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内河集装箱班轮运输发展分析及建议

2022-11-08冯海珊广西大学韦英雅陈梓松广西港航发展中心

珠江水运 2022年9期
关键词:班轮内河航线

◎冯海珊 广西大学 韦英雅 陈梓松 广西港航发展中心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广西交通港航管理部门、企事业单位持续提升保障能力、优化服务能力,促进了水运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在推进水路运输结构调整工作中,努力探索,结合广西内河水运通航里程较长、船闸较多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完善的内河集装箱班轮运输管理模式,有力推动了广西水运事业和沿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1.广西内河运输发展现状

1.1 水路运输能力日益增强

随着水路运输市场的不断发展,广西航运企业运力更新加快,船舶大型化、标准化趋势明显,老旧船舶及个体船舶比例逐步降低,船舶平均载重吨有所提高,综合运力有所提升。截至2021年底,广西共有内河水路运输企业338家,其中10万吨-20万吨运力的企业有20家,20万吨-30万吨运力的企业有8家,30万吨-40万吨运力的企业有4家,40万吨以上运力的企业有1家(70.2万载重吨);共有内河船舶7264艘,同比增长9.84%,船舶净载重吨1422.45万吨,同比增长33.14%。

1.2 内河集装箱班轮运输蓬勃发展

广西交通港航各单位、企业紧紧抓住港口生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航道通航保障能力不断提高的历史机遇期,努力探索,把大力发展内河集装箱班轮运输作为推进水路运输结构调整的重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自2014年广西交通运输厅印发《关于促进广西内河集装箱班轮运输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先后发布18批广西内河集装箱班轮优先过闸名单。截至2021年底,广西共有内河集装箱班轮航线60条、170余艘承运船舶,启运港主要集中在南宁港、贵港港、来宾港和梧州港,内贸航线到达港基本覆盖广东省内主要内河港口,外贸航线到达港为香港。班轮运输的主要货种为大豆、玉米、石粉、煤炭、白糖、木材及副产品等。

2.广西内河集装箱班轮运输发展的政策环境

2.1 广西内河集装箱班轮运输发展的难点

根据《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有关规定,运用经济、技术政策等措施,支持和鼓励水路运输经营者实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促进水路运输行业结构调整;支持和鼓励水路运输经营者采用先进适用的水路运输设备和技术,保障运输安全,促进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大力培育发展集装箱班轮运输,其中,财政补贴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广西属于后发展地区,如何在减轻财政压力的情况下又能培育发展集装箱班轮运输是水运管理部门首要考虑的方向。

2.2 培育广西内河集装箱班轮运输发展的关键点

广西内河航运企业主要是从事广西、广东两省间运输,通航里程较长,沿途船闸较多,特别是桂平船闸、长洲枢纽船闸是重要关键节点。在正常通航情况下,以贵港港—广州港航线为例,船舶每月可开航2.5个航次,除在途时间外,待闸进闸花费较多时间。在相同情况下,船舶待闸进闸时间越短,企业、船东所获收益越多。各级港航管理部门经过多次调研,与各港航企业、船东充分沟通,“优先过闸”逐渐成为现阶段通航环境下培育发展集装箱班轮运输发展的首选,将“优先过闸”政策作为货币补贴的另一种方式,逐步形成了共识。

2.3 完善广西内河集装箱班轮运输发展的措施

围绕内河集装箱班轮优先过闸这一核心保障要素,广西交通运输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广西内河集装箱班轮运输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明确了集装箱班轮经营公司按事先制定并经港航管理部门备案、公告的船期表,定期从广西区内的内河港口开航,在固定航线和港口之间从事集装箱货物运输服务的船舶享受优先过闸政策;同时,《意见》完善了备案流程及条件,明确了监督检查制度。该《意见》的印发,规范了集装箱班轮运输市场行为,保障了班轮运输服务质量,有效激发了班轮运输企业的热情。

3.广西内河集装箱班轮运输发展的成效

3.1 班轮运输极大促进内河运输组织结构调整

各级交通港航管理部门在自治区相关政策支持下,加快推进内河互联互通建设,大力发展内河多式联运,支持内河集装箱班轮运输的发展,推动梧州港、贵港港与广州港等大湾区重点港口实现“港港联运”,加快融入大湾区世界级港口群建设。

为满足班轮运输业务的发展,集装箱班轮经营公司制定了固定班期表,明确班轮航线和始发港、目的港、挂靠港,有实力的公司甚至将装卸港精确到具体的作业区,打造畅通高效的运输网络,为货主提供稳定优质的运输服务,极大改善了内河运输组织结构,促进了港航物流链的健康发展。

3.2 丰富的航线覆盖吸引周边货源聚集

广西内河主要港口基本实现集装箱班轮航线全覆盖,形成以来宾、贵港、梧州为中心的重要航运物流枢纽,与沿江重要工业园区、物流园区有效衔接,提升产业吸附力、货源聚集力。对于有铁路进港的枢纽,辐射范围更广,如贵港港,班轮运输的辐射范围可达云南、贵州等地,有效拓展了货源渠道。

3.3 优先过闸提效降本成效突出

优先过闸作为广西促进集装箱班轮运输发展的鼓励措施,极大促进了班轮运输市场的发展,特别是枯水期优先过闸成效更为明显。2021年枯水期,长洲枢纽船闸由于受上游来水减少、船闸通过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造成水域船舶大量聚集。为做好枯水期长洲枢纽船闸通航安全管理工作,西江水域实行严格船舶限载、限量出港等措施,船舶待闸过闸时间明显增加,但具备优先过闸资格的集装箱班轮运输船舶待闸过闸时间相对较少。以贵港港到广州港航线为例,有优先出港、优先过闸政策保障的集装箱班轮极大的缩短了待闸过闸时间,有效提高了航运企业运输效率,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极大地鼓励了内河航运企业开展集装箱班轮业务,不断推动内河集装箱班轮航线健康发展。

3.4 辐射带动沿江产业发展

集装箱班轮的稳定开行有效满足了沿江货主的预期,改善了地方港口营商环境,促进了现有沿江工业产能升级。广西内河沿江港口依托内河集装箱班轮运输这一便捷通道优势,聚焦互联互通、开发开放,极大增强港口区域性服务辐射功能,使内河港口与沿江重要工业园区、物流园区有效衔接,有力吸引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布局广西西江经济带。目前,如从贵港港启运,2000吨级船舶可常年通航粤港澳,贵港港—广州港集装箱班轮实现了“天天班”。依托西江黄金水道这条“水上高速公路”,贵港港的物流已覆盖珠三角、云贵等地,联通大连、上海、福州等全国主要港口,可经香港通达东南亚国家港口。

3.5 “散改集”业务拓展迅猛增加

集装箱班轮航线的开行,使得货主在货物种类、业务范围、考核目标等方面实现进一步拓展,为集装箱铁水联运发展带来契机。有实力的港口企业通过不断拓展腹地范围,加大煤炭、焦炭、矿石等大宗货物“散改集”力度,开行内陆主要货场直通班列,铁水联运业务取得良好发展。广西北港西江港口有限公司试运行开辟西部陆海新通道“百色-钦州港”江铁海联运通道,不断加快构建“西江-北部湾”多式联运体系和集疏运体系。

3.6 涌现了多家集装箱班轮运输龙头企业

稳定发展的集运市场中,部分班轮运输公司依靠良好的服务信誉,逐渐形成品牌,引领市场的发展。如以吸引中远海、中谷物流等集装箱大船公司落户发展、与大船公司合作带动企业发展的广西贵港市华航物流有限公司,以贵港—香港精品航线为核心业务的广西贵港市宝丰航运有限责任公司,初步形成了广西内河集装箱班轮运输品牌,得到了市场的广泛认可。

3.7 班轮运输为广西“东融”战略提供稳定的运输保障

完善的班轮运输网络,稳定的开航班期,可预期的航行时间,紧密地将两广众多港口联系起来,为两广货商提供了良好的合作平台,固定期货运合同屡见不鲜,长久合作伙伴广为流行。班轮航线的发展,为广西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接受大湾区辐射、对接大湾区市场,提供了稳定的运输保障。

4.广西内河集装箱班轮运输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4.1 集装箱班轮航线准班率较低

广西内河集装箱班轮运输主要为大船公司服务,获取货源、开设航线受制于大船公司,航线准班率不高,部分船舶未能严格按照“五定”(定港、定线、定船、定期、定时)要求开航,企业为维持班期表需储备更多运力。

4.2 基础设施影响集装箱班轮运输发展

广西内河港口集装箱码头占比较低,基础设施老旧,比如来宾仅有兴滨港区滨港作业区、象州港区蒙山作业区2个装卸点,无法满足集装箱作业要求。广西内河受来水影响水位波动较大,给班轮运输的船舶调度造成较大影响。

4.3 企业组织货源能力不强

受国际海运市场影响,广西内河集装箱船舱位、箱子紧缺,企业自备箱较少,回程货源较难组织。同时,广西内河运输仍以大宗散货为主,适箱货物较少,企业经营较为困难,企业盈利率基本处于盈亏平衡点附近。

4.4 班轮运输企业管理水平仍然较低

班轮运输企业之间协调沟通较少,业务多数为竞争关系,无法形成合力。船员整体素质不高,部分企业管理仍以家庭模式管理,专业人才极度缺乏。

5.广西内河集装箱班轮运输发展的意见建议

5.1 加快推进内河高等级航道网建设

发挥西江航运干线主轴作用,提升和完善“一干三通道”高等级航道网络,打造西江黄金水道升级版,加快建设建成南宁至梧州一级航道等重大项目,推动左江、右江、柳黔江、桂江等支流航道升级改造,加快长洲水利枢纽五线船闸工程、大藤峡水利枢纽二线三线船闸工程等过船设施建设。实现支线走得通、干线走得快,形成上游通、中游畅、下游优的内河水运网,为集装箱班轮运输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5.2 推动港口转型升级,提升港口作业效率

加快内河港区专业化、规模化建设,重点推动南宁、来宾、柳州、贵港、梧州港建设,加快构建现代化内河港口体系。加强港口集装箱泊位建设,推进航道、进港道路、进港铁路建设,提高港口管理信息化水平,提升港口装卸作业效率;大力推进集装箱运输中转港建设,提高内河集装箱周转率,减少企业用箱成本。

5.3 提升内河水路运输专业化水平

鼓励集装箱班轮运输企业加强与港口企业合作,着力提升集装箱铁水联运比例,有效降低物流成本。支持航运企业加快运力调整,引导LNG动力集装箱或多用途船舶发展。进一步完善配套物流设施,大力发展“一支七干”集装箱班轮运输网络,加快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内河集装箱运输网络。

5.4 建设内河集装箱班轮运输调度中心

建设广西内河集装箱班轮运输调度中心,加强水路运输行业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打造数字信息系统,利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手段,全面协调相关货主、船舶、舱位、箱源、航道水情、船闸动态等数据信息,为西江流域各船主、货主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集装箱班轮运输服务平台,不断提高集装箱班轮运输效率、运输保障水平以及航运物流服务品质。

5.5 建立集装箱班轮运输联盟

合理引导企业差异化发展,培育优质企业,打造集装箱班轮企业标杆,发挥龙头企业的先导和引领作用,带动集运市场健康发展。鼓励现有班轮运输公司集装箱班轮运输运力开展资源整合,通过打造运输联盟协同发展,实现基础设施共用和运输网络化,增加组货能力,提升行业竞争力。

5.6 加大培育香港外贸航线

针对贵港、梧州等港口口岸对香港航线需求较大、运力保障不足等问题,各市交通港航部门应主动对接商务(口岸)部门,推动有实力的集装箱运输企业积极发展香港外贸航线,扩大集装箱班轮运输服务效能,提高口岸对外开放水平。

5.7 加快企业转型升级,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推进港航企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发挥行业骨干企业引领作用,提高管理水平,增强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建立健全人才引进、使用政策和激励机制,吸引高端航运技术和管理人才集聚广西。完善船员培养机制,多渠道加强培训基地建设,改革培训考试制度,完善职业晋升通道,稳定船员队伍,优化船员结构,提升船员素质。

5.8 加强监管力度,维护市场运行秩序

各级交通港航部门加强相关政策法规的宣传,及时研判集运市场发展,加强行业引导促进行业自律;加大对违规违法行为的查处,将有关违规企业、船舶纳入诚信管理,维护合法经营企业的正当权益;结合航运信用评价工作的开展,建立完善市场进入退出机制,促进内河集装箱班轮市场秩序健康稳定。

5.9 提前谋划江海联运集装箱班轮运输的发展

目前,世纪工程平陆运河正紧锣密鼓推进中。项目建成后,直接连通西江和钦江水系,届时南宁经平陆运河由钦州港出海里程比经广东出海缩短560多公里,实现西江、北部湾“一江一湾”联动发展,将极大优化广西航运物流发展格局和沿江产业布局。各港航企业应提前做好运输组织规划、船舶选型、人才储备等工作,大力推动江海联运集装箱班轮运输发展,积极融入北部湾国际门户港建设、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

6.结语

广西内河集装箱班轮运输的发展是着力构建现代化绿色低碳水路运输体系的重要举措,为广西“东融”发展提供了支撑,为广西内河沿江经济带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提供了稳定的运输保障。

猜你喜欢

班轮内河航线
(21)新航线
如何提高内河船舶应急部署执行有效性
基于联盟互租战略的近洋航线班轮舱位互租与分配优化
太空新航线
太空新航线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同类型班轮单线配船新方法研究
企业公告
内河搜救风险评估模型
基于模糊规则库和证据推理的内河通航风险评价