共同研发出能够延长航空航天领域贵重零件服役期的新材料,还能保护金属涂层免遭腐蚀。相关研究发表在最近的《合金与化合物杂志》上。
南乌拉尔国立大学新闻处表示,带有罕见特性的3种新材料是中俄波三国科学家联合工作的成果。这些材料是所谓的高熵金属间化合物,它们在相位稳定中的特性,以及原子排列的规整性为制造应用广泛的贵重化合物提供了光明前景。
南乌拉尔国立大学晶体增长实验室研究人员奥斯托瓦利·莫加达姆介绍说:“我们所获得的样品中,2/3拥有高硬度,能够延长航天工业重要零件的服役期。材料可被用作保护金属部件免遭腐蚀的涂层。比如,其中一种适用于发动机点火部分,以及燃气涡轮机叶片;另一种化合物是高速磁转子(发动机部件版)的理想选择,因为这种材料具有高屈服强度(即可逆变形)。”
莫加达姆称,这3种复合材料均可用作高性能催化剂。高熵金属间化合物由不同的原子组成,每种原子都有自己的作用,可加速特定的化学反应,因此与贵金属相比,这些化合物表现出更大的催化活性。
首款网格结构纳米电子皮肤面世
韩国大邱庆北科学技术院(DGIST)研究团队成功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纳米结构电子皮肤设备(有机场效应晶体管)。这种电子皮肤设备包含一个纳米网状结构,可长时间测量和处理生物信号,且不会让佩戴者感觉不适。这一成果标志着科学家们向电子皮肤设备集成系统迈进了一大步。相关研究刊发于最新一期《高级功能材料》杂志。
电子皮肤是指贴在皮肤上的电子可穿戴设备,用于收集温度、心率、肌电图和血压等生物信号,并传输数据。为了使用实时医疗系统准确测量生理信号,需要一种能够连接到光滑且不断移动的皮肤表面的软性传感器。因此,目前大多数用于皮肤表面的电子设备都使用塑料和橡胶等表面平坦的基材制造而成。
但这种基质材料虽然表面平坦,却透水透气性都较差,长期附着在皮肤上可能导致意外疾病,如过敏、代谢紊乱等。因此,与生物组织接触的电子设备必须拥有高渗透性,才能确保长期使用。鉴于此,以聚合物纳米纤维为基础的、拥有良好透气性的纳米网格器件的相关研究一直备受关注。然而,由于表面粗糙、缺乏机械稳定性、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科学家们很难制造出纳米网格晶体管。
在本研究中,DGIST团队使用聚氯代对二甲苯作为生物相容性涂层,解决了这些问题,成功开发出了全球首款可应用于电子皮肤设备的超薄透气纳米有机场效应晶体管(OFET)。
这种超薄纳米网格OFET几乎不会给用户带来任何不适,并且可以与各种传感器相结合。而且,新设备即使折叠或弯曲、或在高湿度等恶劣环境下,都不会导致性能受损。
研究人员表示,他们首次成功开发出纳米网格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晶体管的开发对于构建复杂电路至关重要,有了它,就可以长期实时测量并处理生理数据。
AI首次创建高效准确数学算法
英国《自然》杂志封面以“矩阵游戏”为题,发表了人工智能(AI)公司“深度思维”团队的最新发现:AI可解决矩阵乘法问题。这是第一个可为矩阵乘法等基本任务发现新颖、高效且正确算法的AI系统。换句话说,这个名为“AlphaTensor”的AI能自行发现新算法,从而解决了50年来数学领域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找到两个矩阵相乘最快的方法。
数学在计算机编程中经常出现,通常作为描述和操纵现实世界现象表示的一种手段。例如,它用于表示计算机屏幕上的像素、天气状况或人工网络中的节点。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数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就是对矩阵进行计算。
在对游戏进行编程时,矩阵描述了可能的运动选项。为了实现这样的运动,矩阵经常被相乘和/或相加。这需要海量的工作,随着矩阵变得越来越大尤其如此,这就是为什么计算机科学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开发越来越有效算法来完成工作的原因。1969年,数学家沃尔克g斯特拉森想出了一种方法,只使用7个乘法运算而不是标准的8个乘法运算将两个2×2矩阵相乘。
但在新成果中,“深度思维”研究人员从游戏系统中寻找灵感,这些游戏大多数都是基于强化学习的。在构建了一些初步系统之后,研究小组将重点转向了树搜索,这也用于游戏编程,是系统在特定情况下查看各种方案的一种手段。当应用于乘法矩阵时,研究人员发现,将AI系统转换为游戏可搜索最有效的方法来获得所需的结果——数学结果。
研究人员通过允许它搜索、评估来测试他们的系统,然后使用现有算法,并以奖励来激励选出最有效的算法。系统学会了影响矩阵乘法效率的因素。接下来,研究人员将允许系统创建自己的算法,寻求进一步提高效率。他们发现,在许多情况下,系统选择的算法比人类前辈创建的算法更好。
“深度思维”团队希望,未来AI能更多地用来帮助攻克数学和科学领域的一些最重要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