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女兵的苦与乐
2022-11-08徐泉法
□ 徐泉法
1938年1月,在上海务本女中加入中国共产党的赵秀英
在我的家乡江阴县祝塘镇,都习惯把在新四军里脱产工作的女同志称作“新四军女兵”。尽管女兵里有部队的机要人员,有地方党政干部,还有民运工作队员、文化工作者、医务人员,但这一称谓既亲切又有概括力。
那是1940年的春夏间,祝塘及其周边地区来了一支支抗日队伍,当时的番号是江南抗日救国军,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改为新四军6师18旅。随着武装部队的到来,从事建党建政和地方群众工作的党政干部、民运工作队员接踵而至,其中占很大比例的是年轻女性。她们剪着短发,穿着便衣,肩上斜背着一个蓝布挎包,包上系着一只新发的搪瓷碗。她们轻快的脚步,英姿勃发的容颜,是祝塘街镇和乡村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然而,女兵们的工作环境充满了风险和艰辛。日伪军不时下乡“扫荡”,国民党顽军频繁袭击,女兵们常有被捕和牺牲的。至于生活上的艰苦,现在年轻人简直难以相信。当时农民的住房都不宽余,腾出客堂,夏天铺席子,冬天铺稻草,就是女兵的临时“卧室”。她们还把冬天的稻草说成是“金丝被”。原来,女兵们常常几个人一起,和衣睡在稻草铺上,上面合盖一条薄薄的毯子。大家挤在一起,依然难抵冬夜的寒冷,姑娘们在毯子上就再盖上一层稻草,这时睡在毯子下面,就暖和多了。因为地上有湿气,柴草里有虫子,住久了易得疥疮,又痛又痒,抓破了容易感染化脓;去后方医院治疗,也只有草药汁涂抹,难以根治。中共东路特委组织部长赵秀英,直到晚年,腿上还留着疥疮痊愈后的疤痕。
1987年9月,葛慧敏在北京接受采访。 徐泉法摄
住宿条件不行,吃饭也是问题。由于国民党顽固派坚持反共立场,新四军的一切费用都只能自筹。这样,女兵们的吃饭经费只能维持在最低水平上。当年江抗总办事处办民训班,每逢开饭,女兵们就以班为单位去领取饭菜。每个班两蔬一汤,秋冬是大白菜,春天是红花草,汤里只有少许咸菜。民训班大队长朱一曾经说过,吃第一碗饭还有蔬菜,吃第二碗时就只剩汤了。吃这些姑娘们没事,可正在喂奶的年轻母亲就傻眼了。旅长江渭清妻子陈淑荣生下儿子才几个月,可因为天天吃蔬菜没有奶水,饿得孩子直哭喊。祝塘的大婶大嫂们知道了她的难处,就用油煎了蚕蛹,送给陈淑荣。这位来自湖南平江的新四军女兵,在对敌斗争中英勇无畏,却不敢吃已经煮熟的小虫子。经反复劝说,陈淑荣闭着眼睛吃了一只,味道不错,再吃一只,又香又脆,于是放开吃起了蚕蛹,遗憾的是,几天吃下来依然不见一滴奶水!
除住宿、吃饭外,女兵们还常被转移弄得精疲力竭。以祝塘为中心的澄锡虞抗日根据地,并非为新四军武装完全控制,日伪军和国民党忠义救国军经常偷袭新四军驻地,为了安全,女兵们在一个村子住上两三天就转移住地。转移都在傍晚进行,时间短则一个多小时,长则两三个小时,目的是迷惑敌人,让其无法弄清新四军住在哪个村子。有时下起了雨,女兵们舍不得穿着布鞋在雨中走,就换上用旧布条做的草鞋,有的干脆赤脚行军。雨中的黄昏田野里一片漆黑,看不清脚下的路,时在6师师部担任机要工作的谭震林妻子葛慧敏,重重地摔倒在泥路边。这时,前面传来命令,要求女兵立即用携带的白毛巾围在脖子上,后面的人只要盯着前面的白毛巾,就不会掉队或迷失方向。一两个小时后,女兵们到达目的地,相互一看,彼此身上、脸上、手上都是泥浆,不约而同笑了起来。
上世纪80年代,笔者在北京、上海、南京采访当年活跃在祝塘的女兵,虽然都已鬓发花白,但依然笑得爽朗。曾任中共东路特委组织部长的赵秀英说:“当年我们挤稻草铺,卫生条件是差一些,但是,那种暖和的感觉,是在任何高档的宾馆都找不到的!”当年无奶喂养孩子的陈淑荣也不无感慨地说:“那些年吃过的苦,我们自然忘不了。不过,大家吃着一口锅里的饭,喝着一个盆里的汤,我留下的印象,就是特别的香!有时老乡送来一碗豆瓣酱,酱里有黄瓜、生姜,那种又咸又鲜的味道,陪伴了我一辈子。”1987年9月,葛慧敏曾对笔者说过:“淋着雨水,黏着泥浆,这是战士之美。在书斋里捧着书本,一辈子都找不到这种美妙的感觉。”
有人以为当年新四军女兵不懂得人间的苦与乐,几乎成了神。我与离休在北京家中的老太太们探讨。葛慧敏笑着说:“1940年5月因为军情紧急,我奉命从皖南转移苏南东路,当时分娩才几天,部队首长担心我的身体,要用担架抬我,我自豪地说:‘我是钢人铁马,自己能走,不用抬!’这样走走停停,一个多月才到达常熟,当即就病倒了。病愈后我辗转到了祝塘。钢人铁马也是血肉之躯,哪来的神呢?”是的,新四军女兵也是人,也会饥饿,也会生病,孕妇还会流产,产妇还会无奶……她们吃的苦,受的累,遭的罪,作出的牺牲,远远超过新四军男兵。但是,她们为了祖国的独立,民族的生存,人民的解放,把属于自己的一切都豁出去了。这就是女兵们的初心与使命。曾经担任民训班大队长的朱一,晚年住在南京,她告诉笔者说:“在民训班学习的姑娘们,都有一句掷地有声的誓言:为了打败侵略者,我们什么时候牺牲都不会害怕!”
看到女兵们这样的故事,听着她们这样的誓言,我突然发觉,当年战斗在江阴乡间的新四军女兵,她们的外貌,是如此动人而美丽;她们的内心,是如此明净而高洁;她们的形象,是如此高大而威武。啊!新四军女兵,你们永远活跃在江阴人民的记忆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