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论信
2022-11-08陈再阳
文/陈再阳
小读者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上学有没有迟到过?和同学约好见面,有没有失约过?你们信任你的父母吗?这些话题都跟“信”有关。“信”是儒家提倡的“五常”之一。儒家认为人有五种美德,称之为“五常”,即仁、义、礼、智、信。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一读《论语》中关于“信”的论述。
一般“信”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讲信用、诚信,常和“忠”这个品德连用;二是信任。《论语》中的“信”多数只有一个含义,少数兼有两种含义。同学们读完全文,可以试着归纳一下每一则《论语》中的“信”的含义。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古文小词典
①信:信用、诚信。
②其可:其,指代“人”。可,可以。
③大车无輗(ní):牛车没有輗。古代用牛拉的车叫大车,用以载物。輗是牛车车辕前横木两端的木销。牛车没有木销,横木就无法连接,就无法套到牛颈上让牛车行进。
④小车无軏(yuè):马车没有軏。古代用马拉的车叫小车,用以载人。軏是古代车上置于车辕前端与车横木衔接处的销钉。马车没有销钉,横木就不能连接,就无法套到马身上让马车行走。
古文翻译机
孔子说:“人如果不讲信用,不知怎么可以在社会上立足,这就像牛车没有輗,马车没有軏,它如何能行走呢?”
成语储蓄罐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个成语就源于这一则《论语》,意为一个人如果不讲信用,真不知道他是否可以(做成事),即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
阅读拓展营
孔子生活的时代,牛车和马车使用较普遍,他用人们日常熟悉的驾车作比,用“輗”和“軏”对牛车和马车的重要性来比喻讲求信用对一个人的重要性,教人做人、做事、为政都要讲究诚信,强调“信”是一个人为人处世的基本要求。人一旦失去信用,就像车子没有关键性部件輗和軏而使车马无法行走。
君子要讲信
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古文小词典
①子夏:名卜商,孔子学生,比孔子小四十四岁,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名列“孔门七十二贤”和“孔门十哲”之一,以“文学”著称。孔子逝世后,子夏定居河西教授学生,成了魏文侯的老师。
②信:使……信任。
③劳:使……劳作、役使。
④厉:虐待、折磨。
⑤谤:诽谤。
古文翻译机
子夏说:“君子必须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后才去役使他们,否则老百姓会认为你在虐待他们;必须得到国君的信任后才去进谏,否则国君会认为你在毁谤他。”
阅读拓展营
孔子弟子三千,他的目标是把弟子培养成品德完备的君子。在《论语·述而》篇里,孔子从学问、德行、忠心、诚信(文、行、忠、信)四方面教育学生,其中之一就是“信”。
这一则再次强调“信”的重要性,可以说是弟子子夏对老师关于“信”的教导的贯彻和落实,他认为君子为人处世也要先获得他人的信任,无论是对下役使人民,还是对上向国君进谏,必须以信任为前提。对下,只有先取信于民,才能更好地领导指挥他们劳作;对上,只有“信而后谏”,才能使自己的政治理想得以实施。
故事频道
·曾子杀彘(zhì)·
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曾子的妻子到集市去,他的儿子一边跟着妈妈一边哭泣。妻子对儿子说:“你先回去,等我回家后,杀猪给你吃猪肉。”妻子从集市回来后,曾子就抓住一头猪,要把它杀了,他的妻子却阻止说:“我只不过是和小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我们是不能和小孩子开玩笑的。他年龄小,不懂事,需要父母引导他学习,并听从父母的教诲。你现在欺骗他,是在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儿子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这不是教育孩子该用的方法。”于是,曾子马上杀猪,煮了猪肉给孩子吃。
曾子是孔子著名的弟子,是春秋末年的思想家、大儒,他孝顺父母,坚持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如果妻子不兑现诺言,就是失信于自己的儿子,等于教育孩子在生活中可以欺骗他人,这样就会给孩子的成长留下污点,纵容孩子养成不良习惯,所以曾子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讲究诚信,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子路治蒲·
据《孔子家语·辨政》记载,公元前487年,子路被任命为蒲邑(今河南长垣市)的地方长官。他亲自带领民众开挖沟渠,以利农耕,治理蒲邑三年,政绩斐然。孔子听说后,专门从外地赶去察看。
孔子刚进入蒲邑境内,便称赞说:“子路做得真不错,做到了恭谨敬慎而又有信用了。”走到城中时,孔子又称赞说:“子路做得真好,做到了忠信而宽厚了。”到了子路办公的府衙内,孔子不由得又称赞说:“子路做得真好啊,做到了明察而又决断了。”
子贡听了很好奇,手握缰绳问孔子:“老师您还没有看到子路的政策与成效,却三次称赞他做得好,他做得好的地方,您能说给我听听吗?”
孔子说:“我已经看到了。刚进入蒲邑境内,耕地整理得很好,杂草都被铲除了,田间的水道也加深了,这是因为他恭谨敬慎而又讲信用,所以百姓才会尽力去做。走到城里时,看到垣墙和屋宇都完好牢固,树木茂盛,这是因为他的政令忠信而宽厚,所以百姓做事才会一丝不苟。走进他的府衙,那里清静有序,办事员服从命令,做事竭尽全力,这是因为他明察秋毫,办事果断,所以他的政令没有扰民啊。从这些方面看,即使我连续三次称赞他做得好,又怎能说尽他的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