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与实践创新研究

2022-11-08郝凤枝

中国民族博览 2022年15期
关键词:文化遗产物质设计师

郝凤枝

(山西工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一、非遗文创产品的内涵界定

一般情况下,我们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在一起,然后将其所制造、生产、销售出来的产品叫做非遗文创产品。在已经实现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变得更加关注产品的创新发展,所以一些工作人员选择将“非遗”和“文创”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能够形成一种新型的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主的文化产业。同时,两者的结合大大促进了相互的发展。我们将文化创意产业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非遗文化传播的途径,而且有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扬。另外,在文化创意产品产生相应的商业价值之后,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文化内涵,丰富文化创意产品的设计思路,同时还能够提升文化创意产品的人文价值和艺术美感。因此,非遗文创产品的进一步创新发展使人们逐渐意识到非物质文化的历史文化重量,其以时尚的方式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不仅能够让人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内涵,而且能让人们体会到产品创新传承带来的快乐,这是这个时代人们在产品使用层面上对物质和精神的追求。

二、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创新

(一)充分挖掘文创产品的非遗文化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独特的色彩、纹样,这是因为其运用了特殊的制作工艺,而不同的制作工艺则意味着相应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内涵。在当前环境下,我们在设计非遗文创产品时一定要将非物质文化所带有的艺术感和创作价值都充分地体现出来,再加入一些当代的产品设计理念,只有这样才能生产出符合人们精神需求和物质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另外,在发扬和宣传非物质文化的传统技艺时,不仅需要运用该技艺制作出来的产品具有相应的实用性,而且需要基于此进行进一步的创新,使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文创产品的文化价值。而人们在使用文创产品的过程中就能够自然地受到非物质文化的熏陶,从而自觉地向周边人群宣传非物质文化。

(二)打造非遗文创产品的品牌定位

相关企业选择在对非遗文创产品的品牌进行相应的定位时,第一步必须要做到明确每个应销售产品的市场环境,只有这样才能使产品发挥出相应的价值。例如,关于产品受众、销售渠道、销售市场的确定时,可以从年龄、性别、审美水平、实际收入、受教育情况、国内外市场等方面出发,将非遗文创产品设定为不同的类型,在这里产品的价格也应该进行区分,同时要关注顾客和市场的反馈。例如,当前我国就已经实现了将非物质文化融入各个行业中,涉及了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为非遗文创产品的推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给许多公司带来了较大的商业价值。如今我国一些地区的美术馆、博物馆中珍藏了许多文创产品,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如三星堆蛋糕、故宫系列口红、兵马俑DIY等。我们通过创新文创产品,明确该产品的品牌定位,紧密联系与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来将非物质文化以新鲜的面貌呈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这是非常有利于非遗文创产品品牌的推广和宣传的。

(三)创新非遗文创产品的时代气息

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制作,除了应该与传统产品一样具有相应的实用价值和艺术感之外,还应该对其进行不断创新,使其同时具备趣味性和时尚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更多消费者的喜爱,吸引消费。为此,这就需要相关的工作人员在进行非遗文创产品的研发创新过程中,加入一些人们喜欢的科学元素或流行元素,比如,AI、VR等科学元素,重工艺、不规则图案等流行元素,让我国历史悠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再次充满磅礴向上的时代气息。

三、非遗文创产品设计与实践中面临的问题

(一)设计缺乏创意,形式单一浮于表面

现阶段,许多从事与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工作的设计师由于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较少,对相应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工艺应用、文化内涵、艺术价值等知之甚少,所以在进行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往往是将单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某一部分拿出来进行相应的应用,如以复制、粘贴的方式将一些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纹样、颜色等元素直接印到产品中,然后进行相应的销售。而这样的非遗文创产品不仅缺乏创意,而且没有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独特文化内涵,无法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品有效结合,设计的产品浮于表面,无法吸引消费者前来购买,也就难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推广,从而达到使产品获利的目的。

(二)设计脱离人们的现实生活,实用性偏低

目前,许多设计师创作出来的非遗文创产品在市场需求定位这一方面的把控上还有待加强。大多数生产出来的非遗文创产品在许多地方都可以进行售卖,人们在文化馆、美术馆、艺术馆里看到的非遗文创产品在其他的景区也可以买到。在这一背景下,销售该产品的定价变得逐渐迷惑。另外,虽然许多非遗文创产品的观赏性较高,也有许多人因为好看而选择购买,但是由于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无法贴合人们的现实生活,实用性较低,所以其销售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三)设计同质化严重,品牌文化很难打造

近年来,非遗文创产业的发展非常稳定,全国各地有许多独具创意的非遗文创产品,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但是在此过程中,当一件有创意的非遗文创产品制作出来并且爆火之后,就会有越来越多相似的产品在市场集中出现,这导致了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同质化问题非常严重,同时因产品的制作工艺参差不齐而这慢慢消磨着人们的购买热情,这对非遗文创产品的推广是非常不利的。

(四)非遗文创产品市场竞争力不足

一般情况下,非遗文创产品的销售渠道是美术馆、旅游景区、博物馆以及文化商业街等,这使非遗文创产品的销售范围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为了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许多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更加贴合人们的现实生活,但是相比与人民群众广泛知晓的品牌,非遗文创品牌的识别度、还是与其有一定的距离,所以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明显相比于其他品牌较差。

四、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

(一)使用传统工艺和材料,控制品质

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古时候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传统的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相应的传承人一般会运用一些天然的材料来完成非遗文创产品的制作。但是由于手工制成的产品大多数是无法统一的,而我国的传统手艺人在这里可以凭借自己精湛的技艺做到在一定范围内的相对统一。为了提高非遗文创产品制作的品质,提升产品制作的工作效率,就应该采用“流水线”的非遗文创产品生产模式。

“流水线”并不意味着粗制滥造。早在古时候,我国传统手工艺就有了分工协作的概念,手艺人往往需要掌握所有的手工技艺,并且善长其中的某个步骤。同属于一个门类的手艺人往往手工技艺各有所长,所以在进行“流水线”制作时会有一定的侧重点。例如,专门制作北京民间玩具“兔儿爷”的吉兔坊就运用过“流水线”生产模式进行作业。负责人为了提升产品制作的效率,选择以“流水线”的方式对技术环节进行工人分工安排,确保每条流水线上的工人做好自己的工作,保证产品的品质。虽然同一款产品会有一定的手工差异,一般不会出现较大的瑕疵和落差。

(二)基于传统技艺,改进工艺及扩展功能

每一件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创作出来的文创产品都应让人感受到丰富的文化内涵。设计师在进行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时,如果没有充分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和相应的手工技艺就直接通过自己的想象将设计稿变成成品,这样即使制作出样品,也难以真正地实现产业化。在这一背景下,如果设计师运用一些门槛较高的传统技艺来进行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就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设计者在运用传统工艺进行产品形态和功能的创新设计时,不仅需要根据产品的功能来考虑其外形,而且需要运用相应的手工技艺和制作材料来进行相应的支撑,但是一般情况下设计师难以找到合适的传统工艺和材料来支撑新产品的制作。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设计师就应该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创新研究。在此过程中,首先,设计师需要与手工艺人取得良好的联系,在工作中密切配合。其次,设计师应该保持强烈的创新思维,并且掌握能够支撑这种创新思维发展的知识和技能。

(三)归纳典型,提炼传统图案与造型

归纳典型是我国当前文创产品设计师应用最广的方式,在通常情况下,设计师都会从一些具有较强视觉感受力的传统手工艺制品中提取其中极具文化内涵的图案,运用合适的方法将其印在包包、文具、台历、小说等产品上。例如,在年画、刺绣中的图形会以热转印的方式直接印在相应的服饰上。

在充分考虑商品的大批量生产和保质保量的前提条件下,设计师和生产者一般都不会运用传统的手工技艺来进行非遗文创产品的制作,更常见的是将相应的图案进行重新绘制,或是采用合适的方法直接印制在产品上。而运用这种方法制作出来的非遗文创产品与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往往没有多大关系,销售产品产生的利润也不会分一部分给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人。再加上在此过程中设计师不一定非要学习传承人手中的传统工艺,所以不会产生相应的工时费。另外,由于我国相关的版权和著作权法律还不够完善,所以相应的生产厂家和设计师并不需要向相应的传承人支付相应的版权费。

(四)保留部分工艺,改变材料与造型

非遗文创产品的制作承担的责任不仅是宣传我国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宽中国旅游商品的市场,还有运用相应的产业来促进传统工艺的发展和创新。例如,唐人坊生产的“唐娃娃”人偶就是在“北京绢人”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所以“唐娃娃”制作中包含了一些“北京绢人”的传统制作工艺,如人偶的梳头方式、头饰的编制等。

而唐人坊在日常的经营过程中,为了节约物料使用,降低制作人偶时间,不会在一些人偶的服装上运用刺绣和手绘,而是运用热转印技术和丝网印技术。虽然唐人坊改变了技术和制作材料,但是北京绢人的外形特征和韵味被保留了下来,所以受到了许多中国人的喜爱。之后,唐人坊在受到了日本BJD娃娃的启发后,开始设计“Q版唐娃娃”,唐娃娃的脸庞就像动漫人物一样,眼睛被刻意放大,鼻子和嘴巴都非常小巧。相比于真人比例的人偶,虽然“Q版唐娃娃”体积小,但是易携带,可以作为旅游商品推出。

五、非遗文创产品的发展对策

(一)产品应更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

为了使非遗文创产品实现新发展,应该让设计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师密切关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和情感需求。在此过程中,可以通过市场调研的方式了解消费者的消费趋向、审美价值、当前生活趋势、受教育程度等。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时,除了要保留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内涵外,还要合理地调整非遗文创产品的功能、外观、实用性、性价比等,使设计出来的产品具有美观性和实用性,成为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能够用到的实物。这样能在获得利润的同时让非遗文创产品更加贴近人民的日常生活,走进他们的家庭,成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二)通过产业结构整合,提高品牌认知度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非常丰富,但是在传承和发扬的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的地域、风俗限制,比如,一些非遗文创产品都是以家庭作坊模式生产出来的,所以产品的生产规模非常小,产量较低。而为了促进非遗文创产品的发展,我们应该对文化创意产品进行相应的创新。在此过程中,工作人员需要适当整合产业结构,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打造被大众熟知且认可度较高的品牌。为此,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打造爆款产品,或者将相应的故事注入产品中,增强产品的文化艺术性,然后放到当下热门的平台上进行推广。

(三)开发多渠道综合销售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相关工作人员应该逐渐提升自己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加强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的沟通模式,利用唯品会、淘宝、易购、微信、视频号、京东等线上电商平台进一步拓宽对非遗文创产品的销售渠道,使其能够掌握相应的流量。因此,在线下就应该坚持开设相应的实体店,让顾客可以到店进行体验和非遗文创产品的制作,这种方式能够实现非遗文创产品的定制功能。另外,工作人员还可以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行业的大师、学者以及设计行业的优秀人才以直播互动的方式进行非遗文创产品的现场设计,让消费者能直观地看到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过程。

(四)多行业交流协作,注入新活力

可以有效地联合许多行业进行非遗文创产品设计的宣传推广。例如,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入校园,在这里,工作人员可以积极地邀请艺术大学内的设计专业学生和教师,通过比赛的形式尝试进一步发展非遗文创产品在生活中的可能。除此之外,还可以将产品的设计与公益活动挂钩,邀请一些专家组织具有公益性质的设计活动,让人们设计相应的非遗文创产品,然后再将这些设计处理的产品进行义卖,将义卖获得的盈利全部捐献给山区贫困生、敬老院、红丝带基金会等,这种方式能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非物质文化产品的保护工作,从而为非遗文创产品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利用政府政策资源,更好地实现产品落地获利

2014年,文化部提出了加强对非遗文创产品的开发,加强该产品开发的目的是让非物质文化产品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为了达到这一目的,许多地方政府部门推出了多项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运用非遗文创产品获得相应的利益。而企业在此过程中应该合理地运用当地政府部门实施的政策和相应的政策资源,然后积极地寻求政府的帮助和支持。

六、结语

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创新实践是能有效保护和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非遗文创产品的设计创新,而这种做法不仅能够增加产品的文化价值,而且能够增强人民群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认识和理解。设计者在创新非遗文创产品的过程中,应该结合时代实际需求,有效地融合艺术、文化、科技、创意等元素,使其能够生产出既实用又美观的非遗文创产品,使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获得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猜你喜欢

文化遗产物质设计师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我是小小设计师
物质至简,精神至盈
Tough Nut to Crack
创意设计师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八大突破口攻克物质推断题
文化遗产与我们的生活
天才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