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技术对普惠金融的促进和挑战探析
——基于商业银行视角
2022-11-09耿昕
耿 昕
(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行 营业部,上海 200001)
1 引言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定不移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道路。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靠共同奋斗,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大服务普惠群体的力度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这一目标在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报告指出“加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有效支持,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信用贷款和首贷户比重继续提升”“努力营造良好融资生态,进一步推动解决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目前,传统金融在服务大中型企业上已较为完善,但在服务小微企业、低收入人群等长尾群体上还存在不足。普惠金融的难点在于信用评估、数据获取、准入门槛等方面。而数字金融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手段,扩大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覆盖面,降低了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成本,对支持普惠金融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2 数字技术对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
2.1 利用线上服务扩大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
与传统金融服务相比,数字金融所展示的最大的优势是支持普惠金融的发展。依托大数据分析,数字金融在不见面的情况下降低了获客与风控的成本,大大提高了普惠金融发展的可行性。线上服务的推广,对加大乡村振兴、绿色金融、科创型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2.2 通过线上产品助力普惠金融服务专属度
很多银行机构在服务大型央企、国企客户时,会根据客户的自身特点和发展阶段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服务方案。现在,有了数字技术的帮助,普惠群体也有了专属的“服务方案”。目前,部分银行机构推出线上产品,为所有的法人对公客户(包括小微客户)提供线上线下融合办贷服务,通过按需推荐产品、线上征信授权、自主业务申请、自助进度查询,实现了申贷、用款、还款环节的全面线上化。通过智能匹配、极简录入、快速匹配所需产品,全面提升客户体验,这种模式尤其对小微企业的发展有助力。
2.3 依托各类平台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信贷体系
小微企业贷款难主要是由于自身风险较高,很难达到金融机构准入门槛。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的信用评估成本过高,也是导致金融机构不愿对小微企业发放贷款的原因之一。目前部分银行机构依托与市大数据中心、市担保中心、银税互动等机构平台合作,引入更多可靠的外部数据,深度整合内外部客户数据,丰富和完善了小微企业的数据资产,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信用评估难的问题。部分商业银行推出的e贷类产品,即基于此。
2.4 采用供应链模式推动普惠金融服务协同发展
银行机构服务小微企业时,比较倾向于属地化业务。而供应链金融提供了一种新的创新模式,其跨越了空间的局限性,依托供应链核心企业上下游订单、应收账款等真实交易信息,既满足符合条件的本地尤其是异地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又帮助核心企业稳固与其上下游企业的关系,从产业链供应链角度推动核心企业与小微企业协同发展。
3 数字技术给普惠金融带来的风险及挑战
数字技术使得金融更具普惠性,对实体经济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服务,但是其发展也会带来一些问题,甚至增加系统性金融风险。
3.1 过于依赖大数据分析加剧风险承担
银行机构依靠大数据分析,有效解决了信用评估、数据获取等难题,使得服务普惠群体更有积极性和动力。但大数据分析也有天然的不足,比如数据很难完整、噪音很难消除、重相关关系、轻因果分析,而有时仅仅缺少一个变量就可能导致截然相反的结果。前期,银行为更好服务小微企业所设计的e贷类产品,在小微企业满足产品设计的大数据分析后,即可获得贷款额度。此举虽为小微企业提供了便利化信贷类产品,但也加剧了银行机构的风险承担,削弱了银行机构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支持信心。
3.2 容易引发行业集中度和企业集中度问题
通过供应链模式,处于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依托核心企业进行融资,使得金融机构不断增加对核心企业的授信额度,以满足供应链上企业的用信需求。而核心企业与上下游的小微企业所处的行业未必一致,这就会出现一旦核心企业所处的行业面临行业集中度问题,或是核心企业自身的授信被占足,就会导致其他行业的上下游小微企业无法取得贷款。而这些小微企业所处的行业有可能恰恰是银行信贷重点支持领域,如制造业、绿色金融、战略新兴产业等。
3.3 导致跨行业、跨领域的风险
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具有跨行业、跨时空、跨时间的特性,该类特性导致了风险传导速度呈几何倍数增长。此外,数字技术弥补了传统金融服务长尾群体的不足,但这些群体在新产品和新技术的接受程度、风险意识等方面仍亟须提高。对银行来说,数字技术服务普惠金融,涉及科技部门、营销部门、信贷部门、运营部门甚至很多外部机构平台等各方主体。部门之间以及内外部机构之间的协调运作、联防联控不到位,会直接导致风险的突发性以及传播的速度、广度。
4 运用数字技术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数字技术的特性决定了其对支持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非常有助力。但同样的,数字技术的这些特性也会大大增加普惠金融的风险。银行机构在运用数字技术推进普惠金融方面,要在发展和风险中寻求平衡。
一是推动模型迭代优化,提高对普惠群体精准画像的能力。数字金融是近几年蓬勃发展起来的新兴事物,无论是大数据分析采用的人工智能等算法,还是对普惠群体的认知,均处于逐渐完善阶段。是否可以精准地把合适的产品匹配到合适的普惠群体,取决于模型对普惠群体精准画像的能力。银行机构应加大开发大数据技术方法,培养善于利用数据进行分析的综合性人才。二是增加人工干预,不能完全依赖大数据分析和模型分析。大数据分析具有重相关关系、轻因果分析的局限性。建议把模型作为定量分析的依据,人工打分作为定性分析的依据,两者的综合打分作为发放e贷类产品的依据。三是扩大外部数据引入,商业银行应加强与外部各类平台之间的沟通协作,并加快与税务、海关、电力等单位的信息联通。通过外部数据的引入,有效缓解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信用评估的难度,反过来商业银行通过外部数据也获得了更多的商机。比如目前商业银行通过对接外部平台,将新注册的企业商机作为获客源头的有效补充,进一步拓宽了商业银行的开户渠道。四是在守住风险底线的基础上,给予适当的“试点容错”空间。银行业是数据密集型行业,商业银行采用数字技术虽然降低了对普惠群体信用评价的成本、提高了对普惠群体的认知,但是依然会有数据偏差或产品设计偏差的可能性。要认识到运用数字技术服务普惠群体是银行业今后发展的重中之重,而如何运用数字技术服务普惠群体则是一个不断改进、不断完善的过程。
5 数字普惠金融与其他重点领域相结合产生的联动效应
2022年3月10日,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5大国有银行均发布公告。工商银行的公告表示,2021年,该行持续加大对制造业、普惠、民营、科创、绿色、乡村振兴和战略性新兴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农业银行的公告表示,2021年,该行加大制造业、普惠小微、“专精特新”、绿色信贷等实体经济重点领域信贷投放。建设银行的公告表示,2021年,该行聚焦实体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普惠金融、绿色金融、制造业、战略新兴等领域信贷占比不断提升。中国银行的公告表示,2021年,该行贷款重点投向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战略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交通银行的公告表示,2021年,该行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绿色信贷、普惠小微、制造业投向贷款增幅超过全部各项贷款增幅。结合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推动普惠小微贷款明显增长”的要求,商业银行今后会持续加大扶持普惠群体的力度。数字化技术与普惠金融的加速融合,有利于商业银行达成这一战略目标。
数字普惠金融还可以与其他重点领域相结合产生联动效应,从而在商业银行的整体战略部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5.1 数字普惠金融与“碳中和、碳达峰”
郭桂霞和张尧(2022)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和企业碳减排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支持数字科技的产业化,有利于减少总体碳排放;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产业的数字化赋能,实现地区的碳减排。商业银行在运用数字技术支持普惠企业的同时,也可引导普惠企业向着绿色化转型。一是数字技术有利于普惠企业在生产、运输、仓储等各个环节的绿色化转型。二是银行运用数字技术掌握具有绿色化特色的普惠企业,加大信贷政策支持以及资金价格倾斜力度。
5.2 数字普惠金融与“专精特新”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肖亚庆表示,2022年,进一步扩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规模和范围,在已有的基础上从国家层面进一步创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的路径,扩大数量。准备再建国家级的专精特新企业3000家以上,以此带动省级的5万家以上,使专精特新这个群体不断壮大。
“专精特新”政策旨在培育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专新”中小企业以创新为灵魂。当前,商业银行越来越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一是引导小微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二是围绕国家级和市级清单,构建“投、贷、服”一体化新模式。盛天翔和范从来(2020)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促进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的信贷供给。小微企业有了充足的信贷资金,才更有资本和动力去开发“专精特新”的产品和技术。谢绚丽、沈艳、张皓星和郭峰(2018)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每年的新增小微企业数的作用显著为正,而对大中型企业尚无显著正向作用,说明数字金融更多的是促进了小微企业的创业。此外,通过对创新的中介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和创新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说明数字金融可能通过提高创新助力创业。可以这么说,商业银行在运用数字化服务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与商业银行加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商业银行服务普惠群体不能仅仅是一项政治任务。如何更好地运用数字技术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使得银行等金融机构产生内在的驱动力,更愿意在普惠领域投入越来越多的新技术、研发更多的新产品,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面对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银行机构纷纷成立了金融科技公司,或与金融科技公司开展战略合作模式,极大地助力了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同时,越来越多的高校也逐渐获批大数据管理与应用等相关专业,培养熟悉大数据管理技术与方法、善于利用数据进行分析的综合型人才。无论是从实务界还是学术界,共同推动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尤其是在普惠金融领域的应用,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