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我国救捞事业实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思考

2022-11-08张立山

中国水运 2022年7期
关键词:救助救援应急

张立山

(交通运输部救助打捞局,北京 116026)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对塑造新的竞争发展优势意义重大。我国救捞事业作为国家应急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完整准确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实践构建新发展格局。

1 深刻把握新发展阶段的形势要求

新发展阶段面临新的发展形势,在“十三五”时期不断拼搏实现综合国力大步向前的新的发展基础下,我们面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的发展任务,同时新发展阶段的发展主题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发展目标也更加多元,比如更加注重共同富裕、更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更加注重化危为机、逆势而上等等。这一系列新的形势,对我国救捞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推动救捞事业实践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牢牢把握“双循环”提出的更高要求。

1.1 扩大循环规模对救捞网络布局提出更高要求

新发展阶段,要求扩大循环总量。近年来,国家发布了《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专门对加快建设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提出明确要求。2021年交通运输部印发了《交通运输部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指出完善综合交通网络,扩大循环规模。同时,国家全面推动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黄河流域区域一体化发展,经济带建设、重大通道建设全面铺开,交通基础设施适度超前发展势必导致未来一段时间内海空陆互联互通步伐进一步加快,水上重大工程建设会进一步加强,相关涉水活动会日益增多,国家水上安全形势会愈加复杂,这些都对我国救助打捞网络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我国救捞资源的合理配置和进一步发展提出更多挑战。

1.2 提升循环动能对救捞科技创新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新发展阶段,要求实现更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实现更高水平的自立自强,要求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增强循环动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为我国救捞事业培养创新人才、推动科技创新提供了最为科学的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为我国救捞事业引进国外先进装备技术,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提供了战略遵循。2021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特别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增强循环动能,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形成产业链供应链闭环,加快发展新基建,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新动能。救捞事业作为交通行业的重要一环,必须在提升循环动能方面当好先行。目前,我国救助打捞行业科技创新能力距离支撑国家提升循环动能,距离交通运输行业加快建设交通强国还有一定距离。特别是目前科技创新管理体制还有待完善、科技创新制度体系还不健全、内部科研力量还比较薄弱、专业化科技领军人才还很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研发与应用还存在瓶颈,亟待补齐科技创新能力的短板。要深刻认识到,创新是激发一切活力的最佳动力,救捞事业要发展,必须要创新,不仅质量上要严标准,速度上也要高要求。

1.3 保障循环安畅对救捞应急处置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新发展阶段,要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最鲜明的一个特征就是保障循环安畅。2021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新发展阶段,交通运输要当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保障基石。交通运输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重中之重就是要建立安全可靠的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提高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2022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提出“确保实现六个有效”,强调要有效保安全,有效保畅通。这是发展质量、效益、安全等对交通运输领域的更高要求,更为我国救捞事业不断提升水上应急救助和抢险打捞能力带来更大挑战。实践证明,当下我国救捞事业的发展必须紧紧围绕保障国际运输通道安全、确保国际供应链稳定、保护水上人命财产和环境等加大发展力度,提升能力水平,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隐患。

2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理念是指挥棒、红绿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要牢牢把握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和忧患意识,必须全面分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对救捞事业发展的新要求,针对性地作出发展重心和策略的调整,不断把新发展理念贯穿我国救捞事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2.1 贯彻新发展理念,要从根本宗旨把握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这既是我们党领导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新发展理念的“根”和“魂”。只有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才能真正实现救捞事业高质量发展。救捞事业作为我们党播撒在祖国万里海疆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始终坚持以实际行动拯救人民生命、环境、财产安全,历来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要求救捞行业不断提升服务品质,不断满足人民生活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也要更多关注人民群众在水上应急救捞方面的所想、所念、所盼。救捞事业必须始终把为民造福、为民排忧,为民解难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满不满意作为衡量救捞工作的最重要标准,切实为人民群众守好水上安全最后一道防线。

2.2 贯彻新发展理念,要从问题导向把握

以重点突破带动引领发展格局的战略转型是一条重要经验。当前国际国内疫情形势复杂多变,外部条件、安全形势深刻变化,国内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对救捞事业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提出更高要求。特别是当前救捞事业发展面临不少需要抓紧解决和克服的突出问题,如人才队伍梯队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科技装备和创新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体制机制障碍需要进一步破除,深远海和内陆水域应急救援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等等。必须要把救捞事业方方面面工作纳入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统筹考虑和谋划,加强能力提升力度,针对性提升服务质量,精准切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局中,更好服务交通强国建设。必须要坚持问题导向,加强调查研究、深刻剖析制约救捞事业发展的堵点难点,加大攻关力度,争取以重点突破带动救捞事业实现科学有效的战略转型,为服务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布局,服务交通强国建设,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要持续深化救捞事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需求侧管理,切实提高救捞资源配置效率,要全局考虑统筹推进水上应急救捞布局发展。

2.3 贯彻新发展理念,要从忧患意识把握

越是发展起来后,需要解决的问题越多,困难也越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忧患意识把握新发展理念。这是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一个重要方面,需要我们认真领会其中的深刻内涵。要深刻认识到,从忧患意识把握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救捞事业防范化解风险挑战的内在要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国际国内不稳定不确定性等因素的增加、救捞事业立足新发展阶段迈向高质量发展形势的变化,令我国救捞事业发展道路面临诸多不可预见的风险挑战。只有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加大风险隐患排查力度,切实将风险降至最低,才能在复杂形势下站稳脚跟、稳中有进。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各项举措中,确保经济循环畅通,确保国家物流供应链稳定安畅至关重要。对救捞事业而言,随着各类涉水活动增加,船舶大型化、专业化、多元化趋势明显,涉水突发事件呈现复杂化,多样化特点,要时刻保持警醒,深刻认识“一船沉没一港瘫痪”的压力始终高悬头上,落实“有效保畅通”要求,保障航道畅通,保障海上重要物资运输通道安畅等任务依然艰巨。同时,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在全党全国高度重视“稳”的总基调下,我国救捞事业的首要任务是统筹好发展和安全,坚决防范和杜绝各种风险隐患,确保行业发展稳中有进。

3 我国救捞事业实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思路构想

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既能有效应对全球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也能有效应对国内国际形势深刻变化,是我们党主动塑造和延长战略机遇期的重要决策,是顺应当下时代发展,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部署,对我国交通运输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是我国救捞事业发展的指路明灯,需要牢牢把握。综合来看,交通强国、海洋强国、国家区域战略等国家战略的实施,均有利于激活我国救捞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我国救捞事业发展必须主动融入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大局中,持之以恒地贯彻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位,不断完善体系,优化结构,把抓好《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和《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有效落实,作为提升我国水上应急救捞水平的关键一招,持续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实现我国救捞事业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更好服务新发展格局。

3.1 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变革传统救援模式

要研究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应急救援手段,加快无人机、救援机器人等智慧化手段研发应用,更好适应非接触救援应用场景。要完善救助程序,科学实施救助,制定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下的救助流程,确保完成救援任务的同时保障自身安全。要加快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加强与口岸部门和医疗部门的沟通协作,充分规避病人和外籍人员救助风险。要推进与科技创新、应急管理、生态环保、文化旅游、卫生健康方面的协同合作,赋能助力应急救援实现能力结构更全面、适应性更强、应用面更广。

3.2 对接网络区域规划,优化网络力量布局

要精准对接国家综合交通立体网络布局,主动对接区域一体化和城市群、都市圈布局,跟踪掌握产业结构和运输格局调整,进一步完善我国救助打捞资源配置,研究做好救助打捞布局设点辐射覆盖交通大通道、重要战略通道、重要水道港口、重要场站基点的快速响应保障工作。要应对消费结构扩容下国内旅游和出行需求增长趋势,在我国救助打捞资源整体紧张状况下,有针对性地做好重点水域和内河水库的应急救援力量部署,确保能够高效应对类似“北游25”轮抢险、四川白龙湖沉船打捞、重庆万州和贵州安顺落水公交车打捞等类似应急救捞任务。要强化应急力量覆盖,经统计2006年以来,我国沿海离岸100 海里以内水域险情发生比例约占总数的93.7%。100 海里到200 海里水域的险情多为重特大险情事故,如“桑吉”轮碰撞燃爆事故,很难依托社会和非专业救助力量,更需要专业救助力量在关键时刻发挥关键作用,把海上救助力量覆盖范围扩大至沿海离岸200 海里以内经济专属区水域。要推进完善航空救援场点布局,统筹飞行基地建设规划,完善海陆空立体救助网络布局,协调解决制约飞行救助发展的选址和基础设施建设等“瓶颈”问题。要开展内陆重点水域和中央管理界河区域救捞力量布局谋划,如今后中央对界河实施管理,提前做好站点布局和机构编制的准备。

3.3 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加速能力升级扩容

要提升快速反应能力,设定沿海离岸200 海里以内机动力量应急到达时间不超过120 分钟,提升救助成功率。要加强我国救助打捞行业核心技术储备,特别是大深度饱和潜水系列技术研发、大深度沉船沉物整体快速打捞和高效抽油作业技术、深远海扫测定位打捞装备体系构建和内陆深水应急救援保障技术装备等。要实现救助航空器救援能力升级,按照24 小时全天候值班待命需要,配置航程更远、性能更优、功能更全、具备昼夜间复杂气象条件下救助能力的中型救助直升机,提高救助直升机有效工作范围,显著提升救助效率。要加强提升新业态救援能力,妥善应对大型邮轮、水上休闲旅游等涉水新兴产业项目发展带来的风险,新能源船舶推广后,新船型遇险所对应的救援要求,做好各类危化品救援能力储备。要全面对接应用北斗系统,进一步发挥交通运输行业在北斗系统推广应用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北斗系统纳入救助打捞行业应用,不断提升北斗系统行业服务能力。要加强救援力量备份,提升同时应对两个以上重特大救助任务以及跨水域救助力量协同救援的能力。

3.4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构建支撑保障体系

要落实加快建设国际物流供应链体系的新要求,强化在我国海上能源战略通道机动应急救援力量部署,为畅通国际海上运输物流链提供应急安全保障,确保我国“出口货物出得去、进口货物进得来”。要积极推动国际海上人命救助事业的发展,坚决履行国际救捞公约义务,向国际社会提供以海上人命救助为核心的多种海上救援服务,进一步增强我国救助打捞事业在国际救捞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要加强国际应急救援的交流与合作,维护公共关系,提供优质救捞服务,推动救捞业务开展。要研究加快推进极地破冰救助船建造,保障我国极地科考、商船通航、旅游安全、极地资源开发等需要,实现我国极地专业救援力量零的突破。要继续加强国际合作和市场竞争,提升我国救助打捞品牌影响力。

4 小结

交通运输是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承担着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冲锋在前、开创道路、勇立新功的重要责任。我国救捞事业作为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交通运输实现有效保安全、有效保畅通、有效防风险等目标任务具有重要支撑保障作用,必须立足新发展阶段,牢牢把握定位,坚持从根本宗旨、问题导向和忧患意识出发,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变革传统救援模式,对接网络区域规划,优化网络力量布局,适应高质量发展需求,加速能力升级扩容,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构建支撑保障体系,努力为交通运输当好中国现代化的开路先锋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救助救援应急
应急管理部即将举行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
惠州惠东:多措并举提升国家司法救助工作实效
应急管理部老年大学学员作品欣赏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善意施救者如何才能豁免责任
准备好应急包
救援物资
救援行动
应急预案的编制
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